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病毒性感冒的中草药配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80803阅读:92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一种中药,特别涉及一种治疗病毒性感冒的中草药配方。



背景技术:

感冒,俗称伤风,是由鼻病毒、冠状病毒及副流感病毒等引起,这些病毒存在于病人的呼吸道中,经飞沫传染给别人。普通感冒较流行性感冒传染性要弱得多,一般人在受凉、淋雨、过度疲劳后,因抵抗力下降,才容易得病。所以普通感冒往往是个别出现,很少象流行性感冒流行时,病人成批出现。中医学认为病毒性感冒是由于风邪乘人体御邪能力不足时,侵袭肺卫皮毛所致。四时之中,气候失常,如春应温而反寒,夏应热而反冷等,风邪易侵入人体而感冒,甚至引起病毒性感冒。引起病毒性感冒的原因,虽以风邪为主,但常有所兼夹。临床上以风寒、风热两种证候最为多见。此外,时令之暑、湿、燥邪也能杂感而为病。故又有夹暑、夹湿、夹燥等不同兼证。病毒性感冒除风邪侵袭外,尚与体虚和不同素质有关。肺有痰热,也易发为本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备方便、效果明显的治疗病毒性感冒的中草药配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治疗病毒性感冒的中草药配方,它是由以下重量克数的原料制成:赤芍25-32克,青黛20-25克,柴胡25-32克,独活25-32克,枳壳25-32克,茯苓25-32克,荆芥25-32克,防风25-32克,桔梗25-32克,川芎7-12克,甘草10-15克。

优选的是所述的中药由如下重量克数的原料制成:赤芍30克,青黛25克,柴胡28克,独活26克,枳壳30克,茯苓28克,荆芥30克,防风28克,桔梗30克,川芎10克,甘草10克。

本发明中各原料药的药性如下:

赤芍:散表寒,祛风湿,利关节。治感冒风寒,头痛无汗,风寒湿痹,项强筋急,骨节酸疼,风水浮肿,痈疽疮毒。用于阳痿遗精,遗尿尿频,腰膝冷痛,肾虚作喘,五更泄泻;外用治白癜风,斑秃。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青黛:宣散风热,下气,消痰。治风热头痛,痰热咳喘,呕逆,胸膈满闷。

柴胡:常用解表药,有和解表里,疏肝升阳之功效。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气滞、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垂、月经不调。

独活:去风湿,止痹痛,解表,主要用于风寒湿痹,头风头痛,为祛风散寒除湿之要药,凡风寒湿痹,不论新久均可以应用。

枳壳:性味苦、酸、性微寒。主要用于治疗,胸隔痞满;胁肋胀痛;食积不化;脘腹胀满;下痢后重;脱肛;子宫脱垂。

茯苓: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吐;脾虚食少;泄泻;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遗精白浊。

荆芥:入血分之风药,具有散邪解肌发汗,炒炭止血之功效。味辛,微温,归肝、肺经,用于感冒、头痛、麻疹、风疹、疮疡初起,炒炭治便血、崩漏、产后血晕。

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止痒,用于治疗外感风寒;风湿痹痛;骨节酸痛;腹痛泄泻;头痛身痛;肠风下血;破伤风;风疹瘙痒;疮疡初起等疾病。

桔梗:气微,味微甜后稍苦。其根可入药,有止咳祛痰、宣肺、排脓等作用。

川芎:行气开郁,法风燥湿,活血止痛。治风冷头痛旋晕,胁痛腹疼,寒痹筋挛,经闭,难产,产后瘀阻块痛,痈疽疮疡。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

甘草:有解毒、祛痰、止痛、解痉以至抗癌等药理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治疗病毒性感冒的中草药配方:赤芍30克,青黛26克,柴胡26克,独活28克,枳壳31克,茯苓28克,荆芥30克,防风28克,桔梗30克,川芎9克,甘草12克。

实施例2、一种治疗病毒性感冒的中草药配方:赤芍30克,青黛27克,柴胡28克,独活26克,枳壳30克,茯苓25克,荆芥30克,防风28克,桔梗30克,川芎10克,甘草15克。

实施例3、一种治疗病毒性感冒的中草药配方:赤芍27克,青黛25克,柴胡28克,独活26克,枳壳30克,茯苓30克,荆芥30克,防风28克,桔梗30克,川芎10克,甘草13克。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病毒性感冒的中草药配方,所述配方是按以下重量组成:赤芍25-32克,青黛20-25克,柴胡25-32克,独活25-32克,枳壳25-32克,茯苓25-32克,荆芥25-32克,防风25-32克,桔梗25-32克,川芎7-12克,甘草10-15克。

技术研发人员:于秀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于秀珍
技术研发日:2015.12.25
技术公布日:2017.07.0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