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性物品和具有该吸收性物品的穿着物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59157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吸收性物品和具有该吸收性物品的穿着物品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吸收性物品和具有该吸收性物品的穿着物品。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在穿着者的阴部所抵接的部分配置有形成有贯通条孔的吸收体的吸收性物品。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吸收性物品中,能够提高吸收性物品相对于穿着者的阴部的贴合性。另外,穿着者的阴部所抵接的部分难以成为湿润状态,因此,能够防止穿着者的不舒服感。

在专利文献2~13中公开有在表面形成有凸部的无纺布和用该无纺布制作吸收性物品的顶片。在专利文献2~13所记载的无纺布中,由于在表面形成的凸部,可提高无纺布的透液性和肌肤触感。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9515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30218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8-23326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8-25079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4-174234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09-160035号公报

专利文献7:日本特开2009-201964号公报

专利文献8:日本特开2012-5701号公报

专利文献9:日本特开2002-187228号公报

专利文献10:日本特开2003-247155号公报

专利文献11:日本特开2007-177340号公报

专利文献12:日本特开2005-350836号公报

专利文献13:日本特开2010-168715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将形成有凸部的透液性的顶片搭载到吸收性物品的情况下,由于施加于吸收性物品的压力,在顶片形成的凸部被压扁,有可能降低凸部的功能(例如,透液性的提高、肌肤触感的提高等)。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形成有凸部的顶片的吸收性物品和具有该吸收性物品的穿着物品,该吸收性物品可维持在顶片的预定区域中(例如,穿着者的阴部所抵接的区域)形成的凸部的形状。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包括:透液性的顶片;不透液性的背片、配置于所述顶片与所述背片之间的吸液性的吸收体,其具有彼此正交的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和厚度方向,其中,所述顶片是具有形成有凸部的肌肤侧表面的无纺布,所述吸收体具有沿着所述厚度方向贯通所述吸收体的贯通孔或在所述顶片那一侧开口的凹部。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穿着物品,该穿着物品包括:外装体,其包括不透液性的背片和具有供吸收性物品安装的安装面的透液性的顶片,该外装体具有腹侧部、胯裆部和背侧部;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其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外装体的所述安装面。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一种提供包括形成有凸部的顶片的吸收性物品和具有该吸收性物品的穿着物品,该吸收性物品可维持在顶片的预定区域(例如,穿着者的阴部所抵接的区域)中形成的凸部的形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尿垫的俯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尿垫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图1的A-A线截面图。

图4的(A)是图1的B-B线截面图(腹侧部侧的部分),图4的(B)是图1的B-B线截面图(背侧部侧的部分)。

图5是图1所示的尿垫所具备的顶片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6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外装体的俯视图。

图7是图6所示的外装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表示使图6所示的外装体变形成短裤形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9是用于说明图6所示的外装体所具备的侧片的图。

图10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穿着物品的局部放大俯视图。

图11是图10的A-A线剖视图。

图12的(A)是无纺布制造装置的整体图,图12的(B)是无纺布制造装置的喷射部的放大立体图。

图13是用于说明从喷射部喷射的气体对织片的作用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说明书中,存在将长度方向的两侧中的、穿过吸收性物品的中心而沿着宽度方向延伸的假想中心线的近位侧表述为“长度方向上的内侧”、将远位侧表述为“长度方向上的外侧”的情况。另外,存在将宽度方向上的两侧中的、穿过吸收性物品的中心而沿着长度方向延伸的假想中心线的近位侧表述为“宽度方向上的内侧”、将远位侧表述为“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的情况。另外,存在将厚度方向上的两侧中的、位于穿着者的肌肤侧的厚度方向上的一侧称为“肌肤侧”、将位于穿着者的穿衣侧的厚度方向上的另一侧称为“穿衣侧”的情况。

以下,对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所包含的形态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一形态(以下称为“形态1A”)的吸收性物品包括:顶片,其为透液性;背片,其为不透液性;以及吸收体,其为吸液性,并配置于所述顶片与所述背片之间,该吸收性物品具有彼此正交的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和厚度方向,其中,所述顶片是具有形成了凸部的肌肤侧表面的无纺布,所述吸收体具有沿着所述厚度方向贯通所述吸收体的贯通孔或在所述顶片那一侧开口的凹部。

形态1A的吸收性物品能够发挥以下作用效果。由于在穿着吸收性物品时所施加的朝向宽度方向上的内侧的力,顶片的肌肤侧表面易于以除了凸部以外的部分(例如,凹部)为弯折起点而朝向穿衣侧(背片侧)进行凸状变形,而吸收体易于朝向肌肤侧(顶片侧)进行凸状变形。因而,在穿着吸收性物品时,顶片易于进入吸收体的贯通孔内或凹部内。因此,即使在穿着吸收性物品时顶片被按压,顶片中的进入到吸收体的贯通孔内或凹部内的部分也难以被按压,易于维持该部分中的凸部的形状。

老人(特别是卧床不起的老人)的尿与一般成人的尿相比较,含有更多杂质。因而,若由于顶片被按压而使凸部被压扁、凸部的体积和空隙减少,则尿中的杂质易于残存于顶片,引起顶片的透液性的降低。在这一点上,形态1A的吸收性物品易于维持凸部的体积和空隙,因此适合作为用于吸收老人(特别是卧床不起的老人)的尿的吸收性物品(例如尿垫)。此外,老人通常是指65岁以上的人。

在形态1A的吸收性物品的优选的一形态(以下称为“形态2A”)中,所述凸部是沿着所述长度方向延伸的垄部。

形态2A的吸收性物品能够发挥以下作用效果。由于在穿着吸收性物品时所施加的朝向宽度方向上的内侧的力,顶片的肌肤侧表面易于以除了垄部以外的部分(例如,沟部)为弯折起点而朝向穿衣侧进行凸状变形。因而,在穿着吸收性物品时,顶片易于进入吸收体的贯通孔内或凹部内。

在形态1A或形态2A的吸收性物品的优选的一形态(以下称为“形态3A”)中,所述贯通孔或所述凹部穿过所述吸收体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中心并沿着所述长度方向延伸。

形态3A的吸收性物品能够发挥以下作用效果。由于在穿着吸收性物品时所施加的朝向宽度方向上的内侧的力,吸收体易于以贯通孔或凹部为弯折起点而向肌肤侧进行凸状变形。因而,在穿着吸收性物品时,顶片易于进入吸收体的贯通孔内或凹部内。

在形态1A~形态3A中的任一个吸收性物品的优选的一形态(以下称为“形态4A”)中,所述吸收体具有第1层和第2层,该第2层具有比所述第1层的最小宽度小的最大宽度,并位于比所述第1层靠所述背片那一侧的位置。

形态4A的吸收性物品能够发挥以下作用效果。由于在穿着吸收性物品时所施加的朝向宽度方向上的内侧的力,吸收体易于以第1层中的不与第2层重叠的部分为弯折起点而向肌肤侧进行凸状变形。因而,在穿着吸收性物品时,顶片易于进入吸收体的贯通孔内或凹部内。

在形态1A~形态4A中的任一个吸收性物品的优选的一形态(以下称为“形态5A”)中,所述吸收体具有沿着厚度方向使所述吸收体一体化的压缩部,所述压缩部形成于比所述贯通孔或所述凹部靠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的位置。

形态5A的吸收性物品能够发挥以下作用效果。由于在穿着吸收性物品时所施加的朝向宽度方向上的内侧的力,吸收体易于以压缩部为弯折起点而向肌肤侧进行凸状变形。因而,在穿着吸收性物品时,顶片易于进入吸收体的贯通孔内或凹部内。另外,利用压缩部易于保持吸收体的贯通孔或凹部的形状,因此,易于维持用于供顶片进入的贯通孔或凹部的空间。

在形态1A~形态5A的吸收性物品的优选的一形态(以下称为“形态6A”)中,所述无纺布的所述凸部中的厚度方向取向纤维的含有率比所述无纺布中的除了所述凸部以外的部分的厚度方向取向纤维的含有率大。

形态6A的吸收性物品能够发挥以下作用效果。凸部中的厚度方向取向纤维的含有率较大,因此,即使在穿着吸收性物品时顶片被按压,也易于保持凸部的体积和空隙。因此,形态6A的吸收性物品特别适合作为用于吸收老人(特别是卧床不起的老人)的尿的吸收性物品(例如,尿垫)。

在形态1A~形态6A的吸收性物品的优选的一形态(以下称为“形态7A”)中,所述吸收性物品还包括吸液性片,所述吸液性片具有:第1片,其为透液性;第2片,其为透液性;以及吸收性聚合物层,其配置于所述第1片与所述第2片之间,所述吸液性片配置于所述顶片与所述吸收体之间,所述吸液性片配置成在所述厚度方向上不与所述贯通孔或所述凹部重叠。

形态7A的吸收性物品能够发挥以下作用效果。若吸收性聚合物层吸收被供给到吸收性物品的液体(例如,尿)而膨胀,则吸收性聚合物层的厚度增加。因而,膨胀后的吸收性聚合物层作为压力缓冲层发挥功能,保护顶片中的在厚度方向上不与吸收性聚合物层重叠的部分免受压力影响。因此,顶片中的在厚度方向上不与吸收性聚合物层重叠的部分难以被按压,易于维持该部分中的凸部的形状。

在形态7A的吸收性物品的优选的一形态(以下称为“形态8A”)中,所述吸收性物品具有沿着所述长度方向排列的腹侧部、胯裆部和背侧部,所述贯通孔或所述凹部位于所述胯裆部,所述吸液性片位于所述背侧部。在形态7A的吸收性物品的优选的另一形态中,在吸收性物品的宽度方向上,吸收性聚合物层的两端缘位于比第1吸收层的两端缘靠内侧、且比第2吸收层的两端缘靠外侧的位置。通过吸收性聚合物层的两端缘位于比第1吸收层的两端缘靠内侧、且比第2吸收层的两端缘靠外侧的位置,在至少包括第2吸收层的整个宽度在内的顶片的宽度方向上的区域内能够最大限度提高吸收性聚合物层作为顶片的压力缓冲层的功能,此外,吸收性聚合物层吸收液体而膨胀之后,能够使穿着者更加难以感到因第1吸收层和第2吸收层与吸收性聚合物层之间的尺寸差引起的高度差,能够提高吸收性物品的穿戴感。在形态4A的吸收性物品具有形态7A的特征、还具有在吸收性物品的宽度方向上吸收性聚合物层的两端缘位于比第1吸收层的两端缘靠内侧、且比第2吸收层的两端缘靠外侧的位置这样的特征的情况下,如根据在图1中以投影轮廓线所示的第1吸收层和第2吸收层与吸收性聚合物层之间的位置关系可知那样,吸收性物品的厚度从第1吸收层、第2吸收层以及吸收性聚合物层所延伸的吸收性物品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区域朝向外侧变薄,因此,即使吸收性聚合物层吸收液体而膨胀,也能够使穿着者难以感到因第1吸收层、第2吸收层以及吸收性聚合物层之间的尺寸差产生的高度差、特别是吸收性物品中的因厚度较大的吸收体的宽度方向端部引起的高度差,带来穿戴感的提高。

形态8A的吸收性物品能够发挥以下作用效果。由于在穿着吸收性物品时所施加的朝向宽度方向上的内侧的力,顶片中的位于胯裆部的部分易于进入吸收体的贯通孔内或凹部内。另外,若吸液性片的吸收性聚合物层吸收被供给到吸收性物品的液体(例如,尿)而膨胀,则膨胀后的吸收性聚合物层作为压力缓冲层发挥功能,保护顶片中的位于背侧部的部分免受压力影响。因而,易于维持顶片中的位于胯裆部的部分的凸部的形状。

以下,对本发明的穿着物品所包含的形态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一形态(以下称为“形态1B”)的穿着物品包括:外装体,其包括:背片,其为不透液性;以及顶片,其为透液性,并具有供吸收性物品安装的安装面,该外装体具有腹侧部、胯裆部和背侧部;以及形态1~形态8中的任一个吸收性物品,其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安装面。

形态1B的穿着物品能够根据所安装的吸收性物品的形态发挥与形态1A~形态8A的吸收性物品同样的作用效果。

在形态1B的穿着物品的优选的一形态(以下称为“形态2B”)中,所述外装体包括:第1防漏部,其能够从所述安装面立起,所述第1防漏部具有固定于所述安装面的固定端部和能够与所述安装面分开的自由端部;第1弹性构件,其以伸长状态安装于所述第1防漏部的自由端部,所述第1弹性构件的伸长方向上的两端部固定于所述安装面;第2防漏部,其能够从所述安装面立起,所述第2防漏部具有固定于所述安装面的固定端部和能够与所述安装面分开的自由端部;第2弹性构件,其以伸长状态安装于所述第2防漏部的自由端部,所述第2弹性构件的伸长方向上的两端部固定于所述安装面,所述吸收性物品以所述吸收性物品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两侧部分分别位于所述安装面与所述第1防漏部之间以及所述安装面与所述第2防漏部之间的方式配置于所述安装面,所述吸收性物品是形态7A或形态8A的吸收性物品,所述吸收性聚合物层的最大宽度比所述第1弹性构件与所述第2弹性构件之间的间隔大。

形态2B的穿着物品能够发挥以下作用效果。若吸收性物品的吸收性聚合物层吸收液体而膨胀,则第1防漏部和第2防漏部被沿着它们的立起方向上推。因而,第1防漏部和第2防漏部难以倒伏,易于有效地发挥第1防漏部和第2防漏部的液体防漏效果。

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种类和用途并没有特别限定。作为吸收性物品,可列举出例如尿垫、一次性尿布、生理用卫生巾、卫生护垫等卫生用品,这些既可以以人为对象,也可以以宠物等除了人以外的动物为对象。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作为吸收对象的液体并没有特别限定,可列举出例如穿着者的液状排泄物(例如尿、水样便、经血等)。

以下,基于图1~图5对作为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一实施方式的尿垫100进行说明。图1是尿垫100的俯视图,图2是尿垫100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图1的A-A线截面图,图4是图1的B-B线截面图,图5是顶片120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尿垫100在伸展状态下具有彼此正交的长度方向X、宽度方向Y和厚度方向Z。

尿垫100包括:顶片120,其为透液性,并具有肌肤侧表面121;背片130,其为不透液性,并具有穿衣侧表面131;以及吸收体140,其为吸液性,并配置于顶片120与背片130之间。

尿垫100具有沿着长度方向X排列的腹侧部111、胯裆部112和背侧部113。在穿着尿垫100之际,腹侧部111与穿着者的腹部抵接,胯裆部112与穿着者的胯裆部抵接,背侧部113与穿着者的臀部和/或背部抵接。尿垫100的长度通常是350mm~880mm,宽度通常是160mm~460mm。

尿垫100以顶片120的肌肤侧表面121位于穿着者的肌肤侧、背片130的穿衣侧表面131位于穿着者的穿衣侧的方式穿着。尿垫100优选以安装到随后论述的外装体200的状态穿着。尿垫100的俯视形状是长度方向X上的大致中央缩径的葫芦状,因此,尿垫100的缩径部分易于与穿着者的胯裆贴合。从穿着者排泄出来的尿经由顶片120向吸收体140渗透,由吸收体140吸收和保持。可利用背片130防止由吸收体140吸收和保持的尿的泄漏。

用作顶片120的透液性片是无纺布。作为无纺布,可列举出例如热风无纺布、纺粘无纺布、点粘无纺布、水刺无纺布、针刺无纺布、熔喷无纺布、和它们的组合(例如纺粘·熔喷·纺粘(SMS)无纺布等)等,但优选是热风无纺布。可用作顶片120的无纺布的克重可考虑透液性、肌肤触感等而适当调整。热风无纺布的克重通常是20g/m2~40g/m2,优选是25g/m2~35g/m2

在顶片120的肌肤侧表面121形成有垄部122(凸部的一个例子)。垄部122沿着长度方向X延伸,沿着宽度方向Y以预定间隔排列,在相邻的两个垄部122之间形成有1个沟部123。即、在肌肤侧表面121形成有由沿着长度方向X延伸的多个垄部122和沿着长度方向X延伸的多个沟部123形成的垄沟构造124。此外,在图1和图2中,1个垄部122表示为相邻的两根线之间的区域,1个沟部123由1根线表示。另外,为了图的简单化,在图1中,省略了在肌肤侧表面121形成的垄沟构造124的一部分。另外,图1所示的B-B线是穿过垄部122的线,因此,在B-B线截面图(图4)中并不出现沟部123。

垄部122和沟部123沿着长度方向X呈大致直线状连续地延伸的本实施方式在如下方面是有利的:供给到顶片120的尿易于沿着垄部122和沟部123在长度方向X上扩散,能够防止尿在宽度方向Y上的扩散和因该宽度方向Y上的扩散引起的尿从尿垫100的泄漏。但是,垄部122和沟部123的形态是能够变更的。作为变更例,可列举出如下实施方式等:例如,垄部122和沟部123沿着宽度方向Y延伸并沿着长度方向X排列的实施方式、垄部122和沟部123一边使方向变化一边(例如波状)延伸的实施方式、垄部122和沟部123沿着长度方向X断续地延伸的实施方式。

垄部122的表面是曲面,垄部122的截面形状是朝向表面呈大致倒U字型形状。但是,垄部122的截面形状是能够变更的。作为变更例,可列举出例如垄部122的截面形状是梯形形状、三角形状等的实施方式。包括本实施方式在内,垄部122朝向顶部变细的实施方式在以下方面是有利的:即使垄部122由于施加于尿垫100的力(例如,穿着者的身体压力)而被压扁,也能够维持沟部123的空间。

垄部122具有厚度T1,沟部123具有厚度T2。垄部122的厚度T1通常是0.3mm~1.5mm,优选是0.6mm~1.4mm,进一步优选是0.8mm~1.2mm,沟部123的厚度T2通常是0.1mm~0.5mm,优选是0.2mm~0.4mm,进一步优选是0.2mm~0.3mm。垄部和沟部的厚度的测定可使用从尿垫切出来的100mm×100mm的顶片样品和激光位移计(例如,基恩士株式会社制高精度2维激光位移计LJ-G系列(型号:LJ-G030))并如以下那样以非接触方式实施。将顶片样品置于水平的测定台之上,针对5个不同的垄部利用激光位移计对自测定台的位移进行测定,将5个测定值的平均值作为垄部的厚度(mm)。同样地,针对5个不同的沟部利用激光位移计对自测定台的位移进行计测,将5个测定值的平均值作为沟部的厚度(mm)。

垄部122具有宽度W1,沟部123具有宽度W2。垄部122的宽度W1通常是2.0mm~5.0mm,优选是3.0mm~4.0mm,沟部123的宽度W2通常是1.0mm~3.0mm,优选是1.0mm~2.0mm。相邻的两个垄部122之间的间隔通常与沟部的宽度W2相等,相邻的两个沟部123之间的间隔通常与垄部122的宽度相等。垄部122的宽度W1基于无加压状态下的顶片120的俯视照片或俯视图像作为垄部122与位于其两侧的两个沟部123的边界线之间的距离而被测定。沟部123的宽度W2也是同样的。

在本实施方式中,垄部122的厚度和宽度在任一垄部都是大致相同的,但也可以存在厚度或宽度与其他垄部不同的垄部。沟部122的厚度和宽度也是同样的。

优选的是,用作顶片120的无纺布中的、垄部122的厚度方向取向纤维的含有率比无纺布中的除了垄部122以外的部分(例如,沟部123)的厚度方向取向纤维的含有率大。“厚度方向取向纤维”是相对于厚度方向Z以+45度~-45度的角度取向的纤维。垄部122中的厚度取向纤维的含有率优选是55%~100%,进一步优选是60%~100%。垄部122的厚度取向纤维的含有率与无纺布中的除了垄部122以外的部分(例如,沟部123)的厚度方向取向纤维的含有率之差优选是10%~100%,进一步优选是20%~100%。

无纺布的预定部分中的厚度方向取向纤维的含有率的测定可如以下那样实施。

(1)切断无纺布,制作无纺布样品。

(2)使用株式会社基恩士制的数字式显微镜VHX-100进行自与无纺布样品的断面垂直的方向的放大图像的拍摄。放大图像是放大成可进行50根以上的纤维的测定那样的倍率的图像,放大倍率例如是20倍~50倍。在拍摄放大图像之际,聚焦于无纺布样品的断面的最跟前的纤维(除了不规则地飞出到跟前的纤维之外),对拍摄深度(进深)进行设定。放大图像作为3D图像制作于PC画面上。

(3)将3D图像转换成2D图像,在2D图像上,划出沿着无纺布样品的厚度方向平行地延伸的多根线,对相对于无纺布样品的厚度方向以+45度~-45度的角度取向的纤维的根数进行计数。

(4)对所计数的纤维的根数相对于测定范围内的全部纤维的根数的比例进行计算。

(5)反复进行几次(例如3~5次)(1)~(4),将其平均值作为厚度方向取向纤维的含有率。

形成有垄沟构造124的无纺布例如能够通过在含有热塑性树脂纤维的织片形成了垄沟构造之后、进行加热处理而使织片中的热塑性树脂纤维彼此交叉的部分热粘接来制造。此外,在制造热风无纺布的情况下,加热处理可通过对织片吹送热风来实施。

作为构成织片所含有的热塑性树脂纤维的热塑性树脂,可列举出例如聚烯烃、聚酯、聚酰胺等。作为聚烯烃,可列举出例如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低密度聚乙烯(LDPE)、中密度聚乙烯(MDPE)、高密度聚乙烯(HDPE)、聚丙烯、聚丁烯、以它们为主体的共聚物(例如,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EEA)、乙烯-丙烯酸共聚物(EAA)、离聚物树脂)等。作为聚酯,可列举出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以聚乳酸、聚乙醇酸为首的直链状或分支状的碳数至20为止的聚羟基链烷酸等的聚酯、以它们为主体的共聚物、以亚烷基对苯二甲酸酯为主成分并与少量其他成分进行共聚而成的共聚聚酯。作为聚酰胺,可列举出例如尼龙6、尼龙66等。优选热塑性树脂纤维进行亲水化处理。作为热塑性树脂纤维的亲水化处理,可列举出利用了例如表面活性剂、亲水剂等的处理(例如,表面活性剂向纤维内部的混炼、表面活性剂向纤维表面的涂敷等)、等离子体加工等。

热塑性树脂纤维也可以由1种热塑性树脂构成,但优选是含有两种以上的热塑性树脂的复合纤维。优选的复合纤维是芯鞘型复合纤维。作为形成芯鞘型复合纤维的鞘成分的热塑性树脂,可选择熔点比形成芯成分的热塑性树脂的熔点低的热塑性树脂。作为形成芯鞘型复合纤维的芯成分和鞘成分的热塑性树脂,可列举出例如聚乙烯、聚丙烯等烯烃系树脂、尼龙等聚酰胺系树脂、聚脂系树脂、聚丙烯腈系树脂等。形成鞘成分的热塑性树脂优选是聚乙烯(例如,高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这些聚乙烯的混合物等),形成芯成分的热塑性树脂优选是聚丙烯和聚酯。

作为在织片形成垄沟构造的方法,可列举出例如日本特开2008-25079号公报、日本特开2008-23326号公报、日本特开2009-30218号公报等所述的方法。根据这些方法,将织片载置于透气性支承构件(例如,网状支承构件),一边使透气性支承构件沿着预定方向移动、一边向织片的上表面连续地喷射气体(通常是空气),从而能够在织片形成垄沟构造。此外,织片的下表面成为与透气性支承构件的形状相仿的形状。例如,在网状支承构件的织片载置面是平坦的情况下,织片的下表面成为大致平坦(因而,无纺布的下表面也成为大致平坦)。

在织片的上表面中的、气体所喷射的区域,形成沿着透气性支承构件的移动方向延伸的沟部,并且在相邻的两个沟部之间形成垄部。此时,气体所喷射的区域的纤维向沟部的两侧移动,因此,垄部的克重通常比沟部的克重高。另外,织片中的纤维由于与透气性支承构件的不透气部(例如,线)碰撞而返回来的气体而卷起(日文:巻き上がり),形成于织片的垄沟构造中的、垄部的厚度方向取向纤维的含有率比其他部分(例如,沟部)的厚度方向取向纤维的含有率大。垄部和沟部的数量、间隔、克重、纤维密度、厚度方向取向纤维的含有率等通过对喷嘴的数量、口径和间距、从喷嘴喷射的气体的温度和喷射量、织片的张力等进行调整而能够调整成所期望的范围。

图12和图13是用于说明用于制造形成了垄沟构造124的无纺布的无纺布制造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图。图12的(A)是无纺布制造装置300的整体图,图12的(B)是无纺布制造装置300的喷射部330的放大立体图,图13是用于说明从喷射部330喷射的气体对织片W的作用的图。

无纺布制造装置300包括:支承织片W的透气性支承构件310;使透气性支承构件310沿着预定方向F移动的输送机320;向支承于透气性支承构件310的织片W的表面喷射气体的喷射部330;以及对气体喷射处理后的织片W进行加热处理的加热器部340。

透气性支承构件310是通过织入有作为不透气部的预定粗细的多个线(日文:ワイヤ)而形成的网状支承构件。在透气性支承构件310中,通过多个线隔开预定间隔地织入而形成有作为透气部的多个孔部。孔部使从喷射部330喷射的气体G向下方通气。

输送机320包括支承透气性支承构件310的透气性带部321和使透气性带部321沿着预定方向旋转的旋转部322、323。

喷射部330经由送气管331以能够通气的方式与未图示的送气部连结。在喷射部330,以预定间隔形成有多个喷射口332。从未图示的送气部经由送气管331送到喷射部330的气体G从形成于喷射部330的多个喷射口332向支承于透气性支承构件310的织片W的上表面连续地喷射。穿过透气性支承构件310的气体G被配置于喷射部330的下方的吸气部350吸引。

从喷射口332喷射的气体G与透气性支承构件310的不透气部(线)碰撞而返回,织片W中的纤维卷起,相对于织片W的厚度方向的取向性提高(参照图13)。由此,形成于织片W的垄沟构造中的、垄部的厚度方向取向纤维的含有率比沟部的厚度方向取向纤维的含有率大。

从喷射口332喷射的气体G的温度也可以是常温,但出于提高垄沟构造的成形性的观点考虑,优选的是,该温度为构成织片W的热塑性树脂纤维的软化点以上且熔点的+50℃~-50℃的范围内。

支承于透气性支承构件310的织片W在气体喷射处理之后利用加热器部340进行加热处理。支承于透气性支承构件310的织片W在形成于加热器部340的内部的加热空间以预定时间滞留而连续地移动。通过加热器部340的加热处理,在保持着形成于织片W的垄沟构造的状态下,织片W中的热塑性树脂纤维彼此的交叉部分热粘接,可制造出形成有垄沟构造124的无纺布。

本实施方式中的垄部122(沿着长度方向X延伸的凸条部)是凸部的一个例子,形成于顶片120的肌肤侧表面121的凸部的形态是能够变更的。作为变更例,可列举出例如具有形成了散布的许多凸部的肌肤侧表面的无纺布用作顶片120的实施方式。在具有形成了散布的许多凸部的肌肤侧表面的无纺布中,形成有凸部的部分的厚度(从无纺布的下表面到凸部的顶部的距离)、没有形成凸部的部分(凹部)的厚度(从无纺布的下表面到凹部的最深部的距离)、凸部的间距(相邻的两个凸部的顶部之间的距离)等可考虑凹凸构造的功能(例如,透液性的提高、肌肤触感的提高等)而适当调整。作为制造具有形成了散布的许多凸部的肌肤侧表面的无纺布的方法,可列举出利用齿轮延伸的方法、利用热伸长性纤维的热伸长和/或热收缩性纤维的热收缩的方法等。此外,认为根据利用热伸长性纤维的热伸长和/或热收缩性纤维的热收缩的方法,形成于无纺布的垄沟构造中的、垄部的厚度方向取向纤维的含有率比其他部分(例如沟部)的厚度方向取向纤维的含有率大。

作为利用齿轮延伸的方法,可列举如下方法:例如,在利用齿轮延伸对第1无纺布层进行了凹凸赋形之后,在除了凸部以外的部分使第1无纺布层与第2无纺布层局部地接合,从而制造具有形成了散布的许多凸部的肌肤侧表面的无纺布。

作为利用热伸长性纤维的热伸长和热收缩性纤维的热收缩的方法,可列举出如下方法:例如,对在肌肤侧具有热伸长性纤维层、并且在穿衣侧具有利用接合部与热伸长性纤维层局部地接合了的热收缩性纤维层的层叠片进行加热处理,利用热伸长性纤维层的热伸长和热收缩性纤维层的热收缩使热伸长性纤维层向肌肤侧隆起,从而制造具有形成了许多凸部的肌肤侧表面的无纺布。

作为利用热收缩性纤维的热收缩的方法,可列举出如下方法:例如,对在肌肤侧具有非热收缩性纤维层、并且在穿衣侧具有利用接合部与非热收缩性纤维层局部地接合了的热收缩性纤维层的层叠片进行加热处理,利用热收缩性纤维层的热收缩使非热收缩性纤维层向肌肤侧隆起,从而制造具有形成了许多凸部的肌肤侧表面的无纺布。

作为利用热伸长性纤维的热伸长的方法,可列举出如下方法:例如,对在肌肤侧具有热伸长性纤维层、并且在穿衣侧具有利用接合部与热伸长性纤维层局部地接合了的非热伸长性纤维层的层叠片进行加热处理,利用热伸长性纤维层的热伸长使热伸长性纤维层向肌肤侧隆起,从而制造具有形成了许多凸部的肌肤侧表面的无纺布。

作为可用作背片130的不透液性片,可列举出例如实施了防水处理的无纺布(例如,点粘无纺布、纺粘无纺布、水刺无纺布等)、合成树脂(例如,聚乙烯、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膜、无纺布与合成树脂膜的复合片等。背片130的厚度、克重等可考虑不透液性等而适当调整。为了使穿着时的闷热降低,优选的是背片130除了具有不透液性之外,还具有透气性或透湿性。

吸收体140配置于顶片120与背片130之间,从腹侧部111经由胯裆部112延伸到背侧部113。

吸收体140具有第1吸收层140a和第2吸收层140b。但是,吸收体140所具有的层的数量是能够变更的。作为变更例,可列举出吸收体140由单一层构成的实施方式、吸收体140具有除了第1吸收层140a和第2吸收层140b以外的1层或2个以上的层的实施方式等。

吸收体140的第1吸收层140a和第2吸收层140b含有可吸收从穿着者排泄出来的尿的吸收性材料。作为吸收性材料,可列举出例如亲水性纤维、吸收性聚合物等。作为亲水性纤维,可列举出例如木浆;非木浆;人造丝、原纤化人造丝等再生纤维素;醋酸纤维、三醋酸纤维素等半合成纤维素等。作为吸收性聚合物,可列举出例如聚丙烯酸盐系、聚磺酸盐系、马来酸酐盐系、聚丙烯酰胺系、聚乙烯醇系、聚环氧乙烷系的高吸收性聚合物(SuperAbsorbent Polymer:SAP)等。

第1吸收层140a的俯视形状是长度方向上的大致中央缩径的葫芦状,第2吸收层140b的俯视形状是大致矩形形状。由此,吸收体140的缩径部分变得易于与穿着者的胯裆贴合。但是,吸收体140的俯视形状是能够变更的。

第1吸收层140a和第2吸收层140b的厚度、克重等可考虑吸收体140的吸液性等而适当调整。第1吸收层140a的厚度通常是1.5mm~5.0mm,优选是2.5mm~3.5mm,克重通常是150g/m2~400g/m2,优选是200g/m2~300g/m2。第2吸收层140b的厚度通常是1.5mm~5.0mm,优选是2.5mm~3.5mm,克重通常是150g/m2~400g/m2,优选是200g/m2~300g/m2。此外,吸收体的厚度的测定可使用从尿垫切出来的100mm×100mm的吸收体样品和市场上销售的厚度测定器(例如,PEACOCK株式会社制JA257,测定面50mm(直径),测定压3g/cm2)并如以下那样实施。利用厚度测定器以定压3g/cm2对吸收体样品的不同的5个部位进行加压,对各部位的加压10秒后的厚度进行测定,将5个测定值的平均值作为厚度(mm)。

位于比第1吸收层140a靠背片130侧的位置的第2吸收层140b的最大宽度比第1吸收层140a的最小宽度小。即、吸收体140具有由第1吸收层140a和第2吸收层140b重叠的部分形成的高克重部分和由第1吸收层140a中的不与第2吸收层140b重叠的部分形成的低克重部分,低克重部分沿着长度方向X延伸。此外,高克重和低克重是指克重相对的高低。但是,第1吸收层140a和第2吸收层140b的宽度是能够变更的。

在尺寸较大的第1吸收层140a位于比尺寸较小的第2吸收层140b靠顶片120侧的位置的本实施方式中,穿着者难以感到因第1吸收层140a和第2吸收层140b的尺寸差引起的高度差,尿垫1的穿戴感提高。但是,第1吸收层140a和第2吸收层140b的位置关系是能够变更的。作为变更例,可列举出例如第2吸收层140b位于比第1吸收层140a靠顶片120侧的位置的实施方式等。

第1吸收层140a和第2吸收层140b也可以由芯包覆体包覆。通过利用芯包覆体包覆作为吸收性材料的层状成形体的第1吸收层140a和第2吸收层140b,能够防止第1吸收层140a和第2吸收层140b走形。作为可用作芯包覆体的透液性片,可列举出例如无纺布等。

在第1吸收层140a形成有沿着厚度方向Z贯通第1吸收层140a的贯通孔141a,在第2吸收层140b形成有沿着厚度方向Z贯通第2吸收层140b的贯通孔141b。贯通孔141a、141b位于尿垫100的胯裆部112,并且穿过吸收体140的宽度方向Y上的中心而沿着长度方向X延伸。第1吸收层140a和第2吸收层140b以贯通孔141a、141b的位置一致的方式(即,以贯通孔141a、141b彼此相通的方式)层叠。这样一来,在吸收体140,由贯通孔141a、141b形成了沿着厚度方向Z贯通吸收体140的贯通孔141。贯通孔141与贯通孔141a、141b同样地位于尿垫100的胯裆部112、并且穿过吸收体140的宽度方向Y上的中心并沿着长度方向X延伸。因此,贯通孔141的位置易于与穿着者的阴部(尿排泄口)的位置一致,尿垫100相对于穿着者的贴合性提高。另外,穿着者的阴部(尿排泄口)所抵接的部分难以成为湿润状态,因此,可防止穿着者的不舒服感。

在吸收体140也可以形成有在顶片120侧开口的凹部来替代贯通孔141。具有在顶片120侧开口的凹部的吸收体例如能够通过将具有贯通孔141a的第1层和不具有贯通孔141b的第2层层叠而形成。

贯通孔141a、141b的长度、宽度等可考虑第1吸收层140a和第2吸收层140b的尺寸等而适当调整。贯通孔141a的宽度通常是5.0mm~50mm,优选是10mm~20mm。贯通孔141b的宽度与贯通孔141a的宽度相等或比贯通孔141a的宽度窄,通常是5.0mm~40mm,优选是10mm~15mm。贯通孔141a的长度通常是50mm~300mm,优选是50mm~200mm,进一步优选是50mm~150mm。贯通孔141b的长度与贯通孔141a的长度相等或比贯通孔141a的长度短,通常是30mm~250mm,优选是30mm~150mm。贯通孔141a的宽度和长度与贯通孔141b的宽度和长度相等或比贯通孔141b的宽度和长度大,从而即使在层叠第1吸收层140a和第2吸收层140b的工序中产生些许的偏离,也可将从吸收体140的顶片120侧表面观察到的贯通孔141的大小保持为大致恒定。另外,在贯通孔141的内壁面产生高度差,贯通孔141的内表面积变大,因此,吸收体140的形成有贯通孔141的部分的尿吸收能力提高。

在吸收体140,在贯通孔141的宽度方向Y上的外侧(两侧)形成有沿着厚度方向Z使吸收体140一体化的压缩部142、143。压缩部142、143沿着厚度方向Z使第1吸收层140a和第2吸收层140b一体化。压缩部142、143在胯裆部112中沿着长度方向X延伸。压缩部142、143是利用热压花处理形成的、在顶片120侧开口的凹部。

尿垫100还包括配置于顶片120与吸收体140之间的吸液性片160。吸液性片160以在厚度方向Z上不与贯通孔141重叠的方式配置于从胯裆部112到背侧部113的区域内。

吸液性片160具有透液性片161、162、和配置于透液性片161、162之间的吸收性聚合物层163。透液性片161、162例如是无纺布。作为无纺布,可列举出与顶片120同样的具体例。作为吸收性聚合物层163所含有的吸收性聚合物,可列举出与吸收体140同样的具体例。吸收性聚合物163层的克重可考虑尿垫100所要求的尿吸收量等而适当调整。例如,在透液性片161、162是180mm×130mm的尺寸的情况下,可以使用2g每1g吸收生理盐水60g的吸收性聚合物,形成与透液性片161、162大致相同尺寸的吸收性聚合物层163。

吸收性聚合物层163具有最大宽度D1。最大宽度D1是如下距离:在吸收性聚合物层163所投影的、与厚度方向Z垂直的平面中、穿过吸收性聚合物层163的轮廓线上的点中的、在宽度方向Y上的一侧位于最外侧的点而沿着长度方向X延伸的假想直线、与穿过在宽度方向Y上的另一侧位于最外侧的点而沿着长度方向X延伸的假想直线之间的距离。在本实施方式中,吸收性聚合物层163的宽度大致恒定。

吸收性聚合物层163利用涂布于透液性片161、162中的至少一者的表面的粘接剂(例如,热熔粘接剂)固定于透液性片161、162之间。根据从吸液性片160向吸收体140的透液性的观点,粘接剂没有涂布于透液性片161、162的整个界面,而以例如点、螺旋、条纹等图案涂布。

吸收性聚合物层163也可以被沿着任意的方向延伸的吸收性聚合物不存在区域分截成多个区域。

尿垫100能够发挥以下的作用效果。

由于在穿着尿垫100时所施加的朝向宽度方向Y上的内侧的力,顶片120的肌肤侧表面121易于以除了垄部122以外的部分(例如沟部123)为弯折起点而朝向穿衣侧(背片130侧)进行凸状变形,而吸收体140易于以贯通孔141、第1吸收层140a中的与第2吸收层140b不重叠的部分(低克重部分)和压缩部141、142为弯折起点而向肌肤侧(顶片120侧)进行凸状变形。因而,在穿着尿垫100时,顶片120易于进入吸收体140的贯通孔141内。尤其是,贯通孔141位于胯裆部112,因此,顶片120中的位于胯裆部112的部分易于进入吸收体140的贯通孔141内。因此,即使在穿着尿垫100时顶片120被按压,顶片120中的进入吸收体140的贯通孔141内的部分也难以被按压,易于维持该部分中的垄部122的形状。

老人(特别是卧床不起的老人)的尿与一般成人的尿相比较,含有更多杂质。因而,若垄部122由于顶片120的按压而被压扁、垄部122的体积和空隙减少,则尿中的杂质易于残存于顶片120,引起顶片120的透液性的降低。在这一点上,尿垫100易于维持垄部122的体积和空隙,因此,适合作为用于吸收老人(特别是卧床不起的老人)的尿的尿垫。

在可用作顶片120的无纺布的垄部122中的厚度方向取向纤维的含有率比除了垄部122以外的部分(例如沟部123)中的厚度方向取向纤维的含有率大的情况下,即使在穿着尿垫100时顶片120被按压,也易于保持垄部122的体积和空隙。因此,尿垫100特别适合作为用于吸收老人(特别是卧床不起的老人)的尿的吸收性物品(例如尿垫)。

若吸收性聚合物层163吸收被供给到尿垫100的尿而膨胀,则吸收性聚合物层163的厚度增加。因而,膨胀后的吸收性聚合物层163作为压力缓冲层发挥功能,保护顶片120中的在厚度方向Z上不与吸收性聚合物层163重叠的部分免受压力影响。尤其是,吸液性片160配置成在厚度方向Z上不与贯通孔141重叠,因此,保护顶片120中的在厚度方向Z上与贯通孔141重叠的部分免受压力影响。因此,顶片120中的在厚度方向Z上与贯通孔141重叠的部分难以被按压,易于维持该部分中的垄部122的形状。

以下,基于图6~图9对本发明的外装体的一实施方式的外装体200进行说明。图6是外装体200的俯视图,图7是外装体200的分解立体图,图8是变形成短裤形状的外装体200的立体图,图9是用于说明外装体200所具备的侧片250a、250b的图。

外装体200在伸展状态下具有彼此正交的长度方向X、宽度方向Y和厚度方向Z。外装体200的长度方向X、宽度方向Y和厚度方向Z与尿垫100的长度方向X、宽度方向Y和厚度方向Z一致。

外装体200包括具有长度方向X上的两端缘201、202和宽度方向Y上的两端缘203、204的主体部210、从主体部210的宽度方向Y上的两端缘203、204沿着宽度方向Y延伸的侧翼片280a、280b。

主体部210具有沿着长度方向X排列的腹侧部211、胯裆部212和背侧部213。腹侧部211是与穿着者的腹部抵接的部分,胯裆部212是与穿着者的胯裆部抵接的部分,背侧部213是与穿着者的臀部和/或背部抵接的部分。主体部210的长度通常是650mm~1000mm,宽度通常是300mm~690mm。

一对侧翼片280a、280b设于主体部210的背侧部213的两侧。若腹侧部211的宽度方向Y上的两端缘和背侧部213的宽度方向Y上的两端缘利用安装于侧翼片280a、280b的作为卡合部件的粘扣的钩部281a、281b卡合,则外装体200形成为短裤形状,利用主体部210的长度方向X上的两端缘201、202形成腰部开口部,并且利用主体部210的宽度方向Y上的两端缘213、214形成腿部开口部(参照图8)。

外装体200能够从展开型变形成短裤型,但也可以从最初就成形成短裤型。例如,通过将胯裆部212的宽度方向Y上的两端缘和背侧部213的宽度方向Y上的两端缘接合,能够将外装体200成形成短裤型。在该情况下,能够省略一对侧翼片280a、280b。

主体部210是长度方向X上的大致中央部分(与胯裆部212相对应的部分)缩径的葫芦状。因此,胯裆部212变得易于与穿着者的胯裆贴合。但是,主体部210的形状能够在能够变形成短裤型的范围内适当变更。

主体部210包括:顶片220,其为透液性,并具有肌肤侧表面221;背片230,其为不透液性,并具有穿衣侧表面231;吸收体240,其为吸液性,并配置于顶片220与背片230之间;以及不透液性侧片250a、250b,其配置于顶片220的肌肤侧表面221的宽度方向Y上的两侧部分。但是,能够省略吸收体240。

可用作顶片220的透液性片例如是无纺布。作为无纺布,可列举出与顶片120同样的具体例。顶片220的克重、厚度等可考虑透液性、肌肤触感等而适当调整。

背片230具有位于肌肤侧的不透液性片231和位于穿衣侧的不透液性片232。作为不透液性片231、232,可列举出例如实施了防水处理的无纺布、合成树脂膜、无纺布与合成树脂膜的复合片等。背片230的厚度、克重等可考虑不透液性等而适当调整。为了使穿着时的闷热降低,优选的是,背片230除了具有不透液性之外,还具有透气性或透湿性。

吸收体240配置于顶片200与背片300之间,从腹侧部211经由胯裆部212延伸到背侧部213。吸收体240的俯视形状是长度方向X上的大致中央缩径的葫芦状。由此,吸收体240的缩径部分变得易于与穿着者的胯裆贴合。吸收体240含有能够吸收从穿着者排泄出来的尿的吸收性材料。作为吸收性材料,可列举出与吸收体140同样的具体例。吸收体240也可以由芯包覆体包覆。吸收体240的厚度、克重等可考虑吸液性等而适当调整。吸收体240的厚度通常是3mm~10mm,优选是4mm~7mm,吸收体240的克重是150g/m2~500g/m2、优选是200g/m2~400g/m2

在吸收体240形成有沿着厚度方向Z贯通吸收体240的贯通孔241。贯通孔241位于外装体200的胯裆部212,并且穿过吸收体240的宽度方向Y上的中心并沿着长度方向X延伸。因此,在将尿垫100安装于外装体200之际,易于使尿垫100的贯通孔141的位置与外装体200的贯通孔241的位置一致。

在吸收体240,也可以形成有在顶片220侧开口的凹部来替代贯通孔241。具有在顶片220侧开口的凹部的吸收体例如能够通过将具有贯通孔241的第1层和不具有贯通孔的第2层层叠而形成。

贯通孔241的长度、宽度等可考虑吸收体240的尺寸等而适当调整。贯通孔241的宽度与贯通孔141的宽度相等或比贯通孔141的宽度宽,通常是5mm~50mm,优选是15mm~25mm。贯通孔241的长度与贯通孔141的长度相等或比贯通孔141的长度长,通常是50mm~700mm,优选是90mm~350mm。贯通孔241的宽度和长度与贯通孔141的宽度和长度相等或比贯通孔141的宽度和长度大,因此,在将尿垫100安装于外装体200之际,易于使尿垫100的贯通孔141的位置与外装体200的贯通孔241的位置一致。

作为可用作侧片250a、250b的不透液性片,可列举出例如实施了防水处理的无纺布(例如点粘无纺布、纺粘无纺布、水刺无纺布等)、合成树脂(例如聚乙烯、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膜、无纺布与合成树脂膜的复合片等。侧片250a、250b的厚度、克重等可考虑不透液性等而适当调整。

侧片250a具有长度方向X上的两端缘251a、252a和宽度方向Y上的两端缘253a、254a,侧片250b具有长度方向X上的两端缘251b、252b和宽度方向Y上的两端缘253b、254b。侧片250a、250b具有防漏部255a、255b作为其一部分。防漏部255a具有长度方向X上的两端缘256a、257a和宽度方向Y上的两端缘258a、259a,防漏部255b具有长度方向X上的两端缘256b、257b和宽度方向Y上的两端缘258b、259b。侧片250a、250b的端缘253a、253b相对于穿过顶片220的肌肤侧表面221的宽度方向Y上的中心并沿着长度方向X延伸的假想中心线位于比端缘254a、254b靠近位的位置。以下,存在将侧片250a、250b的端缘253a、253b称为近位端缘、将端缘254a、254b称为远位端缘的情况。同样地,存在将防漏部255a、255b的端缘258a、258b称为近位端缘、将端缘259a、259b称为远位端缘的情况。

防漏部255a、255b形成于侧片250a、250b中的在厚度方向Z上与顶片220重叠的区域内,防漏部255a、255b的近位端缘258a、258b与侧片250a、250b的近位端缘253a、253b一致。

侧片250a、250b的在厚度方向Z上与顶片220重叠的区域中的、防漏部255a、255b没有固定于顶片220的肌肤侧表面221,但除了防漏部255a、255b以外的部分固定于顶片220的肌肤侧表面221。因而,防漏部255a、255b的长度方向X上的两端缘和远位端缘259a、259b成为固定于顶片220的肌肤侧表面221的固定端部,而防漏部250a、250b的近位端缘258a、258b未固定于顶片220的肌肤侧表面221,成为能够与顶片220的肌肤侧表面221分开的自由端部。作为侧片250a、250b与顶片220之间的接合样式,可列举出例如由热熔型粘接剂进行的接合等。

侧片250a、250b具有从远位端缘254a、254b到近位端缘253a、253b沿着宽度方向Y延伸的第1片部分S21a、S21b、以及在近位端缘253a、253b向顶片220侧折回而与第1片部分S21a、S21b接合起来的第2片部分S22a、S22b。在侧片250a的第1片部分S21a与第2片部分S22a之间,在伸长状态下以能够收缩的方式安装有沿着近位端缘253a在长度方向X上延伸的弹性构件270a,在侧片250b的第1片部分S21b与第2片部分S22b之间,在伸长状态下以能够收缩的方式安装有沿着近位端缘253b在长度方向X上延伸的弹性构件270b。弹性构件270a、270b的伸长方向与长度方向X大致一致。弹性构件270a的长度方向X(伸长方向)上的两端部271a、272a超出防漏部255a的长度方向X上的两端缘256a、257a地沿着长度方向X延伸,弹性构件270b的长度方向X(伸长方向)上的两端缘271b、272b超出防漏部255b的长度方向X上的两端缘256b、257b地沿着长度方向X延伸。并且,弹性构件270a的长度方向X(伸长方向)上的两端缘271a、272a以被夹在第1片部分S21a与第2片部分S22a之间的状态固定于顶片220,弹性构件270b的长度方向X(伸长方向)上的两端部271b、272b以被夹在第1片部分S21b与第2片部分S22b之间的状态固定于顶片220。由此,防漏部255a、255b可利用弹性构件270a、270b的收缩力从顶片220的肌肤侧表面221立起。若防漏部255a、255b从顶片220的肌肤侧表面221立起,则形成立体褶裥部。在防漏部255a、255b立起之际,远位端缘259a、259b成为基部,近位端缘258a、258b与顶片220的肌肤侧表面221分开,朝向穿着者的肌肤侧移动。作为弹性构件270a、270b,可列举出例如橡筋线、平松紧带等。

在外装体200中,顶片220的肌肤侧表面221成为用于安装尿垫100的安装面。尿垫100能够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于顶片220的肌肤侧表面221。

以下,基于图10和图11说明本发明的穿着物品的一实施方式的穿着物品500。图10是穿着物品500的局部放大俯视图,图11是图10的A-A线剖视图。

穿着物品500包括外装体200和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于外装体200的安装面(顶片220的肌肤侧表面221)的尿垫100。

尿垫100以尿垫100的宽度方向Y上的两侧部分位于外装体200的安装面(顶片220的肌肤侧表面221)与防漏部225a、255b之间的方式配置于外装体200的安装面。在将尿垫100安装于外装体之际,尿垫100的形成于顶片120的垄沟构造124成为记号,易于进行尿垫100的长度方向X与外装体200的长度方向X之间的对位。

尿垫100所具有的吸收性聚合物层163的最大宽度D1比弹性构件270a与弹性构件270b之间的间隔D2大。若吸收性聚合物层163吸收被供给到尿垫100的尿而膨胀,则防漏部255a、255b被沿着它们的立起方向上推。因而,由防漏部255a、255b的立起形成的立体褶裥部难以倒伏,可有效地发挥立体褶裥部的尿防漏效果。

弹性构件270a与弹性构件270b之间的间隔D2是如下间隔:穿过弹性构件270a的长度方向X上的两端缘271a、272a而沿着安装面延伸的第1假想线与穿过弹性构件270b的长度方向X上的两端缘271b、272b而沿着安装面延伸的第2假想线之间的间隔。弹性构件270a、270b的长度方向X上的两端缘配置成使第1假想线和第2假想线大致平行。

防漏部255a、255b的长度方向X上的两端缘与尿垫100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缘大致一致。因而,由防漏部255a、255b的立起形成的立体褶裥部难以倒伏,可有效地发挥立体褶裥部的尿防漏效果。

形成于尿垫100的吸收体140的贯通孔141与形成于外装体200的吸收体240的贯通孔241在厚度方向Z上重叠。因而,即使在穿着穿着物品500时顶片120被按压,顶片120中的进入到吸收体140的贯通孔141内的部分也难以被按压,易于维持该部分中的垄部122的形状。

【实施例】

[实施例1]

(1)织片的制造

制造了作为第1层和第2层的层叠体的织片。

作为构成第1层的纤维,使用了利用耐久亲水性(日文:耐久親水性)的亲水油剂对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为芯成分、以聚乙烯为鞘成分的同芯芯鞘型复合纤维(日文:同芯芯鞘型複合繊維)A进行涂敷而成的纤维。纤维A的平均细度是2.2dtex,平均纤维长度是45mm。

作为构成第2层的纤维,使用了利用初始亲水性(日文:初期親水性)的亲水油剂对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为芯成分、以聚乙烯为鞘成分的同芯芯鞘型复合纤维B进行涂敷而成的纤维、利用耐久亲水性的亲水油剂对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为芯成分、以聚乙烯为鞘成分的偏芯芯鞘型复合纤维(日文:偏芯芯鞘型複合繊維)B进行涂敷而成的纤维的混合物(质量比1:1)。纤维B的平均细度是3.3dtex,平均纤维长度是38mm。纤维C的平均细度是2.2dtex,平均纤维长度是44mm。

利用速度20m/分的梳理机制造了作为第1层(克重:20g/m2)和第2层(克重:10g/m2)的层叠体的织片。此外,对第1层的表面实施气体喷射处理。

(2)无纺布的制造

使用在上述(1)中制造成的织片和图12所示的无纺布制造装置300,制造了具有形成了垄沟构造的肌肤侧表面的无纺布。

无纺布制造装置300的各种设定如下所述那样。

喷射口332的直径:1.0mm(正圆)

喷射口322的间距:3.0mm

喷射气体温度:310℃

每1个喷射口的喷射气体风量:5L/分

织片输送速度:速度100m/分

透气性支承构件310(网状支承构件):70目

加热器部340的加热处理:将加热处理温度设为140℃,以通过风速1.2m/秒进行了6秒钟处理

[比较例1]

(1)织片的制造

制造了作为第1层和第2层的层叠体的织片。

作为构成第1层的纤维,使用了利用耐久亲水性的亲水油剂对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为芯成分、以聚乙烯为鞘成分的同芯芯鞘型复合纤维D进行涂敷而成的纤维、利用耐久亲水性的亲水油剂对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为芯成分、以聚乙烯为鞘成分的偏芯芯鞘型复合纤维E进行涂敷而成的纤维这两者的混合物(质量比1:1)。纤维D的平均细度是2.2dtex,平均纤维长度是45mm。纤维E的平均细度是2.2dtex,平均纤维长度是44mm。

作为构成第2层的纤维,使用了利用初始亲水性的亲水油剂对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为芯成分、以聚乙烯为鞘成分的同芯芯鞘型复合纤维F进行涂敷而成的纤维。纤维F的平均细度是2.8dtex,平均纤维长度是44mm。

利用速度20m/分的梳理机制造了作为第1层(克重:10g/m2)和第2层(克重:20g/m2)的层叠体的织片。

(2)无纺布的制造

除了不进行喷射部330的气体喷射处理这点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使用在上述(1)中制造成的织片来制造了无纺布。

[试验例1]

对在实施例1和比较例1中制造成的无纺布的干燥时厚度和湿润时厚度进行了测定。

此外,无纺布的干燥时厚度和湿润时厚度的测定方法如上所述。

在实施例1中制造成的无纺布的干燥时厚度是0.86mm,湿润时厚度是0.79mm。湿润时厚度相当于干燥时厚度的91%。

在比较例1中制造成的无纺布的干燥时厚度是0.78mm,湿润时厚度是0.62mm。湿润时厚度相当于干燥时厚度的80%。

[试验例2]尿吸收时间的测定

使用在顶片的肌肤侧表面没有形成垄沟构造的市场上销售的尿垫(比较品)、除了采用在制造例1中制造成的无纺布作为顶片这一点之外、其余具有与比较品相同的构成的尿垫(本发明品),对尿吸收时间进行了测定。作为尿样品,使用了从卧床不起的老人A、B和C采集的尿样品A、B和C。

将直径60mm的圆筒置于尿垫,将尿样品以10mL/秒的注入速度向圆筒中注入了80mL。在注入开始后,对直到滞留于圆筒中的尿消失为止的时间进行测定,将其作为第1次的尿吸收时间(秒)。

在从第1次的注入开始起5分钟之后,使圆筒加重200g,将尿样品以10mL/秒的注入速度注入了80mL(第2次)。在第2次的注入开始后,对直到滞留于圆筒的尿消失为止的时间进行测定,将其作为第2次的尿吸收时间(秒)。

在从第1次的注入开始起10分钟之后,将尿样品以10mL/秒的注入速度注入了80mL(第3次)。在第3次的注入开始后,对直到滞留于圆筒的尿消失为止的时间进行测定,将其作为第3次的尿吸收时间(秒)。

在使用了比较品的情况下,一般成人尿的第1次、第2次和第3次的吸收时间是10秒、16秒和23秒,而尿样品A的第1次、第2次和第3次的吸收时间分别是10秒、31秒和72秒,尿样品B的第1次、第2次和第3次的吸收时间分别是10秒、34秒和125秒,尿样品C的第1次、第2次和第3次的吸收时间分别是15秒、57秒和153秒。在比较品中使尿反复吸收的情况下,尿吸收时间显著地增加了。用显微镜对比较品的顶片的表面进行了观察,结果观察到尿中所含有的杂质(细胞碎片、结晶等)。卧床不起的老人的尿与一般成人尿相比,大量地含有细胞碎片、结晶等杂质,认为由于该杂质残存于顶片而引起顶片的透液性的降低。

与此相对,在使用了本发明品的情况下,尿样品A的第1次、第2次和第3次的吸收时间分别是8秒、17秒和26秒,尿样品B的第1次、第2次和第3次的吸收时间分别是9秒、20秒和40秒,尿样品C的第1次、第2次和第3次的吸收时间分别是10秒、32秒和59秒。与比较品相比较,尿吸收时间显著减少了。

附图标记说明

100、尿垫;200、外装体;111、211、腹侧部;112、212、胯裆部;113、213、背侧部;120、220、透液性的顶片;121、220、顶片的肌肤侧面;122、垄部(凸部的一个例子);123、沟部(凹部的一个例子);124、垄沟构造(凹凸构造的一个例子);130、230不透液性的背片;140、240、吸收体;140a、第1层;140b、第2层;141、贯通孔;141a、第1层的贯通孔;141b、第2层的贯通孔;142、143、压缩部;160、吸液性片;163、吸收性聚合物层;250a、250b、侧片;255a、255b、防漏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