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胆囊炎的中医治疗新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780812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一种中药,特别涉及一种胆囊炎的中医治疗新方法。



背景技术:

胆囊炎是较常见的疾病,发病率较高。根据其临床表现和临床经过,又可分为急性的和慢性的两种类型,常与胆石症合并存在。右上腹剧痛或绞痛,多为结石或寄生虫嵌顿梗阻胆囊颈部所致的急性胆囊炎,疼痛常突然发作,十分剧烈,或呈现绞痛样。胆囊管非梗阻性急性胆囊炎时,右上腹疼痛一般不剧烈,多为持续性胀痛,随着胆囊炎症的进展,疼痛亦可加重,疼痛呈现放射性,最常见的放射部位是右肩部和右肩胛骨下角等处。

胆囊内结石突然梗阻或嵌顿胆囊管是导致急性胆囊炎的常见原因,胆囊管扭转、狭窄和胆道蛔虫或胆道肿瘤阻塞亦可引起急性胆囊炎。此外,增龄老化过程中,胆囊壁逐渐变得肥厚或萎缩,收缩功能减退,造成胆汁淤滞、浓缩并形成胆酸盐;胆总管末端及oddi括约肌变得松弛,容易发生逆行性感染;全身动脉粥样硬化,血液粘滞度增加可加重胆囊动脉缺血。胆囊管或胆囊颈梗阻后,胆囊内淤滞的胆汁浓缩形成胆酸盐,后者刺激胆囊黏膜引起化学性胆囊炎(早期);与此同时胆汁潴留使胆囊内压力不断增高,膨胀的胆囊首先影响胆囊壁的静脉和淋巴回流,胆囊出现充血水肿,当胆囊内压>5.39kpa(55cmh2o)时,胆囊壁动脉血流阻断,胆囊发生缺血性损伤,缺血的胆囊容易继发细菌感染,加重胆囊炎进程,最终并发胆囊坏疽或穿孔。若胆囊管梗阻而没有胆囊壁的血液循环障碍和细菌感染,则发展为胆囊积液。近年的研究表明,磷脂酶a可因胆汁淤滞或结石嵌顿从损伤的胆囊黏膜上皮释放,使胆汁中卵磷脂水解成溶血卵磷脂,后者进而使黏膜上皮细胞的完整性发生变化引起急性胆囊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备方便、效果明显的胆囊炎的中医治疗新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胆囊炎的中医治疗新方法,它是由以下重量克数的原料制成:穿心莲15-20克,西青果15-20克,枳壳15-20克,白芍15-20克,车前子10-15克,甘草20-25克,大黄25-30克,冰片5-10克。

优选的是所述的中药由如下重量克数的原料制成:穿心莲15克,西青果20克,枳壳15克,白芍20克,车前子15克,甘草20克,大黄30克,冰片5克。

本发明中各原料药的药性如下:

穿心莲:性凉,味苦、辛。清热解毒,止血,祛瘀,通便,杀虫。常用于肺脓疡,肺结核咯血、衄血、痈肿疮毒、湿症,跌打损伤、便秘及烫伤等症。

西青果:常用解表药,有和解表里,疏肝升阳之功效。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气滞、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垂、月经不调。

枳壳:性味苦、酸、性微寒。主要用于治疗,胸隔痞满;胁肋胀痛;食积不化;脘腹胀满;下痢后重;脱肛;子宫脱垂。

白芍:补血柔肝、平肝止痛、敛阴收汗等功效,用于治疗血虚阴虚、胸腹胁肋疼痛、肝区痛、胆囊炎、胆结石疼痛、泻痢腹痛、妇女行经腹痛、自汗易汗盗汗、腓肠肌痉挛、四肢拘挛疼痛、不安腿综合症等病症。

车前子:清热,明日,祛痰。治小便不通,淋浊,带下,尿血,暑湿泻。

甘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大黄: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用于: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泻痢不爽,湿热黄疽,血热吐衄,目赤,咽肿,肠痈腹痛,痈肿疔疮,瘀血经闭,跌扑损伤,外治水火烫伤;上消化道出血。

冰片:治中风口噤,热病神昏,惊痫痰迷,气闭耳聋,喉痹,口疮,中耳炎,痈肿,痔疮,目亦翳膜,蛲虫病。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胆囊炎的中医治疗新方法:穿心莲15克,西青果15克,枳壳15克,白芍15克,车前子10克,甘草20克,大黄25克,冰片5克。

实施例2、一种胆囊炎的中医治疗新方法:穿心莲17克,西青果17克,枳壳17克,白芍17克,车前子13克,甘草23克,大黄27克,冰片7克。

实施例3、一种胆囊炎的中医治疗新方法:穿心莲20克,西青果20克,枳壳20克,白芍20克,车前子15克,甘草25克,大黄30克,冰片10克。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胆囊炎的中医治疗新方法,所述配方是按以下重量组成:穿心莲15-20克,西青果15-20克,枳壳15-20克,白芍15-20克,车前子10-15克,甘草20-25克,大黄25-30克,冰片5-10克。

技术研发人员:贺国庆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贺国庆
技术研发日:2015.12.25
技术公布日:2017.07.0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