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48273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医疗阀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医疗阀,该医疗阀用于医疗领域中的流体流路诸如用于输液路径等,并且该医疗阀能够将医疗连接工具(阳连接器)诸如注射器等连接到流体流路。



背景技术:

关于用于执行输液、血液采集等的流体流路,在必要时使用医疗阀,以使得连接阳连接器诸如注射器成为可能。例如,关于作为流体流路形成部件的类型的三通旋塞或Y形连接器,在一对流路开口部之间形成流体流路,并且医疗阀被安装在另一个剩余的流路开口部处。然后,通过使得经由这个医疗阀将阳连接器诸如注射器等连接到流体流路成为可能,能够执行药液等的混合注射。

作为这种医疗连接器等的医疗阀的一种类型,已知在国际专利申请JP-A-H02-502976(专利文献1)的日本国内公布和日本未审专利公布JP-A-2004-237133(专利文献2)中指出的分裂隔膜型医疗阀。这个医疗阀具有带有盘形弹性阀体的结构,该弹性阀体具有在构成流体流路的开口部的罩的开口部件上安装的中央部处形成的狭缝。然后,通过直接将阳连接器的末端插入弹性阀体的狭缝中,能够在连通状态下将阳连接器连接到流体流路。而且,通过将这样连接的阳连接器诸如注射器等的末端从弹性阀体拔出,由于与拔出同时的弹性阀体的回复作用,维持流体流路的切断状态。

而且,关于分裂隔膜型医疗阀,为了当附接和拆卸阳连接器时没有弹性阀体的分离,有必要将弹性阀体牢固地固定到开口部件的开口。鉴于此,在过去,如在专利文献1和2两者中所示,使用一种结构,其中由设置在开口部件上的一对爪形环形锁定突起从厚度方向上的两侧夹持且支撑弹性阀体的外周部。

然而,由该一对爪形环形锁定突起夹持且支撑盘形弹性阀体的外周部的背景技术构造仍然不足以防止弹性阀体的外周部从环形锁定突起分离并脱出的问题。

背景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A-H02-502976

专利文献2:JP-A-2004-237133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试图解决的问题

已经鉴于作为背景的上述情况研发了本发明,并且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新颖结构的医疗阀,该医疗阀能够可靠地在罩上支撑盘形弹性阀体的外周部,并且能够防止弹性阀体向内脱出的问题。

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第一模式提供一种医疗阀,其中在开口部件上安装盘形弹性阀体,在所述弹性阀体的中央部上形成有狭缝,所述开口部件构成流体流路的开口部,并且所述弹性阀体被构造为使得阳连接器能够通过所述狭缝被反复地插入和移除,所述医疗阀的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阀体包括纤细部和管状支撑部,所述纤细部被设置在所述中央部的外周侧处,并且所述纤细部比所述中央部薄,所述管状支撑部比所述纤细部进一步形成到所述外周侧,并且所述管状支撑部在轴向方向上向内突出;所述开口部件包括管形外侧保持部和管形内侧保持部,所述外侧保持部重叠所述管状支撑部的外周表面,所述内侧保持部重叠所述管状支撑部的内周表面,从而所述弹性阀体的所述纤细部在所述轴向方向上被夹持且支撑在所述内侧保持部和所述外侧保持部之间;所述管状支撑部在所述轴向方向上向内突出的部分处被夹持且支撑在所述内侧保持部和所述外侧保持部之间;并且所述管状支撑部在所述轴向方向上向内突出的所述部分处具有比所述弹性阀体的所述中央部的半径大的轴向方向尺寸。

关于根据这个模式构成的医疗阀,关于弹性阀体的管状支撑部,通过使得在轴向方向上向内的突起高度较大,能够增加受开口部件支撑的区域,并且能够确保大的开口部件对于弹性阀体的支承能力。

而且,因为阳连接器被在医疗阀的轴向方向上向内插入,所以当插入阳连接器时,推入力被在轴向方向上向内施加在弹性阀体上。随着这种推入力,在管状支撑部上在轴向方向上向内突出的部分处在轴向方向上向外施加与推入力相反方向的张力。因此,关于管状支撑部,通过使得在轴向方向上向内的突起高度是大的,在开口部件和弹性阀体之间的摩擦增加,并且与内侧接合部的钩接操作组合,使得减小弹性阀体在轴向方向上向内脱出的风险成为可能。特别地,通过如利用这种模式那样使得管状支撑部具有比弹性阀体的中央部的半径大的在轴向方向上向内突出的部分的轴向方向尺寸,能够确保管状支撑部的立方体积充分地大于在从管状支撑部的内周侧处在外侧保持部和内侧保持部的轴向方向之间的空间(纤细部)。这使得甚至进一步地减小在外侧保持部和内侧保持部之间在轴向方向上通过的管状支撑部在轴向方向上向内脱出的风险成为可能。

事实上,关于弹性阀体的管状支撑部,通过使得突起高度在与开口部件的开口方向相反的轴向方向向内是大的,能够增加开口部件的支承能力,由此在管状支撑部和开口部件的开口方向上将突起高度保持为小的。因此,能够避免随着在弹性阀体的周边处向开口部件的外侧的突起高度的增加而容易成为问题的阳连接器的插入和移除操作性的劣化或者医疗阀的较大总体大小。

本发明的第二模式提供一种医疗阀,其中在开口部件上安装盘形弹性阀体,在所述弹性阀体的中央部上形成有狭缝,所述开口部件构成流体流路的开口部,并且所述弹性阀体被构造为使得阳连接器能够通过所述狭缝被反复地插入和移除,所述医疗阀的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阀体包括纤细部和管状支撑部,所述纤细部被设置在所述中央部的外周侧处,并且所述纤细部比所述中央部薄,所述管状支撑部比所述纤细部进一步形成到所述外周侧,并且所述管状支撑部在轴向方向上向内突出;所述开口部件包括管形外侧保持部和管形内侧保持部,所述外侧保持部重叠所述管状支撑部的外周表面,所述内侧保持部重叠所述管状支撑部的内周表面,从而所述弹性阀体的所述纤细部在所述轴向方向上被夹持且支撑在所述内侧保持部和所述外侧保持部之间;所述管状支撑部在所述轴向方向上向内突出的部分处被夹持且支撑在所述内侧保持部和所述外侧保持部之间;并且所述管状支撑部包括径向方向突出部,所述径向方向突出部一体地形成在所述轴向方向上向内突出的所述部分的末端侧处,并且所述径向方向突出部在径向方向上延伸,并且所述径向方向突出部与所述开口部件接合。

关于根据这个模式构成的医疗阀,通过在轴向方向上向内突出的部分的末端侧处设置于管状支撑部的径向方向突出部在开口部件上的接合作用,能够以甚至更大的滑脱抵抗力在开口部件上安装弹性阀体。

本发明的第三模式提供根据第二模式的医疗阀,其中所述径向方向突出部从所述管状支撑部在所述径向方向上向外延伸,并且在被附接到所述开口部件的附接状态下,所述弹性阀体的所述纤细部和所述径向方向突出部在所述轴向方向上被压缩。

关于根据这个模式构成的医疗阀,因为弹性阀体的纤细部和径向方向突出部这两者均在压缩状态下被支撑在开口部件上,所以总是存在与每一个部分的弹性反作用力一起操作的固定力,从而增加弹性阀体相对于开口部件的支承能力。

本发明的第四模式提供根据第二或第三模式的医疗阀,其中在所述径向方向突出部上形成在所述轴向方向上向外突出的锁定突起,并且所述锁定突起被锁定到所述开口部件。

关于根据这个模式构成的医疗阀,通过进一步在设置在弹性阀体的管状支撑部的末端侧上的径向方向突出部上形成锁定突起,基于在锁定突起上的锁定作用,能够进一步增加开口部件对于管状支撑部的保持方向支承能力。

本发明的第五模式提供一种医疗阀,其中在开口部件上安装盘形弹性阀体,在所述弹性阀体的中央部上形成有狭缝,所述开口部件构成流体流路的开口部,并且所述弹性阀体被构造为使得阳连接器能够通过所述狭缝被反复地插入和移除,所述医疗阀的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阀体包括纤细部和管状支撑部,所述纤细部被设置在所述中央部的外周侧处,并且所述纤细部比所述中央部薄,所述管状支撑部比所述纤细部进一步形成到所述外周侧,并且所述管状支撑部在轴向方向上向内突出;所述开口部件包括管形外侧保持部和管形内侧保持部,所述外侧保持部重叠所述管状支撑部的外周表面,所述内侧保持部重叠所述管状支撑部的内周表面,从而所述弹性阀体的所述纤细部在所述轴向方向上被夹持且支撑在所述内侧保持部和所述外侧保持部之间;所述管状支撑部在所述轴向方向上向内突出的部分处被夹持且支撑在所述内侧保持部和所述外侧保持部之间;并且所述管状支撑部包括被设置在所述轴向方向上向内突出的所述部分中的薄部和厚部,并且所述厚部比所述薄部进一步在所述轴向方向上向内定位。

关于根据这个模式构成的医疗阀,通过在管状支撑部上设置薄部,相对于比薄部进一步在轴向方向上向内定位的厚部而言,从内侧和外侧均夹持且支撑管状支撑部的内侧保持部和外侧保持部的支承能力能够甚至更有效地作为保持抵抗力操作。作为结果,能够进一步提高弹性阀体的脱出防止效果。关于管状支撑部,关于与它的内周表面和外周表面重叠的内侧保持部和外侧保持部,相应的厚度尺寸在轴向方向上的变化具有对应关系是不必要的。

本发明的第六模式提供一种医疗阀,其中在开口部件上安装盘形弹性阀体,在所述弹性阀体的中央部上形成有狭缝,所述开口部件构成流体流路的开口部,并且所述弹性阀体被构造为使得阳连接器能够通过所述狭缝被反复地插入和移除,所述医疗阀的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阀体包括纤细部和管状支撑部,所述纤细部被设置在所述中央部的外周侧处,并且所述纤细部比所述中央部薄,所述管状支撑部比所述纤细部进一步形成到所述外周侧,并且所述管状支撑部在轴向方向上向内突出;所述开口部件包括管形外侧保持部和管形内侧保持部,所述外侧保持部重叠所述管状支撑部的外周表面,所述内侧保持部重叠所述管状支撑部的内周表面,从而所述弹性阀体的所述纤细部在所述轴向方向上被夹持且支撑在所述内侧保持部和所述外侧保持部之间;所述管状支撑部在所述轴向方向上向内突出的部分处被夹持且支撑在所述内侧保持部和所述外侧保持部之间;并且所述内侧保持部被构造为被随着将所述阳连接器插入所述狭缝中而弹性变形的所述弹性阀体向所述内侧保持部的外周上的所述管状支撑部侧挤压。

关于根据这个模式构成的医疗阀,关于弹性阀体的管状支撑部,在轴向方向上向内突出的部分被夹持且支撑在开口部件的内侧保持部和外侧保持部之间。鉴于此,当将阳连接器插入在弹性阀体中时,弹性变形的弹性阀体抵接内侧保持部,并且内侧保持部的内周表面被朝向外周挤压。作为结果,在内侧保持部和外侧保持部之间相对于管状支撑部的支承能力能够被增加,并且弹性阀体在轴向方向上向内的脱出能够被阻止。

关于这种模式,例如,优选的是:管状支撑部具有比弹性阀体的中央部的半径大的在轴向方向上向内突出的部分的轴向方向尺寸。通过这样做,弹性变形的弹性阀体的中央部能够在全部表面上在内侧保持部上施加挤压力,并且能够使管状支撑部以甚至更大的稳定性被夹持在内侧保持部和外侧保持部之间。

本发明的第七模式提供根据第六模式的医疗阀,其中所述内侧保持部的刚性小于所述外侧保持部和所述阳连接器的刚性。

关于根据这个模式构成的医疗阀,关于被支撑在内侧保持部和外侧保持部之间的弹性阀体的管状支撑部,基于通过插入阳连接器从而内侧保持部的内周表面被弹性阀体挤压,更有效地实现提高在管状支撑部上的保持力的效果。

本发明的第八模式提供一种医疗阀,其中在开口部件上安装盘形弹性阀体,在所述弹性阀体的中央部上形成有狭缝,所述开口部件构成流体流路的开口部,并且所述弹性阀体被构造为使得阳连接器能够通过所述狭缝被反复地插入和移除,所述医疗阀的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阀体包括纤细部和管状支撑部,所述纤细部被设置在所述中央部的外周侧处,并且所述纤细部比所述中央部薄,所述管状支撑部比所述纤细部进一步形成到所述外周侧,并且所述管状支撑部在轴向方向上向内突出;所述开口部件包括管形外侧保持部和管形内侧保持部,所述外侧保持部重叠所述管状支撑部的外周表面,所述内侧保持部重叠所述管状支撑部的内周表面,从而所述弹性阀体的所述纤细部在所述轴向方向上被夹持且支撑在所述内侧保持部和所述外侧保持部之间;并且所述管状支撑部在所述轴向方向上向内突出的部分处在所述内侧保持部和所述外侧保持部之间被保持在压缩状态下。

关于根据这个模式构成的医疗阀,因为管状支撑部在轴向方向上向内突出的部分处在内侧保持部和外侧保持部之间被固定在压缩状态下,所以相对于内侧保持部和外侧保持部总是从管状支撑部施加排斥力。通过这样做,能够增加在管状支撑部和内侧保持部之间以及在管状支撑部和外侧保持部之间的摩擦,并且甚至更有效地防止管状支撑部的脱出。这使得进一步增加对于弹性阀体的脱出防止效果成为可能。

关于这种模式,能够适当地使用一种模式,对于该模式,开口部件主体包括支撑壁,该支撑壁用于在轴向方向上向内突出的部分的末端的径向方向外侧端部处支撑管状支撑部,并且形成突出到支撑壁和外侧保持部在轴向方向上的重叠表面上的焊接用突出部,并且通过超声波焊接焊接用突出部,将外侧保持部固定到支撑壁。

关于这种医疗阀,焊接用突出部被形成为突出到设置在开口部件主体上的支撑壁和外侧保持部在轴向方向上的重叠表面上,并且因为开口部件主体和外侧保持部在焊接用突出部处被超声波焊接,所以能够有效且可靠地执行这个超声波焊接。进而,因为外侧保持部被固定到位于外周侧上且靠近管状支撑部的支撑壁,所以与当被固定在远离管状支撑部的位置处时相比较,弹性阀体和开口部件被以高精度定位,并且由于在管状支撑部相对于外侧保持部的拉出方向上施加的外部力引起的弯曲应力也被保持为小的,由此同样有利地确保在外侧保持部的固定部位处的强度。

本发明的第九模式提供一种医疗阀,其中在开口部件上安装盘形弹性阀体,在所述弹性阀体的中央部上形成有狭缝,所述开口部件构成流体流路的开口部,并且所述弹性阀体被构造为使得阳连接器能够通过所述狭缝被反复地插入和移除,所述医疗阀的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阀体包括内环形沟槽、外环形沟槽、纤细部和管状支撑部,所述内环形沟槽和所述外环形沟槽分别在所述弹性阀体的外周部的内表面和外表面这两者上在周方向上延伸,所述纤细部位于所述内环形沟槽和所述外环形沟槽的底部之间,所述管状支撑部被形成在所述纤细部的外周侧处,并且所述管状支撑部在轴向方向上向内和向外突出;所述开口部件包括管形外侧保持部和管形内侧保持部,所述外侧保持部重叠所述管状支撑部的外周表面,所述内侧保持部重叠所述管状支撑部的内周表面,从而所述外侧保持部和所述内侧保持部与所述弹性阀体的所述外表面和所述内表面上的相应的所述环形沟槽接合;所述管状支撑部在所述轴向方向上向内突出的部分处被夹持且支撑在所述内侧保持部和所述外侧保持部之间;并且关于所述弹性阀体,所述管状支撑部在所述轴向方向上向内突出的所述部分处具有比所述弹性阀体的所述中央部的轴向方向尺寸大的轴向方向尺寸。

关于根据这个模式构成的医疗阀,关于弹性阀体的管状支撑部,确保在轴向方向上向内的突起高度是大的,从而呈现与第一模式的效果的相同的效果。具体地,能够确保开口部件对于弹性阀体的大的支承能力,并且减小弹性阀体在轴向方向上向内脱出的风险。

本发明的第十模式提供根据第一到第九模式中的任何一种模式的医疗阀,其中所述弹性阀体包括在所述中央部的所述外周侧处分别在所述轴向方向上的内表面和外表面这两者上在周方向上延伸的内环形沟槽和外环形沟槽,并且在所述内环形沟槽和所述外环形沟槽的底部之间构成所述纤细部,所述外侧保持部包括外侧接合爪,所述外侧接合爪进入所述弹性阀体的所述外表面上的所述外环形沟槽,而所述内侧保持部包括内侧接合爪,所述内侧接合爪进入所述弹性阀体的所述内表面上的所述内环形沟槽,并且所述内侧保持部的所述内侧接合爪的基端侧的内表面在所述轴向方向上向内倾斜且扩大,从而限定扩大倾斜表面。

关于根据这个模式构成的医疗阀,内表面在内侧接合爪的基端部处倾斜且在轴向方向上向内扩大。因此,在阳连接器的插入期间,能够确保内侧保持部的宽阔内部空间,弹性阀体在弹性变形期间进入内侧保持部的宽阔内部空间中。通过这样做,在阳连接器的插入期间容易允许弹性阀体的弹性变形,并且能够减小插入抵抗力。

不以任何方式限制在内侧接合爪的末端部处的内表面形状,而是优选的是:内侧接合爪的末端侧内表面角部是凸形弯曲表面,并且进而,当在轴向方向上观察时,外侧接合爪和内侧接合爪的至少一部分相互重叠,并且内侧接合爪的该弯曲表面位于外侧接合爪的径向方向内侧端部的轴向方向延长线上。通过这样做,例如如果阳连接器被插入从而遵循外侧保持部的外侧接合爪的内周表面等,并且即便在弹性阀体的外周部上发生大的变形,也能够通过允许阳连接器的推入力的集中或者弹性阀体的局部扭曲沿着内侧接合爪的弯曲表面逃逸而分散。作为结果,例如即便阳连接器被从弹性阀体的中心偏心地插入,或者相对于弹性阀体的中心轴线倾斜地偏斜插入,也能够抑制在弹性阀体中发生裂纹等,并且能够提高耐久性。

本发明的第十一模式提供根据第一到第十模式中的任何一种模式的医疗阀,其中所述外侧保持部至少在轴向方向中部处具有随着所述外侧保持部在所述轴向方向上向内而逐渐变大的壁厚,对于所述轴向方向中部,在所述轴向方向中部的外周表面上不设置螺纹,并且随着所述外侧保持部在所述轴向方向上向内,所述外侧保持部逐渐在径向方向上向外倾斜,并且至少在比所述轴向方向上的中部进一步向内的部分处,所述管状支撑部的在所述轴向方向上向内突出的所述部分处的所述内周表面和所述内侧保持部的内周表面中的每一个以比所述外侧保持部的内周表面陡的角度倾斜,且在所述轴向方向上向内拓宽。

关于根据这个模式构成的医疗阀,在开口部件的在轴向方向上延伸的内侧保持部和外侧保持部处,使得由于当阳连接器被插入等时施加的外部力而容易发生大的应力的在轴向方向上向内定位的基端部的厚度尺寸是大的,从而部件强度和耐久性被提高。而且,从内侧和外侧均夹持且支撑管状支撑部的内侧保持部和外侧保持部的支承能力在逐渐变厚的管状支撑部的基端侧上作为保持抵抗力甚至更有效地操作。事实上,夹持且支撑管状支撑部的基端侧的内侧保持部和外侧保持部也使基端侧较厚,从而更有效地呈现在管状支撑部的基端侧上的支承能力。另外,因为内侧保持部的内周表面在轴向方向上向内拓宽,所以还能够确保内侧保持部的大内部空间,在阳连接器的插入期间,弹性阀体弹性变形并进入内侧保持部的大内部空间中。

本发明的第十二模式提供根据第一到第十一模式中的任何一种模式的医疗阀,其中内侧保持部在其轴向方向中部处包括薄壁部,薄壁部具有被制作得比内侧保持部的两个轴向方向端部的径向方向厚度小的径向方向厚度。

关于根据这个模式构成的医疗阀,在内侧保持部的薄壁部处,甚至更有利地呈现了增加当阳连接器被插入在弹性阀体中时基于被弹性阀体朝向外周侧挤压而呈现的相对于管状支撑部的支承能力的效果。而且,关于这个内侧保持部,关于支撑弹性阀体的纤细部的末端侧和初始应力大的基端侧,充分地获得了相应的径向方向厚度。因此,还能够有效地确保在末端侧处在弹性阀体的环形沟槽上的接合力、在基端侧处的支撑强度等。

本发明的第十三模式提供根据第一到第十二模式中的任何一种模式的医疗阀,其中在内侧保持部重叠的管状支撑部的内周表面处,管状支撑部包括角度变化部,对于所述角度变化部,在轴向方向上的倾斜角度变化。

关于根据这个模式构成的医疗阀,在内侧保持部重叠的管状支撑部的内周表面处设置的角度变化部处,呈现了在内侧保持部上的接合作用对于管状支撑部的脱出抵抗能力。以此方式,除了通过由内侧和外侧保持部夹持而实现的支承能力之外,这个接合作用将被呈现。相应地,当插入阳连接器时,能够更有效地防止弹性阀体从开口部件脱出。

本发明的第十四模式提供根据第一到第十三模式中的任何一种模式的医疗阀,其中关于开口部件,使得内侧保持部和外侧保持部是独立部件,并且内侧保持部和外侧保持部在轴向方向上向内定位的每一个末端表面受开口部件主体支撑。

本发明的第十五模式提供根据第十四模式的医疗阀,其中内侧保持部不被连结到开口部件主体或外侧保持部。

本发明的第十六模式提供根据第一到第十五模式中的任何一种模式的医疗阀,其中外侧保持部包括在其轴向方向中部上在径向方向上拓宽的阶梯形环形肩部,并且关于弹性阀体的管状支撑部,在轴向方向上向内突出的部分的末端比环形肩部进一步在轴向方向上向内突出。

关于根据这个模式构成的医疗阀,关于弹性阀体的管状支撑部,在轴向方向上向内确保了大的突起高度。因此,能够呈现与第一模式相同的效果,并且特别地,通过使得外侧保持部在环形肩部处实质上较厚,还能够有效地在管状支撑部上施加大的夹持力。而且,通过与上述第三模式及第十模式组合,能够拓宽开口部件的内部空间。具体地,通过与第三模式组合,关于管状支撑部,使用环形肩部在轴向方向上的内方侧制作的空间,能够巧妙地将从在轴向方向上向内突出的部分的末端侧向外周侧扩大的径向方向突出部布置在夹持和压缩状态下。

本发明的第十七模式提供一种医疗阀,其中在开口部件上安装盘形弹性阀体,在所述弹性阀体的中央部上形成有狭缝,所述开口部件构成流体流路的开口部,并且所述弹性阀体被构造为使得阳连接器能够通过所述狭缝被反复地插入和移除,所述医疗阀的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阀体包括内环形沟槽、外环形沟槽、环形连结部和管状支撑部,所述内环形沟槽和所述外环形沟槽分别在所述弹性阀体的外周部的内表面和外表面这两者上在周方向上延伸,所述环形连结部位于所述内环形沟槽和所述外环形沟槽的底部之间,所述管状支撑部被形成在所述环形连结部的外周侧处,并且所述管状支撑部在轴向方向上向内和向外突出;所述开口部件包括管形外侧保持部和管形内侧保持部,所述外侧保持部重叠所述管状支撑部的外周表面,所述内侧保持部重叠所述管状支撑部的内周表面,从而所述外侧保持部和所述内侧保持部与所述弹性阀体的所述外表面和所述内表面上的相应的所述环形沟槽接合;所述管状支撑部具有比在所述轴向方向上向外从所述环形连结部的突起高度大的在所述轴向方向上向内从所述环形连结部的突起高度;并且所述管状支撑部在所述轴向方向上向内突出的部分处被夹持且支撑在所述内侧保持部和所述外侧保持部之间。

关于根据这个模式构成的医疗阀,弹性阀体的管状支撑部确保在轴向方向上向内的大突起高度,从而能够呈现与第一模式的效果相同的效果。具体地,能够确保开口部件对于弹性阀体的大支承能力,并且能够减小弹性阀体在轴向方向上向内脱出的风险。

本发明的第十八模式提供一种医疗阀,其中在开口部件上安装盘形弹性阀体,在所述弹性阀体的中央部上形成有狭缝,所述开口部件构成流体流路的开口部,并且所述弹性阀体被构造为使得阳连接器能够通过所述狭缝被反复地插入和移除,所述医疗阀的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阀体包括内环形沟槽、外环形沟槽、环形连结部和管状支撑部,所述内环形沟槽和所述外环形沟槽分别在所述弹性阀体的外周部的内表面和外表面这两者上在周方向上延伸,所述环形连结部位于所述内环形沟槽和所述外环形沟槽的底部之间,所述管状支撑部被形成在所述环形连结部的外周侧处,并且所述管状支撑部在轴向方向上向内和向外突出;所述开口部件包括管形外侧保持部和管形内侧保持部,所述外侧保持部重叠所述管状支撑部的外周表面,所述内侧保持部重叠所述管状支撑部的内周表面,从而所述外侧保持部和所述内侧保持部与所述弹性阀体的所述外表面和所述内表面上的相应的所述环形沟槽接合;关于所述管状支撑部,在所述轴向方向上向内突出的部分的末端比所述弹性阀体的所述中央部的轴向方向内表面进一步在所述轴向方向上向内定位;并且所述管状支撑部在所述轴向方向上向内突出的所述部分处被夹持且支撑在所述内侧保持部和所述外侧保持部之间。

同样关于根据这个模式构成的医疗阀,管状支撑部具有在轴向方向上向内的大突起高度,并且管状支撑部在轴向方向上向内突出的部分处被夹持且支撑在开口部件的内侧保持部和外侧保持部之间。因此,与关于第十七模式的医疗阀大致相同地,大大确保了开口部件对于弹性阀体的支承能力,并且阻止弹性阀体在轴向方向上向内的脱出。

发明的效果

关于根据本发明的构造的医疗阀,利用在夹持且支撑管状支撑部的内侧/外侧保持部和弹性阀体之间的摩擦等的作用,能够使得开口部件的支承能力更大,并且能够在阳连接器的插入等期间有效地防止弹性阀体的脱出。

附图的简要说明

图1是作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医疗阀的透视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该医疗阀的前视图。

图3是图1中所示的医疗阀的平面视图。

图4是图1中所示的医疗阀的底视图。

图5是沿着图3的线5-5截取的剖视图。

图6是图5中的关键部分被放大的剖视图。

图7是示出构成图1中所示的医疗阀的弹性阀体的透视图。

图8是图7中所示的该弹性阀体的平面视图。

图9是图7中所示的弹性阀体的底视图。

图10是沿着图8的线10-10截取的剖视图。

图11是适合于解释阳连接器被插入在图1中所示的医疗阀中的状态的视图。

图12是示出本发明的医疗阀的另一种模式的竖直剖视图,与图5对应。

实施发明的实施例

以下,我们将在参考绘图的同时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首先,在图1到图6中,作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示出了医疗阀10。该医疗阀10具有如下构造,在该构造中,在开口部件12上安装大致盘形弹性阀体16,在该弹性阀体16上形成狭缝14,该开口部件12构成流体流路的开口部,并且阳连接器能够通过这个弹性阀体16的该狭缝14被反复地插入和移除。关于以下说明,竖直方向与在轴向方向上的向外/外侧和向内/内侧的方向全部意味着图2中的竖直方向。

更详细地,开口部件12总体上具有大致管状形状,且被构成为具有三个独立部件的组装结构,这三个独立部件包括:外侧保持部18和内侧保持部20,这两者均是大致管形的;和作为开口部件主体的阀罩主体22。具体地,通过将内侧保持部20非粘结地附接到阀罩主体22的顶部、将外侧保持部18重叠在内侧保持部20的外周侧上并将阀罩主体22和外侧保持部18固着,构成开口部件12。

关于阀罩主体22,在轴向方向上竖直延伸的中央管形部24的外周侧上设置周壁部26,并且各自的顶端部被上底部28连接,构成阀罩主体22。这个中央管形部24的轴向方向尺寸被制作得大于周壁部26的轴向方向尺寸,并且中央管形部24在周壁部26的内侧向下突出。

进而,在上底部28的顶表面上,圆形固定沟槽34被形成为在径向方向中部处在周方向上的全周上延伸。然后,这个固定沟槽34在上底部28的顶表面处开口。固定沟槽34的内壁和外壁这两者的对置内表面被赋予规定的倾斜角度,并且固定沟槽34的横截面形状朝向开口方向逐渐扩大直径。

而且,如将在以后描述,外侧保持部18和内侧保持部20的每一个基端侧(在轴向方向上的内侧)的端部接合在上底部28的固定沟槽34上。而且,固定沟槽34的外周侧上的壁部被用作环形支撑壁35,该环形支撑壁35将外侧保持部18和内侧保持部20相对于阀罩主体22在径向方向上定位。

更进一步地,在支撑壁35的顶表面上,一体地形成向上突出的焊接用突出部36。然后,如在以后描述,将外侧保持部18重叠在阀罩主体22的支撑壁35的顶表面上,并且通过使用超声波焊接使焊接用突出部36固着,使外侧保持部18固着到阀罩主体22。阀罩主体22的焊接用突出部36实质上熔化且在产品状态下丧失,但是在图6中,为了使得更容易解释和理解,由点线假想地示出焊接用突出部36。而且,焊接用突出部36还能够被设置在重叠在阀罩主体22的支撑壁35上的外侧保持部18上。

而且,在周壁部26的顶端的附近的外周表面上形成在轴线垂直方向上拓宽的圆形阶梯表面37的同时,在该阶梯表面37的下方,在周方向上的全周上形成在轴向方向上延伸的多个凹进38(这个实施例十个)。通过使用这多个凹进38对外周表面赋予凹凸,使用者能够容易抓握医疗阀10的阀罩主体22的外周表面。同时,在周壁部26的内周表面上形成锁沟槽40,从而使得连接鲁尔锁连接器等成为可能。

在具有这个构造的阀罩主体22的上方,外周侧的外侧保持部18和内周侧的内侧保持部20作为独立部分被附接。外侧保持部18的轴向方向顶端比内侧保持部20的轴向方向顶端进一步在轴向方向上向上定位。而且,外侧保持部18的轴向方向底端在阀罩主体22的阶梯表面37上在轴向方向上重叠。

外侧保持部18具有如下结构,在该结构中,下大直径管部46和上小直径管部48被在径向方向上拓宽的阶梯形环形肩部50一体地连接。换言之,环形肩部50被设置在外侧保持部18的轴向方向中部处,并且这个环形肩部50的上侧被用作小直径管部48,而这个环形肩部50的下侧被用作大直径管部46。如能够从以后给出的解释理解,关于这个实施例,作为在它和内侧保持部20之间支撑弹性阀体16的部件的外侧保持部由在轴向方向基端部上形成环形肩部50的小直径管部48构成。因此,理解大直径管部46作为用于将外侧保持部固定到阀罩主体22的辅助部操作。

这里,小直径管部48的内周表面和外周表面具有锥形形状,对于该锥形形状,随着它在轴向方向上向外,它在直径方面逐渐变小。而且,关于小直径管部48,在内径尺寸最大的基端部(最底部)处,内径尺寸小于固定沟槽34的外周侧壁的开口直径,同时大于固定沟槽34的内周侧壁的开口直径。同时,关于小直径管部48,在内径尺寸最小的末端部(最顶部)处,内径尺寸大致等于弹性阀体16的外径尺寸。

进而,外侧保持部18的小直径管部48的顶部被用作在向内周侧弯曲的状态下拓宽的圆形末端壁部51,并且在末端壁部51的内周边缘部处,外侧接合爪52被形成为向下延伸,从而被在轴向方向上向内折回。关于这个实施例,外侧接合爪52以在周方向上的全周上延伸的圆形形状形成,并且在外侧接合爪52的外周侧处,在径向方向上具有指定宽度的在周方向上延伸的外侧保持沟槽54被形成为在轴向方向上向下开口的圆形沟槽。

在小直径管部48的外周表面上,形成阳螺纹部56,例如鲁尔锁连接器的阴螺纹部与该阳螺纹部56螺合到一起。阳螺纹部56是双头螺纹,该双头螺纹能够与例如由ISO594规定的鲁尔锁连接器的阴螺纹部连接。为了确保与鲁尔锁连接器的阴螺纹部一起充分螺合,环形肩部50优选地被定位得从在外侧保持部18(小直径管部48)的外周表面上设置的阳螺纹部56的上端向下3mm或更多。

而且,关于外侧保持部18的外径尺寸,在不形成像这个实施例的阳螺纹部56的阳螺纹部56的情形中,小直径管部48的外径被优选地设定在从5.5mm到7.2mm的范围内,并且在如这个实施例那样形成阳螺纹部56的情形中,包括螺纹的小直径管部48的外径优选地被设定在从7.2mm到8.5mm的范围内。

更进一步地,关于小直径管部48,在基端侧上的环形肩部50和末端侧上的外侧保持沟槽54之间的轴向方向中部处,不形成用于阳螺纹部56的螺纹的周壁的厚度尺寸变化为在轴向方向上从末端侧朝向基端侧逐渐变大。具体地,在小直径管部48的轴向方向中部处,与外周表面相比,关于内周表面,倾斜较陡,并且相对于轴线垂直方向的倾斜角度被制作得较大。

进而,在外侧保持部18的环形肩部50的下表面处,形成向下开口的接合沟槽58。而且,在环形肩部50的内周边缘部处,锁定凸部60被形成为在轴向方向上向下突出。特别地关于这个实施例,接合沟槽58被用作在周方向上的全周上延伸的环形沟槽,并且锁定凸部60还被用作在周方向上的全周上延伸的环形凸部。

关于这个实施例,作为小直径管部48的轴向方向基端侧的端表面,将接合沟槽58的底表面重叠且支撑在阀罩主体22的支撑壁35的顶表面上。具体地,关于阀罩主体22,弹性阀体16的后述管状支撑部70的基端侧外周表面位于且被支撑在支撑壁35的内周表面处,并且焊接用突出部36将外侧保持部18通过焊接固定到阀罩主体22,焊接用突出部36在相对于管状支撑部70的支撑表面靠近外周侧上定位的支撑壁35的顶表面上突出。

同时,内侧保持部20具有总体锥形管形状,对于该锥形管形状,随着它从轴向方向上的内侧到外侧,直径变小,并且内侧保持部20的底端部被用作环形基端部62,该环形基端部62作为以固定的厚度尺寸(图5中的竖直方向)向外周侧延伸的径向方向突出部。

这个环形基端部62具有配合到阀罩主体22的固定沟槽34中的大小和形状,并且将包括环形基端部62的内侧保持部20的轴向方向内侧端表面重叠且支撑在固定沟槽34的底表面上。环形基端部62的轴向方向厚度尺寸小于固定沟槽34的深度尺寸,外侧保持部18的小直径管部48的轴向方向内侧端部配合到固定沟槽34的开口部中,且配合到固定沟槽34的外周侧的壁表面。通过这样做,关于这个实施例,内侧保持部20和外侧保持部18的每一个轴向方向内侧端部均配合到固定沟槽34中,并且相应地,将内侧保持部20和外侧保持部18相对于阀罩主体22在径向方向上定位。

而且,在内侧保持部20的轴向方向顶侧部处,向内周侧变窄的环形受座部63形成有鹅颈形弯曲横截面。而且,在受座部63的内周边缘部上,形成在轴向方向上向上突出的环形内侧接合爪64。具体地,从内侧接合爪64的基端侧内表面到受座部63的内表面的部分是扩大倾斜表面65,对于该扩大倾斜表面65,内径在轴向方向上向内逐渐变大。通过设置这个扩大倾斜表面65,在将后述阳连接器(鲁尔)插入弹性阀体16中期间,在内侧保持部20的内侧有利地确保用于在被向内挤压的同时被挤开的狭缝14的两个侧部的逃逸区域,并且阳连接器等的插入阻力被减小。内侧接合爪64的末端表面具有凸形弯曲横截面形状,对于该凸形弯曲横截面形状,内周侧的端边缘部具有被圆化的角部。对于这个弯曲横截面形状,例如优选地使用具有大致固定的曲率半径的圆形形状,但是也能够使用曲率半径部分地不同的形状。

而且,内侧保持部20的内侧接合爪64与外侧保持部18的外侧接合爪52隔着在轴向方向上的间隙相对地定位。内侧接合爪64和外侧接合爪52优选地具有当在轴向方向上观察时相互重叠的至少一部分,并且将适当地在径向方向上的一半或更大的区域上当在轴向方向上观察时相互重叠。特别地,关于这个实施例,设置在内侧接合爪64的内周侧角部上的圆形弯曲表面位于外侧接合爪52的内周端(径向方向内侧端部)的轴向方向延长线上。

而且,内侧保持部20的受座部63与外侧接合爪52的末端壁部51在轴向方向上大致相对地布置。

进而,内侧保持部20使它的周壁的壁厚尺寸在轴向方向上不同。特别关于这个实施例,通过将位于轴向方向上的外方的末端侧制作得较厚,形成受座部63和内侧接合爪64。而且,位于受座部63的底部的附近的部分被用作薄壁部66,该薄壁部66的厚度尺寸最小,并且随着它从这个薄壁部66在轴向方向上向内,厚度逐渐增加。具体地,关于小直径管部48,在末端上的受座部63和基端上的环形基端部62之间的轴向方向中部处,内周表面以比外周表面陡的倾斜角度在轴向方向上向下以锥形形状扩大。通过在轴向方向上弯曲内周表面和外周表面等,使得内侧保持部20在轴向方向上的厚度尺寸的变化连续且平滑。

而且,内侧保持部20的外径尺寸小于外侧保持部18的内径尺寸,并且如在图5等中所示,在外侧保持部18和内侧保持部20之间形成用于安装弹性阀体16的空间。

在图7到图10中示出了在这个安装空间中安装的弹性阀体16的单品状态。弹性阀体16是大致盘形的,并且在中央部68中形成狭缝14。而且,管状支撑部70被设置成在弹性阀体16的外周部上在轴向方向上向内和向外突出。管状支撑部70的外周表面重叠在外侧保持部18的内周表面上,而管状支撑部70的内周表面重叠在内侧保持部20的外周表面上。进而,通过由在周方向上的全周上延伸的环形连结部72连接中央部68和管状支撑部70,将弹性阀体16形成为一体模制制品。

关于弹性阀体16,关于在图5中所示的非插入状态下的阳连接器,中央部68的顶端表面和开口部件12的顶端表面位于相同平面上。而且,关于这个实施例,狭缝14是在弹性阀体16的厚度方向上刺穿的直线,但是也能够使用从中央放射状延伸的三个或更多个狭缝等。

环形连结部72被形成为将厚度尺寸制作得小于弹性阀体16的中央部68的厚度尺寸。具体地,在弹性阀体16的外周部处,沟槽形外环形沟槽74和内环形沟槽76分别在轴向方向外表面和内表面上被形成为在周方向上的全周上延伸。这些环形沟槽74和76在弹性阀体16的外周部处形成收缩,并且这个收缩部(具体是在轴向方向上在环形沟槽74和76的底部之间的部分)被用作环形连结部72。因此,关于弹性阀体16,在比中央部68进一步朝向外周侧处,由环形连结部72构成比中央部68薄的纤细部。

环形沟槽74和76这两者的相应形状大致对应于外侧接合爪52和内侧接合爪64,并且允许配合外侧接合爪52和内侧接合爪64。而且,在内环形沟槽76的内周侧上的壁部上形成凹进沟槽部78,并且该凹进沟槽部78的内表面形状大致对应于内侧接合爪64的末端的内周表面形状。通过这样做,在后述阳连接器的插入期间,内侧接合爪64的末端的内周表面和凹进沟槽部78的内表面重叠且抵接,从而减小在医疗阀10内的流体流路90处形成间隙的风险。

而且,连接到环形连结部72的外周侧的管状支撑部70具有与在外侧保持部18和内侧保持部20之间的安装空间对应的形状。具体地,管状支撑部70被构成为包括从环形连结部72在轴向方向上向外突出的上支撑部80和在轴向方向上向内突出的下支撑部82。

换言之,该上支撑部80具有指定轴向方向尺寸,并且上支撑部80从环形连结部72向上突出,并且上支撑部80的径向方向宽度尺寸被制作得大致与外侧保持沟槽54的径向方向宽度尺寸相同或者比外侧保持沟槽54的径向方向宽度尺寸稍大。而且,在上支撑部80的内周表面形状大致对应于外侧接合爪52的外周表面形状的同时,上支撑部80的外周表面形状大致对应于小直径管部48的内周表面形状。进而,该下支撑部82具有指定轴向方向尺寸,并且下支撑部82从环形连结部72向下突出,并且关于这个实施例,在开口部件12和弹性阀体16的附接期间,下支撑部82突出远至在外侧保持部18的环形肩部50的下方的位置。而且,在下支撑部82的内周表面形状大致对应于内侧保持部20的外周表面形状的同时,下支撑部82的外周表面形状对应于小直径管部48的内周表面形状。

通过这样做,下支撑部82的内周表面和外周表面在内侧保持部20和外侧保持部18(小直径管部48)之间在作为厚度方向的径向方向上被夹持且支撑。这里,内侧保持部20的外周表面是陡倾斜表面,该陡倾斜表面具有的在轴向方向上的倾斜角度大于外侧保持部18的内周表面的在轴向方向上的倾斜角度。因此,被布置在被密封在内侧保持部20和外侧保持部18的在径向方向上的对置面之间的收容状态下的下支撑部82具有随着它在轴向方向上向内而逐渐变大的壁厚尺寸。

具体地,管状支撑部70的外周表面是锥形倾斜表面,该锥形倾斜表面在上支撑部80和下支撑部82的整体上以与外侧保持部18(小直径管部48)的内周表面的倾斜角度大致相同的倾斜角度在轴向方向上向内逐渐扩大。而且,关于管状支撑部70的内周表面,上支撑部80的内周表面是与外侧接合爪52的外周表面大致对应地在轴向方向上向外稍微扩大的倾斜表面。同时,下支撑部82的内周表面具有与内侧保持部20的外周表面形状大致对应的形状。

具体地,在下支撑部82的内周表面上,在轴向方向上的倾斜角度变化的角度变化部83被设置成位于环形连结部72的附近。这个角度变化部83具有如在图6中所示的凹进圆形表面,并且在具有圆形表面的这个角度变化部83处,下支撑部82的厚度尺寸被制作得最小且被用作薄部84。而且,从角度变化部83在轴向方向上向外(在图6中向上)定位的部分被制作得较厚,且被连接到环形连结部72,并且这个厚部由内侧保持部20的受座部63支撑。同时,在从角度变化部83在轴向方向上向内(在图6中向下)定位的部分处,下支撑部82的内周表面是锥形倾斜表面,该锥形倾斜表面以与内侧保持部20的外周表面的倾斜角度大致相同的倾斜角度在轴向方向上向内逐渐扩大。换言之,下支撑部82的内周表面和内侧保持部20的轴向方向中部处的内周表面具有比外侧保持部18的小直径管部48的内周表面的倾斜角度大的倾斜角度。

而且,关于下支撑部82,突出方向末端侧(在图5中的下方)的直径尺寸被制作得大于突出方向基端侧(在图5中的上方)的直径尺寸,并且作为向外周侧拓宽的径向方向突出部的凸缘部85一体地形成在突出末端部(在轴向方向上的最低端)上。具体地,关于这个实施例的下支撑部82,在厚度尺寸被制作成在薄部84处最小的同时,在比薄部84进一步在轴向方向上向内定位的凸缘部85处的厚度尺寸(径向方向尺寸)被制作成最大。因此,关于这个实施例,在下支撑部82处,厚部被形成为包括凸缘部85。这个凸缘部85的径向方向宽度尺寸大致等于内侧保持部20的环形基端部62的顶表面处的径向方向宽度尺寸。进而,在凸缘部85的顶表面上,以与外侧保持部18的锁定凸部60对应的位置和大小形成在周方向上的全周上延伸的锁定凹进86,并且这个锁定凹进86的外周侧被用作在轴向方向上向外突出的锁定突起87。

构成这个实施例的开口部件12的外侧保持部18、内侧保持部20和阀罩主体22每一个均优选地由具有能够可靠地保持弹性阀体16的强度的材料形成,并且能够适当地使用热塑性树脂。而且,弹性阀体16由具有弹性的材料形成,并且考虑到气密性和再密封性,优选地使用合成橡胶诸如异戊二烯橡胶、硅橡胶等、天然橡胶或热塑性弹性体等。

而且,关于弹性阀体16,上支撑部80的顶端部处的外径尺寸优选地被设定在从5.0mm到7.0mm的范围内。

而且,弹性阀体16的中央部68的厚度尺寸优选地被设定在从1.0mm到4.0mm的范围内。这是因为:如果中央部68的厚度尺寸小于1.0mm,则存在当注射器等未被插入时密封性质会不足的风险。另一方面,如果厚度尺寸大于4.0mm,则阳连接器的插入阻力变大,并且存在插入操作困难的风险。

关于这个实施例,内侧保持部20非粘结地附接到呈如上指出的形状的阀罩主体22。具体地,内侧保持部20的环形基端部62配合到在阀罩主体22的开口侧端部上形成的固定沟槽34中,且在径向方向上被定位。而且,弹性阀体16的凸缘部85重叠在环形基端部62的顶表面上,并且内侧保持部20的内侧接合爪64被挤压到弹性阀体16的内环形沟槽76中从而掘入内环形沟槽76中。

在这种状态下,外侧保持部18被从轴向方向上的外侧重叠,并且在必要时,外侧保持部18在阀罩主体22上在轴向方向上被挤压。通过这样做,外侧保持部18的环形肩部50在阀罩主体22的上底部28的支撑壁35上突出的焊接用突出部36上在抵接状态下被重叠。而且,通过在轴向方向上挤压焊接用突出部36的抵接部位的同时放置超声波焊接器件的焊头而操作超声波能量集中于焊接用突出部36上,从而焊接用突出部36和抵接部位被焊接,并且焊接用突出部36实质上熔化且丧失,从而在外侧保持部18的环形肩部50重叠在阀罩主体22的上底部28上的状态下实现了固着。当进行超声波焊接时,随着焊接用突出部36的熔化损失,通过在支撑壁35和环形肩部50之间的抵接表面面积的快速增加、阀罩主体22的阶梯表面37的外侧保持部18抵接大直径管部48的端表面等,能够调整阀罩主体22和外侧保持部18的轴向方向定位。

作为结果,在完成超声波焊接的产品状态下,设置在阀罩主体22上的阶梯表面37和外侧保持部18的大直径管部46的底端表面实质上抵接,并且设置在环形肩部50上的接合沟槽58的上底表面和固定沟槽34的外壁上表面在大致抵接的状态下。而且,设置在外侧保持部18的内表面上的锁定凸部60配合到设置在弹性阀体16上的锁定凹进86中且与锁定凹进86锁定,并且弹性阀体16的锁定突起87配合到阀罩主体22的固定沟槽34中且被锁定到支撑壁35的内周表面。

进而,管状支撑部70的上支撑部80被挤压到外侧保持部18的外侧保持沟槽54中以被支撑,并且外侧保持部18的外侧接合爪52被挤压到弹性阀体16的外环形沟槽74中从而掘入外环形沟槽74中。在这种状态下,通过将接合沟槽58的上底表面和固定沟槽34的外壁顶表面固着,构成这个实施例的医疗阀10。如上所述优选地利用焊接用突出部36使用超声波焊接完成接合沟槽58的上底表面和固定沟槽34的外壁顶表面的固着,但是例如还能够使用并不利用焊接用突出部的粘着。

具体地,关于这个实施例,管状支撑部70的下支撑部82被夹持且支撑在外侧保持部18和内侧保持部20之间。而且,通过在轴向方向上挤压而将外侧保持部18固着到阀罩主体22,从而位于外侧保持部18的在轴向方向上的内方的内侧保持部20在要么阀罩主体22要么外侧保持部18等上在约束于非粘结等的非固着模式中的情况下被支撑,因此被以固定的方式附接。

进而,通过将外侧保持部18的锁定凸部60配合到凸缘部85的锁定凹进86中并在阀罩主体22上从轴向方向上的外侧挤压外侧保持部18以将外侧保持部18固着于阀罩主体22,从而弹性阀体16的凸缘部85在轴向方向上被夹持且支撑在外侧保持部18和内侧保持部20的环形基端部62之间。具体地,关于这个实施例,弹性阀体16相对于开口部件12不是被粘结而是被在径向方向和轴向方向上定位和固定。

这里,在内侧保持部20和外侧保持部18附接到阀罩主体22的状态下,在重叠在弹性阀体16的下支撑部82的内周表面和外周表面上的内侧保持部20和外侧保持部18的对置表面之间的径向方向距离与在附接之前弹性阀体16的下支撑部82的径向方向厚度尺寸大致相同,或者比在附接之前弹性阀体16的下支撑部82的径向方向厚度尺寸稍大。通过这样做,在附接状态下,使得弹性阀体16的下支撑部82不被内侧保持部20和外侧保持部18压缩。

另外,在内侧保持部20和外侧保持部18被附接在阀罩主体22上的状态下,在重叠在弹性阀体16的凸缘部85的两个轴向方向表面上的内侧保持部20的环形基端部62和外侧保持部18的小直径管部48的轴向方向内侧端部的对置表面之间的轴向方向距离小于在附接之前弹性阀体16的凸缘部85的轴向方向厚度尺寸。通过这样做,在附接状态下,利用由内侧保持部20和外侧保持部18施加到弹性阀体16的凸缘部85的压缩力,总是呈现有效的支承能力。

而且,关于这个实施例的弹性阀体16,在管状支撑部70处,使得下支撑部82的轴向方向长度(图6中的B)大于上支撑部80的轴向方向长度(图6中的C)。特别地关于这个实施例,在具有上述形状的开口部件12和弹性阀体16的附接状态下,使得从环形连结部72的下表面到下支撑部82的轴向方向内侧端的距离B(见图6)大于从环形连结部72的顶表面到外侧保持部18的轴向方向外侧端的距离A(见图6)(A<B)。具体地,使得下支撑部82的轴向方向尺寸B大于假设对于上支撑部80而言最大的轴向方向尺寸A。

更进一步地,关于这个实施例,使得下支撑部82的轴向方向长度(B)大于弹性阀体16的中央部68的轴向方向长度(图6中的D)(B<D)。进而,使得下支撑部82的轴向方向长度(B)大于弹性阀体16的中央部68的半径(图6中的E)(B<E)。

进而,图11示出用作阳连接器的注射器88的末端部被插入在如上所述构成的医疗阀10中的状态。具体地,通过将注射器88的末端部插入在弹性阀体16中,狭缝14被打开,并且弹性阀体16的中央部68被在轴向方向上向内挤压以弹性变形。通过这样做,经由注射器88的内部和医疗阀10的内部从导管等(未被示意)行进到人体内部的流体流路90被置于连通状态下。换言之,通过将注射器88插入在被安装在构成流体流路90的开口部的开口部件12上的弹性阀体16中,狭缝14被打开,并且流体流路90被置于连通状态下。

这里,在注射器88被插入的状态下,在弹性阀体16上产生在轴向方向上向内的推入力。关于这个推入力,关于这个实施例的医疗阀10,使得下支撑部82的轴向方向突起尺寸B是大的,并且确保弹性阀体16的受开口部件12支撑的面积是大的。因此,弹性阀体16从医疗阀10脱出的风险减小。

特别地,通过使得在轴向方向上的内方的突起尺寸是大的,能够相对于施加到下支撑部82的在轴向方向上的外方的张力使得在开口部件12和下支撑部82之间的摩擦较大。相应地,与利用内侧接合爪64的弹性阀体16的钩接操作相组合,能够有效地呈现防止弹性阀体16从医疗阀10脱出的效果。

特别地关于本发明,通过管状支撑部70的下支撑部82比弹性阀体16的形成有狭缝14且以大致固定的轴向方向厚度拓宽的圆盘形中央部68的在轴向方向上的阀内表面94(见图6)进一步在轴向方向上向内突出,能够有效地应用内侧保持部20和外侧保持部18在下支撑部82上的支承能力。

而且,通过在开口部件12上设置外侧保持部18和内侧保持部20,并且将下支撑部82定位在外侧保持部18和内侧保持部20之间,能够巧妙地使用开口部件12的内部空间。因此,在抑制从环形连结部72到难以延伸的外侧保持部18的轴向方向外侧端的距离A的同时,能够使得下支撑部82在轴向方向上向下的突出尺寸B较大,从而增加开口部件12对于弹性阀体16的支承能力。特别地,因为前述距离A被保持为小的,所以能够避免阳连接器的插入和移除操作性降低或者医疗阀10的大小的增加。

进而,关于这个实施例,向外周侧拓宽的凸缘部85被设置在下支撑部82的突出末端部处,并且通过在轴向方向上在外侧保持部18和内侧保持部20之间压缩且夹持凸缘部85,甚至更有效地防止弹性阀体16从医疗阀10脱出。特别地,下支撑部82比外侧保持部18的环形肩部50进一步在轴向方向上向下延伸,并且还能够有效地确保为凸缘部85提供的空间。

更进一步地,关于这个实施例,锁定凸部60被设置成从外侧保持部18的内表面向下突出,并且在凸缘部85的顶表面上在与锁定凸部60对应的位置处设置锁定凹进86。通过配合并锁定这些锁定凸部60和锁定凹进86,能够甚至更有效地防止弹性阀体16从医疗阀10脱出。

特别地关于这个实施例,薄壁部66被设置在内侧保持部20的轴向方向中部处,并且厚度从内侧保持部20的轴向方向中部朝向轴向方向上的内侧逐渐变大。因此,使得内侧保持部20(在注射器88的插入期间,弹性变形的弹性阀体16被压靠内侧保持部20的内周表面)的轴向方向中部的厚度相对小。另外,关于内侧保持部20,通过使得厚度较小、考虑材料设定等,至少在轴向方向中部处的变形刚性小于注射器88的阳连接器部和外侧保持部18的小直径管部48的变形刚性。

通过这样做,当随着注射器88的插入而弹性变形的弹性阀体16被挤压在内侧保持部20的内周表面上时,这个挤压力能够有效地被传递作为在紧密地布置在内侧保持部20的外周侧上的弹性阀体16的下支撑部82上的挤压力。特别地,关于这个实施例,使得下支撑部82的轴向方向尺寸B大于弹性阀体16的中央部68的半径E,从而能够在中央部68的全部表面上对下支撑部82施加挤压力。而且,因为外侧保持部18的刚性高,所以下支撑部82被甚至更强地夹持在内侧保持部20和外侧保持部18之间从而被以高的支承能力保持。另外,在下支撑部82的轴向方向中部处在内周表面处设置角度变化部83。特别地,通过角度变化部83具有凹形圆形表面,在下支撑部82处形成薄部84。与比薄部84在轴向方向上向内逐渐变厚的下支撑部82相组合地,更强地阻止下支撑部82的拉出,并且更有效地防止弹性阀体16的脱出。

而且,在初始附接状态下,在径向方向上不被压缩在内侧保持部20和外侧保持部18之间的状态下附接下支撑部82。通过这样做,相对于当物体撞击罩的外周表面时发生的外部力等允许变形或吸收,从而减小构成罩的外侧保持部18、内侧保持部20等的损坏率。而且,即使在当通过注射器88的插入而弹性变形的弹性阀体16被挤压在内侧保持部20的内周表面上时的情形中,这个挤压力也通过下支撑部82的压缩而被减小地传递。作为结果,能够避免将过度的外部力施加到外侧保持部18,并且有效地防止外侧保持部18的损坏。

关于这个实施例的医疗阀10,外侧保持部18、内侧保持部20和阀罩主体22是分别独立的部件。而且,通过外侧保持部18和阀罩主体22的超声波焊接,能够实现将内侧保持部20支撑在外侧保持部18和阀罩主体22之间的模式。

而且,关于这个实施例,在下支撑部82处,因为突出方向末端侧的直径尺寸大于突出方向基端侧的直径尺寸,所以能够确保医疗阀10的内侧的流体流路90的大容量。通过这样做,在注射器88的插入期间,稳定地确保弹性阀体16的弹性变形区域,并且容易能够将注射器88插入在医疗阀10中。

进而,外侧保持部18和内侧保持部20具有在轴向方向上向内拓宽的管形状,并且被成形为使得在内侧保持部20和外侧保持部18的对置表面之间的径向方向距离在轴向方向上向内变大。具体地,外侧保持部18使它的厚度尺寸在轴向方向上向内逐渐变大,并且下支撑部82的内周表面和内侧保持部20的轴向方向中部处的内周表面的倾斜角度大于外侧保持部18的小直径管部48的内周表面的倾斜角度,从而同样对于下支撑部82和内侧保持部20,厚度尺寸在轴向方向上向内逐渐变大。通过这样做,能够以甚至更大的稳定性实现阀罩主体22对于外侧保持部18和内侧保持部20与弹性阀体16的支撑。

以上,我们给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受那些具体说明限制,而是能够在带有基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知识添加的各种变型、修改、改进等的模式中实施,并且也在本发明的范围中包括那些种类的实施例模式,只要它们不偏离本发明的主旨即可。

例如,关于以上指出的实施例,管状支撑部70的下支撑部82比外侧保持部18的环形肩部50在轴向方向上进一步向内延伸,并且在下支撑部82的末端上形成凸缘部85和锁定凹进86等,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这种模式。具体地,如在图12中所示,例如也能够适当地使用一种模式,其中,在附接状态下,下支撑部82的下端表面位于环形肩部50的上方,并且使得从环形连结部72的下表面到下支撑部82的轴向方向内侧端的轴向方向尺寸B′大于从环形连结部72的顶表面到外侧保持部18的轴向方向外侧端的轴向方向尺寸A或者从环形连结部72的顶表面到上支撑部80的末端表面的轴向方向尺寸C(A<B′或者C<B′)。关于这种模式,在内侧保持部20和外侧保持部18的对置表面之间的径向方向距离稍小于在附接之前的弹性阀体16的下支撑部82的径向方向厚度尺寸,从而下支撑部82被内侧保持部20和外侧保持部18压缩。而且,同样如从图12清楚地,凸缘部85、锁定凸部60和锁定凹进86等不是必要的。关于具有这个构造的医疗阀,能够使得在下支撑部82和内侧/外侧保持部20、18之间的摩擦更大,由此充分地呈现弹性阀体16的脱出防止效果。当然,不以任何方式限制从环形连结部72的下表面到下支撑部82的轴向方向内侧端的轴向方向尺寸B的大小,只要在弹性阀体16被附接到开口部件12的状态下它比环形连结部72进一步向下延伸即可。

而且,关于以上指出的实施例,内侧保持部20和阀罩主体22是独立的部分,但是它们还能够被一体地形成。

进而,关于以上指出的实施例,锁定凸部60在外侧保持部18的小直径管部48的下开口端边缘部处被形成为向下突出,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这种模式。具体地,锁定凸部60能够被形成在外侧保持部18的外侧保持沟槽54或轴向方向中部上,或者还能够被形成为从内侧保持部20向上突出。

而且,当在弹性阀体16的下支撑部82的轴向方向内侧端部处设置径向方向突出部时,替代如在以上指出的实施例中那样在径向方向上向外延伸的凸缘部85地,或者除了在径向方向上向外延伸的凸缘部85之外,也能够使用在径向方向上向内延伸的径向方向突出部,并且使它在轴向方向上与开口部件12诸如内侧保持部20等接合,或者将它在轴向方向上压缩地保持。

关于以上指出的实施例,在周方向上的全周上环形地形成内侧和外侧接合爪64和52与内和外环形沟槽76和74,但是例如也能够使得内和外接合爪在周方向上间歇地形成,或者在周边上使接合爪的高度以阶梯式或连续方式变化。而且,还能够通过与内和外接合爪的位置和大小等对应地间歇地形成内和外环形沟槽。因为弹性阀体的上支撑部能够比下支撑部更容易从罩(开口部件)分离,所以优选的是弹性阀体具有至少外环形沟槽。当然,对于本发明而言,外环形沟槽和内环形沟槽不是必要的,并且只要存在由内和外保持部支撑的纤细部就是可接受的。而且,优选的是设置在外侧保持部上的外侧接合爪与外环形沟槽接合。

进而,关于医疗阀的管状支撑部,设置在轴向方向上向内突出的部分处的薄部或设置在轴向方向上向内突出的部分的末端处的径向方向突出部等不必在周方向上的全周上连续地形成,而是也能够部分地设置在周边上。而且,关于管状支撑部,径向方向突出部不必设置在轴向方向上向内突出的突出部的末端处,而是例如也能够设置在那个突出部的轴向方向中部处。

符号的说明

10、100:医疗阀;12:开口部件;14:狭缝;16、102:弹性阀体;18:外侧保持部;20:内侧保持部;22:阀罩主体(开口部件主体);35:支撑壁;36:焊接用突出部;50:环形肩部;52:外侧接合爪;60:锁定凸部;64:内侧接合爪;65:扩大倾斜表面;66:薄壁部;68:中央部;70:管状支撑部;72:环形连结部;74:外环形沟槽;76:内环形沟槽;80:上支撑部;82:下支撑部;83:角度变化部;84:薄部;85:凸缘部(径向方向突出部);86:锁定凹进;87:锁定突起;88、116:注射器(阳连接器);90:流体流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