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使波段不同的多个发光元件发光而对被摄体进行照明并摄像的摄像系统。
背景技术:
对被摄体进行照明并摄像的摄像系统应用于数字照相机和数字摄像机等各种领域,但是,作为几乎不存在环境光而需要照明光的领域的一例,举出内窥镜的领域。
作为这种内窥镜中的照明光的光源,近年来,开始采用具有发光效率较高这样的优点的LED等发光元件。在采用LED作为光源的情况下,为了取得彩色图像而需要多种颜色的LED,例如以包含R-LED、G-LED、B-LED的方式构成光源。
这些各颜色LED有时随着使用时间(累计点亮时间)的延长而劣化,从而导致光量降低,而且,有时劣化的程度按照每个颜色而不同。因此,即使对初始状态(未使用的新品状态)的各颜色LED的发光光量的比率进行调整以构成白色光,随着累计点亮时间的延长,有时颜色平衡也会从白色光偏移。以往,提出了各种对这种伴随发光元件的劣化而引起的颜色平衡的偏移进行校正的技术。
例如,在日本特开2012-32619号公报中记载了如下技术:设置R、G、B的LED作为光源,通过改变对LED供给的电流值,对由于各颜色LED之间的经年劣化度的差而产生的照明光的颜色平衡的偏移进行校正。具体而言,在该公报中记载了,设为实际发光色温-设定发光色温=差分数据,为了抑制偏差,根据多个差分数据计算平均差分数据,在平均差分数据为校正阈值(±100K)以上时,调节LED中流过的顺向电流,进行发光量的校正。进而,在该公报中还记载了如下技术:当设定发光色温较低时,需要增大R-LED的发光量,容易产生R-LED的劣化,当设定发光色温较高时,需要增大B-LED的发光量,容易产生B-LED的劣化,所以,将色温划分为多个区域来求解平均差分数据,由此提高校正精度。
并且,在日本特开2011-233263号公报中记载了如下技术:为了应对点亮时间越长、则LED的劣化越大的情况,对LED的累计点亮时间进行计时,根据计时出的累计点亮时间计算表示LED的劣化度的评价值。更详细地讲,在该公报所记载的技术中,还认为在相同点亮时间的情况下,调光率越高,则劣化越大,通过将点亮时间与调光率之积的累计值作为评价值,估计此前LED中流过的电流(或电力)的累计值,进而估计LED的劣化的程度。表示劣化的程度的评价值存储在存储部中,在优先使用劣化较少的LED时加以利用。由此,使多个LED的使用频度大致相同,使多个LED终止寿命的定时一致。
进而,在国际公开公报WO2010/041494号中记载了,在液晶显示装置的照明装置中,用于生成白色光的R-LED、G-LED和B-LED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劣化的程度逐渐增大,但是由于各个劣化率存在差异,所以,颜色平衡瓦解。而且,为了对颜色平衡根据各颜色LED的劣化率的差而变化的情况进行校正,进行色调校正动作,根据使各颜色LED发光而得到的光电二极管的输出值求出各颜色LED的劣化率,根据所求出的劣化率调整针对各颜色LED的供给电流值。在固定劣化最大的LED的光度的状态下,减少其他LED的光度而使它们一致,由此进行此时的供给电流值的调整。
如上所述,在通过多种颜色的LED进行例如白色照明的情况下,劣化速度按照LED的每个颜色而不同,所以,由于经年变化,颜色平衡发生变化。而且,在上述日本特开2012-32619号公报所记载的技术中,很难准确测定色温。并且,在国际公开公报WO2010/041494号所记载的技术中,为了求出LED的劣化率,需要光电二极管等专用传感器。与此相对,在上述日本特开2011-233263号公报所记载的技术中,根据累计点亮时间计算LED的劣化度,但是,计算出的劣化度用于使LED的寿命一致,而不是用于对颜色平衡进行校正。而且,在上述日本特开2012-32619号公报和上述国际公开公报WO2010/041494号所记载的技术中,通过调整针对各颜色LED的供给电流值来进行颜色平衡的调整,但是,该情况下,需要能够对电流值进行微调整的控制电路,导致成本的增加。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以低成本抑制照明光的颜色平衡随着时间变化的摄像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某个方式的摄像系统对被摄体照射光并进行摄像,其中,所述摄像系统具有:第1发光元件,其通过电力供给而点亮,发出第1波段光,伴随第1累计点亮时间的增加,第1出射光量以第1劣化速度降低;第2发光元件,其通过电力供给而点亮,发出第2波段光,伴随第2累计点亮时间的增加,第2出射光量以第2劣化速度降低;摄像部,其对被从所述第1发光元件和所述第2发光元件照射了光的被摄体的光学像进行摄像,生成所述第1波段光的第1影像信号和所述第2波段光的第2影像信号;以及劣化度校正部,其根据所述第1累计点亮时间取得所述第1出射光量,根据所述第2累计点亮时间取得所述第2出射光量,针对所述第1影像信号和所述第2影像信号中的一方,进行将所述第1出射光量和所述第2出射光量中的另一方除以一方而得到的数值作为增益系数的增益调整,由此对所述第1发光元件和所述第2发光元件的劣化度的差进行校正。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摄像系统的结构的框图。
图2是示出上述实施方式1中的影像信号处理部的结构的框图。
图3是示出上述实施方式1中基于经时变化的各颜色LED的发光量衰减比率的例子的时序图。
图4是示出上述实施方式1中基于经时变化的发光量衰减比率在各颜色LED中大致相同时的例子的时序图。
图5是示出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关联的LED驱动电路的结构的图。
图6是示出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关联的图5的LED驱动电路中流过的信号的例子的时序图。
图7是示出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关联地利用一个LED驱动器使多个LED发光时在电流波形中产生不稳定的例子的时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图4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图1是示出摄像系统的结构的框图。
如图1所示,摄像系统是对被摄体进行照明并摄像的系统,具有作为摄像装置的镜体2、对镜体2供给照明光并对从镜体2输出的影像信号进行处理的光源装置1、显示由光源装置1处理后的影像信号的显示装置3。
首先,镜体2例如构成为电子内窥镜,具有向前端侧传送从光源装置1供给的照明光并对被摄体进行照射的光导21、对照明光照射的被摄体的光学像进行摄像并生成影像信号的例如CCD或CMOS等摄像元件22。
这里,摄像元件22是如下的摄像部:对由光源装置1的后述第1LED14照明的被摄体的光学像进行摄像而生成第1波段光的第1影像信号,对由光源装置1的后述第2LED15照明的被摄体的光学像进行摄像而生成第2波段光的第2影像信号。具体而言,摄像元件22例如构成为单板彩色摄像元件,能够生成红色(R)波段光的R影像信号、绿色(G)波段光的G影像信号、蓝色(B)波段光的B影像信号。另外,作为从光源装置1供给的照明光,在RGB光以外还包含紫色(V)波段光的情况下(该紫色(V)波段光例如用于NBI(注册商标)(Narrow Band Imaging)观察模式或荧光观察模式),摄像元件22例如使用用于接收蓝色(B)波段光的像素,生成紫色(V)波段光的V影像信号。
接着,光源装置1具备具有LED控制部12和存储部13的控制部11、第1LED14、第2LED15、滤波器16、影像信号处理部17。
控制部11例如构成为包括CPU,对该光源装置1进行控制。
LED控制部12通过切换电力供给的有无,分别接通/断开第1LED14和第2LED15,进而,通过电流调整、PWM调整或它们的组合等来控制对第1LED14和第2LED15供给的电力,从而控制第1LED14和第2LED15的各发光量。例如根据白色光观察模式、NBI观察模式、荧光观察模式等观察模式,该LED控制部12进行第1LED14和第2LED15的控制。
存储部13存储第1LED14的第1劣化速度(这里,劣化速度是相对于单位累计点亮时间的劣化比例)、第2LED15的第2劣化速度、初始状态(未使用的新品状态)下的第1LED14的第1初始出射光量、初始状态下的第2LED15的第2初始出射光量。进而,存储部13从LED控制部12接收第1LED14的第1累计点亮时间和第2LED15的第2累计点亮时间并进行存储。
另外,在代替运算而通过参照表来进行第1LED14的当前的出射光量即第1出射光量和第2LED15的当前的出射光量即第2出射光量的取得的情况下,存储部13存储表示第1累计点亮时间与第1出射光量的对应关系(该对应关系相当于上述第1劣化速度)的第1表和表示第2累计点亮时间与第2出射光量的对应关系(该对应关系相当于上述第2劣化速度)的第2表。
第1LED14是如下的第1发光元件:通过基于LED控制部12的控制的电力供给而点亮,发出第1波段光,伴随第1累计点亮时间的增加,出射光量以第1劣化速度降低。
第2LED15是如下的第2发光元件:通过基于LED控制部12的控制的电力供给而点亮,发出第2波段光,伴随第2累计点亮时间的增加,出射光量以第2劣化速度降低。
这里,第1劣化速度和第2劣化速度可以不同,也可以相同。
参照图3对第1劣化速度和第2劣化速度不同的例子进行说明。图3是示出基于经时变化的各颜色LED的发光量衰减比率的例子的时序图。在该图3(和后述图4)中,示出设累计点亮时间为0时的第1LED14、第2LED15的出射光量为1时的伴随相对的累计点亮时间的增加而引起的出射光量的衰减比率。
在图3所示的例子中,即使相对的累计点亮时间增加,第2LED15的衰减比率DR2也几乎没有降低。
与此相对,在图3所示的例子中,随着相对的累计点亮时间的增加,第1LED14的衰减比率DR1以比第2LED15的衰减比率DR2快的速度降低。因此,可知关于第1LED14,当累计点亮时间增加时,出射光量以比第2LED15快的劣化速度降低。
在该图3所示的第1劣化速度和第2劣化速度不同的情况下,除了劣化速度和累计点亮时间互补地一致的偶然情况(例如,第1劣化速度为-10(%/1000小时),第2劣化速度为-5(%/1000小时),但是,第1LED14的累计点亮时间为500小时,第2LED15的累计点亮时间为1000小时,所以两者的劣化度在-5%一致的情况)以外,在第1LED14和第2LED15中,劣化度产生差异。
并且,即便在第1劣化速度和第2劣化速度相同的情况下,如果第1LED14的累计点亮时间和第2LED15的累计点亮时间不同,则劣化度也产生差异。
例如,设光源装置1具有发出红色光的R-LED、发出绿色光的G-LED、发出蓝色光的B-LED。而且,设摄像系统能够采用点亮R-LED、G-LED、B-LED而进行的白色光观察模式、点亮作为参照光发光源的G-LED和作为激励光发光源的B-LED而进行的荧光观察模式。这种情况下,G-LED和B-LED在白色光观察模式和荧光观察模式这两个模式中发光,但是,R-LED仅在白色光观察模式中发光,在荧光观察模式中不发光。因此,在R-LED以及G-LED和B-LED中,认为累计点亮时间产生差异,其结果,认为劣化度也产生差异。
并且,例如,设光源装置1除了具有R-LED、G-LED和B-LED以外还具有发出紫色光的V-LED。而且,设摄像系统还能够采用点亮作为第1窄带光发光光源的V-LED和作为第2窄带光发光光源的G-LED而进行的NBI观察模式。这种情况下的发光形式的一例是如下形式:R-LED仅在白色光观察模式中发光,V-LED仅在NBI观察模式中发光,B-LED在白色光观察模式和荧光观察模式中发光,G-LED在白色光观察模式、荧光观察模式和NBI观察模式中发光(但是,还存在在白色光观察模式时使B-LED和V-LED同时发光的形式等,所以只不过是一例)。这样,在R-LED、G-LED、B-LED、V-LED中,认为累计点亮时间产生差异,即,认为劣化度也产生差异。
滤波器16例如构成为分束器,反射从第1LED14发出的第1波段光而将其引导至光导21的入射端,并透射从第2LED15发出的第2波段光而将其引导至光导21的入射端。
影像信号处理部17对从摄像元件22取得的影像信号进行处理并将其输出到显示装置3。如图2所示,该影像信号处理部17具有作为劣化度校正部的发光元件劣化度校正部18、设置在该发光元件劣化度校正部18的后级的颜色平衡校正部19。这里,图2是示出影像信号处理部17的结构的框图。
发光元件劣化度校正部18根据从存储部13读出的第1累计点亮时间取得第1LED14的当前的出射光量即第1出射光量,根据从存储部13读出的第2累计点亮时间取得第2LED15的当前的出射光量即第2出射光量。
具体而言,发光元件劣化度校正部18对第1LED14的第1劣化速度V1乘以当前时点的第1LED14的累计点亮时间即第1累计点亮时间t1,由此计算第1降低比例(V1×t1),对从1减去第1降低比例而得到的值(1-V1×t1)乘以第1初始出射光量A1(0),由此,如下式那样计算第1累计点亮时间t1中的第1出射光量A1(t1)。
A1(t1)=(1-V1×t1)×A1(0)
进而,发光元件劣化度校正部18对第2LED15的第2劣化速度V2乘以当前时点的第2LED15的累计点亮时间即第2累计点亮时间t2,由此计算第2降低比例(V2×t2),对从1减去第2降低比例而得到的值(1-V2×t2)乘以第2初始出射光量A2(0),由此,如下式那样计算第2累计点亮时间t2中的第2出射光量A2(t2)。
A2(t2)=(1-V2×t2)×A2(0)
另外,在上述中,进行了第1LED14的第1劣化速度V1和第2LED15的第2劣化速度V2取常数值的近似(即,随着累计点亮时间的增加而以一定比例劣化的近似),但是,更详细地讲,关于累计点亮时间t中的发光元件的出射光量A(t),考虑使用初始出射光量A(0)和正劣化系数α例如如下式那样变化的情况。
A(t)=A(0)exp{-(α×t)}
因此,也可以使用该数式,如下式那样计算第1出射光量A1和第2出射光量A2。
A1(t1)=A1(0)exp{-(α1×t1)}
A2(t2)=A2(0)exp{-(α2×t2)}
这里,α1是第1LED14的正劣化系数,α2是第2LED15的正劣化系数。另外,也可以使用更加复杂的数式记述发光元件的劣化度的变化。
并且,在代替运算而参照表的情况下,发光元件劣化度校正部18使用第1累计点亮时间并参照上述第1表,由此取得第1出射光量,使用第2累计点亮时间并参照上述第2表,由此取得第2出射光量。
然后,发光元件劣化度校正部18对第1影像信号和第2影像信号中的一方,进行将第1出射光量A1(t1)和第2出射光量A2(t2)中的另一方除以一方而得到的数值作为增益系数的增益调整,由此对第1LED14和第2LED15的劣化度的差进行校正。
例如,发光元件劣化度校正部18如下式那样,针对通过第2LED15的发光而得到的第2影像信号Sig2,进行将第1出射光量A1(t1)除以第2出射光量A2(t2)而得到的数值A1(t1)/A2(t2)作为增益系数的增益调整,计算校正后的第2影像信号Sig2’,由此对第1LED14和第2LED15的劣化度的差进行校正。
Sig2’=Sig2×A1(t1)/A2(t2)
通过对影像信号进行这种校正,能够得到图4所示的基于经时变化的发光量衰减比率在各颜色LED中大致相同时的影像信号、即颜色平衡与初始状态(累计点亮时间=0)时大致相同的影像信号。这里,图4是示出基于经时变化的发光量衰减比率在各颜色LED中大致相同时的例子的时序图。
另外,这里进行了使第2影像信号与第1影像信号一致的增益调整,但是,取而代之,也可以如下式那样对通过第1LED14的发光而得到的第1影像信号Sig1进行增益调整,计算校正后的第1影像信号Sig1’,由此对第1LED14和第2LED15的劣化度的差进行校正。这样,能够适当决定作为基准的影像信号(进而决定作为基准的发光元件)。
Sig1’=Sig1×A2(t2)/A1(t1)
即,由于存在可对发光元件供给的额定功率,所以,很难对劣化度较大的发光元件(例如第1LED14)供给补偿劣化度的较大的电力而使其以与初始状态相同的发光量发光。因此,只能使劣化度较小的发光元件与劣化度较大的发光元件一致,而降低劣化度较小的发光元件的发光量。与此相对,本实施方式中的劣化度校正是由影像信号处理部17进行的影像信号与增益系数的相乘,所以,能够使通过劣化度较大的发光元件发光而得到的影像信号与通过劣化度较小的发光元件发光而得到的影像信号一致地来进行增益放大,具有能够得到与初始状态下进行发光时大致相同的明亮度的信号的优点。
颜色平衡校正部19对由发光元件劣化度校正部18校正后的第1影像信号和第2影像信号进行颜色平衡调整。即,由于颜色平衡校正部19要进行颜色平衡调整的第1影像信号和第2影像信号是由发光元件劣化度校正部18校正了劣化度的差之后的影像信号,所以,能够进行与针对未产生劣化度的差的影像信号的颜色平衡调整相同的通常的颜色平衡调整。这样,在颜色平衡校正部19的前级进行发光元件劣化度校正部18的处理,所以,颜色平衡校正部19不需要设置与以往不同的特殊结构,具有如下优点:能够进行与对如下图像进行处理时相同的处理,该图像是对由取得了与初始状态相同的颜色平衡的照明光照明的被摄体进行摄像而得到的。
根据这种实施方式1,根据各发光元件的累计点亮时间取得波段不同的多个发光元件的出射光量,对影像信号进行基于出射光量的比的增益调整,所以,能够对多个发光元件的劣化度的差进行校正,能够以低成本抑制照明光的颜色平衡随时间变化。
并且,在预先存储波段不同的多个发光元件的初始出射光量和劣化速度、并使用累计点亮时间来计算当前的出射光量的情况下,存储部13的存储容量很少即可,并且运算本身也简单,所以,具有处理负担较轻的优点。
另一方面,在将累计点亮时间与出射光量的对应关系存储为表的情况下,即使在如果利用函数进行记载则累计点亮时间与出射光量的关系变得复杂的情况下,由于是对表进行参照,所以,只要存在累计点亮时间的信息,则也能够容易地取得当前的出射光量。
进而,在能够进行白色光观察和荧光观察的摄像系统中,能够对认为累计点亮时间产生差异的R-LED和G-LED或B-LED的劣化度的差进行适当校正。
在除了能够进行白色光观察和荧光观察以外还能够进行NBI观察的摄像系统中,能够对认为累计点亮时间产生差异的R-LED与G-LED、B-LED或V-LED之间的劣化度的差进行适当校正。
而且,由于颜色平衡校正部19对由发光元件劣化度校正部18校正后的影像信号进行颜色平衡调整,所以,颜色平衡校正部19不用考虑发光元件的劣化度,能够进行与以往相同的颜色平衡调整。
接着,参照图5~图7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关联的结构进行说明。这里,图5是示出LED驱动电路的结构的图,图6是示出图5的LED驱动电路中流过的信号的例子的时序图,图7是示出利用一个LED驱动器使多个LED发光时在电流波形中产生不稳定的例子的时序图。
在通过LED控制部12对第1LED14和第2LED15进行驱动的情况下,为了抑制价格,有时利用一个LED驱动器(发光元件驱动电路)兼用作对第1LED14进行驱动的LED驱动器和对第2LED15进行驱动的LED驱动器。图5示出这种结构的一例。
如图5所示,LED控制部12构成为使用一个LED驱动器42对第1LED14(例如V-LED(紫色LED))和第2LED15(例如W-LED(白色LED))进行驱动。
即,LED控制部12与DAC(数字模拟转换器)41和LED驱动器42连接,向LED驱动器42输出数字信号,并且经由DAC41向LED驱动器42输出模拟信号。
LED驱动器42还与切换平滑化部43连接,并且,经由PWMGH端子而与开关44连接,经由PWMGL端子而与开关45连接。
切换平滑化部43经由第1LED14、开关44和电阻46而与地线连接,并且,经由第2LED15、开关45和电阻47而与地线连接。这里,第1LED14和第2LED15相对于切换平滑化部43共阳极(COMMON ANODE)连接。
LED控制部12将表示W-LED用的电流设定值的数字信号和表示V-LED用的电流设定值的数字信号输出到DAC41。
DAC41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将W-LED用的模拟值的信号(电流设定值CTRL_L)输出到LED驱动器42的CTRL_L输入端子,将V-LED用的模拟值的信号(电流设定值CTRL_H)输出到LED驱动器42的CTRL_H输入端子(还参照图6和图7)。
从LED控制部12的LED_SEL端子对LED驱动器42的CTRL_SEL端子输入点亮LED选择信号。该点亮LED选择信号例如在依次交替的点亮期间中的W-LED点亮期间内成为选择电流设定值CTRL_L、接通开关45并断开开关44的信号,在V-LED点亮期间内成为选择电流设定值CTRL_H、接通开关44并断开开关45的信号(还参照图6和图7)。
此外,从LED控制部12的PWM端子对LED驱动器42的PWM端子输入脉冲宽度调制信号即脉冲信号PWM(还参照图6和图7)。
当在W-LED点亮期间内输入脉冲信号PWM时,LED驱动器42设定W-LED用的电流值,将脉冲宽度调制后的驱动脉冲输出到切换平滑化部43。
切换平滑化部43使用电容器等对从LED驱动器42输入的驱动脉冲进行平滑化。由此,平滑化后的W-LED用的电流被施加给W-LED即第2LED15(还参照图6和图7)。
并且,当在V-LED点亮期间内输入脉冲信号PWM时,LED驱动器42设定V-LED用的电流值,将脉冲宽度调制后的驱动脉冲输出到切换平滑化部43。
切换平滑化部43如上所述对从LED驱动器42输入的驱动脉冲进行平滑化。由此,平滑化后的V-LED用的电流被施加给V-LED即第1LED14(还参照图6和图7)。
在这种结构中,在LED驱动器42中设定的电流设定值CTRL_L和电流设定值CTRL_H不同的情况下(特别是电流设定值的差较大的情况下),根据LED驱动器42的电路特性,有时一个电流设定值受到另一个电流设定值的影响而无法稳定进行动作。
例如,如图7所示,在针对W-LED的电流设定值CTRL_L大于针对V-LED的电流设定值CTRL_H(CTRL_L>CTRL_H)的情况下,有时对W-LED即第2LED15施加的电流波形变得不稳定。
因此,参照图6对用于应对这种情况的控制的例子进行说明。
在图7所示的控制中,LED控制部12将表示V-LED用的电流设定值的数字信号和表示W-LED用的电流设定值的数字信号作为不会随时间变化的各个固定值输出到DAC41。
与此相对,在图6所示的控制中,LED控制部12使表示V-LED用的电流设定值的数字信号和表示W-LED用的电流设定值的数字信号相同,并且以在W-LED点亮期间和V-LED点亮期间中成为不同的设定值的方式使它们随时间变化而输出到DAC41。
即,LED控制部12在W-LED点亮期间内将数字信号输出到DAC41,以使得与图7所示的CTRL_L相同的值成为图6中的CTRL_L和CTRL_H的值,在V-LED点亮期间内将数字信号输出到DAC41,以使得与图7所示的CTRL_H相同的值成为图6中的CTRL_L和CTRL_H的值。
由此,输入到LED驱动器42的电流设定值CTRL_L和电流设定值CTRL_H随时间变化,但是,如果在相同时点出现,则成为相同值。因此,在任意时点,电流设定值CTRL_L与电流设定值CTRL_H之间不会产生差异,能够使对第1LED14和第2LED15施加的电流波形稳定。
另外,在上述中,利用一个发光元件驱动电路对2个发光元件进行驱动,但是,在利用一个发光元件驱动电路对3个以上的发光元件进行驱动的情况下,也同样能够应用上述技术。
根据这种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关联的结构,在利用一个发光元件驱动电路对多个发光元件进行驱动的情况下,能够使输出到任意发光元件的电流波形都稳定,能够使各发光元件的发光亮度稳定。由此,能够确保影像信号的颜色平衡固定,能够提高影像的品质。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实施阶段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对结构要素进行变形而具体化。并且,通过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多个结构要素的适当组合,能够形成各种发明的形式。例如,可以从实施方式所示的全部结构要素中删除若干个结构要素。进而,可以适当组合不同实施方式中的结构要素。这样,当然能够在不脱离发明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和应用。
本申请以2014年5月14日在日本申请的日本特愿2014-100797号为优先权主张的基础进行申请,上述公开内容被引用到本申请说明书、权利要求书和附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