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引导吸引器管的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40789阅读:410来源:国知局
用于引导吸引器管的针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用于引导吸引器管的针,涉及在与管连接的针的后端部内侧上形成手柄部或者结合单独的固定手柄,使得手术者在贯通皮肤时能够稳定地抓住针,并准确地知道针的弯曲方向,从而防止医疗事故并提高准确性的用于引导吸引器管的针。



背景技术:

通常,如果手术的患者不及时把产生在体内的不必要的血液或渗出液排出,则会引起并发症,因此使用用于强制排出这种血液或渗出液的称为hemovac或者barovac的医疗用吸引器。

如图1所示,这种医疗用吸引器大体构成有排液容器10和贯通皮肤的针12以及连接所述排液容器10和针12的管11。其中,为了使进行治疗的手术者能够方便地贯通皮肤,针12形成为弯曲约20°至30°。

但是,由于这种针由金属材料构成为圆筒形,并且手术时在手术用手套上沾有体液,因此非常滑,当从皮肤内部(手术部位)向皮肤外部贯通针时,针容易旋转。由此,当因手术者的不注意而针向其他方向旋转时,可能由旋转的针的弯曲尖端部分而损伤不希望损伤的其他重要脏器。并且手术者很难直接用眼睛从外部确认如此旋转的针尖的弯曲方向,因此在贯通的过程中,手术者完全不能预想针的行进方向,针向其他方向移动,从而引发体内的不希望损伤的脏器损伤。

作为相关现有技术的实用新型第467554号(医疗用吸引器的管固定夹具)中公开有如下结构:本体的中央部形成有插入管的通孔的同时,从该通孔沿一侧方向形成有开口部,从所述开口部延伸的板状体的外侧表面上形成有凹槽,以能够缠绕缝合用线。

但是,上述现有技术涉及固定夹具,与管连接的针贯通体内,然后去除针之后,在管的一侧插入于体内手术部位的状态下,为了防止管脱离患处,固定夹具用于将管固定于皮肤,但是其完全不能解决如下的问题,即,最初针贯通皮肤时打滑,因而针旋转,针向手术者不希望的方向移动,从而产生脏器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引导吸引管的针,该用于引导吸引管的针在针的后端部内侧一体形成手柄部,或者形成结合部并通过在所述结合部上可拆装的单独的固定手柄,使手术者能够稳定地支撑针,并通过固定手柄能够准确地知道针的弯曲方向,从而防止医疗事故并提高准确性。

本发明中,在将与用于排出患者的体内血液的排液容器连接的管的一端结合于针的后端部的针中,所述针构成为在所述针的后端部内侧形成有结合部,并包括结合于所述结合部且能够拆装的固定手柄。

此外,所述结合部中,在所述针的外周上形成有结合槽,在所述固定手柄的内侧形成有结合突起以插入于所述结合槽。

此外,所述结合槽构成为沿所述针的长度方向形成的长槽。

此外,所述结合部的截面形成为圆形、椭圆形、多边形中的任一种,插入于所述结合部的所述固定手柄的内侧截面形成为对应于所述结合部的截面的圆形、椭圆形、多边形中的任一种。

此外,所述固定手柄由分开的上下本体构成,所述上下本体的一侧形成有铰链部,所述铰链部的相反侧设置有结合固定构件。

此外,所述结合固定构件由通过磁力能够彼此附着的磁体构成。

此外,所述结合固定构件构成为挂钩形状以能够进行连接。

此外,所述固定手柄包括结合空间部,该结合空间部使所述针通过一个结合引导槽而被弹性插入结合,所述结合引导槽的本体的一侧被开口。

此外,所述固定手柄的上部接触面和下部接触面上设置有防滑构件。

此外,所述防滑构件通过形成多个凹凸部而构成。

此外,所述防滑构件由在表面上涂覆粘接物质而形成的粘接层构成。

此外,在将与用于排出患者的体内血液的排液容器连接的管的一端结合于针的后端部的针中,在所述针的后端部内侧一定区间上一体形成有手柄部。

此外,所述手柄部通过在所述针的表面上形成多个凹凸部而构成。

此外,所述手柄部由在所述针的表面上涂覆粘接物质而形成的粘接层构成。

本发明具有的效果是,在针的后端部内侧一体形成手柄部或者结合容易拆装的固定手柄,从而手术者能够稳定地支撑针,能够防止贯通皮肤时针的打滑和因手术者的不注意而引起的针的旋转,将由此产生的医疗事故防患于未然。

此外具有的优点是,能够用肉眼确认与针结合的固定手柄,并准确地知道针的弯曲方向,使得向体内贯通的针沿手术者希望的方向移动,从而血液排出管能够位于准确的位置上。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以往的吸引器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引导吸引器管的针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引导吸引器管的针的放大剖视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固定手柄和针的结合槽的放大立体图;

图5是示出结合有本发明的固定手柄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结合固定构件以挂钩形式构成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结合槽以多角形的图形形式构成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8是示出根据图7的实施方式的固定手柄的结合状态的剖视图;

图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固定手柄的本体构成为一体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图;

图10是示出图9的固定手柄被结合的过程的例示图;

图1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固定手柄的由凹凸部构成的防滑构件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图;

图1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构成固定手柄的凹凸部的防滑构件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图;

图1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构成固定手柄的粘接层的防滑构件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图;

图14是形成有本发明的手柄部的又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15是本发明的手柄部由多个凹凸部构成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图;

图16是本发明的手柄部由多个凹凸部构成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图;

图17是本发明的手柄部由粘接层构成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如下。并且,在说明本发明的过程中,在针对相关的公知功能或结构的具体说明被判断为不必要地混淆本发明的主旨的情况下,将省略其详细说明。

本发明涉及用于引导吸引器管的针,是使用在用于强制排出手术后在体内产生的不必要的血液或渗出液的称为hemovac或者barovac的医疗用吸引器中的,如图1的以往附图中所示,这种医疗用吸引器构成有存储被排出的血液的排液容器10、管11以及针12。

以往的针12构成为圆筒形,一部分弯曲,前端部为尖锐形状,后端部结合有吸入用管11。手术者用手直接抓住从针12的后端部间隔预设距离的前侧的本体而贯通皮肤,此时,由于针12构成为粗度小的圆筒形,并且抓针的手上沾有体液,因此贯通皮肤时,针12从手术者的手打滑而容易旋转。在具有由此引起其他组织的损伤的问题的背景下,欲通过本发明解决该问题。

本发明的用于引导吸引器管的针100的特征如下:在将与用于排出患者的体内血液的排液容器连接的管300的一端结合于针100的后端部110的针中,所述针构成为:在所述针的后端部内侧形成有结合部120,并包括结合于所述结合部120且能够拆装的固定手柄200。

所述针100由圆筒形的金属材料构成,并其后端部110上被插入管300而贯通皮肤,以向体内插入和/或引导管300,为了手术者的操作便利,针构成为弯曲约20°至30°的形状。被插入所述管300的后端部110构成为楔子形状,使得管300不容易脱离,在后端部110的内侧形成有用于与手柄结合的结合槽121。

所述结合部120在从针100的后端部110向内侧间隔预设距离的位置上沿长度方向形成在圆周上,针的外周上形成有结合槽121,在固定手柄200的内侧形成有结合突起220以能够插入于所述结合槽121中,从而能够实现结合。此时,为了提高结合槽121的结合力,可以沿长度方向形成有长度约为0.5cm至2cm的长槽,还可以沿长度方向形成多个短形状的槽,从而获得与长槽类似的效果。另外,所述结合槽121的形成位置可以分别形成在针100的上部和下部,或者为了提高结合力而可以沿圆周方向形成有多个。

此外,作为所述结合部120的另一实施方式,所述结合部120的截面可以形成为圆形、椭圆形、多边形中的任一种,插入于所述结合部120的固定手柄200的内侧截面可以形成为对应于结合部120的截面的圆形、椭圆形、多边形中的任一种,从而实现结合。即,所述结合部120优选构成为能够防止旋转的结合形式,不仅可以形成为圆形,也可以形成为作为其他形状的椭圆形、四边形、六边形、星状等,这也是优选的示例。

如此,结合部120可以按照上述示例变形为多种形状,由于所述结合部120构成为从针100的表面不突出并向内侧凹入的槽的形状,因此能够防止针100所贯通的皮肤被超出必要地损伤。

所述固定手柄200插入结合于针100的结合槽121,手术者不直接抓住针100,而是能够用拇指和食指分别抓住固定手柄200的上部和下部来贯通皮肤,从而能够稳定地抓住针100。此外,由于拆装容易,从而针100在结合固定手柄200的状态下贯通皮肤,被贯通的皮肤到达固定手柄200的前侧时,可在方便地去除固定手柄200之后,贯通至针100的后端部110,从而能够使管300位于体内。

所述固定手柄200由分开的上下本体210、210’构成,所述上下本体210、210’的一侧形成有铰链部230,所述铰链部230的相反侧设置有结合固定构件240。所述铰链部230能够使上下本体210、210’以铰链部230为中心旋转开放,使其能与针100容易地拆装,并通过结合固定构件240,固定手柄200成为完全结合于针100的状态。

所述结合固定构件240为了能够通过磁力彼此附着,可以在上下本体210、210’的接触部位上分别设置磁体而被固定,结合固定构件240可以构成为挂钩形状,从而上下本体210、210’通过挂钩连接而被固定。只要是拆装简单且使上下本体210、210’彼此固定的结构,这种结合固定构件240可以采用任何其他形式。

同时,作为所述固定手柄200的另一实施方式,如图9和图10所示,一个本体构成为一侧被开口的字形状,并且构成为针100通过形成在一侧的结合引导槽260向结合空间部270被弹性插入结合的结构。即,不需要铰链部230和结合固定构件240,而是能够通过弹性结合与针100结合的形式。为了容易进行弹性结合,所述固定手柄200优选由橡胶或硅胶等合成树脂形成。

此外,当固定手柄200的上部接触面和下部接触面上设置有防滑构件280时,可提高固定手柄200的把持部位的摩擦力,从而具有手术者的手不在固定手柄200上打滑并能够稳定地抓握的效果。所述防滑构件280可以形成凹凸部281,可以如图11所示地以压花形式形成为多排,也可以如图12所示地沿横向方向长长地形成凹凸部281,从而能够防滑。同时,可以如图13所示地由涂覆粘接物质而形成的粘接层282构成,从而以其他形式防滑。

如上所述构成的本发明中,由于固定手柄200能够完美地固定于针100,最初结合固定手柄200时结合成使针100的弯曲方向到达上部,则仅观察手柄就能够知道向体内贯通的针100的弯曲方向,手术者能够沿希望的方向移动针100。为了更加容易地识别,固定手柄200上还可以形成标识部(未图示),从而形成为用肉眼能够容易地知道针100的弯曲方向。

同时,作为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如图14所示,可以构成为不结合单独的固定手柄200,而是在所述针100的后端部110内侧一定区间上一体形成手柄部400。所述手柄部400可以构成为如图15所示地以压花形式形成凹凸部410,可以如图16所示地在针的圆周上以凹入的槽的形式形成凹凸部410。此外,如图17所示地构成涂覆粘接物质而形成的粘接层420,以用作能够提高摩擦力的构件,从而当手术者抓住手柄部400时不打滑并能够稳定地将结合于后端部110的管300向体内引导。

为了最小化贯通针100时的皮肤的组织损伤,比起所述手柄部400构成为比针100的表面更突出的形式,手柄部400优选以如下形式构成,即,手柄部400以其直径比针100的直径稍小的大小形成之后,形成凹凸部410或粘接层420,从而手柄部400形成为相比针的表面不突出。

以上,参考上述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但显然可以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范围内进行多种变形实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