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血压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23581阅读:36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降血压的中药。



背景技术:

高血压是指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主要特征的疾病或病理过程,常引起心脑肾眼等器官病变,并出现相应后果,当前用于治疗该病的药物,主要是控制症状,且副作用较大,根据西医的认识,降压药物治疗,坚持长期给药的原则,而药物的毒副作用,损害主要器官,促进并发症的发生发展,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主要用于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性急性脑血管疾病的后遗症康复治疗,为了克服以往降血压药的缺点和不足,本发明在中药学指导下采取药食同源的中药组成,标本兼治,修复和软化血管,增加其弹性,缓解细小动脉痉挛,因而能防止或延缓心脑肾眼等器官的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有效率100%,安全,无副作用等优点。

本发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方取:罗布麻钩藤

决明子泽泻

野菊白芍

其中:罗布麻1-50份钩藤1-50份

决明子1-50份泽泻1-50份

野菊1-60份白芍1-60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着进一步说明

取:决明子9g泽泻9g

野菊12g白芍12g

罗布麻9g钩藤15g

制取口服液,取其头煎二煎合为300ml,每服100ml分早中晚3次口服,按上述比例制取口服液备用,以高血压病100例,说明本发明的积极效果,100例参试者的一般情况,均患过高血压急性脑血管病。留有偏瘫、肢体麻木、乏力、头昏、头痛、头胀、口角流涎,自觉面部烘热等症状,出院3个月至18个月,服西药降血压,计有北京降压零号利血平、复方降压片、速尿等,上诉症状未见好转,测得血压22~24/13.3~15.7kpa(165~180/100~118mmhg)即收缩压22~24kpa(165~180mmhg)之间,舒张压13.3~15.7kpa(100~118mmhg)之间,以上测得结果是在服用降血压药后的血压值。

改服本发明制取的口服液,15~30分钟测得各参考患者血压:

20~22.6/12.6~13.3kpa(150~170/95~100mmhg)

即收缩压为:20~22.6kpa(150~170mmhg)舒张压为:12.6~13.3kpa(95~100mmhg)

经服本发明汤液两个星期测定血压

19.3~22/11.3~12.6kpa(145~165/85~95mmhg)即收缩压为:19.3~22kpa(145~165mmhg)舒张压为:11.3~12.6kpa(85~95mmhg)参加轻体力活动:打太极、体操、散步、家务等。测得收缩压达到或小于23.3kpa(175mmhg),舒张压小于或达到14.6kpa(110mmhg)上述症状消失或减轻,经过一个疗程30天的连续服本发明制剂,停服当天至20天未见血压升高、反弹、血尿常规服食本发明剂制汤液前后相同,加大剂量,各参试对象血压下降也没太大变化与治疗量相当,更没有其他不良反应。经试验,本发明对于正常血压没有影响或很微弱。

该发明是天然植物组成,属药食同源,经过现代研究和二十余年临床证明,有效率100%,初期高血压可以治愈,安全可靠,无副作用。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降血压的中药,主要用于原发性高血压以及由高血压引起的急性脑血管病的后遗症的康复治疗,本发明在中医理论指导采用药食同源的中药组成。标本兼治,修复和软化血管增加其弹性,缓解细小的动脉痉挛,因而能防止、或延缓心脑、肾、眼等器官的并发症的发生发展,经过二十余年临床证明,有效率100%,安全,疗效可靠,无副作用,初期高血压可以治愈,停药不升高血压等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梅茂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梅茂猛
技术研发日:2016.01.26
技术公布日:2017.08.0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