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纯腰麻穿刺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29406阅读:267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单纯腰麻穿刺针。



背景技术:

腰麻是现代临床麻醉技术之一,其原理是用穿刺针从人体后背棘突间隙通过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及硬脊膜到达蛛网膜下腔,将麻醉药物注入,通过药物在蛛网膜下腔脑脊液中的扩散麻醉脊髓,起到麻醉作用。由于腰麻可直接麻醉脊髓,因此起效快、作用效果完善确切,作为一种区域阻滞广受欢迎,特别是对于下肢、下腹部、年龄大或有肺部疾患而不适合实施全麻手术的病人具有较大优势。

根据腰麻的穿刺操作路径,一般选择在人体腰2-3、腰3-4、腰4-5间隙穿刺。目前实施腰麻穿刺所采用的穿刺针主要是单纯腰麻穿刺针、硬腰联合穿刺针和带引导针的腰麻穿刺针。单纯腰麻穿刺针穿刺过程及原理如前所述;硬腰联合穿刺过程是先将粗的硬膜外针同腰麻穿刺路径到达硬膜外腔后,再将一根细的腰麻穿刺针通过硬膜外针内部刺破硬脊膜到达蛛网膜下腔给药;带引导针的腰麻穿刺针穿刺原理是将一粗的引导针刺入皮下组织,再将腰麻针按此路径进针麻醉。几种方法所采用的腰麻针针尖主要有笔尖式和斜口式。

上述几种腰麻实施的操作过程麻醉机理都是要将药物注入到蛛网膜下腔麻醉脊髓,但操作实施过程中所借助的穿刺针有所不同。本领域技术人员经过不断地总结发现,硬腰联合穿刺和带引导针的穿刺方法由于由粗针引导穿刺,粗针对人体组织特别是韧带会造成一定的损伤,因此部分人会引起术后腰背痛的并发症;单纯腰麻穿刺针由于细小,造成腰背损伤及术后不适要相对少见,但针还是略粗,加之针尖斜面式开口,腰麻后头痛仍是常见并发症,且从理论和临床实际看,造成头痛原因主要是穿刺针尖刺破硬脊膜后脑脊液外漏造成,增加脑脊液外漏因素主要有针的粗细、针尖端形状等。针对上述缺陷,中国专利文献CN201320537114.0,公告日2014.02.19公开了一种腰麻穿刺针,包括大径针管、过渡针管、小径针头和配合针柄;小径针头、过渡针管、大径针管由上至下依次固定在一起且其接口处均呈平滑过渡状;大径针管的下部固定安装在配合针柄内;配合针柄内有与大径针管的内孔相通的通孔,过渡针管和大径针管的内孔相通,小径针头的内部有与过渡针管内孔相通的连接孔,小径针 头的上部有与连接孔相通的针孔。该实用新型在有效减少术后发生脑脊液漏及头痛、头晕并发症的同时,提高了穿刺针的穿刺强度,使其更便于穿刺。

然而,在腰麻过程中,除了上述并发症的问题外,可能还存在另外一些影响腰麻整体效果的问题,这需要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长期的临床实践工作中细心观察、勤于思考和总结。能够敏锐的发现和正确的认识腰麻实施操作过程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将有助于提升临床腰麻效果,造福患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单纯腰麻穿刺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单纯腰麻穿刺针,设有针柄和针体,所述的针体的顶端部位为针尖,所述的针尖的侧壁上设有针孔,所述的针孔有两个,且两个针孔的位置相对于所述针体的中心轴对称;所述的针柄的侧壁上设有两个针柄侧翼,且两个针柄侧翼的位置相对于所述针体的中心轴对称。

所述的针柄和针柄侧翼的外表面均设有防滑纹,所述的针柄上的防滑纹为横向条纹状的凸棱,所述的针柄侧翼上的防滑纹为竖向条纹状的凸棱。

所述的针柄侧翼的长度方向垂直于针体的长度方向。

所述的针柄侧翼的外端设有防滑突起。

所述的针尖呈锥状。

所述的针柄和针体的内部均是中空的,设有内穿刺针通道,所述的内穿刺针通道内设有针芯。

所述的针柄的长度为1-1.5cm。

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

本申请发明人在丰富的临床工作中,细心观察和总结发现可通过脑脊液是否回抽指导判断进针的位置,且穿刺过程中将穿刺用力方向与针体保持在同一直线上可提高穿刺成功率,据此对现有技术中的腰麻穿刺针作了进一步的改进,具体地:

1、在针体的针尖部位设置对称的两个针孔,因此当针尖刺入到蛛网膜下腔后可确保脑脊液通畅的回抽;

2、在针柄上设置两个针柄侧翼,针柄侧翼外侧设防滑突起,且在针柄和针柄侧翼上设防滑纹,可便于术者握持针柄,在穿刺过程中均衡施力,使穿刺用力方向与针体始终保持在同一直线上,降低了穿刺难度,提高了穿刺成功率。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单纯腰麻穿刺针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发明人在长期的腰麻实际操作中,善于发现和总结,意识到以下技术问题:(1)腰麻穿刺针需要穿过硬脊膜到达蛛网膜下腔才能将麻醉药物注入,有效地发挥麻醉作用,但整个穿刺路径复杂,如果操作上存在偏差则麻醉药物并不能准确地注入到蛛网膜下腔,出现麻醉失败。鉴于以上原因,腰麻效果也会因医师操作水平不同而存在差异。因此有必要消除这种人为因素的影响,最好能够直观地判断腰麻穿刺针的进针位置。(2)如前所述,腰麻穿刺路径复杂,阻碍多,因此用力的方向较难把握,如果能够将穿刺用力方向与针体始终保持在同一直线方向,则会降低操作难度,减少穿刺失败的发生。为了解决上述两个技术问题,本申请发明人经过进一步的思考,对现有的单纯腰麻穿刺针作出了改进,基于此完成了本发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附图中涉及的附图标记和组成部分如下所示:

1.针柄 2.针体

21.针尖 3.针孔

4.针柄侧翼 41.防滑突起

5.防滑纹 6.内穿刺针通道

7.针芯 8.针芯柄

实施例1

请参见图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单纯腰麻穿刺针结构示意图。所述的单纯腰麻穿刺针设有针柄1、针体2和针孔3。所述的针柄1腰部较细,侧壁上设有两个针柄侧翼4,所述的两个针柄侧翼4的位置相对于所述针体2的中心轴对称,且距离针柄1前端和后端的距离相等,针柄侧翼4的长度均为0.8-1.2cm。所述的针柄侧翼4的长度方向垂直于针柄1的侧面,针柄侧翼4的外端设有防滑突起41,所述的防滑突起41的突出方向是朝向针体2的。所述的针柄1和针柄侧翼4的外表面均设有防滑纹5,所述的针柄1上的防滑纹为横向条纹状的凸棱,所述的针柄侧翼4上的防滑纹为竖向条纹状的凸棱。所述的针柄1和针体2的内部均是中空的,设有内穿刺针通道6。所述的内穿刺针通道6内设有针芯7,所述针芯7的尾部设有针芯柄8。所述的针体2的型号 为25号,长度为8cm。所述的针体2的顶端部位为针尖21,所述的针尖21向顶端方向逐渐变细,呈锥状。针体2的表面设有刻度线(图中未示出),相邻刻度线的距离为1cm。所述的针孔3有两个,均设于针尖21的侧壁上,且两个针孔3的位置相对于所述针体2的中心轴对称,所述的针孔3与内穿刺针通道6相通。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的针孔3设有两个,可保证本实用新型的单纯腰麻穿刺针的针尖21到达蛛网膜下腔后,蛛网膜下腔中的脑脊液可顺利流畅地回抽至针体2中,如此术者可直观和准确地判断针尖21已经到达蛛网膜下腔,即提示可进行麻醉药物注射,确保药物发挥麻醉效果。该设计克服了腰麻效果因医师操作水平不同而存在差异的缺陷。所述的针尖21设计呈锥状,对韧带和硬脊膜损伤小,进而可减少脑脊液外流,避免腰麻后腰背痛和头痛并发症的发生。所述的针柄侧翼4设有两个,且其长度方向设计成垂直于针柄1的侧面,同时距离针柄1前端和后端的距离相等,这样术者穿刺时可将食指和中指分别扣住两个针柄侧翼4,均衡地向针体2方向施力,将穿刺用力方向与针体2始终标定在同一直线上,降低了操作难度,减少了穿刺失败的发生。所述的针柄1上设有横向条纹状的防滑纹,所述的针柄侧翼4上设有竖向条纹状的防滑纹,可防止术者穿刺时手部在前后或左右方向可能产生的滑移,防止穿刺方向的改变。所述的针芯7可在穿刺过程中增加针体2的强度,并且防止组织等填塞内穿刺针通道6。所述的针体2上的刻度线便于术者估算穿入深度。所述的针柄1的长度优选为1-1.5cm。所述的针体2其型号和长度均不仅限于本实施例。所述的针柄1的形状和结构也不仅限于本实施例,但是以本实施例的效果为最佳。所述的防滑纹5的具体形状和结构也不仅限于本实施例,还可以是颗粒状凸起、斜纹状凸棱等,但是以本实施例的效果为最佳,在临床实践中其防滑尤其是标定方向的效果尤其突出。

本实用新型的单纯腰麻穿刺针的使用方法为:腰麻穿刺时,术者手持手柄1,食指和中指分别扣住两个针柄侧翼4,大拇指按在针芯柄8的端面上,然后从人体后背棘突间隙通过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及硬脊膜向达蛛网膜下腔穿刺进针,根据针体2上的刻度线估算穿刺深度,然后抽出针芯7,待观察到脑脊液回流至针体2内时,则可判断针尖21已到达蛛网膜下腔,此时便可利用内穿刺针通过内穿刺针通道6向蛛网膜下腔内注射麻醉药物,然后拔出本实用新型的单纯腰麻穿刺针即可。该单纯腰麻穿刺针可保证脑 脊液回抽流畅,直观地判断针尖位置,确保麻醉的成功率,且使用过程中可保证穿刺用力方向与针体始终保持在同一直线上,降低了穿刺难度,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同时对韧带和硬脊膜损伤小,能有效降低腰背痛、头痛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方法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补充,这些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