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面膜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439740阅读:349来源:国知局
美容面膜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附着于皮肤时因水等的水分融化而被皮肤吸收的美容面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通常的美容面膜是将含有天然提取物、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精华素包含在纺布或无纺布,来使其具有美白、改善皱纹、供给水分、缓解皮肤问题、给予皮肤弹力等的功能。

但是,由于现有的美容面膜基于纺布或无纺布来制备,在与皮肤接触的界面无法实现充分的接触,则无法将有效成分向皮肤的深处传递,而通过添加过量的精华素来提高了与皮肤的粘结力或附着力。

因此,当贴敷现有美容面膜活动时,美容面膜因自身的重量而下滑,并且因过多的精华素流淌而使用不方便,具有浪费精华素的缺点。并且,若使用美容面膜,则难以进行日常活动的情况也很多,因此在使用时间内一直躺着。

为了解决这种缺点,最近多使用水凝胶类型的美容面膜。由于水凝胶美容面膜的使用感优秀,可进行日常活动,但是因厚度厚,不仅在紧贴性上存在限制,而且存在过多的精华素流淌或在超过使用时间后还需摘取的缺点。

最近,正积极进行通过利用静电纺丝技术使纤维的直径小于1μm的纳米纤维的研究。由于这种纳米纤维在制备的同时具有三维细孔结构的层叠结构,在利用于美容领域中的情况下,与现有纺布或无纺布相比,可提供更大的皮肤接触面积。并且,当制备纳米纤维时,在纺丝溶液中混合各种功能性物质来进行纺丝,进而能够以装载有功能性物质的纳米形态进行制备。

如韩国公开专利10-2011-080066号中所公开,现有的美容面膜为在无纺布上形成双层的纳米纤维层,并在上述双层的纳米纤维层上用等离子进行表面处理的美容面膜。但是,此技术存在如下的问题,即,因包括在无纺布上对纳米纤维层进行复合化的工序和等离子处理等的二次工序,因而不仅工序费用上升,而且因附带有无纺布,当使用美容面膜进行活动时不方便。

并且,对无纺布和纳米纤维层进行复合化时,需要使用化学性粘结剂等的层叠、热接合或超声波焊接等的工序,在不使用粘结剂等的情况下,因功能性精华素或水分等而可能会发生无纺布与纳米纤维层间的剥离。

进一步地,当纺丝双层结构的纳米纤维时,通过以芯/壳形态来进行纺丝,芯部分为聚氨酯等,与皮肤接触的壳部分利用生物降解性高分子来将皮肤问题最小化,但是因使用毒性溶剂,若未百分之百去除残留溶剂情况下,则因残留物质而产生二次污染。

尤其,在上述现有技术中,由于使用的大部分的生物降解性高分子的疏水性特性,必须需要通过等离子工序进行亲水化处理,因此不仅会使工序费用上升,而且当进行纺丝时还可造成所装载的功能性物质变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技术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美容面膜及其制备方法,即,通过使用同时对水溶性高分子和功能性物质进行静电纺丝来包含有功能性物质的纳米纤维网,有效成分借助水分融化并被皮肤吸收。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美容面膜及其制备方法,即,可通过同时对水溶性高分子和功能性物质进行静电纺丝来制备干燥的薄片形态,因而便于保管及包装,由于将干燥的薄片附着于脸,因此使用方便。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美容面膜其制备方法,即,当通过静电纺丝来制备美容面膜时,作为溶剂使用水,从而可根本上防止因有机溶剂引起的皮肤问题等对皮肤产生的不利影响。

本发明的还一目的在于,提供因具有保湿层而可进一步提高保湿效果的美容面膜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美容面膜及其制备方法,即,在支撑体中设有网眼部件,使得功能性物质不残留在支撑体而全部被皮肤吸收。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美容面膜及其制备方法,即,使形成于美容片的把手呈折叠型,当使用者抓住把手时,可防止美容物质沾于手。

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美容面膜包括:离型膜以及美容片,以能够进行分离的方式附着于上述离型膜,上述美容片包括:支撑体;纤维层,层叠于上述支撑体,以纳米纤维网形态形成有水溶性高分子;保湿层,层叠于上述纤维层,由水溶性高分子及保湿物质形成;以及美容层,层叠于上述保湿层,以纳米纤维网形态形成有水溶性高分子及功能性物质。

上述支撑体可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乙烯(pe)、聚丙烯(pp)、纺布、无纺布中的一种。

上述支撑体可通过编织金属材料的金属丝来形成网形态。

还包括层叠于上述支撑体的网眼部件,上述网眼部件上述网眼部件可使用聚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乙烯、聚丙烯、纺布、无纺布中的一种,上述网眼部件的通孔大小可以为0.1mm至10mm。

上述纤维层可通过对混合有水溶性高分子、溶剂及添加剂的纺丝溶液进行静电纺丝来形成纳米纤维网。

可通过电喷射混合有水溶性高分子溶剂及保湿物质的纺丝溶液来形成上述保湿层。

还可包括通过层叠于上述美容层来保护上述美容层的保护膜。

上述美容层可通过对将水溶性高分子物质、功能性物质及交联剂一同溶解于溶剂的纺丝溶液进行静电纺丝来形成纳米纤维网。

上述美容片包括:上部美容片,附着于脸的上部;以及下部美容片,附着于脸的下部,在上述上部美容片的下端突出形成有包围鼻子的鼻部,可在上述下部美容片的上端形成有与上述鼻部相对应的鼻槽部。

在上述上部美容片的上部面中央形成有向内侧凹进去的额头线,在上述下部美容片的下部面中央可形成向内侧方向凹进去的下巴线。

在上述美容片的侧面形成有分离用把手,上述分离用把手可包括:第一把手,从美容片的侧面延伸;以及第二把手,从上述第一把手延伸,通过折叠来覆盖第一把手部的一面。

在上述第二把手中形成有插入突起,在上述第一把手中可形成与上述插入突起相插入结合的插入槽。

本发明的美容面膜制备方法可包括:通过在支撑体对混合有水溶性高分子的第一纺丝溶液进行静电纺丝来形成纳米纤维网形态的纤维层的步骤;通过在上述纤维层对混合有水溶性高分子和保湿物质的第二纺丝溶液进行静电纺丝来形成保湿层的步骤;通过在上述保湿层对混合有水溶性高分子和功能性物质的第三纺丝溶液进行静电纺丝来形成纳米纤维网形态的美容层的步骤。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美容面膜具有如下的优点,即,通过使用同时对水溶性高分子和功能性物质进行静电纺丝来包含有功能性物质的纳米纤维网,有效成分借助水分融化并被皮肤吸收,使功能性物质的使用量最小化并可使美容效果最大化。

可通过同时对水溶性高分子和功能性物质进行静电纺丝来制备干燥的薄片形态的本发明的美容面膜,因而便于保管及包装,由于将干燥的薄片附着于脸,因此使用方便。

本发明的美容面当通过静电纺丝来制备美容面膜时,作为溶剂使用水,从而可根本上防止因有机溶剂引起的皮肤问题等对皮肤产生的不利影响。

本发明的美容面膜因具有保湿层而可进一步提高保湿效果。

本发明的美容面膜在支撑体中设有网眼部件,使得功能性物质不残留在支撑体而全部被皮肤吸收。

本发明的美容面膜具有如下的优点,即,使形成于美容片的把手呈折叠型,当使用者抓住把手时,可防止美容物质沾于手。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美容面膜的俯视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美容面膜的俯视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美容面膜的俯视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美容面膜的立体图。

图5为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美容片结构的放大剖视图。

图6为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美容片结构的放大剖视图。

图7为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美容片结构的放大剖视图。

图8为用于制备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美容面膜的静电纺丝装置的简要结构图。

图9为示出本发明的美容片的制备工序的工序流程图。

图10为根据本发明制备的聚乙烯醇(pva)纳米纤维网的扫描电子显微照片。

图11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经完全交联处理的聚乙烯醇纳米纤维网的扫描电子显微照片。

图12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制备的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纳米纤维网的扫描电子显微照片。

图13为根据本发明的装载有功能性物质的聚乙烯吡咯烷酮纳米纤维网的扫描电子显微照片。

图14为根据本发明所制备的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复合纳米纤维网的扫描电子显微照片。图14的(a)部分的倍率为100倍,图14的(b)部分倍率为5000倍。

图15为示出当对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制备的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纳米纤维网进行热压光时,根据接触时间溶于水的程度的照片。接触时间:图15的(a)部分为3秒,图15的(b)部分为10秒,图15的(c)部分为30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所附的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在此过程中,为便于说明的清晰性,可夸张的表示附图中所示的结构要素的大小或形状等。并且,考虑本发明的结构及作用,特别定义的术语可根据使用者、运行者的意图或惯例不同。对于这些术语的定义必须基于本说明书中的内容。

如图1所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美容面膜100包括:离型膜20;以及美容片10,以能够进行分离的方式附着于离型膜20,并通过对水溶性高分子和功能性物质等一同进行静电纺丝来形成,由多层层叠而成。

其中,在离型膜20和美容片10中的一种或两种中形成有分离离型膜20和美容片10时用手抓住的分离用把手30。

如图2所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美容面膜200可包括:上部美容片12,附着于脸的上部并在其的一侧面形成有上部把手32;下部美容片14,附着于脸的下部并在其的一侧面形成有下部把手34;上部离型膜22,以能够进行分离的方式附着于上部美容片12;以及下部离型膜24,以能够进行分离的方式附着于下部美容片14。

如图3及图4所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美容面膜300包括:美容片10;离型膜20,以能够进行分离的方式附着于美容片10;以及分离用把手106,形成于美容片10及离型膜20中的一种或两种,用作分离离型膜20和美容片10。

美容片10包括:上部美容片110,附着于脸的上部;以及下部美容片112,附着于脸的下部。

以鼻子为中心分离有上部美容片110和下部美容片112,在上部美容片110的下端突出形成有鼻部130,下部美容片112的上端形成有与鼻部130相对应的鼻槽部132。而且,在上部美容片110和下部美容片112的中央形成有以规定间隔切割的折叠线134,使得便于将美容片102折叠成一半。

而且,在上部美容片110的上部面中央形成有向内侧凹进去的额头线136,在下部美容片112的下部面中央形成有向内侧凹进去的下巴线138,因此本发明的美容片102适合亚洲人的脸型。

离型膜20包括:上部离型膜114,以能够进行分离的方式附着于上部美容片110;以及下部离型膜116,以能够进行分离的方式附着于下部美容片110。

当把美容面膜附着于脸时,从美容片10中摘下离型膜20。此时,由于用手触摸美容片10,因此存在美容片10被损坏或手中的各种细菌渗入美容片10而使美容片10被污染的隐患。

因此,在本发明中,在美容片10的一侧形成分离用把手106,当从美容片10中分离离型膜20时,通过抓住分离用把手106来摘取离型膜20,因此分离工作简单容易并可防止美容片10被损坏或污染。

分离用把手106包括:第一把手140,从美容片10的一侧面或两侧面延伸;以及第二把手142,从第一把手140延伸,并通过折叠覆盖第一把手部140的一面。

在第一把手140与第二把手142之间形成有以规定间距切割的形态的折叠线144,使可折叠第二把手142。而且,在第二把手142的侧面突出形成有插入突起120,在第一把手140中形成有插入槽122,使得第二把手142与第一把手140以相层叠的方式折叠后,在插入槽122中插入插入突起120来固定第一把手140与第二把手142相叠的状态。

若以相叠的方式折叠第二把手140与第一把手142,则在分离用把手106的外部面配置有用于支撑美容片10支撑体,在分离用把手106的内部面配置有包含美容物质的美容层,当用手抓住分离用把手106时会用手抓住支撑体,因此这种分离用把手106可消除包含于美容层的美容物质沾在手中或因手中的细菌污染美容层的隐患。

分离用把手106可包括:上部把手150,形成于上部美容片110的一侧面或两侧面;以及下部把手152,形成于下部美容片112的一侧面或两侧面。

离型膜20可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材料形成,具有充分支持美容片10的强度。上部离型膜114可呈与上部美容片110相同的形态,下部离型膜116可呈与下部美容片112相同的形态。

在上部离型膜114中,可形成有与形成于上部美容片110的上部把手150相同的形态的上部把手96,在下部离型膜116中,可形成有与形成于下部美容片112的下部把手152相同的形态的下部把手98。

美容面膜除了以上部与下部分离的结构之外,可以是附着于脸整体的一张美容面膜,可以分别使用上部美容片和下部美容片。而且,美容面膜除了用作附着于脸的面膜类型之外,可用作附着于脖子部位的颈垫、以包围鼻子外部面的方式附着于鼻子并用于去皮脂及起到鼻子的美容功能的鼻膜或附着于眼底用于去除眼底皱纹及黑眼圈的眼膜。

本发明的美容面膜除了这些种类之外,还可形成为以附着于身体方式使皮肤吸收营养物质的多种形态。

图5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美容片的剖视图。

如图5所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美容片10包括:支撑体40,起支撑美容片10整体的作用;纤维层42,通过在支撑体40对包含有水溶性高分子的纺丝溶液进行静电纺丝来形成为纳米纤维网的形态;保湿层44,层叠于纤维层42并通过电喷射包含有保湿物质的纺丝溶液来形成;以及美容层46,层叠于保湿层44并通过对包含有功能性物质的纺丝溶液进行静电纺丝来形成为纳米纤维网的形态。

支撑体40由具有规定直径的多个通孔的网(mesh)部件。其中,优选地,网眼部件的通孔大小为若在支撑体40上对纤维层42进行静电纺丝,则纳米纤维网可被捕集于支撑体40的大小。具体地,网眼部件的通孔大小为0.1mm至10mm,优选地,可以为0.1mm至5mm。

支撑体40除了使用网眼部件之外,可使用起硅胶片、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片、无纺布、聚乙烯、聚丙烯、聚氨酯(pu)等美容片的支撑体作用的多种材料。

而且,可通过编织银丝、纤维丝、铝材料的金属丝、树脂材料的线来以网形态的方式形成支撑体40。在支撑体40为网形态时,可通过反射光来发挥闪烁的效果,从而可美化设计。

以适当比率混合水溶性水溶性高分子及溶剂来制备纺丝溶液后,通过对纺丝溶液进行静电纺丝来形成纤维直径小于1μm的纳米纤维,并通过层叠此纳米纤维来形成具有微细气孔的纳米纤维网形态的纤维层42。

此时,以纺丝溶液为基准,将水溶性高分子的含量设定为5重量百分比至50重量百分比的范围,使纺丝溶液的粘度较高,从而纳米纤维网被捕集于具有通孔的网眼部件中。

以适当比率混合水溶性高分子、保湿物质及溶剂来制备纺丝溶液后,若电喷射纺丝溶液,则纺丝溶液被喷射在纤维层42,从而形成保湿层44。

保湿物质可使用甘油,还可使用代替甘油具有保湿功能的能性物质的任何物质。

此时,相对于水溶性高分子,将保湿物质的含量设定为5重量百分比至80重量百分比,优选地,设定为5重量百分比至50重量百分比的范围,使发挥保湿效果。

在溶剂中混合适当比率的水溶性高分子和功能性物质来制备纺丝溶液后,通过进行静电纺丝形成纤维直径小于1μm的纳米纤维,并通过层叠此纳米纤维来形成具有微细气孔的纳米纤维网形态的美容层46。

相对于水溶性高分子,功能性物质的添加含量为0.1重量百分比至30重量百分比,尤其,优选地,0.1重量百分比至10重量百分比。

作为包含于形成纤维层42、保湿层44及美容层46的纺丝溶液的溶剂,使用水或酒精,从而可预防因有机溶剂引起的皮肤问题。

适用于本发明的纺丝方法通常可使用静电纺丝(electrospinning)、空气静电纺丝(aes:air-electrospinning),电喷射(electrospray),电喷射纺丝(electrobrownspinning),离心电纺丝(centrifugalelectrospinning),闪光电纺丝(flash-electrospinning)中的一种。

而且,当制备美容片10时,为了水溶性高分子的交联化(cross-linking),在纺丝溶液中混合交联剂。通常,优选地,当溶解高分子物质时,加热搅拌来制备纺丝溶液,常温下冷却后,通过添加交联剂,优选地,在纺丝溶液不发生交联化反应的范围下投入交联剂。

因此,优选地,制备本发明的美容片10时,将水溶性高分子溶于水或酒精并添加功能性物质后,在最终步骤进行制备纺丝溶液时的交联剂的投入。优选地,相对于高分子,所添加的交联剂的含量为0.1重量百分比至2重量百分比,交联化可采用热风、热处理压延、紫外线照射等的方法,根据使用目的可调节交联剂的含量和交联时间。

水溶性高分子物质为可进行静电纺丝的物质,可使用合成高分子或天然高分子,还可单独使用或通过复合化合成高分子和天然高分子,但只要是对于溶解于水或酒精并可借助静电纺丝来形成纳米纤维的高分子,就没有特别限制。

作为一例,这些水溶性高分子物质可由选自由聚乙烯吡咯烷酮(polyvinylpyrrolidone、pvp)、聚乙烯醇(polyvinylalcohol,pva)、羧甲基纤维素(carboxylmethylcellulose,cmc)、淀粉(starch)、聚丙烯酸(polyacrylicacid,paa)及透明质酸(hyaluronicacid)组成的高分子物质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形成。

而且,作为功能性物质可使用有助于皮肤美白的成分(熊果苷、烟酰胺、抗坏血酸葡糖苷)、有助于皱纹改善的成分(视黄醇、腺苷)、有助于防紫外线的成分(二氧化钛)、抗氧化成分及抗菌成分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并且,作为功能性物质可使用选自水溶性胶原蛋白、植物性白金、生育酚、木糖醇及植物性提取物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作为交联剂(cross-linkingagent,co-cross-linkingagent)可使用选自对甲苯磺酸(para-toluenesulfonicacid,tsa)、聚尿素-co-甲醛(poly(urea-co-formaldehyde))、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tri-methylopropanetrimethacrylate,tmptma)、二乙烯基苯(divinylbenzene,dvb)、n-(1-羟基-2,2-二甲氧基乙基)丙烯酰胺(n-1-hydroxy-2,2-dimethoxyethylacrylamide)、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n,n.-methylenebisacrylamide)、二丙烯酸乙二醇酯(ethyleneglycoldiacrylate)、二乙二醇二丙烯酸酯(diethyleneglycoldiacrylate)、硼酸(boricacid)、戊二醛(glutaraldehyde)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如图6所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美容片160包括:支撑体40,起支撑美容片10整体的作用;纤维层42,通过在支撑体40对包含有水溶性高分子的纺丝溶液进行静电纺丝来形成为纳米纤维网形态;保湿层44,层叠于纤维层42并通过电喷射包含有保湿物质的纺丝溶液来形成;美容层46,层叠于保湿层44并通过对包含有功能性物质的纺丝溶液进行静电纺丝来形成纳米纤维网形态;以及保护膜82,借助粘结层84来附着于美容层46保护美容层46。

保护膜82可以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形成,借助粘结层84以能够进行分离的方式附着于美容层46。当把美容片10附着于脸时,可分离这种保护膜82,或者将美容片10附着于离型膜20时,可分离这种保护膜82。

如图7所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美容片170包括:支撑体40,起支撑美容片10整体的作用;网眼部件55,层叠于支撑体20;纤维层42,通过在网眼部件55对包含有水溶性高分子的纺丝溶液进行静电纺丝来形成为纳米纤维网形态;保湿层44,层叠于纤维层42并通过电喷射包含有保湿物质的纺丝溶液来形成;美容层46,层叠于保湿层44并通过对包含有功能性物质的纺丝溶液进行静电纺丝来形成纳米纤维网形态。

支撑体40具有与在第一实施例中说明的支撑体40相同的结构。

优选地,网眼部件55的孔大小为若在网眼部件55中对纤维层42进行静电纺丝,则可捕集纳米纤维网的大小。具体地,网眼部件55的孔大小为0.1mm至10mm,优选地,可以为0.1mm至5mm。

这种网眼部件55可使纤维层、保湿层及美容层顺利地层叠于支撑体中,起着功能性物质不残留在支撑体40而全部被皮肤吸收的作用。

纤维层42、保湿层44及美容层46与在第一实施例中说明的纤维层42、保湿层44及美容层46具有相同的结构。

接着,说明美容片的制备工序。

图8为本发明的美容片的制备装置的结构图,图9为示出本发明的美容片的制备工序的工序流程图。

本发明的美容片的制备装置包括:第一储存罐50,用于储存混合有水溶性高分子和溶剂的第一纺丝溶液;第二储存罐52,用于储存混合有水溶性高分子、保湿物质及溶剂的第二纺丝溶液;第三储存罐54,用于储存混合有水溶性高分子、功能性物质及溶剂的第三纺丝溶液;第一纺丝喷嘴60;通过与高压发电机相连接并与第一储存罐50相连接来形成纤维层42;第二纺丝喷嘴62,通过与高压发电机相连接并与第二储存罐52相连接来形成保湿层44;以及第三纺丝喷嘴64,通过与高压发电机相连接并与第三储存罐54相连接来形成美容层46。

隔着规定间隔依次排列有第一纺丝喷嘴60、第二纺丝喷嘴62及第三纺丝喷嘴64,使得纤维层42、保湿层44及美容层46依次被层叠。

纺丝喷嘴60、纺丝喷嘴62、纺丝喷嘴64的下部设有依次层叠有纤维层42、保湿层44及美容层46的收集器80。而且,通过在收集器80和纺丝喷嘴60、纺丝喷嘴62、纺丝喷嘴64之间施加90~120kv的高电压静电力来纺丝纳米纤维,纳米纤维被蓄积在收集器80中,从而形成纳米纤维网。

将向收集器80供给支撑体40的第一辊70置于收集器80的前方,在收集器80的后方配置有用于将保护膜74层叠于制备成多层的美容片的第二辊72、用于加压美容片10的加压辊76及卷绕已完成的美容片的第三辊78。

以下,通过利用如此形成的美容片制备装置制备美容片的工序进行说明。

首先,若驱动收集器80,则向收集器80的上部面供给被卷绕在第一辊70的支撑体40。

支撑体40由具有多个通孔的网眼部件形成,网眼部件的通孔大小为通过静电纺丝形成的纳米纤维可被捕集于网眼部件的上部面而不流入通孔的大小。

而且,通过在收集器80和第一纺丝喷嘴60之间施加高电压静电力来在第一纺丝喷嘴60中,将第一纺丝溶液制成纳米纤维向支撑体40进行纺丝。纳米纤维被蓄积于支撑体40,从而形成纳米纤维网形态的纤维层42(步骤s10)。

此时,将包含于第一纺丝溶液的水溶性高分子的含量设定为5重量百分比至50重量百分比,使纳米纤维网被捕集于具有通孔的网眼部件中。

而且,若纤维层42的制备结束,则收集器80被驱动,纤维层42向第二纺丝喷嘴62的下部移动,通过在收集器80和第二纺丝喷嘴62之间施加高电压静电力来从第二纺丝喷嘴62中对第二纺丝溶液进行静电纺丝。第二纺丝溶液以喷雾形态向纤维层42喷射,来形成保湿层44(步骤s20)。

此时,为发挥充分的保湿力,相对于水溶性高分子,将包含于第二纺丝溶液的保湿物质的含量设定为5重量百分比至80重量百分比。

而且,若保湿层44的制备结束,则收集器80被驱动,保湿层44向第三纺丝喷嘴64的下部移动,通过在收集器80和第三纺丝喷嘴64之间施加高电压静电力来在纺丝第三纺丝喷嘴64中,用第三纺丝溶液制成纳米纤维向保湿层44进行纺丝。纳米纤维被蓄积于支撑体40,从而形成纳米纤维网形态的美容层46(步骤s30)。

此时,相对于水溶性高分子,将包含于第三纺丝溶液的功能性物质的含量设定为0.1重量百分比至30重量百分比,使能够发挥美容效果。

而且,在美容层46中,可层叠用于保护美容层46的保护膜74。

而且,为了调节美容片10借助水分或雾来被融化的时间而进行交联化,而且为了增进纳米纤维间的结合力进行热压工序(步骤s40)。

交联化通过进行完全交联或部分交联来使借助水分或雾等随着时间自行融化。可在进行热压或压延之前或之后进行交联化,可与压延同时进行交联化。并且,为了部分交联,在纺丝溶液中,可通过调节交联剂的种类与含量及热风、热处理条件、紫外线照射、紫外线照射量或时间等来进行调节。

此时,优选地,在功能性物质不发生变质或被破坏的范围下进行,在80~100℃温度范围下在30分钟以内进行,在进行150℃的温度下热压光的情况下,优选地,通过在30秒内进行来在功能性物质不发生变质或被破坏的范围下进行。

而且,所完成的美容片10被卷绕在第三辊78中。

以下,通过实施例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但是,下述的实施例仅用于更具体地说明本发明,而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定于此。

实施例1

作为水溶性高分子以25重量百分比混合聚乙烯醇(polyvinylalcohol,pva)和水(water)后,通过在80℃温度下使其完全溶解来制备纺丝溶液。在如此制备的纺丝溶液中,相对于聚乙烯醇,添加10重量百分比的水溶性胶原蛋白,在常温下进行搅拌并制备了纺丝溶液。向纺丝面膜移动上述纺丝溶液,在30℃的温度、相对湿度为60%的纺丝气氛下,以使施加电压为25kv、纺丝喷嘴与集电体的距离为20cm、每分排出量为0.05cc/g.hole,通过进行静电纺丝来得到纳米纤维网。

得到的聚乙烯醇纳米纤维网的扫描电子显微照片如图10所示,纤维直径的分布约为150~350nm,平均纤维直径约为200nm。通过利用100℃的温度下热风处理如此制备的聚乙烯醇纳米纤维网10分钟来进行部分交联化。

实施例2

作为水溶性高分子以25重量百分比混合聚乙烯醇和水,在80℃的温度下使其完全溶解后,在常温下,相对于聚乙烯醇,分别添加2重量百分比的作为交联剂的对甲苯磺酸(para-toluenesulfonicacid,tsa)和5重量百分比的作为功能性物质的水溶性胶原蛋白来制备纺丝溶液。

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静电纺丝上述纺丝溶液来得到含有交联剂和水溶性胶原蛋白的聚乙烯醇纳米纤维网。

在150℃的温度下,通过利用热风炉将聚乙烯醇纳米纤维处理30分钟进行完全交联化,可用肉眼确认,随着表面的交联化进行从白色变为黄色。根据本实施例进行交联处理的纳米纤维网的扫描电子显微照片如图11所示,可确认如图11因交联处理发生熔敷。

实施例3

作为水溶性高分子以15重量百分比使聚乙烯聚吡咯烷酮(polyvinylpyrrolidone,pvp,k-80)与混合溶液乙醇(ethanol)和水(混合比率75/25重量百分比)混合,通过在常温下进行溶解来制备纺丝溶液。在这样制备的纺丝溶液中,相对于聚乙烯聚吡咯烷酮,分别添加5重量百分比的水溶性胶原蛋白、透明质酸、植物性白金,相对于聚乙烯聚吡咯烷酮,通过在常温下进行搅拌的同时添加2重量百分比的作为交联剂的聚(尿素-co-甲醛)来制备纺丝溶液。

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静电纺丝上述纺丝溶液来得到含有聚乙烯聚吡咯烷酮和功能性物质的纳米纤维网。在125℃的温度下,在热风炉中交联处理30分钟来得到含有功能性物质的聚乙烯聚吡咯烷酮交联纳米纤维网。

另一方面,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没有装载功能性物质的由聚乙烯聚吡咯烷酮单独制成的纳米纤维网,所得的纳米纤维网的扫描电子显微照片如图12所示,平均纤维直径为70~80nm。

在图13中示出根据实施例3装载有功能性物质的聚乙烯聚吡咯烷酮的扫描电子显微照片,可确认,与聚乙烯聚吡咯烷酮单独的情况相比,纤维直径显著增加。

实施例4

将以50:50重量百分比混合作为水溶性高分子的聚乙烯醇和聚乙烯吡咯烷酮,与作为溶剂以75:25重量百分比的比率混合水和溶剂混合溶剂相混合,通过在60℃的温度下进行搅拌来制备纺丝溶液,将所制备的纺丝溶液冷却至常温后,相对于高分子,通过混合分别为3重量百分比的作为功能性物质的水溶性胶原蛋白、透明质酸、植物性白金、生育酚来制备纺丝溶液。

在上述所制备的纺丝溶液中,相对于聚乙烯醇,添加1重量百分比的交联剂对甲苯磺酸,通过进行搅拌来制备纺丝溶液。与上述实施例1的方向相同,通过电纺丝使纳米纤维的含量为20gsm,利用加热至150℃的温度下压延辊进行压延,使接触时间为10秒,进行了部分交联化。

图14为示出根据实施例4的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复合高分子中含有功能性物质的纳米纤维的扫描电子显微照片,可确认,因部分交联化及压延而在纳米纤维之间发生荣富。

实施例5

通过压延在实施例4中所制备的额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纳米纤维网来测定交联化程度。在150℃的压延温度下,通过将接触时间调节为3秒、10秒、30秒来得到的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纳米纤维网的照片如图12所示。

如图15所示,可确认热板压延时的接触时间越长交联化程度越增加。如图15的(a)部分所示,在接触时间越短的情况下,可确认没有进行交联化,因纳米纤维的大比表面积,与水接触的同时纳米纤维直接被融化,如图15的(b)部分、图15的(c)部分所示,在进行交联化的情况下,可确认即使与水发生接触也不会直接被融化,而是能吸收水分。

从这些结果可知,在使用由本发明的纳米纤维网构成的美容面膜的情况下,在皮肤中造成水分环境或分散雾后,通过将美容面膜附着于皮肤来通过交联化得到在期望的时间内适当的向皮肤传递有效成分的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