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药配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39731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散药配给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计量分割式的散药配给装置,所述散药配给装置通过一边每次从散药盒中送出少量的散药一边计测送出量来配给必要量的散药。



背景技术:

散药配给装置,典型地,被组装到散药分包机中使用。散药分包机包括散药配给装置和包装装置,散药配给装置将处方总量以上的药剂每次分割成一包的量(一次服用的量,一次施用的量)逐次进行配给,所述包装装置通过将两个分包纸(分包带)部分地接合,连续地形成多个具有投入口的区分室,将散药封入到各个划分室中。散药分包机从散药配给装置向包装装置的投入料斗每次以一包的量地送入粉状或者颗粒状的散药,进行分包(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3)。

作为散药配给装置的现有技术的结构例,可以列举出通过一边从散药盒定量或者改变量地每次少量地送出散药一边计测送出量,以必要的量进行配给的计量分割式的结构。在该计量方式有:由螺旋转速等来计算送出量的容积计测方式、在送出侧或者接受侧测定重量的重量计测方式(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以及由对下落中的散药摄制的图像来计算送出量的所谓摄像计测方式(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

容积计测方式及重量计测方式,由于当仅通过这样的方式高精度地测定微量的散药时,时间和成本增大,所以,不能用于每次一包的散药分割,而是用于每次一个患者的散药分割(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摄像计测方式、或该摄像方式与重量计测方式的组合方式,在实用中适合于每次一包的微少的散药分割(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

相对于散药配给装置能够拆装的散药盒大体上分成两类,其中的一类是将散药逐次送出用的散药排出部相对于容纳散药的容器部固定并成一体地组装的散药盒(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及专利文献3的图1),螺旋及滚筒等散药逐次送出用的可动构件被内置于散药排出部或容器部中。

并且,使用这样的散药盒的散药配给装置,当安装散药盒时,通过在将容器部固定的状态下使可动构件绕轴旋转,使散药从散药盒中逐次排出,通过停止绕轴旋转,停止散药的逐次排出。

另外一类散药盒,是不具有内置的可动构件的简单的散药盒(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的图6(b))。该散药盒是用于容纳散药的容器部具有底的圆筒状的容器,该筒状部的两端之中的底侧的端面封闭,相反侧的端面开口,可装卸地安装有开闭该开口的盖。

并且,使用这种散药盒的散药配给装置,不仅是纵向地而且也可以横向地安装散药盒,当安装散药盒时,通过一边以圆筒轴向方向为横向的状态保持圆筒状的散药盒,一边将盖稍稍打开并使容器部绕轴旋转,即使不内置可动构件,也使散药每次少量地落下排出,并且,这时,使排出的散药沿着开口边缘薄薄地扩散开并落下。

进而,关于使排出药剂落下时的处理,已知有药剂分包机,所述药剂分包机构成为通过对药剂落下构件或药剂收集机构等药剂落下路径设置开闭该路径的构件,每次分割配给时暂时贮存药剂(例如,参照专利文献4)。

另外,关于排出散药结束时的处理,已知有散药给料器,所述散药给料器构成为,为了使会附着并残留在散药容纳器的内壁面上的散药也强制性地向下方落下,利用敲击器反复地轻轻敲击散药容纳容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5)。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07-08004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1-114021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3-48899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1-087353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5-272081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过去的计量分割式的散药配给装置中,例如即使能够以适合于一包的量的散药分割的微小药流排出散药,由于直接的散药配给目标不是包装装置,而是散药给料器或转动式杯等,所以,没有考虑到基于下游侧的接受构件等的重量测定等以小刻度迅速地进行散药分割。

因此,为了以短的周期迅速地进行小流量散药的小刻度分割,考虑对于重量测定对象的接受构件采用接受落下的散药并以分割量暂时贮存的开闭式的料斗。但是,由于散药分割量·散药贮存量是微量的,所以,要求在料斗关闭时提高微小重量的测定精度,并且,在料斗打开时迅速且几乎没有附着并残留到料斗上的散药地使贮存散药、分割散药落下。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散药配给装置,所述散药配给装置将从散药盒中每次少量排出的散药迅速且正确地微量分割并且贮存到计量料斗中,能够从计量料斗中将贮存散药全部排出。

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散药配给装置具备:使散药每次少量地从散药盒中落下并排出的散药送出部、接受从散药送出部落下的落下散药并暂时贮存的带有开闭阀的计量料斗、使开闭阀开闭的开闭阀驱动装置、计测从散药送出部排出并贮存在计量料斗中的贮存散药的量的贮存量计测装置、对计量料斗施加振动的振动施加装置、计量料斗保持装置、以及动作控制部。计量料斗保持装置,在开闭阀处于关闭状态的情况下,在接受落下的散药时将计量料斗保持在静止状态,在开闭阀处于打开状态时,在利用振动施加装置对计量料斗施加振动的状态下保持计量料斗。并且,动作控制部,当贮存量计测装置检测到在计量料斗中接受了预定量的贮存散药时,使散药送出部停止散药的排出,之后,使开闭阀驱动装置将开闭阀变成打开状态,并且使振动施加装置对计量料斗进行施加振动的动作。

根据本发明,当贮存量计测装置检测到计量料斗中接受了预定量的贮存散药时,动作控制部使散药送出部停止散药的排出。其结果是,可以使从散药盒中每次少量地排出的散药迅速且正确地贮存到计量料斗中。另外,在使开闭阀处于打开状态并使贮存散药从计量料斗落下时,由于利用振动施加装置对计量料斗施加振动,所以,可以实质上使计量料斗内的贮存散药全部落下。

具体地说,计量料斗保持装置可以形成具有第一支承构件、第二支承构件和支承构件移动装置的结构,所述第一支承构件可卸下地支承计量料斗;所述第二支承构件相对于第一支承构件在上下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可卸下地支承计量料斗;所述支承构件移动装置通过使第一支承构件和第二支承构件中的任一个或者两者升降,扩大或缩小(或者进行扩大,或者进行缩小)第一支承构件和第二支承构件之间的相对距离,使计量料斗只被第一支承构件和第二支承构件中的一个支承。另外,贮存量计测装置可以形成这样的结构:作为测定对象的一部分而包括处于由第一支承构件进行支承的状态的第一支承构件。进而,振动施加装置可以形成配备有敲击计量料斗的敲击机构的结构。在采用这种结构的情况下,动作控制部,当贮存量计测装置检测出计量料斗中接受了预定量的落下散药时,在使计量料斗保持装置的支承构件移动装置利用第二支承构件支承计量料斗之后,使开闭阀驱动装置将开闭阀形成打开状态,并且,使敲击机构敲击计量料斗。当采用这种结构时,在利用包含在重量计测对象中的第一支承构件支承作为从上游侧的散药送出部接受并且暂时贮存落下的散药的下游侧的接受构件的计量料斗的状态下,贮存量计测装置进行贮存散药的计测。因此,由于不是测定将暂时贮存的散药加到作为重量重的上游侧的机械部分的散药送出部上的重量,而是测定将暂时贮存的散药加到作为下游侧的机械部分的计量料斗上的重量,所以,可以使用测定范围小的高精度的计测设备。因此,在进行计量料斗的开闭阀在关闭状态时的重量测定时,即使散药是微量的,也能够以高的精度进行测定。而且,在打开计量料斗的开闭阀使贮存的散药从计量料斗中落下排出时,在利用第二支承构件支承计量料斗之后,通过敲击计量料斗,在使计量料斗的开闭阀处于打开状态时,即使极微量的散药也可以没有附着、没有遗漏而且迅速地从计量料斗中落下并放出。而且,由于敲击的影响不会波及到贮存量计测装置,所以,不需要耐受敲击的坚固性,可以采用以测定精度优先、精度良好的计测装置。

另外,开闭阀驱动装置和开闭阀是能够拆装的,优选地,在计量料斗被第一支承构件支承的状态下,开闭阀驱动装置与开闭阀变成脱离状态,在计量料斗被第二支承构件支承的状态下,开闭阀驱动装置与开闭阀变成卡合状态。在用于计量料斗的开闭的料斗开闭机构之中的开闭阀等从动构件通常被常设于计量料斗上。但是,对其进行驱动的开闭阀驱动装置,如果在开闭阀的开闭成为必要时卡合,在不需要开闭的重量测定时从开闭阀上脱离,则即使带有开闭阀,在计测时计量料斗也被轻量化,因此,能够以更高的精度测定微量散药。而且,将开闭阀乃至计量料斗能够相对于开闭阀驱动装置进行拆装与如上述那样计量料斗相对于第一支承构件及第二支承构件能够卸下相结合,计量料斗只由从动构件构成,而且相对于散药配给装置能够进行拆装。其结果是,可以将计量料斗从散药配给装置上卸下,容易进行清洗等作业。

由于将敲击机构设置成使其不成为贮存量计测装置的测定对象,所以,能够以高精度来测定计量料斗等的重量乃至计量料斗内的微量散药。

贮存量计测装置也可以配备有摄像计测手段和重量计测手段,所述摄像计测手段根据利用摄像装置对从散药盒的口排出并落下的前述落下散药进行摄像获得的图像,计算出散药送出量,所述重量计测手段计测包含计量料斗在内的机械部分的重量,根据其重量变化计算出散药贮存量。不言而喻,在计测时间有富余的情况下,可以基于重量计测手段的计测结果,检测出一份分割量的散药排出的完毕。从而,在这种情况下,只基于重量计测手段的计测结果,动作控制部使散药排出部停止散药的排出。但是,在有必要缩短计测时间的情况下,基于重量计测手段的重量计测结果和摄像计测手段的计算结果,检测一份分割量的散药排出的完毕。例如,作为一个例子,尚未完全落到计量料斗内的落下途中的散药的量也可以利用摄像计测手段来计算,并且与重量计测手段的重量计测结果相加,能够迅速地检测出一份分割量的散药排出完毕。另外,对于摄像计测手段的计算结果的利用方式,可以考虑各种各样的方式。

动作控制部也可以由贮存量计测装置通过利用摄像计测手段计算出的散药送出量推定值达到分割目标量来确定计量料斗中接受了预定量的落下散药,停止散药送出部的散药排出。这样一来,可以最快地确定计量料斗接受了预定量的散药。

在使用摄像计测手段的情况下,优选地,在位于比摄像装置的摄影方向上的散药落下位置靠前的区域设置背景构件,所述背景构件吸收摄像装置的摄像原件所感应的颜色的光,而不反射所感应的颜色的光。这样,由于背景不映入到用摄像装置摄取的图像中,所以,落下的散药的摄影影像变得清晰,摄像计测的测定精度提高。从而,可以实现摄像计测本身的测定精度高的散药配给装置。

也可以设置单个误差量确认手段和单个误差修正手段,所述单个误差量确认手段在停止散药送出部的散药排出之后,等待向计量料斗的散药落下时间的经过,由利用重量计测手段计测的重量变化完成散药贮存量的计算,由这时的散药贮存量与分割目标量之差,计算出与这时的计测相关的散药排出误差量,所述单个误差修正手段在反复进行散药分割时,基于已经由单个误差量确认手段计算出的散药排出误差量,修正由摄像计测手段在以后的散药分割时将计算出的散药送出量推定值,以使得由单个误差量确认手段在以后的散药分割时将计算出的散药误差量接近于零。当设置这些手段时,在反复进行散药分割时,在先前进行的散药分割时,执行单个误差量确认手段,由此,在来自于散药送出部的落下的散药全部被暂时贮存于计量料斗之后,完成该贮存散药的重量计测和散药贮存量计算,根据该散药贮存量与分割目标量之差,计算出与这时的计测相关的散药排出误差量。另外,还执行单个误差修正手段,由此,基于已经计算完的散药排出误差量,在之后进行的散药分割时,修正利用摄像计测手段计算出的散药送出量推定值。而且,由于其修正的内容是修正成使得在之后进行的散药分割时将由单个误差量确认手段计算出的散药排出误差量接近于零的内容,因此,等价于预测的摄像计测由实测的重量计测所更正,在之后进行的散药分割时,摄像计测的测定精度提高。从而,可以实现这样的散药配给装置:该散药配给装置使重量计测的结果反映在摄像计测中,与先进行的散药分割时相比,在后进行的散药分割时,摄像计测的测定精度提高。

还可以配备有累积误差量计算手段和累积误差修正手段,所述累积误差量计算手段,在反复进行散药分割时,基于已经利用单个误差量确认手段计算出的散药排出误差量,通过合计或者推算来计算出与以前的散药分割时的散药排出误差量的合计值相符或相当的累积误差量,所述累积误差修正手段,在反复进行散药分割时,基于利用累积误差量计算手段已经计算出的累积误差量修正前述分割目标量,以便使得利用累积误差量计算手段在以后的散药分割时将要计算出的累积误差量接近于零。

当还设置有这些手段时,在反复进行散药分割时,在先前进行的散药分割时,执行单个误差量确认手段,由此,在来自于散药送出部的落下的散药全部被暂时贮存于计量料斗之后,完成该贮存散药的重量计测和散药贮存量计算,由该散药贮存量与分割目标量之差,计算出与这时的计测相关的散药排出误差量。另外,也执行累积误差量计算手段,由此,基于已经计算完的散药排出误差量,合计或者推算在已经进行过的散药分割中产生的散药排出误差量,计算出累积误差量。进而,也执行累积误差修正手段,由此,基于已经计算完的累积误差量来修正分割目标量。而且,由于其修正的内容是修正成使得在之后进行的散药分割时将要利用累积误差量计算手段计算出的累积误差量接近于零的内容,因此,等价于由实测的重量计测更正预测的摄像计测以使得累积误差量被消除或者至少被抑制,在以后进行的散药分割时,从累积误差抑制的观点来看的摄像计测的测定精度提高。从而,可以实现将重量计测的结果反映到摄像计测中而摄像计测的测定精度提高、累积误差得到抑制的散药配给装置。

也可以不总是执行单个误差量确认手段和单个误差修正手段,而是选择性地执行。另外,单个误差量确认手段、累积误差量计算手段和累积误差修正手段也可以不总是被执行,而是选择性地被执行。这样一来,可以等待向计量料斗的散药落下时间的经过而正确地测定落下的散药的重量,但是,对于测定时间长的单个误差量确认手段和利用其测定结果的相关手段,通过这些手段不是在反复进行的散药分割的全部过程中被执行,而是限定在选择的一部分的散药分割时被执行,在一系列的散药分割配给中所花费的总时间缩短。另一方面,对于在反复进行的散药分割的全部过程中执行的摄像计测,由于在单个误差量确认手段及与之相关联的手段的执行时进行更正,所以,即使没有达到始终进行更正,根据选择的内容也具有以少量次数的更正得到大的改进的倾向。从而,采取散药分割精度和处理速度的调和。

也可以配备有滑动导向构件和振动施加手段,所述滑动导向构件接受从计量料斗落下放出的贮存散药,以使所接受的贮存散药借助自重进行滑动的倾斜姿势设置在计量料斗的下方,所述振动施加手段使前述滑动导向构件振动。

当设置这样的滑动导向构件时,从计量料斗向配给目的地输送散药的分割散药给送机构,以倾斜姿势的滑动导向构件和使之振动的振动施加手段的组合为基础来实现。特别是,由于滑动导向构件倾斜成使散药借助自重进行滑动的程度,所以,不需要带式输送机等输送机构,结构简单。而且,由于滑动导向构件振动,滑动的散药与滑动导向构件的摩擦变小,所以,无论散药的多少,散药都顺滑地滑落。从而,即使分割后的散药是微量的,也可以实现具有迅速地向配给目的地送出该散药的简单的分割散药给送机构的散药配给装置。

优选地,滑动导向构件允许所接受的贮存散药在滑动导向构件的长度方向上移动,但是,抑制贮存散药向长度方向以外的其它方向移动。

这样一来,当使滑动导向构件向横向方向、即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振动时,伴随着该振动,散药也在一定程度上在横向方向上摆动,所以,滑动的散药的移动路径往往变成波浪形或摆线形的曲线。这样的话,由于滑动的散药的实际路径长度变得比滑动导向构件上的路径长,所以,当不能强制性地加速时,散药的滑动会花费时间。与此相对,在使滑动导向构件振动时,通过限定振动方向以抑制在长度方向上的移动之外的振动,滑动的散药的移动路径变成沿着滑动导向构件的短的路径,所以,散药顺滑而且迅速地滑落。

当从滑动导向构件的水平方向倾斜的倾斜角度为重力加速度为g,计量料斗与滑动导向构件的铅直方向最短距离为h,计量料斗与滑动导向构件的铅直方向最长距离为h时,优选地,作为将滑动导向构件的振动时的振幅除以半周期得到的值的振动速度处于下限速度以上、上限速度[(2gh)1/2]以下的速度范围内。

在长度方向上被抑制的振动的速度被限制在规定的速度范围内,由于下限速度是从计量料斗经由没有空气阻力的最短路径到达滑动导向构件的散药的自由下落速度在滑动导向构件方向上的分量,上限速度[(2gh)1/2]是从计量料斗直到滑动导向构件的下端的势能全部变成动能时的速度,所以可以说,滑动的散药的速度处于该速度范围内的可能性高。在滑动导向构件向上升方向振动时,其速度与滑动的散药的速度大,摩擦变得非常小,与此相对,当滑动导向构件向下降方向振动时,其速度与滑动的散药的速度接近,摩擦不变得那么小,所以,振动不仅起着降低摩擦的作用还起着加速的作用。

优选地,动作控制部在散药分割时在上述速度范围内使振动速度从下限速度侧向上限速度侧变化。贮存散药以每一分割量统一地一下子被放出而落下到滑动导向构件上。但是,由于滑动导向构件倾斜,所以,落下到滑动导向构件中的靠近下端的部位的散药的移动路径短而且自由下落的比例大,与此相对,落下到滑动导向构件中的靠近上端的部位处的散药的移动路径长而且自由下落的比例小,所以,下落到后者的最靠近上端的部位的散药的速度往往变得最慢。借此,为了支配分割散药的给送时间,提高下落到最靠近上端的部位的散药的速度,有助于迅速地向配给目的地运送分割后的散药。在这种状况下,当散药分割时振动速度从下限速度侧向上限速度侧变化时,滑动导向构件中的散药落下的最靠近上端的部位位于散药尽可能地不大幅度飞溅或者飞散的最短路径上或者其附近,因此,落下到最靠近上端的部位上的散药的速度,其初速度接近于上述下限速度,之后上升。其结果是,振动速度也仿照或者按照这样的散药速度进行变化,利用分割散药给送机构分割后的散药被向配给目的地迅速地送出。

在本发明中,散药送出部的结构是任意的,但是,例如,可以使用这样的结构,即,所述结构配备有:可拆装地保持在有底的圆筒状容器的开口上加盖的散药盒的盒保持机构、使散药盒绕轴旋转的旋转驱动机构、作用于散药盒的盖而开闭散药盒的开口的开闭机构,盒保持机构以底侧比开口侧低的倾斜状态保持散药盒。

当使用这样的散药送出部时,通过以开口侧比底侧低的倾斜的状态保持散药盒,对应于倾斜度的重力的分力作为向开口侧的推进力对收容的散药作用。因此,即使收容在散药盒中的散药变少,散药的排出速度不会相应地降低,所以,如果适度地设定或调整倾斜度,则可以将散药配给或散药分包的效率保持在必要的水平。从而,可以实现即使散药盒的收容散药量减少,散药的排出速度也不会那么降低的圆筒盒旋转方式的散药配给装置。

在使用上述散药送出部的情况下,优选地,旋转驱动机构形成为使得驱动轴的顶端部嵌合到形成在散药盒的底面中央的孔中,使前述散药盒绕轴旋转。作为以底侧比开口侧变高的倾斜的状态保持散药盒的副作用,散药盒的底侧、即圆筒后端部与旋转轮的摩擦力减弱,这很有可能促进由于收容散药量的变化等引起的散药的排出速度的不希望的变化。但是,由于散药盒和驱动轴形成在旋转方向上机械卡定的状态,所以,由于散药盒随着驱动轴进行绕轴旋转,因此,散药盒的旋转状态稳定。从而,可以实现散药盒的旋转速度不容易变动的圆筒盒旋转方式的散药配给装置。

另外,在使用上述散药送出部的情况下,优选地,开闭机构通过一边使散药盒的盖的最上部与散药盒的开口抵接一边使散药盒的盖的下部与前述散药盒的开口隔离,打开散药盒的开口。

作为以开口侧比底侧低地倾斜的状态保持散药盒的副作用、以及将驱动轴的顶端部从后方松配合地嵌入到散药盒的底面上的副作用,散药盒很有可能容易向前发生位置偏移,但是,通过散药盒的盖的最上部与散药盒的开口抵接,无需在散药盒的前方设置专用的复杂的盒位置偏移防止机构等,借助原本设置在散药盒的前方的开闭机构就可以简便并且可靠地防止散药盒向前方的位置偏移。而且,在打开散药盒的开口时,在保持散药盒的盖的最上部与散药盒的开口抵接的状态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散药盒的盖的下部从散药盒的开口离开,可以得到进一步的优点。即,当打开时使盖在全周都一样地从开口离开时,被从散药盒的开口排出的散药不仅朝向下方而且也朝向左右的横向方向,散药收容量变多而越接近于装满,进而,散药盒的倾斜变陡而收容散药越集中到开口侧,则向横向方向大副扩散的倾向变得越强,而且,其量或范围越容易产生不希望的变动,但是,通过保持将上侧关闭不变而将下侧打开,不希望的变动得到抑制,散药的落下排出状态变得稳定。其结果是,摄像计测或重量计测变得正确,并且,关闭动作时的散药分割状态稳定,分割精度也提高。

另外,在使用了上述散药送出部的情况下,优选地,盒保持机构具有允许散药盒的绕轴旋转并且从下方支承散药盒的支承构件,支承构件是将上端部与形成在散药盒的外周面上的环状卡合部卡合的构件,在卡合时,阻止散药盒的下落和前进。这样,在盒保持机构中,作为从下方可绕轴旋转地支承散药盒的支承构件,采用将上端部与散药盒的外周面上的环状卡合部卡合的构件,通过在卡合时不仅散药盒的下落而且其前进也被支承构件所阻止,无需在散药盒的前方设置专用的复杂的盒位置偏移防止机构等,可以简便并且可靠地防止散药盒的向前的位置偏移。并且,通过同时发挥由这样的盒保持机构产生的散药盒向前位置偏移防止功能和由前述开闭机构产生的散药盒向前位置偏移防止功能,散药盒的前进力被分散给两个机构。其结果是,即使在散药盒的盖打开时,在与散药盒的开口抵接的部分被限制在盖的最上部的状态下被使用,进而,即使盖薄,也可以避免盖发生不希望的变形或破损。

优选地,在轴向方向松配合的状态下并且在旋转方向上卡定的状态下,形成在散药盒的圆筒状容器的外底面中央的轴旋转传动用的孔相对于驱动轴的顶端部嵌合。在这样的散药盒中,由于散药盒和驱动轴在旋转方向上形成机械卡定状态,所以,如果散药盒呈水平的方式或者倾斜的方式,驱动轴的顶端部嵌合到散药盒的孔中,则散药盒随着驱动轴可靠地绕轴旋转,所以,散药盒的位置和旋转状态都是稳定的。从而,可以实现即使以开口向下的倾斜姿势进行保持并使之绕轴旋转,旋转速度也不容易变动的散药盒。

另外,优选地,在散药盒的圆筒状容器的开口侧的外周面形成环状卡合部,环状卡合部以能够绕轴旋转的状态相对于支承构件的上端部卡合,所述支承构件设置在散药配给装置的盒保持机构上,通过从下方支承圆筒状容器来阻止散药盒的下落和前进。作为以开口侧比底侧低地倾斜的状态被散药配给装置保持、以及松配合而且将驱动轴的顶端部从后方嵌入到散药盒的底面上的副作用,安装到散药配给装置上的散药盒很可能容易发生向前的位置偏移。但是,当在圆筒状容器的开口侧的外周面上形成环状卡合部,该环状卡合部与散药配给装置的盒保持机构的支承构件的上端部卡合时,散药盒以能够绕轴旋转的状态被支承,并且,不仅被支承构件阻止其下落,而且也被支承构件阻止其前进。其结果是,无需在散药盒的前方设置专用的复杂的盒位置偏移防止机构,可以简便并且可靠地防止散药盒的向前位置偏移。

优选地,盖具有卡定部和加载手段,所述卡定部在将开口关闭时使顶端部相对于环状卡合部卡合,所述加载手段将卡定部的顶端部向卡合侧加载。由于通过盖所具备的卡定部的顶端部在关闭时被向卡合侧加载,在除了散药的排出时或补充时之外的常态下,被保持关闭状态,因此,在向架子等上收存盒时或者从架子上取出盒时等,可靠地防止散药溢出等不希望的事态的发生。而且,通过进行对上述环状卡合部的必要的卡合,在向散药配给装置的安装时将环状卡合部用于防止盒位置偏移,在非安装时用于盒关闭状态的保持,进行有效的利用,所以,相对于多功能而言简化了盒的结构,而且降低盒的制造成本。

优选地,盖具备关闭开口用圆盘,在关闭开口时,以使圆盘的外周面和开口的内周面两者闭合的相同的角度从中心轴倾斜。通过使盖所具备的关闭开口用的圆盘的外周面和有底的圆筒状容器的开口的内周面以使其在关闭时闭合的相同的角度从中心轴倾斜,在关闭时,盖和开口紧密接触,因此,能够可靠地进行闭锁。而且,在稍稍打开而使散药排出时,由于间隙在排出方向上是大致恒定的,所以,可以很好地抑制散药被夹持或者堵塞等不希望的事态的发生,并且,由于与盖和有底的圆筒状容器的向轴向方向·打开方向的相对移动距离相比,间隙被缩短成与倾斜度对应的投影成分,所以,对于开闭控制的致密化·精密化是有利的。

在散药盒相对于盒保持机构的支承构件的装卸时,可以使用壳体,所述壳体形成能够使散药盒进出的盒出入口,并且附设有开闭盒出入口的出入口开闭盖。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地,配备有推压构件和机械式的连动机构,所述推压构件能够移动到从上方推压置于支承构件上的散药盒的推压位置和从该推压位置离开的退避位置移动,所述连动机构使推压构件的移动与出入口开闭盖的开闭动作连动。为了防止散药飞扬等,采用了壳体,但是,由于在通过推压构件与出入口开闭盖的开闭动作连动地移动,具体地说,通过当关闭出入口开闭盖时推压构件移动到保持位置而从上方推压散药盒,而当打开出入口开闭盖时推压构件移动到退避位置而脱离散药盒,由此对散药盒进行装卸时,如果进行出入口开闭盖的开闭操作,则与此相伴地进行推压构件的装卸,因此,进行一次操作就解决了。而且,推压构件的手动操作的条件摆脱了与盒出入口的形状或部位相关的制约条件,因此,这样的制约条件得到减轻和缓解。另外,通过对连动机构采用机械式的机构,不需要电动机等,可以避免成本升高,而且,可以减轻和缓解与电动机的配置有关的制约,可以避免机构的复杂化、维修性能的恶化等不当之处。从而,根据本发明,可以实现即使利用带有盒出入口开闭盖的壳体包围圆筒盒旋转方式的散药配给机构、也容易进行散药盒的装卸的散药配给装置。

优选地,出入口开闭盖是能够以盒出入口的一边为中心摆动的盖,连动机构具有:在出入口开闭盖与散药配给机构之间摆动的连动摆动部、连接到出入口开闭盖上以将其运动传递给连动摆动部的摆动传递部、安装在连动摆动部的摆动部分上而与关闭时的出入口开闭盖的下表面抵接的被压下部,推压构件被安装到连动摆动部的摆动部分上,伴随着向出入口开闭盖的被压下部抵触而到达推压位置。通过将连动摆动部和摆动传递部组合而构成连动机构,可以合理地将连动机构容纳在出入口开闭盖与散药配给机构之间。而且,在将被压下部和推压构件安装到连动摆动部的摆动部分上时,通过当关闭出入口开闭盖时,伴随着被压下部被向下压,推压构件到达推压位置,能够利用出入口开闭盖顺滑并且可靠地进行推压构件向推压位置的定位,另一方面,推压构件的自转等的局部运动不被出入口开闭盖制约,可以自由地进行。

附图说明

图1表示对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散药配给装置的结构,(a)是能够进行散药配给动作的状态的概略右侧视图,(b)是将散药送出部弹起的状态的概略右侧视图,(c)是散药接受姿势的计量料斗和该计量料斗保持装置等的右侧视图,(d)是散药放出姿势的计量料斗和其保持部等的右侧视图。

图2(a)是散药配给装置的外观立体图,(b)是保持散药盒的状态的内部机构等的右侧视图。

图3(a)是将盖关闭的散药盒的立体图,(b)是卸下盖的散药盒的立体图,(c)是有底的圆筒状容器的底面图,(d)是有底的圆筒状容器的立面图。

图4(a)是将散药从散药盒每次少量地落下排出的右侧视图,(b)是将暂时贮存散药从计量料斗迅速地落下放出的右侧视图。

图5是对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散药配给装置的内部机构的主要部分的右侧视图。

图6是表示控制器的功能实现功能的框图。

图7是表示控制器的功能实现手段的框图。

图8是表示由控制器的功能实现手段执行的算法的流程图。

图9是对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a)散药配给装置的正视图,(b)散药配给装置的前侧部分的右侧视图,(c)是附设了散药配给装置的散药分包机的概要示意图。

图10(a)是散药配给装置的外观立体图,(b)是保持着散药盒的散药配给装置的内部机构等的右侧视图。

图11(a)是将散药从散药盒中排出并使之向计量料斗落下的主要部分右侧视图,(b)是将散药从计量料斗放出并使之向滑动导向构件落下的主要部分右侧视图,(c)是由滑动导向构件使散药滑动的主要部分正视图。

图12是对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a)将卡定部朝向左右的盖的平面图和正视图,(b)将卡定部朝向前后的盖的平面图和正视图。

图13(a)是将一对盖连接部朝向前后的自由状态的盒开闭夹具的平面图和正视图,(b)是将一对盖连接部朝向左右的自由状态的盒开闭夹具的平面图和正视图,(c)是将一对盖连接部朝向左右的被操作状态的盒开闭夹具的平面图和正视图,(d)是安装之前的盒开闭夹具和盖的正视图,(e)是安装之后的盒开闭夹具和盖的正视图。

图14是对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散药配给装置的外观立体图,(a)表示打开出入口开闭盖的状态的图,(b)表示关闭出入口开闭盖的状态的图。

图15(a)是空的散药配给机构的外观立体图,(b)是保持散药盒的散药配给机构的主要部分的右侧视图。

图16是连动摆动部的外观立体图,(a)是表示向上方摆动的状态的图,(b)是表示向下方摆动的状态的图。

图17表示出入口开闭盖的开闭和与之相伴的连动机构+摆动传递部的动作状态,(a)是表示关闭出口入口开闭盖的状态的图,(b)是表示打开出入口开闭盖的途中的状态的图,(c)是表示打开出入口开闭盖的状态的图,(d)是表示关闭出入口开闭盖的途中的状态的图。

图18是表示伴随着连动摆动部的摆动的驱动轴进退状态的相关部位的外观立体图,(a)是表示与连动摆动部的上升相对应的驱动轴的强制后退状态的图,(b)是表示与连动摆动部的下降相对应的驱动轴的前进允许状态的图。

图19表示对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组装有散药配给装置的药剂分包机,(a)是将计量分割式的药配给装置和分配分割式的散药配给装置和包装装置组合起来的散药分包机的外观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于本发明的散药配给装置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在图1至图4中,表示实施方式1。另外,在图示实施方式时,为了简明等,在图中省略了螺栓等紧固件或铰链等连接件、马达驱动器等电气电路、控制器等电子电路等的详细情况,以说明发明所必要的内容及相关的内容为中心进行图示。

实施方式1

在该实施方式1中,在散药配给装置10的说明之前,说明其所使用的散药盒90。图3(a)是关闭了盖95的散药盒90的立体图,(b)是卸下盖95的散药盒90的立体图,(c)是有底的圆筒状容器91的底面图,(d)是圆筒状容器91的立面图。

散药盒90(参照图3)是以有底的圆筒状容器91为主体的盒,所述圆筒状容器91将例如金属制的底板相对于例如塑料制的圆筒通过接合或者嵌入等固定地安装到在纵向放置时的下端部并且在横向放置时的后端部处,金属盖(92+93)也通过接合或者嵌入等固定地安装到在作为该圆筒状容器91的开口端的上端、前端。金属盖(92+93)例如由金属制的环状构件构成,在其顶端部的内周侧形成将圆筒状容器91的开口扩径呈锥状的口92(唇部)。另外,在金属盖(92+93)的外周面,雕刻形成在整个一周上延伸的多个环状槽93(环状卡合部)。在环状槽93的近旁,形成向径向方向外侧呈凸状伸出且在整个一周上延伸的凸缘状伸出部93a。

另外,盖95例如是将卡定部96、96安装到金属制的薄圆盘97上的盖。通过使圆盘97的边缘沿着整个圆周贴紧到开口92上,关闭散药盒90的开口92,使卡定部96、96的顶端进入环状槽93,并且被勾挂到凸缘状伸出部93a上,保持关闭状态。通过将卡定部96、96从环状槽93中拔出而将圆盘97从开口92(唇部)分离,打开散药盒90的开口(口)92。

进而,在圆筒状容器91的底面的中央形成孔94(参照图3(c)、(d))。图中所示的孔94的截面为六角形。孔94的截面形状没有限定,只要是能够在轴向方向上以松配合状态插拔后面描述的驱动轴32而在插入时变成在旋转方向上卡定的状态,能够传递旋转运动,则孔94的形状也可以是十字形或内齿状等其它形状。

下面,对于本发明的散药配给装置的实施方式1,引用附图说明其具体的结构。图1的(a)是能够进行散药配给动作的散药配给装置10的概略右侧视图,(b)是使散药送出部20弹起而能够取出计量料斗60的散药配给装置10的概略右侧视图,(c)是散药接受姿势的计量料斗60和计量料斗保持装置70等的右侧视图,(d)是散药放出姿势的计量料斗60和计量料斗保持装置70等的右侧视图。另外,图2的(a)是散药配给装置10的外观立体图,(b)是保持了散药盒90的状态的内部机构(20、59)等的右侧视图。

散药配给装置10(参照图1(a)、(b))具有:从所安装的上述的散药盒90每次落下排出少量散药的散药送出部20、通过暂时贮存该落下的散药来进行分割的散药贮存分割部59、用于从下方支承它们的底板11、前侧支承部12、及后侧支承部13,将散药送出部20的前端部下降到散药贮存分割部59的正上方的状态是能够安装散药盒90的能够进行散药配给动作的状态·稳定状态(参照图1(a)),使散药送出部20的前端从散药贮存分割部59弹起的状态是能够进出计量料斗60的能够进行清扫的状态·保养状态(参照图1(b))。

散药贮存分割部59(参照图1(c)、(d))具有接受从散药送出部20排出的落下散药并暂时贮存的计量料斗60、支承计量料斗60的计量料斗保持装置70、和敲击计量料斗60的敲击机构80。

计量料斗保持装置70具有:第一支承构件71及第二支承构件72两个构件,所述第一支承构件71及第二支承构件72作为支承计量料斗60的构件,两者的支承位置·支承时高度不同;贮存量计测构件74(贮存量计测手段),所述贮存量计测构件74支承第一支承构件71并测定其贮存量;升降机构73(支承构件移动装置),所述升降机构73支承第二支承构件72,并且使之升降并扩大或缩小两个支承构件71、72的相对距离,由此,使计量料斗60只支承于两个支承构件71、72中的任一个上;以及,贮存量计测构件74(贮存量计测手段),所述贮存量计测构件74支承第一支承构件71,并且将其作为贮存量测定对象。

散药送出部20(参照图2)具有:可拆装地保持上述散药盒90用的盒保持机构21、使散药盒90绕轴旋转用的旋转驱动机构30、开闭散药盒90的开口用的开闭机构40、进行各个机构的动作控制并且承担摄像计测手段和重量计测手段的运算处理的控制器50、和对被从散药盒90的开口排出并落下的散药进行摄像用的摄像装置51(摄像计测手段)。在稳定状态(参照图1(a)、图2),利用高度低的前侧支承部12和高度高的后侧支承部13,在以倾斜角θ向前降低的状态下支承搭载了盒保持机构21和旋转驱动机构30的倾斜板22。

下面,依次详细地描述各个部分的结构。

盒保持机构21(参照图2),为了当载置散药盒90时以呈倾斜角θ向前降低的姿势可绕轴旋转地保持该散药盒,具有:被后侧支承部13和前侧支承部12以呈倾斜角θ向前降低的姿势保持在底板11的上方的倾斜板22、竖立设置在倾斜板22的上表面的靠前部位处的前侧支承构件23、竖立设置在倾斜板22的上表面的靠后的部位处的后侧支承构件24。前侧支承构件23和后侧支承构件24都是通过从下方使光滑的上端面与散药盒90的外周面抵接来允许散药盒90绕轴旋转并且从下方支承散药盒90。其中,前侧支承构件23,由于上端部的厚度比散药盒90的外周面的环状槽93(环状卡合部)的宽度薄,所以,将上端部缓和地卡合到环状槽93中。另外,前侧支承构件23在将上端部插入(卡合)到环状槽93中的状态下使上端面与槽底面抵接,除了不妨碍散药盒90绕轴旋转且阻止散药盒90的下落之外,使上端部侧面与槽壁面抵接,阻止散药盒90的前进。

由于安装在盒保持机构21上的散药盒90采取开口92稍稍向下的倾斜姿势,所以,当散药盒90的开口打开时,圆筒状容器91中的散药会从开口溢出。因此,在盒保持机构21的前后分开配置的旋转驱动机构30与开闭机构40之间确保足够的空间,并且,能够手动简便地使存在干扰的担忧的部件、例如后面描述的驱动轴32或臂43移动,以便能够拆装利用盖95关闭了圆筒状容器91的开口92的散药盒90。进而,在图中所示的例子中,倾斜角θ实质上被固定为5°。由于只要将散药盒90以朝前下方的姿势、即以开口92侧比底侧低的横置的倾斜状态保持在散药排出速度达到稳定的程度即可,所以,例如,也可以在3°~20°的范围内可变地调整倾斜角θ。另外,该倾斜角的调整也可以利用控制器50的控制等根据散药的信息自动地执行。

为了使被保持在盒保持机构21上的散药盒90根据控制器50的控制绕轴旋转,旋转驱动机构30具有:设置在盒保持机构21的后方的电动机31、从电动机31向前方的盒保持机构21突出的驱动轴32、尽管并非必需但介于电动机31与驱动轴32之间的图中没有示出的减速机构。驱动轴32形成至少顶端部对应于散药盒90的孔94且在本例中比孔94稍细的六棱柱状。因此,驱动轴32通过在轴向方向上相对移动,可以将顶端部以松配合状态插入到孔94中。另外,当使驱动轴32的顶端部嵌合到孔94中时,由于对于周向方向,顶端部的长直径部与孔94的短直径部干扰,驱动轴32和散药盒90变成在旋转方向上卡定的状态,所以能够利用电动机驱动使散药盒90绕轴旋转。

开闭机构40为了对散药盒90的盖95作用而开闭散药盒90的开口(口)92,具有:在盒保持机构21的前方固定到前侧支承部12之上的摆动驱动部41、装配在其上部的盖保持器42、和装配在其上部的臂43。摆动驱动部41具有电动机、减速齿轮等驱动构件,根据控制器50的控制,使盖保持器42在前后方向上进行盖的拆装所需的程度的直线移动,并且,在前后方向上进行盖的开闭所需的程度的摆动。盖保持器42当后退与盖95抵接时,利用图中未示出的卡定部等保持盖95,并且,推压打开盖95的卡定部96、96,从环状槽93中卸下。在关闭散药盒90的开口92时,进行相反的操作。另外,为了辅助盖保持器42,臂43被盖保持器42可摆动地支承,可以用手抓住顶点的爪部,从上面进入散药盒90的环状槽93。

并且,在打开开口92时,开闭机构40按照下面所述的方式动作。首先,在关闭了开口92的散药盒90,在使前侧支承构件23插入到环状槽93的下侧部分中的状态下,后侧被载置于后侧支承构件24,并且,驱动轴被插入到孔94中。其次,当臂43的前端的爪部被插入到散药盒90的环状槽93的上侧部分中时,根据控制器50的控制,散药盒90暂时绕轴旋转直到卡定部96到达对散药的排出没有障碍的横向位置为止。之后,盖保持器42后退并保持盖95,然后,通过盖保持器42一边仅仅或者稍稍前进一边摆动,以使盖95的圆盘97的最上部与散药盒90的开口92抵接并且使散药盒90的盖95的圆盘97的下部离开散药盒90的开口92的方式打开散药盒90的开口(口)92。在关闭散药盒90的开口(口)92时,进行相反的动作。

控制器50用一个框图简单地用图表示出来,只要是能够发挥控制功能,可以是单体的计算机或程序装置,也可以是分散型的电子控制电路,也可以是专用品,也可以是与事先装入的药剂分包机的控制器的兼用品。这里,采用可编程的计算机预先安装有图中未示出的控制程序、摄像计测程序、重量计测程序和支承构件切换程序。

通过控制程序的执行,控制器50从图中未示出的附属的操作显示单元或上位的调剂管理装置等取得分包量或分包数等调剂指示数据,基于该数据控制散药送出部20~50、散药贮存分割部59和包装装置的动作,使散药送出部20~51和散药贮存分割部59可靠地协同动作,进而,在连接着包装装置的情况下包含其在内进行可靠的分包动作。另外,对于摄像计测程序、重量计测程序和支承构件切换程序,与相关的机构等一起在后面进行描述。

摄像装置51例如可以是在小型的ccd照相机中带有led照明的摄像装置,在前侧支承部12之中,朝向后方地设置在靠前的上侧部位处,能够从正面大宽度地对从散药盒90的开口92落下的散药进行摄像。另外,为了使散药的图像清晰化,在摄像装置51的摄影方向上位于比散药落下位置更靠前的部位处设置黑色的背景构件49。进而,将用摄像装置51摄制获得的图像数据从摄像装置51送至控制器50,并且,控制器50执行摄像计测程序,由此,由利用摄像装置51摄制的图像进行例如将图像内的黑白比换算成每时每刻的散药量的运算,计算出散药送出量(摄像计测手段)。

计量料斗60(参照图1(c)、(d)、图2(b)),由在上部具有大的开口60a、在下部具有小的开口60b的例如倒锥台状或者漏斗状的中空构件构成。可摆动的开闭阀61被组装到计量料斗60的下端开口60b中或者靠近下端的中空部分内。通过开闭阀61的摆动,计量料斗60的下端开口60b被开闭。为了使该开闭阀61摆动,设置有具有根据控制器50的控制进行动作的马达、传动机构等的开闭阀驱动装置62。该开闭阀驱动装置62不设置在计量料斗60上,而是固定地设置在底板11上。另外,开闭阀61和开闭阀驱动装置62能够通过两个外齿齿轮63、64彼此的啮合等进行拆装、即卡合与分离。当计量料斗60升降到达预先调整好的规定高度处时,开闭阀61的外齿齿轮63与开闭阀驱动装置62的外齿齿轮64卡合,在除此之外的部位,开闭阀61与开闭阀驱动装置62分离,外齿齿轮63、64彼此变成非卡合状态。

另外,计量料斗60被第一支承构件71和第二支承构件72中的一个支承并进行升降。总之,计量料斗60位于从散药盒90的开口92向下方延伸的散药落下路径中的比摄像装置51的摄影位置靠下游侧。

并且,在根据控制器50的控制关闭了开闭阀61的状态下,从计量料斗60上端开口60a接受由散药盒90的开口92落下的散药,直到收集相当于一包的量或者凑到一起的规定量的散药为止,将散药暂时贮存在计量料斗60的空心内·腔内。并且,根据确认了收集到规定量的散药的控制器50的控制,打开开闭阀61,使贮存散药从下部开口60b放出并落下。

第一支承构件71和第二支承构件72均具有在从上方将计量料斗60的下部落入到贯通孔中而捧持该下部的手捧状态下保持计量料斗60的支承部分(料斗捧持部分)、和使该支承部分位于上述散药落下路径中并向路径外延伸的基部(臂部),而在本例中,第二支承构件72支承计量料斗60的上侧部分,第一支承构件71支承计量料斗60的比上侧部分靠下方的中段部分。

其中,由于第一支承构件71借助固定设置在底板11上的重量计测构件74支承基部,所以,与支承中的计量料斗60及开闭阀61一起,成为重量计测构件74的重量测定对象。另外,如上所述,固定地设置在底板11上的开闭阀驱动装置62被排除在重量计测构件74的重量测定对象之外。

重量计测构件74具有测力传感器等,当测定包括计量料斗60的机械部分的重量时,将其测定数据送至控制器50。但是,由于重量测定对象60、61少、重量轻,所以,通过减小测定范围、即能够测定的最大重量,采用提高测定精度的重量测定设备,可以高精度地测定微小的重量。并且,通过控制器50执行重量计测程序,由利用重量计测构件74计测的重量值的变化计算出散药送出量(重量计测手段)。利用该重量计测获得的散药送出量是已经投入到计量料斗60中的量。因此,控制器50由通过上述摄像计测获得的散药送出量计算出在空中落下过程中尚未投入到计量料斗60中的量,通过将它们相加,迅速地取得正确的散药送出量。

升降机构73的下表面固定设置在底板11上,升降部支承第二支承构件72的基部。通过根据执行支承构件切换程序的控制器50的控制使升降机构73进行升降动作,使得第二支承构件72升降,改变第一支承构件71与第二支承构件72的相对距离。

而且,上述第一支承构件71及第二支承构件72的高低差与第一支承构件71及第二支承构件72的支承部分的形状差被设定成使得在使第二支承构件72下降了的状态下(参照图1(c)),只由第一支承构件71支承计量料斗60,在使第二支承构件72上升了的状态下(参照图1(d)),只由第二支承构件72支承计量料斗60。因此,升降机构73构成为通过使第二支承构件72升降而扩大或者缩小两个支承构件71、72的相对距离,只用其中的一个支承构件支承计量料斗60(支承构件切换手段)。

另外,对于上述开闭阀61和开闭阀驱动装置62的卡和脱离关系,在第二支承构件72下降而计量料斗60被第一支承构件71支承的状态下(参照图1(c)),开闭阀61也到达下降位置,开闭阀61和开闭阀驱动装置62的外齿齿轮63、64相互成为非卡合状态。

与此相对,在第二支承构件72上升而计量料斗60被支承于第二支承构件72的状态下(参照图1(d)),开闭阀61也到达上升位置,开闭阀61与开闭阀驱动装置62的外齿齿轮63、64相互成为卡合状态。

敲击机构80例如由马达和凸轮机构等构成,通过使敲击器81以适当的周期往复运动,利用敲击器81敲击计量料斗60。利用敲击机构80进行的敲击,在第二支承构件72上升而计量料斗60不被第一支承构件71支承而被第二支承构件72支承时进行就足够了。虽然利用敲击器81直接敲击计量料斗60对计量料斗60施加振动即可,但也可以通过利用敲击器81敲击第二支承构件72而经由第二支承构件72间接地对计量料斗60施加振动。

该敲击机构80也可以如图所示固定设置在底板11上,或者以图示中省略的方式被安装到第二支承构件72或升降机构73上。从而,敲击机构80和敲击器81也被排除在重量计测构件74的重量测定对象之外。

进而,构成动作控制部的控制器50在控制散药送出部20和散药贮存分割部59时,使各个构件恰当地协同动作。控制器50,在从散药盒90向计量料斗6送散药时,如果需要的话,通过控制升降机构73,一度使第二支承构件72上升,由此,通过控制与开闭阀61结合的开闭阀驱动装置62,使开闭阀61形成打开状态(参照图1(d))。其次,控制器50通过控制升降机构73,使第二支承构件72下降,不将计量料斗60支承于第二支承构件720,而是支承于第一支承构件71(参照图1(c))。

之后,控制器50一边向散药送出部20进行散药排出,一边从重量计测构件74取得重量测定结果,并且从摄像装置51取得图像数据。并且,控制器50基于这些取得的信息,判定是否完成了一份分割量的散药排出,当此时检测出一份分割量的散药排出完毕时,停止向散药送出部20的散药排出。接着,控制器50通过控制升降机构73,使第二支承构件72上升,不将剂量料斗60支承于第一支承构件71而是支承于第二支承构件72,之后,进一步通过控制与开闭阀61结合的开闭阀驱动装置62,将开闭阀61形成打开状态(参照图1(d)),并且,通过控制敲击机构60,使敲击器81敲击计量料斗60。在控制器50的控制中,开闭阀61的打开状态被保持比暂时贮存散药的下落放出所需要的时间稍长的时间,在此期间内,进行数次敲击。

下面,引用附图对于该实施方式1的散药配给装置10说明其使用状态及动作。图4(a)是将散药99从散药盒90每次少量地落下排出的右侧视图,(b)是使暂时贮存的散药99从计量料斗60中没有残留地迅速落下放出的右侧视图。

在使散药配给装置10动作之前,通过手动将容纳作为调剂对象的散药99的散药盒90,在保持由盖95关闭开口92的状态下,保持在盒保持机构21上。这时,在使散药盒90横卧并且将后侧部分载置到后侧支承构件24上之后,将散药盒90向后方推压使之移动,由此,使旋转驱动机构30的驱动轴32的前端部嵌入到散药盒90的底面的孔94中。进而,将散药盒90的前侧降低,使盒保持机构21的前侧支承构件23的上端插入到散药盒90的环状槽93的下侧部分中,然后,使预先退避的臂43摆动,使其前端的爪部插入到散药盒90的环状槽93的上侧部分中。

并且,在散药盒90的安装之后,通过操作输入或下载等向控制器50给予分包量(散药送出量)或分包次数(送出次数)这样的调剂指示数据。之后,通过控制器的控制自动地使开闭阀61位于关闭侧,计量料斗60的下端侧关闭,计量料斗60被支承于第一支承构件71,计量料斗60一边对散药进行重量测定,一边调整接受姿势。之后,由于利用开闭机构40使盖95只向下侧前进,散药盒90的开口92打开,并且,散药盒90被旋转驱动机构30绕轴旋转,因此,从散药盒90的开口92每次排出少量散药99(参照图4(a))。

这时,散药99以(在图4(a)中的左右方向上的)厚度薄的状态,一边在(该图中作为与纸面垂直的方向的)横向上扩散,一边在摄像装置51与背景构件49之间下落并进入计量料斗60。并且,下落中的散药99被摄像装置51摄像,基于该图像执行控制器50的摄像计测程序,计算下落中的散药99的量的推定值。进一步落下的散药99进入计量料斗60,暂时贮存在其中。在此,贮存中的散药99、即已经投入料斗中的散药99与计量料斗60及第二支承构件72一起被重量计测构件74的测力传感器进行重量测定。并且,通过基于其重量变化执行的控制器50的重量计测程序,计算出下落中的散药99的量的推定值中已经投入了计量料斗中散药99的量。

之后,进而,利用控制器50基于已经投入料斗中的散药99的量和下落中的散药99的量这两个计算值,计算出从散药盒90送出的散药送出量,当该散药送出量达到指定的一包的量(分割量)时,利用开闭机构40使盖95向下侧后退,关闭散药盒90的开口92,并且,第二支承构件72上升,支承计量料斗60。并且(参照图4(b)),在计量料斗60从第一支承构件71离开之后,开闭阀61变到打开侧,计量料斗60的下端开口60b被打开,并且,计量料斗60被敲击器81敲击。

因此,一包量(分割量)的散药99从计量料斗60被迅速而且几乎没有残留地向下游的包装装置等送入。

这样的动作对于每一包的量(分割量)重复进行,当进行了指定的分包数(送出次数)时,结束所需要的散药配给动作。当散药配给动作完毕时,散药配给装置10以关闭了散药盒90的开口92的状态停止动作。因此,在将使用完的散药盒90从散药配给装置10上卸下时,进行与上述安装时相反顺序的作业。如果再次调剂同样的散药99,则省略盒的拆装作业,根据调剂指示数据的设定来进行。

这样,利用横卧圆筒盒旋转方式进行散药配给,但是,由于散药配给装置10在几个方面被进行了改进,所以,精度、效率都得到了提高。

即,由于散药盒90向开口92侧降低而以倾斜角度θ倾斜,所以,即使容纳散药99少,散药的排出速度也不会过分降低。

另外,由于散药盒90和旋转驱动机构30的旋转传动通过孔94与驱动轴32的前端的机械卡定来进行,因此,散药盒90的旋转状态稳定。

进而,由于使盖95的最上部与开口92抵接并且使盖95的下部从开口92离开,打开散药盒90的开口,因此,简便地防止了散药盒90向前方的位置偏移,并且,散药99的落下排出状态稳定。

另外,由于使前侧支承构件23进入环状槽93以支承散药盒90,因此,不会损害防止散药盒向前位置偏移的功能,并且不会导致盖95的不希望有的变形或破损,可以将盖95的圆盘97形成得薄。

另外,由于重量测定对象被限定为第一支承构件71、计量料斗60和暂时贮存散药而重量减轻,所以,即使散药分割量微小,也能够精度良好地进行测定。

另外,为了提高散药放出性能,敲击计量料斗60,但是,由于在敲击时,计量料斗60从第一支承构件71及重量计测构件74离开,所以,不存在通过敲击等损害测力传感器等的担忧。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二支承构件72支承计量料斗60的上侧部分,另一方面,第一支承构件71支承其下侧部分,但是,由于第一支承构件71和第二支承构件72的上下配置并不局限于这样的配置,因此,也可以是第一支承构件71支承计量料斗60的上侧部分,另一方面,第二支承构件72支承其下侧部分。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二支承构件72升降而扩大或缩小第一支承构件71与第二支承构件72的相对距离,但是,也可以通过两个构件71、72或者第一支承构件71的升降来使两个构件71、72的相对距离扩大或者缩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敲击机构80、开闭阀驱动装置62配置在计量料斗60的前侧(图中的左侧),但这是为了在图示时容易看到各个部分而配置的。也可以将敲击机构80及开闭阀驱动装置62配置在计量料斗60的侧面(图中的纸面的近前侧或里侧)或后侧(图中右侧)。当这样配置时,在取出、放入计量料斗60时,即使万一散药从计量料斗60中溢出,也可以避免溢出的散药洒到敲击机构80或开闭阀驱动装置62上。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形成于散药盒90的外周面上的环状槽93和凸缘状伸出部93a之中的环状槽中插入前侧支承构件23的上端部并使之与槽底抵接,由此,将环状槽93作为环状卡合部来使用,但是,也可以将凸缘状伸出部93a作为环状卡合部来使用。例如,可以在前侧支承构件23的上端部雕刻形成凹部,通过将散药盒90的凸缘状伸出部93a插入该凹部并与凹部的底面抵接,将凸缘状伸出部93a作为环状卡合部来使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盒保持机构21等露出,但是,包括盒保持机构21在内的散药送出部20或其他机构也可以统一地被收存到箱状的箱体中,在这种情况下,若将箱体的上表面部制成透明的开闭盖,则易于使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与将盒保持机构21等设置在倾斜板22之上相对,开闭机构40设置在前侧支承部12上,但是,开闭机构40也可以被设置在倾斜板22上。倾斜板22也可以成为框体。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使盒保持机构21保持散药盒90时,先进行驱动轴32和孔94的嵌合,之后进行前侧支承构件23向环状槽93的插入,但是,也可以先使驱动轴32向后方退避,以与上述顺序相反的顺序进行。

实施方式2

图5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散药配给装置110的主要部分用的图。对于与图1至图4的第一个实施方式的结构相同的部分,赋予在图1至图4所标的附图标记的数字加上100的数字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对于本发明的散药配给装置的实施方式2说明其具体的结构。图5是散药配给装置110的内部结构的主要部分的右侧视图,图6是表示构成动作控制部的控制器150(控制装置·运算装置)的功能实现功能的框图,图7是表示控制器150(控制装置·运算装置内)的功能实现手段的框图,图8是表示由控制器150内的功能实现手段执行的算法的流程图。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散药配给装置110中,将摄像装置151摄制的图像数据从摄像装置151送至控制器150,并且,通过由控制器150执行后面描述的控制程序152p和摄像计测程序153p,实现摄像计测手段153和散药送出量判定部152,计算出散药送出部120从散药盒190排出的散药送出量的推定值(散药送出量推定值)(图8的步骤st2),并且,进行散药送出量推定值是否达到分割目标量的判定(图8的步骤st3)。散药送出量推定值达到分割目标量时,停止散药送出部120的散药排出(图8的步骤st4)。

为了散药图像的清晰化,即,为了在摄像装置151摄制的图像中以鲜明的影像记录散药,背景构件149包括覆盖背景的大部分的大的板材等。并且,背景构件149的至少作为背景显示在图像中的面,吸收摄像装置151的摄像元件感应的颜色的光,成为不反射摄像装置151的摄像元件感应的颜色的光的状态。例如,如果摄像装置151是感应可见光的,则背景构件149的背景面形成为黑色,如果摄像装置151是感应红外光的,则背景构件149的背景面形成为吸收红外光。另外,在背景构件149不能覆盖的背景部分,例如,倾斜板122或前侧支承构件123的前表面(在图5中,左方的面),也实施与背景构件149同样的表面处理。

控制器150通过执行后面描述的重量计测程序154p,实现重量计测手段,所述重量计测手段从利用料斗保持部174的测力传感器等计测的重量值的变化计算出散药贮存量。

控制器150(控制装置·运算装置)只要能够发挥控制功能和运算功能,可以是单体的计算机或程序装置,也可以是分散型的电子控制电路,可以是专用品,也可以是与事先组装的药剂分包机的控制器的共用品。这里,采用可编程的计算机,预先安装有:控制程序152p(实现包含散药送出量判定部152′的控制手段152的程序)、摄像计测程序153p(实现摄像计测手段153的程序)、重量计测程序154p(实现重量计测手段154的程序)、单个误差量确认程序155p(实现单个误差量确认手段155的程序)、单个误差修正程序156p(实现单个误差修正手段156的程序)、累积误差量计算程序157p(实现累积误差量计算手段157的程序)、累积误差修正程序158p(实现累积误差修正手段158的程序)、和选择程序smp(实现选择手段sm的程序)。

构成动作控制部的控制器150通过执行图中未示出的指示输入程序,从图中未示出的附属的操作显示单元或上位的调剂管理装置等取得分包量或分包数等调剂指示数据,确定分割目标量,将分割目标量存储在分割目标量存储手段m中。另外,控制器150通过执行上述各个程序152p~158p及smp,为使上述的散药送出部120和散药贮存分割部159可靠地协同动作,进而在连接着包装装置的情况下,包含该包装装置在内控制它们的动作,以便进行可靠的分包动作。

下面,说明执行各个程序152p~158p及smp以实现功能实现手段的控制器150的功能。由控制程序152p实现的控制手段152控制控制器150内部的功能实现手段,并且,将旋转驱动机构130的马达131、开闭机构140的摆动驱动部141及盖保持器142、和散药贮存分割部150的开闭阀驱动装置162作为控制对象。控制手段152基于调剂指示等控制前述多个控制对象的动作,使散药送出部120和散药贮存分割部159协同动作,以便进行在后面描述的使用形态等中说明的一系列动作。具体地说,控制手段152交替地进行由散药送出部120进行的排出和由散药贮存部159进行的分割,对散药配给装置11以必要的程度反复地进行散药分割(即散药的排出和分割)。

若详细地描述它的一个例子,则由控制程序152p实现的控制手段152使散药送出部120开始散药的排出(图8的步骤st1),之后,当散药送出量推定值达到分割目标量时(图8的步骤st3),使散药送出部120停止散药的连续排出(图8中的步骤st4),并且,控制开闭阀驱动装置162,使计量料斗160从关闭状态变成打开状态,由此,使贮存散药从计量料斗160中落下放出。另外,在由选择程序smp实现的选择手段sm不选择执行由单个误差量确认程序155p实现的单个误差量确认手段155时,为了贮存散药的落下放出而打开计量料斗160的定时与由散药送出部120进行的散药的排出的停止同时,或者在该排出刚刚停止之后。另外,在由选择手段sm选择了单个误差量确认手段155时,为了贮存散药的落下放出而打开计量料斗160的定时,变成经过了从散药送出部120进行的散药排出的停止起直到至此被排出的散药全部在空中落下完了并且收存到计量料斗150中为止所需要的预计散药落下时间之后(图8的步骤st6)。

由摄像计测程序153p实现的摄像计测手段153,进行由摄像装置151摄制的图像、例如由图像内的黑白比换算成每时每刻的散药量的运算,计算散药送出量推定值。这时,在各个散药分割时,也可以从开始散药的排出时起,通过累积每时每刻的散药量来确定散药送出量推定值,但是,通过在尚未被接受到计量料斗160中之前正在空中落下而从图像求出散药的量,并在其上加上散药贮存量(贮存途中的散药的重量测定值)来确定的散药送出量推定值的方式,可以期待测定精度的提高。总之,摄像计测手段153对于从图像获得的散药送出量推定值,利用后面描述的修正值进行修正,确定由其它的程序实现的手段参照的最终的散药送出量推定值。

由重量计测程序154p实现的重量计测手段154从料斗保持部174随时输入由其测力传感器等计测的重量值,根据该重量值的变化,即,通过从在散药的排出开始之后每时每刻获得的重量值中扣除散药的排出开始之前或者开始时的重量值,计算出的散药贮存量(图8的步骤st6)。重量计测手段154,在包含从由散药送出部120进行的散药排出的开始时直到由散药贮存分割部159进行的散药分割的开始为止的时间段在内的整个时间内反复进行散药贮存量的计算。

由单个误差量确认程序155p实现的单个误差量确认手段155,只在由选择手段sm选择的散药分割时执行,在执行时,如上所述,在散药的排出停止之后等待散药落下时间的经过(图8的步骤st5),以在来自散药盒的落下的散药全部被接受到计量料斗160中之后通过进行重量计测(图8的步骤st6)正确地计算出散药贮存量为基础,由这时的散药分割中的最终的散药贮存量与分割目标量存储手段m中存储的分割目标量之差计算出散药排出误差量(图8的步骤st7)。该散药排出误差量是根据误差的状态取得的除零之外的正的一侧的值或负的一侧的值。

由单个误差修正程序156p实现的单个误差修正手段156与单个误差量确认手段155一样,只在由选择手段sm选择的散药分割时成为执行状态。单个误差修正手段156也可以任何时候都将散药排出误差量原样不变地或者以改变正负极性的程度作为修正值。但是,优选地,单个误差修正手段156,在通过多次执行已经由单个误差量确认手段155计算出多个散药排出误差量时,将它们存储保持在图中未示出的内部存储器中,利用线性或者非线性的适当的已知的近似公式等计算出预测值,将其作为修正值。总之,虽然收敛次数存在差异,但是,以后当反复进行散药分割(图8的步骤st10)时,由于相应地利用单个误差修正手段156的计算出的修正值,以摄像计测手段153计算出的散药送出量推定值消除误差的方式进行修正(图8的步骤st11),所以,在之后的散药分割时计算出的散药排出误差量接近于零。

由累积误差量计算程序157p实现的累积误差量计算手段157反复进行散药分割(图8的步骤st10),并且,这时在单个误差量确认手段155连续地进行动作时,每次进行时通过补加由单个误差量确认手段155计算出的散药排出误差量并进行合计(图8的步骤st8),计算出符合以前的散药分割时的散药排出误差量的合计值的累积误差量。另外,在反复进行了散药分割时,在单个误差量确认手段155被间歇地执行时,在累积误差量计算手段157利用适当的内插式推算出非执行时的散药排出误差量之后,通过补加这些散药排出误差量,计算出与以前的散药分割时的散药排出误差量的合计值相当的累积误差量。

该累积误差量也采取除零之外的正或负的值。另外,列举了在单个误差量确认手段155的不执行动作时的散药排出误差量的推算中由累积误差量计算手段157采用的内插式的例子。具体地说,在基于前后两次单个误差量确认手段155的动作执行时的散药排出误差量推算中间的不执行时的散药排出误差量的过程中,可以使用利用直线将前后两次的实测值连接起来的一次式,对于三次的实测值,可以使用利用曲线将它们连接起来的二次式,对于四次的实测值,可以使用利用曲线将它们连接起来的三次式。另外,对于三次以上的实测值,可以使用作为比其次数低的多项式的最小二乘法等选择的近似式。

由累积误差修正程序158p实现的累积误差修正手段158,在每次由累积误差量计算手段157计算累积误差量时,基于该算出的累积误差量修正分割目标量(图8中的步骤st9)。这时,如果尚未执行而剩余的散药分割的次数为一次或者没有,则原样不变地使用已经计算出的累积误差量修正分割目标量,与此相对,如果散药分割的剩余次数是多次,则为了一面抑制实际分割量的变动一面使在以后的散药分割时计算的累积误差量接近于零,例如,累积误差修正手段158动作,以便用将计算完的累积误差量除以散药分割的剩余次数得到的值修正分割目标量的方式进行动作。

选择手段sm切换上述的单个误差量确认手段155、单个误差修正手段156、累积误差量计算手段157和累积误差修正手段158的执行/不执行。为了执行这些误差修正手段(156、158),如上所述等待向计量料斗160的散药落下时间的经过是必要的,由于当选择执行误差修正手段(156、158)时与选择不执行时相比,散药分割(散药的连续排出和分割)更花费时间,所以,选择手段sm构成为能够设定选择条件,所述选择条件为:不在全部的散药分割时选择误差修正手段(156、158)的执行,例如,只在最初的散药分割时和最后的数次散药分割时选择执行,或者,只在最初的数次的散药分割时和后1/3或1/4的散药分割时执行,或者,在中间选择从几次到几十次中以一次的比例间歇式地执行,或者,进而,根据散药送出量推定值或累积误差量的大小增减执行频度。

而且,累积误差量计算手段158在一系列的散药分割的途中,在散药盒190的开口的开度将被变更时,在开度即将变更之前的散药分割时以及开度变更时的散药分割时这两种情况时,选择误差修正手段的执行。

这是因为,通过在即将开度变更之前的散药分割时执行误差修正手段(156、158),可以防止此前执行的累积误差量的推定精度降低,保持高的精度。另外,这是因为,通过在开度变更时的散药分割时执行累积误差修正手段158,也可以防止此后执行的散药送出量推定值和累积误差量的推定精度降低,保持高的精度。

对于该实施方式2的散药配给装置110,说明其使用状态及动作。

在使散药配给装置110动作之前,通过手动以保持用盖195关闭开口192的状态将收容有作为调剂对象的散药199的散药盒190保持在盒保持机构120上,但是,这时,使散药盒190横置并将后侧部分载置于后侧支承构件124之后,向后方推压散药盒190以使之移动,由此,使旋转驱动机构130的驱动轴132的前端部嵌入到散药盒190的底面的孔194中,进而,使散药盒190的前侧降低,使盒保持机构120的前侧支承构件123的上端插入到散药盒190的环状槽193的下侧部分中,之后,使预先退避的臂143摆动,使其前端的爪部插入到散药盒190的环状槽193的上侧部分中。

并且,在散药盒190安装之后,通过操作输入或者下载等将分包量(散药送出量、分割量)或分包数(送出次数、分割次数)这样的调剂指示数据给予控制器150时,之后,通过执行控制程序152p的控制器150的控制,自动地对于分割目标量设置上述的分包量作为初始值,并且,开闭阀161位于关闭侧,计量料斗160的下端侧被关闭,计量料斗160一边对散药进行重量测定,一边调整接受的姿态。

其次,由于利用开闭机构140使盖195只向下侧前进,散药盒190的开口打开,由旋转驱动机构130使散药盒190绕轴旋转,所以,从散药盒190的开口每次排出少量的散药199。

这时,散药199以厚度薄的状态一边(在该图中作为垂直于纸面的方向的)横向上扩展,一边在摄像装置151和背景构件149之间落下,进入计量料斗160。并且,在该下落中的散药199被摄像装置151摄像,但是,由于与散药199因照明而明亮相对,背景构件149等由于不反射照明光而变暗,因此,在摄制的图像中,影像与背景的明暗·黑白得到强调,散药199的影像可以清晰地从背景中容易并且可靠地被提取出来。并且,基于该图像,通过执行摄像计测程序153p的控制器150的图像处理和计数处理,计算出下落中的散药199的量的推定值、即散药送出量推定值,但是,如果修正值是初始值“0”以外的值,则利用该值进行散药送出量推定值的修正。

进而,下落的散药199进入计量料斗160并暂时贮存在其中,在此,贮存中的散药199、即已经投入料斗的散药199(贮存散药·暂时贮存散药)与计量料斗160等一起被料斗保持部174的测力传感器进行重量测定。并且,基于该重量变化,由执行重量计测程序154p的控制器150计算出已经投入料斗的散药199的量、即散药贮存量

该散药贮存量在每次散药送出量推定值的计算时被摄像计测手段153参照,并且,在由选择手段sm选择执行误差修正手段(156、158)的散药分割时,还被单个误差量确认手段155参照。

另外,通过控制手段152的动作执行,随时对散药送出量推定值和分割目标量进行比较,当散药送出量推定值达到分割目标量时,由开闭机构140使盖195向下侧后退,散药盒190的开口关闭,并且,计量料斗160打开,一包量(分割量)的散药199被向下游的包装装置等送入。这时,在散药盒190关闭之后直到计量料斗160打开为止的时间,在选择手段sm的选择为不执行误差修正手段(156、158)的散药分割时是瞬时的,但是,在选择手段sm的选择为执行误差修正手段(156、158)的散药分割时,比直到至此被排出的散药199全部在空中下落完毕而被收存到计量料斗160中为止所需要的预料的既定的散药落下时间稍长。

因此,在选择手段sm的选择为执行误差修正手段(156、158)的散药分割时,由于被从散药盒190连续地排出的散药199全量地被料斗保持部174的测力传感器等(重量计测手段)进行重量计测,因此,获得正确的散药贮存量。

详细地说,由于通过单个误差量确认手段155的执行,从散药贮存量与分割目标量之差计算出散药排出误差量,根据该散药排出误差量或者包含该散药误差量的已经计算出的散药排出误差量,通过单个误差修正手段156的执行,计算出修正值,所以,之后通过摄像计测手段153的执行计算出的散药送出量推定值的正确度提高。另外,由于根据包含该散药排出误差量的已经计算出的散药排出误差量,通过累积误差量计算手段157的执行而进行的合计或者推算来计算累积误差量,进而,通过累积误差修正手段158的执行,基于累积误差量修正分别目标量,以使至此为止的累积误差在以后的散药分割中被分散消除,因此,实际上提供给分包的散药的总量和分包指示的量(=分包量×分包数)之差变小。

对每一包量(分割量)重复这样的动作,由于当进行了指定的分包数(送出次数)时,所需要的散药配给动作完毕,所以,在关闭散药盒190的开口的状态下,停止散药配给装置110的动作。

因此,在将使用完的散药盒190从散药配给装置110上卸下时,进行与上述安装时相反顺序的作业,但是,如果再次调剂相同的散药199,则省略盒拆装作业,根据调剂指示数据的设定来进行。

这样,以横置的圆筒盒旋转方式进行散药配给,但是,由于散药配给装置110在几个方面被改进,因此,精度、效率均得到提高。

即,由选择手段sm选择执行误差修正手段(156、158)的散药分割被限定在:对于摄像计测的精度提高特别有效的最初的一次或者几次散药分割时、对于累积误差的消除特别有效的距最后几分之一的程度的范围内的散药分割时、从中间的几次到几十次的散药分割时,因此,能够高精度并且迅速地进行散药分割。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描述的控制器150的程序结构不过是一个例子,并不局限于此。只要是能够发挥控制器150所需要的功能,组件的种类或数据的结构等也可以是不同的。

实施方式3

图9至图11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散药配给装置210的主要部分用的图。对于与图1至图4的实施方式1的结构同样的部分,赋予在图1至图3中的附图标记的数字上加上200的数字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说明。

对于本发明的散药配给装置的实施方式3,引用附图说明其具体的结构。图9的(a)是散药配给装置210的正视图,(b)是散药配给装置210的前侧部分的右侧视图。

另外,图10的(a)是散药配给装置210的外观立体图,(b)是保持散药盒290的散药配给装置210的内部机构(220~252、260~283)等的右侧视图。

散药配给装置210(参照图9(a)、(b)、图10)具有:从被安装的上述散药盒290使散药每次少量地落下排出的散药送出部220、通过暂时贮存该落下的散药来进行分割的散药贮存分割部259、以及将分割后的散药统一地向斜下方给送的分割散药给送机构(282、283)。另外,还具有支承它们的适当的构件,在图示的例子中,具有底板211、前侧支承部212、后侧支承部213、扩张底板214和扩张侧板215(另外,在图9(a)中省略了前侧支承部212和扩张侧板215中的前面部分,在图10(a)中透视了扩张侧板215)。

前侧支承部212和后侧支承部213搭载在底板211的上表面,通过利用高度低的前侧支承部212和高度高的后侧支承部213对搭载盒保持机构221和旋转驱动机构230的倾斜板221进行支承,在以倾斜角θ向前降低的状态下支承散药盒290(参照图10(b))。另外,(参照图9(a)、(b)、图10),在前侧支承部212中内置散药贮存分割部259,并且,在从底板211的下表面向下延伸的扩张底板214和安装在其下端的扩张侧板215包围的所围的下部扩张空间中内置分割散药给送机构(282、283),分割散药给送机构(282、283)的滑动导向构件282以倾斜角为的倾斜姿势位于散药贮存分割部259的计量料斗260的下方(参照图9(a))。

分割散药给送机构(282、283),如上所述,除了在计量料斗260的下方采取倾斜姿势的滑动导向构件282之外,还具备支承该滑动导向构件并且根据控制器250的控制使滑动导向构件282振动的振动施加机构283(振动施加手段)。

下面,依次详细描述各个部分的结构(参照图9(a)、(b)、图10(b))。

滑动导向构件282,在图中表示为截面呈v字形的笔直的条形材料,但是,只要是只有上表面开放的槽状构件,截面形状也可以是u字形或者ㄩ字形。作为利用自重量使所接受的散药滑动的倾斜姿势,图中给出了与水平方向的倾斜角约为45°的姿势,但是,只要是将槽的内部精加工成圆滑的面,对于一般的散药来说,30°以上的倾斜角就可以了。另外,由于当倾斜角超过60°时,在滑动导向构件上散药变得容易向槽外飞散,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放弃简单的滑动导向构件,采用料斗或导管等。

振动施加机构283,除了滑动导向构件282的保持部之外,还具备有施加振动用的图中未示出的振动马达,但是,滑动导向构件282的保持部,例如,具有线性滑动件或者多列桥墩状弹性支承构件等,允许滑动导向构件282在长度方向上的移动(振动),但是,在长度方向以外的其它方向的移动被抑制。对于振动马达,采用根据控制器250的控制改变振动频率或振幅的马达。由于散药细小,所以振幅在1mm以下即可,对于频率,满足与这样的振幅和下面将描述的振动速度相关的条件。

执行振动施加程序的控制器250控制开闭阀261,使贮存的散药统一地从计量料斗206向滑动导向构件282落下,并且,使振动速度从下限速度侧向上限速度侧单调地变化。

这里,下限速度由公式求出,上限速度由公式[(2gh)1/2]求出,振动速度是将在滑动导向构件282振动时的长度方向振幅除以半周期得到的值,g是重力加速度。另外,各个记号值(参照图(a)),是滑动导向构件282相对于水平方向的倾斜角,h是计量料斗260的下端与滑动导向构件282的槽底在铅直方向上的最短距离,h是计量料斗260的下端与滑动导向构件282的槽底在铅直方向上的最长距离。

由于散药的给送时间由在滑动导向构件282上滑动的速度和路径长度来支配,从计量料斗以最短路径到达滑动导向构件的散药的给送时间长,所以,由该最短路径落下散药确定一个分割量的散药的给送时间,因此,不会损失最短路径落下散药在滑动导向构件282上滑动的速度,但是,为了将分割后的散药向配给目的地迅速地给送,控制器250例如以下面所述的方式使滑动导向构件282在长度方向上的振动的振动速度变化。

由于最短路径的势能全部变成动能时的速度为[(2gh)1/2],其在滑动导向构件方向上的分量为实际的散药滑动速度根据药剂种类的不同多少有些差异,但是介于这两者之间,所以,作为下限速度侧的初速度,采用它们的中间速度在使开闭阀261进行打开动作之后,在经过最短路径的自由下落时间之后,以上述的初速度开始滑动导向构件282的振动。另外,之后,以假定最短路径落下散药理想地没有阻力地在滑动导向构件282上滑动的加速度提高滑动导向构件282在长度方向上振动的振动速度。

下面,引用附图对本实施方式3的散药配给装置210说明其使用状态及动作。图9(c)是附设有散药配给装置210的散药分包机286的概要示意图,图11的(a)是从散药盒290排出散药299并使之向计量料斗260落下的主要部分右侧视图,(b)是从计量料斗260放出散药299并使之向滑动导向构件282落下的主要部分右侧视图,(c)是由滑动导向构件282使散药299滑动的主要部分正视图(滑动导向构件282以纵剖面表示)。

在本例中(参照图9(c)),计量分割式的散药配给装置210以追加附设的状态被组装到分配分割式的散药分包机286中。散药分包机286是公知的现有产品即可,配备有:具有投入料斗284的包装装置、例如具有环状托盘的分配分割式散药配给装置287、以及将从分配分割式散药配给装置287间歇地送出的散药向投入料斗284送入的集中料斗285,在顶板的一部分中形成通过滑动导向构件282的孔或者切口,散药配给装置210安装于其上,滑动导向构件282的下端位于集中料斗285上端开口的正上方。另外,散药分包机286的控制装置,只要是进行使散药配给装置210和散药分包机286恰当地协同动作的控制的装置,可以是与控制器250一体的控制装置,也可以独立的控制装置。

在利用带有这样的散药配给装置210的散药分包机286分包散药的情况下,在被指示为调剂对象的散药没有被容纳到能够安装在散药配给装置210上的散药盒290中时,该散药首先在统一称量一个患者的量或者一个处方的量的必要量之后,被投入到分配分割式散药配给装置287的散药给送器中,该作业在散药分包机286的顶板或其它的调剂台等上由人手工进行。之后,在控制装置(250等)的控制下自动地由分配分割式散药配给装置287进行散药的均等分配和分割,散药每次一包地经由集中料斗285被投入到包装装置的投入料斗284中,每次进行由包装装置实施的区分包装,将散药分包在分包带中。

与此相对,在被指示为调剂对象的散药容纳在能够安装在散药配给装置210中的散药盒290中的情况下,对于该散药,可以选择如上所述通过手工作业同一进行称量之后,在使分配分割式散药配给装置287进行分配分割的分配分割式的散药配给,也可以选择由于将相关的散药盒290安装到散药配给装置210上进行计量分割动作而不需要人工称量作业的计量分割式的散药配给。在散药的种类是多种的情况下,可以分开选择上述两种散药配给方式。

这样,可以从不同种类的散药配给方式中选择其中的任何一种散药配给方式,也可以选择并用两种散药配给方式,目前,对于调剂者的作业负担或约束(占用)时间,与分配分割式相比,计量分割式有负担、时间少的倾向,与此相对,对于除去称量之外的调剂时间,与计量分割式相比,分配分割式有时间短的倾向。另外,目前的现状仍然是,对于分配分割式的散药配给装置287,具有即使一包量的散药是微量的也能够正确地分割这样的实际使用的成绩的积累,与此相对,对于计量分割式的散药配给装置210,当一包的量的散药少时,有相对误差(%)容易增加的倾向。

考虑到这种散药配给方式的特质和调剂者的人数或熟练程度和处方笺处理的优先度等,调剂者对散药配给方式进行选择,在显示操作单元上对控制装置(250等)作出指示,但是,如果在控制装置(250等)中作为药品主控的扩展数据等预先设定有每种散药能够选择的散药配给方式或能够选择的一个分包量(分割量)的范围、进而有无散药盒290或目前容纳量推定值等,则由控制装置(250等)判定调剂者的选择是否恰当,在显示操作单元上提示该判定结果。因此,调剂者可以安心地进行选择。另外,在散药是两种以上的情况下,进行下面所述的选择,即,在全部混合之后与一种散药时同样地进行处理,或者在分配分割式散药配给装置287中只在分配行程分多次进行处理,或者使散药配给装置210和分配分割式散药配给装置287并行动作。

并且,在选择了分配分割式的散药配给时,如上所述,在利用手工作业的统一称量之后,自动地将散药分包到分包带中。

与此相对,在选择了采用散药配给装置210的散药配给时,调剂者从盒收存搁板等上取出收容作为调剂对象的散药的散药盒290并安装到散药配给装置210上时,之后自动地以必要的分包数量的程度反复进行将一包量的散药从散药配给装置210的滑动导向构件282向集中料斗285乃至投入料斗284送入,并进行一次由包装装置实施的区分包装的处理。

另外,在不希望混合后的分割的不同种类的散药一起成为调剂对象的情况下,大多选择两种方式并用,但是,这时,两种作业和处理一面取得同步一面被执行,多种散药被混合分包。

下面,对于它们当中的由散药配给装置210进行的散药配给进行详细地描述。在使散药配给装置210动作之前,通过手动,在保持利用盖295将开口292关闭的状态下,使容纳调剂对象的散药299的散药盒290保持在盒保持机构221上(参照图10(b)),这时,在将散药盒290横置并将后侧部分载置到后侧支承构件224上之后,将散药盒290向后方推压使之移动,由此,使旋转驱动机构230的驱动轴232的前端部嵌入到散药盒290的底面的孔294中,进而,将散药盒290的前侧降低,使盒保持机构221的前侧支承构件232的上端插入到散药盒290的环状槽293的下侧部分中,之后,使预先退避的臂243摆动,使其前端的爪部插入到散药盒290的环状槽293的上侧部分中。

并且,散药盒290的安装之后,当通过操作输入或下载等将分包量(散药送出量)、分包数(送出次数)这样的调剂指示数据给予控制器250时,之后,由于通过控制器250的控制,自动地由开闭机构240使盖295只向下侧前进,打开散药盒290的开口,利用旋转驱动机构230使散药盒290的圆筒状容器291绕轴旋转,所以,从散药盒290的开口每次排出少量的散药299(参照图11(a))。这时,散药299以(在该图中左右方向上的)厚度薄的状态一边在(作为该图中垂直于纸面的方向的)横向上扩散,一边在摄像装置251和背景构件249之间落下,进入计量料斗260。并且,在该落下中的散药299被摄像装置251摄像,基于其图像,通过控制器250的摄像计测程序的执行,计算出下落中的散药299的量的推定值。

进一步落下的散药299进入计量料斗260,暂时贮存在该计量料斗中,在此,作为贮存中的散药299的已经投入料斗的散药299,与计量料斗260等一起被料斗保持部270的测力传感器进行重量测定。并且,基于其重量变化,通过控制器250的重量计测程序的执行,计算出已经投入料斗的散药299的量。然后,进而,由控制器250基于已经投入料斗的散药299的量与下落中的散药量299的量这两个计算值,计算出来自散药盒290的散药送出量,当该散药送出量达到指定的一包的量(分割量)时,由开闭机构240使盖295向下侧后退,关闭散药盒290的开口,并且,打开计量料斗260,一下子地将一包量(分割量)的散药299向下方的滑动导向构件282的槽内送入。

之后(参照图11(c)),散药299被滑动导向构件282从铅直下落改变成行进方向,在倾斜角为的滑动导向构件282的槽内滑动,这时,由于滑动导向构件282振动,所以,不附着到滑动导向构件282上,顺滑地滑动。而且,由于在该振动中,滑动导向构件282几乎不在长度方向之外的方向(图中左下和右上的方向)上振动,所以,散药299不会从滑动导向构件282的槽中向外飞散,进而,在滑动导向构件282的槽内,不会在从滑动导向构件282分离的方向(在图中,左下和右上的方向)上摆动,基本上沿着滑动导向构件282(在图中,从左上向右下)笔直地前进。

另外,对于滑动导向构件282的长度方向上的振动,由于在向与散药299的滑动相反的方向移动时的速度差大,所以,不会由摩擦力对散药299的滑动造成阻碍,在向与散药299的滑动方向相同的方向移动时的振动速度单调地增加,被维持在接近于在滑动导向构件282的槽内的散药299的块中位于最末尾、支配直到散药滑动完毕的时间的部分的滑动速度的状态,所以,由于摩擦力以维持散药299的滑动速度提高的方式作用,所以,能够可靠地维持从计量料斗260放出的之后直到散药299通过滑动导向构件282被送入投入料斗284为止的时间短,因此,由包装装置进行的一包的量的包装时间变短,不用过多地等待包装装置。

由于对每一包量(分割量)重复这样的动作,当以指定的分包数(送出次数)进行时,所需要的散药配给动作完毕,所以,以关闭散药盒290的开口状态停止散药配给装置210的动作。在此,在将使用完的散药盒290从散药配给装置210上卸下时,进行与上述安装时相反顺序的作业,但是,如果是再次调剂相同的散药299,则省略盒拆装作业,而根据调剂指示数据的设定来进行。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3中,散药配给装置210配置在散药分包机286的顶板上,但是,如果散药分包机286的内部空间有空余,散药配给装置210也可以将其下部或者全部容纳到散药分包机286的箱体中,在这种情况下,扩张底板214或扩张侧板215等可以通过对散药分包机286的已有构件的援用而省掉或者简化。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散药配给装置210配置在左侧,分配分割式散药配给装置287配置在右侧,但是,也可以反向地配置。另外,散药配给装置210、分配分割式散药配给装置287每个只设置有一个,但是,对于其中的任何一个或者两者也可以设置多个。进而,也可以在计量料斗260等上附设防止散药附着用的敲击手段等,也可以设置供气装置或者空气清洁器等适当的清洁手段或清扫手段。

实施方式4

图12及图13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散药配给装置310的主要部分的图。对于与图1至图4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同样的部分,赋予在图1至图4的附图标记的数字上加上300的数字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说明。另外,在下面的说明中,对于赋予3000以上的附图标记的部分,是只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构件或者部分。

对于本发明的散药配给装置的实施方式4,引用附图说明其具体的结构。

该散药配给装置310和上述实施方式1的散药配给装置10不同的,是散药盒390的盖395的结构和盒开闭夹具3010的结构。

散药盒390的盖395(参照图12),例如,是在金属制的薄圆盘397上安装了固定部398、398a和一对卡定部396、396的盖,通过使圆盘397的边缘在全周上贴紧于开口392,关闭散药盒390的开口(口),使一对卡定部396、396的钩爪状的前端部进入圆筒状容器391的环状槽393,勾挂到凸缘状伸出部393a上,由此,保持关闭状态,通过在将一对卡定部396、396的前端部从圆筒状容器391的环状槽393中拔出并解除两者的勾挂之后,将圆盘397从开口392(唇部)脱离,打开散药盒390的开口(口)。

由于圆盘397关闭开口392,所以,圆盘397的外径与开口392的内径对应,而且,,圆盘397的外周面与开口392的内周面以相同的角度从中心轴(垂直地贯通圆中心的假想线)倾斜,以便关闭时圆盘397的外周面和开口392的内周面严丝合缝地重合(参照图12的正视图)。这样,通过不垂直于中心轴而适度地(例如,以30°~60°中的任何角度)倾斜,可以使圆盘397向中心轴方向移动,从开口392离开时产生的两者的间隙比离开的距离小(具体地说,倾斜角的正弦值的sin倍)。

另外(参照图12),卡定部396使其基端部位于圆盘397的上表面,使其钩爪状的前端部位于圆盘397的周缘部的下方,中间部由图中未示出的支轴进行轴支承,跷跷板式地摆动。而且,由于总是利用包括图中未示出的弹簧等弹性体的卡定加载手段向使一对卡定部396、396靠近的方向轻轻地加载,所以,在使盖395的圆盘397与圆筒状容器391的开口392抵接而关闭散药盒390的开口时,钩爪状的前端部被向与环状槽393卡合侧加载,确立并维持关闭状态。因此,在搬运散药盒390或者相对于散药配给装置310进行拆装时,不必担忧散药盒390的开口意外打开而散药溢出,可以放心并且安全地进行处理。

进而,盖395(参照图12),在以对向地配置在圆盘397的周缘部的一对卡定部396、396为界一分为二的圆盘397的上表面中,固定部398固定于其中之一,固定部398a固定于其中的另一个。这些固定部398、398a都是用来加强圆盘397并且用于使后面描述的盒开闭夹具3010的对盖连接部3014的卡定的,但是,由于一个固定部398一直占据到圆盘397的周缘部,与此相对,另一个固定部398a不达到圆盘397的周缘部,所以,盖395的周缘部大致分为固定部398占据的厚的大致半周和作为比该部分薄的剩余部分的固定部398a的外侧的圆盘397的上表面露出部分。

另外,盖395(参照图12)的能够从外部检测到的被检测部399d不设置在绕轴旋转(以中心轴为旋转轴的旋转)时位置不变的中心,而设置在该中心之外的在盖395绕轴旋转时位置变化的部位。被检测部399d被散药配给装置310的检测手段检测,由于只要能够基于该检测分辨出固定部398或固定部398a的方向即可,所以,不仅适合于光学检测而且目视性也良好的红点标记这样的记号或者刻痕等简便的标记就足够了。

下面,对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盒开闭夹具,引用附图说明其具体结构。图13的(a)是将一对的对盖连接部3014、3014朝向前后的自由状态的盒开闭夹具3010的平面图和正视图,(b)是将一对的对盖连接部3014、3014朝向左右的自由状态的盒开闭夹具3010的平面图和正视图,(c)是将一对的对盖连接部3014、3014朝向左右的被操作状态的盒开闭夹具3010的平面图和正视图。

盒开闭夹具3010是在打开关闭散药盒390的开口时相对于盖395进行拆装使用的夹具,具有:圆盘状的卡定解除部3011、竖立设置在其上表面中央的把手部3012、从把手部3012的上部侧面向横向突出的成一对的连接解除部3013、3013、从把手部3012的下端部侧面向横向突出的成一对的对盖连接部3014、3104、以及将这些成一对的连接解除部3013、3013及成一对的对盖连接部3014、3014始终向突出方向轻轻加载的图中未示出的连接加载手段。另外,在图示的例子中,由于当使连接解除部3013和对盖连接部3104的突出方向相同时,在平面视图中构件重合而难以辨识,因此,使两个构件3013、3014的突出方向在正交方向上不同,但是,在它们的突出方向相同的方式,两个构件3013、3014能够一体化,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卡定解除部3011,当使下表面向盖395的上表面中央接近时,与围绕中心轴的方向无关地全部都容纳在固定部398、398的圆形包围中,当进一步推压到抵接时,如果用下面的周缘部推压一对卡定部396、396的基端侧,反抗盖395的图中未示出的卡定加载手段的加载,使一对卡定部396、396的钩爪状的前端部打开,由此,卡定部396的前端部进入散药盒390的环状槽393,则使之离开直到从该处拔出为止。

把手部3012由容易利用指尖把持的大小的构件构成,形成有能够进退地收容使连接解除部3013、对盖连接部3014的基端部的横孔或横槽,内装由弹簧等构成的图示未示出的上述连接加载手段。

连接解除部3013,当用两个手指等夹着所述一对连接解除部使之都向把手部3012的内部后退时,对盖连接部3014也连动地向把手部3012的内部后退。可以保持用两个手指将其夹着的状态下抬起盖开闭夹具3010。

对盖连接部3014在自由状态下一直进出到其前端部和固定部398、398a卡合为止,在与由手指等操作的连接解除部3013连动的被操作状态下,后退到前端部和固定部398、398a不卡合为止。

对于本实施方式4的散药盒390及盒开闭夹具3010,引用附图说明其使用状态及动作。

图13的(d)是安装之前的盒开闭夹具3010和盖395的正视图,(e)是安装之后的盒开闭夹具3010和盖395的正视图。

由于当抓住一对连接解除部3013、3013将其压入到把手部3012中时(参照图13),成一对的对盖连接部3014、3014也缩短相互之间的距离,两个前端从卡定解除部3011的外周向内方后退,所以,通过将卡定解除部3011与盖395的上表面中央抵接,可以将盒开闭夹具3010相对于盖395进行拆装。

并且,由于当手从安装的盒开闭夹具3010上离开时(参照图10(e)),对盖连接部3014、3014与连接解除部3013、3013一起向进出方向移动,对盖连接部3014、3014的前端部卡定于盖395的固定部398、398a,因此,通过抓住连接解除部3013以外的把手部3012等,不触及盖395就可以用手把持盖395。

在安装了盒开闭夹具3010的盖395中,一对卡定部396、396的前端部打开,在该状态下,盖395和圆筒状容器391的卡定被解除,自由地进行散药盒390的开闭。因此,由于即使不直接触盖395,也可以进行向散药盒390的散药补充作业,所以,在散药补充时,可以极大地减少散药附着到作业者的皮肤上的机会和量。因此,如上所述,由于不会无意中打开,因此放心安全地处理散药盒390,并且,通过有意地使用盒开闭夹具3010,可以不损害放心感和安全性而简便地开闭散药盒390。

另外,当详细地对于在开闭机构340打开被保持在实施方式4的散药配给装置310的盒保持机构320上的散药盒390的开口之前,利用旋转驱动机构330进行的散药盒390的暂时的绕轴旋转进行说明时,控制器350与以适当的旋转速度使散药盒390持续地绕轴旋转并行地持续监测图中未示出的光电传感器等检测构件的检测信号,当从检测构件送出与盖395的被检测部399d的检测相对应的检测信号时,停止散药盒390的绕轴旋转。而且,在被检测部399d位于该检测构件的检测目的地时,散药盒390的盖395的卡定部396到达对于散药排出没有障碍的横向位置,并且,预先选定散药配给装置310中的检测构件的配置和散药盒390的盖395中的配置,以使得在盖395之中因固定部398的存在而变厚的周缘部成为上侧、盖395之中位于固定部398a的外周侧并变薄的周缘部成为下侧。因此,散药配给装置310一面试行被检测部399d的检测一面使散药盒390绕轴旋转,在使盖395的厚的周缘部在上、薄的剩余部分在下之后,使盖395的最上部与开口392抵接,并且使盖395的下部从开口392离开,由此,打开散药盒390的开口。

实施方式5

对于本发明的散药配给装置的实施方式5,引用附图说明其具体的结构。另外,对于和图1至图4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同样的部分,赋予在图1至图4中附加的附图标记的数字上加上400的数字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说明。另外,在下面的说明中,对于赋予超过4000的附图标记的部分,是只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构件或者部分。图14的(a)是打开出入口开闭盖4062的状态下的散药配给装置410的外观立体图,(b)是关闭出入口开闭盖4062的状态下的散药配给装置410的外观立体图。

进而,图15的(a)是散药配给机构4012的外观立体图,(b)是保持了散药盒490的散药配给机构4012的主要部分的右侧视图。

另外,图16是连动摆动部407的外观立体图,图17是出入口开闭盖4062的剖视图和连动机构+摆动传动部4080的主要部分的正视图,图18是连动摆动部4070的摆动板体4071和旋转驱动机构430的驱动轴432的外观立体图。

散药配给装置410(参照图14)具有:从从安装的上述散药盒490排出散药以进行散药的分割配给的散药配给机构4012;将该散药配给机构4012收存于内部并从周围将其包围,并且能够利用出入口开闭盖4062对散药盒490的盒出入口4061进行开闭的外围体4060;使推压构件4078的移动与出入口开闭盖4062的开闭动作连动的机械式的连动机构+摆动传递部4080。

连动机构+摆动传递部4080包括:具有推压构件4078的连动摆动部4070、和将出入口开闭盖4062的摆动传递给连动摆动部4070的摆动传递部4080。

由于安装到盒保持机构421上的散药盒490采取将开口492稍稍向下的倾斜姿势,所以,当打开散药盒490的开口时,圆筒状容器491之中的散药会从开口中溢出,因此,在盒保持机构421的前后分开配置的旋转驱动机构430和开闭机构440之间确保足够的空间,并且,在外围体4060中的包含盒保持机构421的上方的部分,开口形成比散药盒490大的盒出入口4061,以便能够拆装由盒盖495关闭了圆筒状容器491的开口492的散药盒490。

进而,在散药盒490的拆装时,使与散药盒490有干扰的担忧的构件、例如后面描述的驱动轴432或推压构件4078伴随着出入口开闭盖4062的开闭连动地移动。

旋转驱动机构430(参照图15),为了使被保持在盒保持机构421上的散药盒490按照控制器450的控制绕轴旋转,具有:设置在盒保持机构421的后方的马达431、从马达431侧向前方的盒保持机构421突出并且至少靠近前端部的部分被以在轴向方向上能够移动的状态保持的驱动轴432、将例如包括螺旋弹簧434和凸缘状弹簧止动构件435的驱动轴432中的至少靠近前端的部分向前方即向下面描述的嵌合侧加载的加载构件433、以及尽管并非必需但介于马达431与驱动轴432之间的图中未示出的减速机构。

外围体4060(参照图14)例如是长方体状的箱体(筐体)、或者省略其下侧部分的结构(筐体的一部分),在其内部空间收存散药配给机构4012,从包括散药配给机构4012的上方在内的周围包围散药配给机构4012。为了当将散药盒490相对于散药配给机构4012进行拆装时能够容易地使散药盒490从外围体4060出入,在外围体4060的上部,开口形成有比散药盒490大的盒出入口4061。另外,为了防止散药从排出散药的盒出入口4061或散药落下路径中飞扬而向装置外飞散,在外围体4060上附设有开闭盒出入口4061的出入口开闭盖4062。

在出入口开闭盖4062的一端部装配有盖轴支承部4063,该盖轴支承部4063被安装于盒出入口4061的一边的部分处,出入口开闭盖4062以它为中心进行摆动。出入口开闭盖4062,在图中所示的例子中,当把持把手通过手动使之摆动时,开闭盒出入口4061,但是,在打开时,向外侧倾斜以借助重力稳定地保持打开状态(参照图14(a)),另一方面,关闭时(参照图14(b)),借助组装在盖轴支承部4063中的图中未示出的弹簧构件或者附设于对向端部的图中未示出的磁性构件等的作用力,稳定地保持关闭状态。另外(参照图14(a)),在出入口开闭盖4062中的从盖轴支承部4063稍稍离开的摆动部分中,装配有连接轴支承部4064,作为摆动传递部4080的一端部的连接部4081可摆动地相对于该连接轴支承部4064被连接,出入口开闭盖4062的摆动被传递给摆动传递部4080。

如上所述,连动机构+摆动传递部4080(参照图16)包括:具备推压构件4078的连动摆动部4070、和将出入口开闭盖4062的摆动传递给连动摆动部4070的摆动传递部4080,成为通过将出入口开闭盖4062的摆动经由连接轴支承部4062和摆动传递部4080传递给连动摆动部4070,使推压构件4078的移动与出入口开闭盖4062的开闭动作连动的机械式的机构(参照图16、图17)。

连动摆动部4070(参照图16)具有:能够以在后方的旋转驱动机构430的附近设置在固定于倾斜板421等上的构件上的后方的摆动支承轴4073为中心摆动的摆动板体4071、能够以在前方的开闭机构440附近设置在固定于倾斜板421等上的构件上的前方的摆动支承轴4073为中心摆动的摆动板体4079、连接到摆动板体4071和摆动板体4079上并且同时成一体地进行两个板体4071、4079的摆动的连接构件4077,配置在出入口开闭盖4062和散药配给机构4012之间,在此,以前后的摆动支承轴4073、4073为中心摆动。

作为后方的摆动板体4071中从摆动支承轴4073离开的摆动部分,在最上位置或者其附近的部位安装有被下推部4072,在摆动板体4071中的被下推部4072和摆动支承轴4073的中间部位附近,设置突起部4074,作为前方的摆动板体4079中的从摆动支承轴4073离开的摆动部分,在最上位置或者其附近的部位安装有推压构件4078。

被下推部4072(参照图14(a)、图15、图16),当将出入口开闭盖4062降低到关闭位置时,通过与出入口开闭盖4062的下表面抵接并被稍稍下推,机械地规定并且稳定关闭时的连动摆动部4070的摆动位置,为了抵接的顺滑化及防止抵接部的磨损,采用小型的轴承(旋转环、轴承)。

推压构件4078(参照图14(a)、图16),采用可以使其下侧部分进入散药盒490的外周面的环状槽493中的小的旋转环(轴承),在出入口开闭盖4062摆动到打开位置时(参照图14(a)、图16(a)),与被下推部4072一起上升,移动到退避位置,在出入口开闭盖4062摆动到关闭位置时(参照图14(b)、图16(b)),通过摆动传递而下降,进而,在最终阶段,与被出入口开闭盖4062推下的被下推部4072一起下降,到达推压位置。并且,到达推压位置的推压构件4078使下侧部分进入被置于支承构件423、424之上的散药盒490的环状槽493中,从上方推压散药盒490,当散药盒490绕轴旋转时,与此相伴,转动环状槽493的槽底。另外,到达退避位置的推压构件4078从散药盒490离开,将散药盒490的上方空出来。

摆动传递部4080(参照图14(a)、图17)由宽度比摆动板体4071的突起部4074与后方的摆动支承轴4073之间的距离窄的细长构件构成。一端侧的连接部4081被连接到连接轴支承部4064上,能够以其为中心相对于出入口开闭盖4062摆动。另一端侧的摆动前端部构成能够勾挂突起部4074的钩状部4083,连接部4081与钩状部4083之间的中间部4082几乎是笔直的,松配合地插在突起部4074与摆动支承轴4073之间,钩状部4083的前端朝向突起部4074侧,中间部4082和钩状部4083被适当的加载构件、例如图中未示出的弹簧等向突起部4074侧轻轻地加载。

这样的摆动传递部4080,由于在关闭了出入口开闭盖4062的状态下(参照图18(a)),钩状部4083从突起部4074离开,只是中间部4082轻轻地抵接突起部4074,因此,不使被出入口开闭盖4062将被推下部4072推下的摆动板体4071摆动。因此,摆动板体4071停止在下降位置,使推压构件4078停止在推压位置。另外,在连动摆动部4070和摆动传递部4080的组装时或者在此之后,几乎不需要与两个部分4070、4080相关的相互位置调换等调整。

并且,当打开出入口开闭盖4062时,摆动传递部4080牵引连接部4081向从摆动板体4071离开的方向移动,但是,由于从开始直到途中(参照图18(b)),使中间部4082在与突起部4074在抵接状态下滑动,因此,还没有使摆动板体4071摆动。因此,该连动机构+摆动传递部4080打开出入口开闭盖4062的操作即使是手动的,也能够轻快地开始。

然后,当进一步打开出入口开闭盖4062时,钩状部4083的内侧勾挂于突起部4074,出入口开闭盖4062的摆动被摆动传递部4080传递给摆动板体4071,摆动板体4071向上升侧摆动,但是,由于出入口开闭盖4062已经摆动,因此,借助其惯性连动摆动部4070的摆动轻快地开始。并且,在出入口开闭盖4062向外侧倾斜到充分打开的打开状态下(参照图18(c)),摆动板体4071停止到上升位置,将推压构件4078停止在退避位置。因此,该连动机构+摆动传递部4080即使打开出入口开闭盖4062的操作是手动的,不仅是开始时而且在之后也能够轻快地进行,并且稳定地保持打开状态。

另一方面,当关闭开着的出入口开闭盖4062时,摆动传递部4080推压连接部4081将其向摆动板体4071侧移动,但是,关闭的开始使得钩状部4083脱离突起部4074,之后直到途中,由于只是使中间部4082在从横向轻轻抵接突起部4074的状态下滑动,所以,不至于使摆动板体4071摆动。因此,该连动机构+摆动传递部4080,对于关闭出入口开闭盖4062的操作,即使是手动也能够轻快地开始。

之后,当进一步关闭出入口开闭盖4062时(参照图17(d)),靠近中间部4082的靠钩状部4083的部分或者钩状部4083的外侧中的靠中间部4082的部分与摆动支承轴4073抵接,借助相对于突起部4074的摆动传递部4080的杠杆作用,出入口开闭盖4062的摆动被传递给摆动板体4071,摆动板体4071向下降侧摆动,但是,由于出入口开闭盖4062已经摆动,所以,借助其惯性,连动摆动部4070轻快地开始摆动。并且,当将出入口开闭盖4062关闭结束时,摆动传递部4080从摆动支承轴4073离开,而出入口开闭盖4062将被下推部4072推下,因此,返回到上述的恰当的关闭状态(参照图17(a))。

对于摆动板体4071(参照图16、图17、图18),由于上面没有对于从摆动支承轴4073离开的摆动部4070的部分中与下位或中位的部位相关的说明,所以在这里进行说明,下位的部位成为驱动轴强制移动部4075,中位的部位成为驱动轴前进允许部4076,在两个部分4075、4076,形成有以摆动支承轴4073为中心的弧形的切口。该切口的宽度比驱动轴432的中间部的外径宽,但是,由于像上述的凸缘状弹簧止动构件435那样,比被固定安装到中间部并向外径方向伸出的伸出部分的直径窄,所以,摆动板体4071能够在保持将驱动轴432的中间部松配合地插入到切口中的状态下进行摆动,而当与驱动轴432的伸出部分(435)接触时,限制驱动轴432的轴向方向移动。

另外,摆动板体4071(参照图16、图18),驱动轴强制移动部4075和驱动轴前进允许部4076的中间部分弯曲,驱动轴强制移动部4075位于比驱动轴前进允许部4076靠后方的位置。当从驱动轴432的前端部与散药盒490的孔494的嵌合的角度来看这种位置关系时,驱动轴前进允许部4076位于嵌合侧,驱动轴强制移动部4075位于非嵌合侧。因此,摆动板体4071、进而连动机构+摆动传递部4080在出入口开闭盖4062打开时(参照图18(a)),通过利用驱动轴强制移动部4075向后方推压加载构件433的凸缘状弹簧止动构件435,反抗加载部433的螺旋弹簧434的加载使驱动轴432向非嵌合侧强制移动,但是,在出入口开闭盖4062关闭时(参照图18(b)),由驱动轴前进允许部4076将加载部433的凸缘状弹簧止动构件435的限制位置向前方的嵌合侧扩展,变成使驱动轴432服从加载部433的螺旋弹簧434的加载。

下面,对于本实施方式5的散药配给装置,引用附图说明其使用状态及动作。

图14是散药配给装置410的外观立体图,(a)表示打开了出入口开闭盖4062的状态,(b)表示关闭了出入口开闭盖4062的状态。

另外,图15的(a)是空的散药配给机构4012的外观立体图,(b)是保持散药盒490的散药配给机构4012的主要部分的右侧视图。

进而,图16是连动摆动部4070的外观立体图,(a)表示向上方摆动的状态,(b)表示向下方摆动的状态。

另外,图17表示当出入口开闭盖4062的开闭和与之相伴的连动机构+摆动传递部4080的动作状态,(a)是关闭了出入口开闭盖4062的状态,(b)是打开出入口开闭盖4062的途中的状态,(c)是打开了出入口开闭盖4062的状态,(d)是关闭出入口开闭盖4062的途中的状态。

另外,图18是表示伴随着连动摆动部4070的摆动的驱动轴432的进退状态的该部位的外观立体图,(a)是与连动摆动部4070的上升相对应的驱动轴432的强制后退状态,(b)是与连动摆动部4070的下降相对应的驱动轴432的前进允许状态。

由于在使散药配给装置410动作之前,有必要将收存作为配给对象的散药499的使用对象的散药盒490保持在散药配给装置410的盒保持机构421上,所以,在盒出入口4061被出入口开闭盖4062关闭的情况下(参照图16(b)、图18(a)),将出入口开闭盖4062的把手握在手里将其抬起。这样,出入口开闭盖4062向打开方向摆动,但是,由于开始打开时负荷只有出入口开闭盖4062和摆动传递部4080,所以,即使手动也能够轻快地运动(参照图17(b))。

之后,在打开的途中,摆动传递部4080的钩状部4083勾挂到连动摆动部4070的突起部4074上,连动摆动部4070也加入到负荷中,但是,由于出入口开闭盖4062的惯性,出入口开闭盖4062的摆动仍然轻快地继续,在打开完毕时,盒出入口4061被充分打开,(参照图14(a)),并且,由于驱动轴强制移动部4075到达驱动轴432处(参照图18(a)),驱动轴432位于非嵌合侧,所以,盒保持机构421的上方一直扩展到后方的驱动轴432处而被打开(参照图17(c))。

并且,从这些释放部位(4061、421)以保持由盒盖495关闭开口492的状态以横置的姿势将作为使用对象的散药盒490插入,保持在盒保持机构421上(参照图14(a)),这时(参照图15(b)的散药盒的下侧),对于散药盒490的前侧,使盒保持机构421的前侧支承构件423的上端插入到散药盒490的环状槽493的下侧部分中,对于散药盒490的后侧,将圆筒状容器491载置在后侧支承构件424上。这样,容易且迅速地完成散药盒490的安装作业,散药盒490以倾斜角为θ的开口侧低、底侧高的倾斜姿势被保持在散药配给装置410上。

之后,为了关闭盒出入口4061,将出入口开闭盖4062的把手握在手中,使出入口开闭盖4062向关闭方向摆动,但是,由于开始关闭时,负荷只是出入口开闭盖4062和摆动传递部4080,所以即使用手动也能够轻快地运动。当进一步关闭出入口开闭盖4062时(参照图17(d)),连动摆动部4070也加入到负荷中,但是,借助出入口开闭盖4062的惯性,出入口开闭盖4062的摆动仍然轻快地继续。另外,在关闭结束时(参照图17(a)),惯性也加入到手动操作中,保持摆动的出入口开闭盖4062,仍然前轻快的关闭盒出入口4061,并且,将被下推部4072向下推。

由于当被下推部4072被下推时,与此相伴地下降的推压构件4078进入散药盒490的环状槽493,从上方推压散药盒490,因此,散药盒490被推压构件4078和前侧支承构件423三点支承并被稳定保持(参照图15(b)的散药盒的上侧)。另外,伴随着被下推部4072的下推,驱动轴前进允许部4076到达驱动轴432处(参照图18(b))。因此,由于驱动轴432能够移动的范围被扩展到嵌合侧,因此,驱动轴432借助加载部433的加载而前进。并且,根据被盒保持机构421保持的散药盒490的轴旋转角度的情况,如果能够与旋转散药盒490的孔嵌合,则驱动轴432、散药盒490两者直接嵌合,如果不能,则驱动轴432越靠后开始绕轴旋转,变得越能够迅速地嵌合,驱动轴432、散药盒490两者嵌合,所以,自动地完成利用旋转驱动机构430使散药盒490绕轴旋转的准备(参照图17(b)的散药盒的后侧)。

在把使用完的散药盒490从散药配给装置410上卸下时,进行与上述安装时相反顺序的作业。

对于重复的详细的说明进行了省略,简洁地进行描述,但是,当为了打开由出入口开闭盖4062关闭的盒出入口4061(参照图16(b)、图17(a)),而抬起出入口开闭盖4062的把手时,出入口开闭盖4062开始打开,只带动摆动传递部4080,从途中起,连动摆动部4070也与之连动,轻快地打开(参照图14(a)、图17(b)、(c))。另外,与此相伴,由于推压构件4078从散药盒490离开,并且,驱动轴432向非嵌合侧后退而从散药盒490的孔494中脱出,散药盒490的约束被容易且迅速地解除,因此,可以将手从盒出入口4061插入以取出散药盒490。并且,如果是在等候另外的散药盒490的处理,则从将其安装到散药配给装置401起进行作业,否则的话,则利用出入口开闭盖4062关闭盒出入口4061(参照图17(b))。

实施方式6

对于本发明的散药配给装置的实施方式6,引用附图说明其具体的结构。图19表示组装有上述实施方式5的散药配给装置410的药剂分包机,(a)是将计量分割式的药配给装置410和包装装置500组合起来的散药分包机的外观立体图,(b)是将计量分割式的药配给装置410、分配分割式的散药配给装置600和包装装置500组合起来的散药分包机的外观立体图。

图19(a)所示的散药分包机,通过在上段设置上述的计量分割式·圆筒盒旋转方式的散药配给装置410,在下段设置包装装置500,以谋求小型化。散药从散药配给装置410每次一包地向包装装置500送入。

图19(b)所示的散药分包机,除此之外,还在散药配给装置410的侧方并列地设置具有r圆盘等的旋转分配式·分配分割式的散药配给装置600,能够进行散药配给的并行处理,并且,与在侧方并列两台散药配给装置600的过去的方式相比,可以谋求小型化。尽管图中省略(参照专利文献2),但也可以不将从散药配给装置410分割配给的散药直接送往包装装置500,而是将散药的输送的目的地向散药配给装置600切换。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手动操作出入口开闭盖4062,但是,出入口开闭盖4062的开闭,也可以是电动式的,也可以既用手动又用电动。

工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本发明的散药配给装置可以单独使用,但是,大多组装到散药分包机中,这时,可以以替换分配分割用的机构的形式设置在包装装置的正上方,每次一包的量地将散药送入包装装置,也可以以替换散药给送器的形式组装到旋转分配式的散药配给装置中,也可以以将散药配给给散药给送器的形式附设到旋转分配式的散药配给装置上,也可以与旋转分配式的散药配给装置并列地设置,也可以对它们进行切换。

附图标记说明

10···散药配给装置

11···底板、12···前侧支承部、13···后侧支承部

20···散药送出部

21···盒保持机构、22···倾斜板、θ···倾斜角

23···前侧支承构件、24···后侧支承构件

30···旋转驱动机构、31···马达、32···驱动轴

40···开闭机构、41···摆动驱动部、42···盖保持器、43···臂

49···背景构件

50···控制器(摄像计测手段、重量计测手段、支承构件切换手段)

51···摄像装置(摄像计测手段)

60···计量料斗、61···开闭阀、62···开闭阀驱动装置

70···料斗保持部、71···第一支承构件、72···第二支承构件

73···升降机构(支承构件切换手段)、74···重量计测构件(重量计测手段)

80···敲击机构、81···敲击器

90···散药盒、91···圆筒状容器、92···开口

93···环状槽(环状卡合部)、93a···凸缘状伸出部(环状卡合部)

94···孔、95···盖、96···卡定部、97···圆盘、99···散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