一种治疗尿浊的中草医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765811阅读:81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一种中药,特别涉及一种治疗尿浊的中草医方法。



背景技术:

尿浊是指小便混浊,白如泔浆的症状。多因湿热下注、脾肾亏虚等所致。引起尿浊的常见疾病有丝虫病、肾痨、精浊、肾系癌瘤,小儿外感或内伤,胸腹部创伤或手术等亦可导致尿浊。临床对以尿浊为主症的病种尚未确定时,可以尿浊待查作为初步诊断,并进行辨证论治。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备方便、效果明显的一种治疗尿浊的中草医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治疗尿浊的中草医方法,它是由以下重量克数的原料制成:生石膏20-25克,黄芩10-15克,知母13-18克,鱼腥草6-15克,生地20-25克,何首乌10-15克,葛根10-15克,野菊花15-20克,黄柏20-25克,板蓝根15-20克,胡桃仁20-25克,芡实10-15克。

优选的是所述的中药由如下重量克数的原料制成:生石膏20克,黄芩12克,知母16克,鱼腥草8克,生地20克,何首乌15克,葛根10克,野菊花15克,黄柏20克,板蓝根16克,胡桃仁20克,芡实15克。

本发明中各原料药的药性如下:

生石膏:解肌清热,除烦止渴、清热解毒、泻火。治热病壮热不退,心烦神昏,谵语发狂,口渴咽干,肺热喘急,中暑自汗,胃火头痛、牙痛,热毒壅盛,发斑发疹,口舌生疮。煅敷生肌敛疮。外治痈疽疮疡,溃不收口,汤火烫伤。

黄芩:泻实火,除湿热,止血,安胎。治壮热烦渴,肺热咳嗽,湿热泻痢,黄疸,热淋,吐、衄、崩、漏,目赤肿痛,胎动不安,痈肿疔疮等症。

知母:主治温热病,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燥咳。

鱼腥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生地:清热凉血,益阴生津。治阴虚发热,消渴,吐血,衄血,血崩,月经不调,胎动不安,阴伤便秘。

何首乌:健脾,除湿,补气,益肺,固肾,益精。可控制饭后血糖升高,助消化,降血糖,用于糖尿病脾虚泄泻,小便频数。

葛根:味甘、辛,性平,归脾、胃、肺、膀胱经。解肌退热;发表透诊;生津止渴;升阳止泻。主外感发热;头项强痛;麻疹初起。

野菊花:味甘苦,性微寒;有散风清热、清肝明目和解毒消炎等作用.。对口干、火旺、目涩,或由风、寒、湿引起的肢体疼痛、麻木的疾病均有一定的疗效。主治感冒风热,头痛病等。 对眩晕、头痛、耳鸣有防治作用。

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热除蒸。主要用于治疗:湿热带下,热淋脚气,泻痢黄疸,疮疡肿痛,湿疹湿疮,阴虚发热,盗汗遗精。

板蓝根:苦,寒。归肝、胃经。清热,解毒,凉血,利咽。可治温毒发斑;高热头痛;大头瘟疫;舌绛紫暗,烂喉丹痧。

胡桃仁: 补肾固精,温肺定喘,润肠。治肾虚喘嗽,腰痛脚弱,阳痿,遗精,小便频数,石淋,大便燥结等症。

芡实:固肾涩精,补脾止泄,利水渗湿。治遗精,淋浊,带下,小便不禁,泄泻,痢疾,着痹。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治疗尿浊的中草医方法:生石膏20克,黄芩10克,知母13克,鱼腥草6克,生地20克,何首乌10克,葛根10克,野菊花15克,黄柏20克,板蓝根15克,胡桃仁20克,芡实10克。

实施例2、一种治疗尿浊的中草医方法:生石膏23克,黄芩12克,知母16克,鱼腥草10克,生地23克,何首乌13克,葛根13克,野菊花17克,黄柏23克,板蓝根17克,胡桃仁23克,芡实13克。

实施例3、一种治疗尿浊的中草医方法:生石膏25克,黄芩14克,知母18克,鱼腥草15克,生地25克,何首乌15克,葛根15克,野菊花20克,黄柏25克,板蓝根20克,胡桃仁25克,芡实15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