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性物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81745阅读:342来源:国知局
吸收性物品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吸收性物品。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具有配置有香料的香料配置区域的吸收性物品。专利文献1公开了在可向底片侧折返的护翼配置有香料配置区域的吸收性物品。香料配置区域在厚度方向上配置在侧片与底片之间,所述侧片配置在护翼的肌肤相向面,所述底片配置在护翼的非肌肤相向面。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41511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在专利文献1的底片的非肌肤相向面配置有用于将护翼向内裤固定的护翼粘接部。护翼粘接部的粘接力被设定成能够在使用时将吸收性物品固定在内裤,且能够在使用后将吸收性物品顺利地从内裤剥离。护翼粘接部的粘接力过低、过高均不合适,被设定于合适的范围。

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吸收性物品中,护翼粘接部和香料配置区域在护翼内沿制品宽度方向排列且隔着底片配置,因而存在香料经底片到达护翼粘接部的情况。其结果为,存在香料对护翼粘接部的粘接力造成影响的风险。由此,专利文献1的吸收性物品存在不能在合适的范围内维持护翼粘接部的粘接力的风险。

因此,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课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配置有香料、并且能够在合适的范围内维持护翼粘接部的粘接力的吸收性物品。

本公开所涉及的吸收性物品(吸收性物品1)的主旨如下,所述吸收性物品具有相互正交的制品长度方向(制品长度方向L)以及制品宽度方向(制品宽度方向W),具备吸收体(吸收体30)、与所述吸收体相比位于肌肤相向面侧的肌肤面片(顶片11、侧片12)、以及与所述吸收体相比位于非肌肤相向面侧的非肌肤面片(非肌肤面片20),具有中央部(中央部CB),所述中央部与所述吸收体的外侧缘相比位于制品宽度方向的内侧,且厚度比所述吸收体的外侧缘的厚度厚,具有护翼(护翼50),所述护翼与所述吸收体相比向制品宽度方向的外侧延展,且在使用时可向所述非肌肤面片侧折返,在所述护翼的所述非肌肤面片侧的面上设置有可装拆地粘接在内裤的护翼粘接部(护翼粘接部72),具有香料配置区域(香料配置区域PA),所述香料配置区域位于所述肌肤面片与所述吸收体之间,且配置有香料,其中,在所述吸收性物品被包装了的包装状态下,所述护翼被折叠在所述肌肤面片侧,在俯视观察所述吸收性物品的所述包装状态时,所述护翼的外侧缘(护翼的外侧缘50E)与所述中央部的至少一部分重叠,所述香料配置区域仅配置在与所述护翼的外侧缘的所述包装状态下的位置相比的制品宽度方向的外侧。

附图说明

图1是将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吸收性物品的护翼展开了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2是将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吸收性物品的护翼折叠在肌肤面片侧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3是图2中的A-A剖视图。

图4是在将变形例1所涉及的吸收性物品的护翼折叠在肌肤面片侧后,将吸收性物品的前侧区域以及后侧区域朝向下裆区域折叠在肌肤面片侧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5是图4中的B-B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吸收性物品的结构

参照图1至图3,对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吸收性物品1进行说明。另外,在下面的附图的记载中,对相同或类似的部分标注相同或类似的附图标记。这里,附图是示意性的附图,应注意各尺寸的比率等与实际情况不同的情形。因此,具体的尺寸等应参考下面的说明来判断。另外,在附图相互之间也能够含有相互的尺寸的关系、比率不同的部分。

图1以及图2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吸收性物品的俯视图。图1是将后述的护翼展开了的状态,图2是将护翼折叠在肌肤面片侧的状态。图3是图2中的A-A剖视图。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吸收性物品1以护翼被折叠在肌肤面片侧的状态被包装。另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吸收性物品1也可以以在护翼被折叠在肌肤面片侧后吸收性物品的前侧区域和后侧区域被折叠在肌肤面片侧的状态被包装。

吸收性物品1具有:包括与穿用者的排泄口相向的区域的下裆区域CA、与下裆区域CA相比位于穿用者的前侧的前侧区域FA、以及与下裆区域CA相比位于穿用者的后侧的后侧区域RA。另外,配置有后述的一对护翼的区域是下裆区域CA。

吸收性物品1具有:向穿用者的前侧和后侧延伸的制品长度方向L、与制品长度方向L正交的制品宽度方向W、以及厚度方向T。厚度方向T具有肌肤相向面侧T1以及作为其相反侧的非肌肤相向面侧T2。

作为吸收性物品1,设想卫生护垫(panty liner)、生理用卫生巾、失禁垫等任意的吸收性物品。本实施方式中,对作为相关的吸收性物品1使用生理用卫生巾的情况进行说明。

吸收性物品1具备吸收体30、与吸收体30相比位于肌肤相向面侧T1的肌肤面片10、以及与吸收体30相比位于非肌肤相向面侧T2的非肌肤面片20。

肌肤面片10具有:覆盖吸收体30的顶片11、以及覆盖顶片11的外侧缘且从顶片11的外侧缘向制品宽度方向W的外侧延展的侧片12。

顶片11是使体液等液体透过的透液性的片。顶片11至少覆盖吸收体30的肌肤相向面。顶片11能够使用通常吸收性物品所使用的材质,例如,能够使用无纺布、开孔薄膜等。

侧片12能够使用与顶片11相同的材质。侧片12覆盖顶片11的外侧缘以及吸收体30的外侧缘,且比吸收体30以及顶片11向制品宽度方向W的外侧延展。另外,希望侧片12被设置成覆盖后述的香料配置区域PA。另外,吸收性物品1也可以是顶片和侧片一体化且不具备侧片的结构。

非肌肤面片20是不使体液等液体透过的不透液性的片。非肌肤面片20至少覆盖吸收体30的非肌肤相向面侧T2。非肌肤面片20能够使用通常吸收性物品所使用的材质,例如,能够使用非通气性、通气性的薄膜、无纺布等。

吸收体30能够举例表示出具有吸收芯(未图示出)和包覆该吸收芯的芯包裹部(未图示出)的结构。吸收芯能够使用通常吸收性物品所使用的材质,例如,能够列举出亲水性纤维、高分子吸水聚合物或者它们的组合等。芯包裹部能够使用通常吸收性物品所使用的材质,例如,能够列举出无纺布、纸巾等。另外,吸收体也可以具备由无纺布、发泡材等构成的第二片。在吸收体30以及顶片11通过压花加工形成在厚度方向上被压缩的压缩部60。

如图1至图3所示,在吸收性物品1的非肌肤相向面上设置有用于将吸收性物品1向内裤固定的粘接部70。粘接部70具有被设置在配置有吸收体30的区域中的非肌肤相向面的主体粘接部71和被设置在护翼的非肌肤相向面的护翼粘接部72。

粘接部70能够使用在通常吸收性物品中所使用的材质,例如,能够使用合成橡胶类、烯烃类等热熔粘合材等。另外,在使用前的状态下,粘接部70与未图示出的剥离片或者单个包装吸收性物品1的包装片相接。剥离片或者包装片防止粘接剂在使用前劣化。而且,在使用时由穿用者将剥离片等剥离。

如图3所示,吸收性物品1具有与吸收体30的外侧缘30E相比位于制品宽度方向W的内侧且厚度比吸收体30的外侧缘30E的厚度厚的中央部CB、以及与中央部CB相比位于制品宽度方向的外侧的侧部SB。在图1中,对中央部CB标注斜线来表示。中央部CB例如能够举例表示出吸收材料的单位面积重量大于吸收体30的外侧缘30E中的吸收材料的单位面积重量的区域、吸收层的层数多于吸收体的外侧缘30E的区域、以及压花加工的程度少于吸收体的外侧缘30E的区域。本实施方式的中央部CB是与压缩部60相比的制品宽度方向内侧的区域。本实施方式的压缩部60仅形成在侧部SB。

吸收性物品的厚度例如能够通过下面的方法测定。作为三维测定器使用(株)基恩士公司制的高精度形状测定系统(包括高精度工作台:KS-1100)、高速·高精度CCD激光位移计(包括控制器:LK-G3000V组件、传感器头:LK-G30),测定吸收性物品的截面形状,从该截面形状算出厚度。另外,像下述那样设定设备的使用条件。

设备的设定条件

针对工作台:KS-1100

1.测定范围 30000μm×30000μm

2.测定节距 20μm

3.移动速度 7500μm/sec

针对控制器:LK-G3000V组件

相对于测定的截面形状,为得到实施了平滑处理的截面形状的轮廓线,根据下述的条件进行图像数据处理。

1.打开测定数据的文件。

2.选择“剖面”(profile),接着,选择水平线。

3.将测量位置选择成试片中不含有压缩部的部分。

4.选择“校正”,接着选择“高度平滑”,此后,选择“±12”。针对1张试片测定1次厚度,取对使用了10张试片的10次测定结果进行了平均的值。

另外,作为其它的厚度的测定方法,使用尾崎制作所(株)制的千分表PEACOCK,采用直径20mm的测头,准备大小为30mm×30mm的试片,测定该试片的厚度。测定器将相对于试片的测定压调节成3g/cm2

吸收性物品1具备比吸收体30向制品宽度方向W的外侧延展的护翼50。如图2所示,护翼50以吸收性物品1被包装的包装状态被折叠在肌肤面片10侧。在图1以及图2示出护翼50被折叠在肌肤面片侧的状态下的护翼的折痕(第1折痕FL1、第2折痕FL2)。

护翼50展开了的状态(参照图1)的护翼50的外侧缘50E在俯视观察吸收性物品的包装状态(参照图2)时与中央部CB的至少一部分重叠。如图3所示,由于在护翼被折叠在肌肤面片侧的状态下护翼50的外侧缘50E配置在中央部的肌肤相向面上,因而在厚度方向上的侧部SB与护翼50之间形成空间S。

护翼50在使用时向非肌肤面片侧折返,装拆自由地与内裤粘合。护翼50由侧片12与非肌肤面片20重叠构成。另外,护翼50具有对护翼进行加强的加强片51。加强片51在护翼50的俯视观察时的一部分的区域中配置在顶片11与非肌肤面片20之间。加强片51在俯视观察吸收性物品时配置在与护翼粘接部72重叠的位置。加强片51能够使用通常吸收性物品所使用的材质,例如,能够使用无纺布、薄膜、纸。

在吸收性物品1中,在吸收性物品1的周缘,顶片11与非肌肤面片20接合,侧片12与非肌肤面片20接合,内部封有吸收体30。

吸收性物品1具有配置有香料的香料配置区域PA。香料配置区域PA位于肌肤面片10与吸收体30之间。本实施方式的香料配置区域PA是在肌肤面片10的非相向面上涂敷有香料的区域。香料配置区域PA在与吸收体30的外侧缘30E相比的制品宽度方向W的内侧且与中央部CB相比的制品宽度方向W的外侧,在制品宽度方向W上空开间隔而各设置3条。各香料配置区域PA沿着制品长度方向L。

香料配置区域PA仅配置在护翼50的外侧缘50E的包装状态下的位置的制品宽度方向的外侧。图3表示包装状态下的护翼50的外侧缘50E的位置P1。更优选香料配置区域PA希望仅配置在侧部SB。这样,通过仅在侧部SB设置香料配置区域,能够在护翼50被折叠在肌肤面片侧的状态下,在厚度方向上,在香料配置区域PA与护翼50之间形成空间S。

香料能够使用通常吸收性物品所使用的材质,优选使用沸点为约250℃以下的高挥发性或者沸点为约250~约300℃的中挥发性的香料。

(2)作用·效果

香料配置区域PA设置在位于与护翼50相比的制品宽度方向W的内侧的吸收体30与肌肤面片10之间。由于被设置在护翼50的护翼粘接部72与香料在制品宽度方向W上离开,因而即使在香料含浸在护翼的非肌肤面片20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香料到达护翼粘接部72。

另外,由于在护翼50被折叠在肌肤面片10侧的状态下,护翼50的外侧缘50E与中央部CB重叠,所以,在厚度方向上,在侧部SB与护翼50之间形成空间S。与侧部SB和护翼50在厚度方向上紧贴的结构相比,香料难以经肌肤面片10到达护翼50。

这样,由于护翼粘接部72与香料在制品宽度方向W以及厚度方向T上离开而配置,因而能够抑制香料对护翼粘接力造成影响,在合适的范围维持护翼粘接力。另外,由于设置有香料配置区域PA,因而使用者能够通过香料得到爽快感、放心感。

香料配置区域PA配置在肌肤面片10与吸收体30之间。例如,若香料配置区域PA配置在肌肤面片10的肌肤相向面侧T1,则使用者存在对因香料直接接触身体造成的对肌肤的不良影响的担心。但是,由于香料配置区域PA配置在肌肤面片10与吸收体30之间,因而使用者能够安心地使用吸收性物品1。

侧部SB的厚度比中央部CB的厚度薄。香料配置区域PA仅被设置在厚度较薄的侧部上。为此,配置在中央部CB上的护翼50与设置在侧部SB的香料配置区域PA在厚度方向上切实地离开。由此,能够防止香料对护翼粘接力造成影响,能够在合适的范围维持护翼粘接力。

由于在吸收性物品的侧部形成压缩部60,因而侧部的厚度变得更薄。由此,在护翼50被折叠在肌肤侧片侧的情况下,护翼50与香料配置区域PA的厚度方向的间隔变大,能够进一步抑制香料对护翼粘接部72的影响。

由于护翼50具有加强片51,因而香料难以经非肌肤面片20到达护翼粘接部72,能够进一步抑制香料对护翼粘接力造成影响。

另外,香料配置区域PA配置在吸收体上,吸收体30配置在香料与主体粘接部71之间。由此,香料难以透过到主体粘接部71。

(3)变形例1

接着,参照图4以及图5,对变形例1所涉及的吸收性物品1A进行说明。另外,在变形例1的说明中,针对与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图4是变形例1所涉及的吸收性物品的包装状态的立体图。更详细地说,是在将吸收性物品1A的护翼50折叠在肌肤面片侧后,将吸收性物品1的前侧区域FA以及后侧区域RA朝向下裆区域CA折叠在肌肤面片侧的状态。图5是图4所示的B-B剖视图。

图4以及图5所示的吸收性物品1A是在以护翼的第1折痕FL1以及第2折痕FL2为基点被折叠后,以在制品宽度方向上延伸的第3折痕FL3以及第4折痕FL4为基点被折叠的三折的状态。第3折痕FL3位于吸收性物品的下裆区域CA与后侧区域RA的边界。第4折痕FL4位于吸收性物品的下裆区域CA与前侧区域FA的边界。

香料配置区域PA在护翼50被折叠在肌肤面片侧的状态下配置在不与护翼粘接部72在厚度方向上重叠的位置。由此,在护翼50被折叠在肌肤面片侧的状态下护翼粘接部72与下裆区域CA的香料配置区域PA没有相向地配置。

对于吸收性物品的制品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前侧区域FA以及后侧区域RA)而言,在护翼被折叠在肌肤面片侧后,在吸收性物品的制品长度方向的两端部被折叠在肌肤面片侧的状态下,具有与护翼粘接部72在厚度方向上重叠的区域。在与护翼粘接部72在厚度方向上重叠的区域没有设置香料配置区域PA。即,吸收性物品的前侧区域的香料配置区域PA在三折的状态下配置于在厚度方向上不与护翼粘接部72重叠的位置。

由于在俯视观察时护翼粘接部72与香料没有重叠,因而能够抑制香料对护翼粘接部72的影响。即使在香料在厚度方向上浸透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对护翼粘接部72的影响。

另外,如变形例1的吸收性物品那样,一般来说,为使吸收性物品紧凑,将吸收性物品的前侧区域FA以及后侧区域RA朝向下裆区域CA进行折叠。此时,吸收性物品1的前侧区域FA的肌肤相向面或者吸收性物品的后侧区域RA的肌肤相向面配置成与护翼50的非肌肤相向面重叠。在下裆区域CA的护翼的非肌肤相向面配置有护翼粘接部72。

例如,若在吸收性物品的包装状态下护翼粘接部72与香料配置区域PA在厚度方向上重叠,则被设置在吸收性物品的前侧区域FA或者后侧区域RA的香料配置区域PA与护翼粘接部72相向而配置,存在香料对护翼粘接部72的粘接力造成影响的情况。但是,在吸收性物品的包装状态下,被设置在吸收性物品的前侧区域FA或者后侧区域RA的香料配置区域PA与护翼粘接部72没有相向地配置,据此,能够抑制香料对护翼粘接部72的粘接力造成影响。

另外,对于关变形例1的吸收性物品1A而言,在护翼50被折叠在肌肤面片侧的状态下香料配置区域PA与护翼粘接部72在制品宽度方向W上错开。为此,变形例1的吸收性物品1的前侧区域FA以及后侧区域RA的香料配置区域PA在护翼50被折叠在肌肤面片侧的状态以及三折的状态下不与护翼粘接部72重叠。

另外,作为其它的变形例所涉及的吸收性物品,能够举例表示出下述结构,即,在制品长度方向L上断续地配置香料配置区域PA,在吸收性物品的前侧区域FA以及后侧区域RA的重叠部没有设置香料配置区域PA。例如,可以在吸收性物品的前侧区域FA等的重叠部以外设置香料配置区域PA,也可以不在吸收性物品的前侧区域FA等设置香料配置区域PA。这里,重叠部是指前侧区域FA以及后侧区域RA的一定区域,是与被折叠在肌肤面片侧的护翼的护翼粘接部在厚度方向上重叠的区域。

如图5所示,吸收性物品的前侧区域FA或者后侧区域RA以3折状态与护翼粘接部72相向而配置。在厚度方向上,在吸收性物品的前侧区域FA或者后侧区域RA的顶片11与护翼粘接部72之间配置有剥离片90。但是,吸收性物品的前侧区域FA或者后侧区域RA的顶片11、剥离片90以及护翼粘接部72在厚度方向上紧贴。为此,若吸收性物品的前侧区域FA或者后侧区域RA的香料配置区域PA与护翼粘接部72在厚度方向上重叠,则恐怕存在香料经剥离片90透过到护翼粘接部72的风险。通过被设置在吸收性物品的前侧区域FA或者后侧区域RA的香料配置区域PA和护翼粘接部72没有相向地配置,能够抑制香料对护翼粘接部72的粘接力造成影响。

另一方面,在断续地配置香料配置区域PA的结构中,下裆区域CA的香料配置区域PA也可以与护翼粘接部72重叠。由于在下裆区域CA的香料配置区域PA与护翼粘接部72之间形成有空间S,因而能够防止来自下裆区域CA的香料配置区域PA的香料到达护翼粘接部72。

(4)其它的变形例

接着,对其它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另外,在变形例的说明中,对与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变形例2所涉及的吸收性物品在侧片的内侧缘具有可在制品长度方向上伸缩的弹性部件。侧片的内侧缘以及弹性部件构成竖起性的防漏皱褶。在俯视观察吸收性物品的弹性部件伸长的状态时,香料配置区域PA配置在与防漏皱褶重叠的位置。

变形例2所涉及的吸收性物品在被折叠在肌肤面片侧的护翼50与香料配置区域PA的厚度方向的之间配置防漏皱褶。香料因防漏皱褶而难以到达护翼粘接部,能够进一步抑制香料对护翼粘接力造成影响。

另外,变形例3所涉及的吸收性物品具有侧片的内侧缘未与顶片接合的非接合区域。在俯视观察吸收性物品时,香料配置区域PA配置在与非接合区域重叠的位置。

在变形例3所涉及的吸收性物品中,在被折叠在肌肤面片侧的护翼50与香料配置区域PA的厚度方向的之间设置非接合区域。非接合区域是侧片12未与顶片11接合的区域。在非接合区域中的侧片12与顶片11之间形成空间。香料因该空间而难以到达护翼粘接部72,能够进一步抑制香料对护翼粘接部72的粘接力造成影响。

以上,使用上述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详细地进行了说明,就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本发明显然不被限定于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实施方式。本发明能够不脱离由权利要求书的记载确定的本发明的主旨以及范围地作为修改以及变更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说明书的记载的目的在于例示说明,对本发明而言没有任何限制的意图。

另外,2014年6月27日申请的日本国专利申请第2014-132431号的全部内容被纳入本说明书,以供参照。

产业上利用的可能性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配置有香料并能够将护翼粘接部的粘接力维持在合适的范围内的吸收性物品。

附图标记说明

1:吸收性物品;1A:吸收性物品;10:肌肤面片;11:顶片;12:侧片;20:非肌肤面片;30:吸收体;30E:外侧缘;50:护翼;50E:外侧缘;51:加强片;60:压缩部;70:粘接部;71:主体粘接部;72:护翼粘接部;CA:下裆区域;FA:前侧区域;RA:后侧区域;PA:香料配置区域;FL1:第1折痕;FL2:第2折痕;L:制品长度方向;S:空间;T:厚度方向;T1:肌肤相向面侧;T2:非肌肤相向面侧;W:制品宽度方向。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