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面瘫的中药膏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13735645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中医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治疗面瘫的中药膏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面瘫,又称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一种急性非化脓性茎乳孔内面神经炎。是一种常见病,一年四季均可患病。临床症状:患侧额纹消失,眼裂增大,筋鼻不动,人中口歪向健侧,鼓腮漏气,漱口漏水,颊部塞食,面肌紧木,鼻塞,脉浮紧,苔薄白。有的出现头痛,耳后痛,面热,面肌松弛,脉浮数,苔薄黄。还有的面肌麻木言语不清,舌体僵硬,味觉嗅觉障碍或消失。苔白腻等。3~6个月后没有痊愈者出现患侧面肌萎缩,痉挛,人中口歪向患侧等后遗症。面瘫病因:中医认为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外感风寒风热痰湿等引发。《诸病源候论·中风论》:“诸阳为风寒所客,则筋急故口噤不开也。”即是说面瘫是由阳明经脉络空虚外邪壅滞,使脉络不通气血阻痹而产生的。现代医学认为是病毒损伤面神经而引发的。目前、治疗周围性面瘫的药物一般为口服和外敷两种,其中口服药均须经过肝脏代谢、肾脏排出,加重肝肾负担;并且疗效个体差异大,多数患者易留神经损伤的后遗症,同时大多数西药治疗多采用激素配方,不良反应多,口服药口感差,患者不易接受。普通的外敷药配方药物成分复杂繁多,含铅、含汞、含胶,容易造成局部过敏,出现患处皮炎,湿疹,所以不宜久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面瘫的中药膏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治疗面瘫的中药膏,其中药原料组分按照质量分数计包括:白芥子2.5~4份,白僵蚕4~6份,白附子2~3.8份,白花蛇0.4~0.6份,麝香0.1~0.3份。进一步的,其中药原料组分按照质量分数计包括:白芥子3份,白僵蚕5份,白附子3份,白花蛇0.5份,麝香0.2份。进一步的,其中药原料组分按照质量分数计包括:白芥子2.5份,白僵蚕4份,白附子2份,白花蛇0.4份,麝香0.1份。进一步的,该治疗面瘫的中药膏还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中药原料:白芷1.8~2.8份、元胡1~2.8份和干随0.5~1.2份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的组合。进一步的,该治疗面瘫的中药膏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上述组分的各中药原料研磨成粉末后过350目网筛备用;(2)将步骤(1)中的粉末放入器皿内用5%~7%的醋调和成药膏备用;(3)将步骤(2)中的药膏附到药膏载体上制成直径0.8~1厘米,厚度0.4~0.5厘米的中药膏,每个中药膏约重3.5克。进一步的,该治疗面瘫的中药膏的应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该治疗面瘫的中药膏分别贴在患者的太阳穴、迎香穴、翳风穴、地仓穴、颊车穴,10天一次,6次一个疗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中药膏中药原料中白芥子辛温,可温中散寒、疏通经络、调整气血之功能,含白芥子油有强烈的皮肤发赤作用,能促进深部的血液循环;白僵蚕有熄风止痉、祛风止痛、化痰散结的作用;白附子有祛风痰、解毒散结、有止疼痛的作用,并且白附子善搜头面之风;白花蛇有祛风通络、止痉的作用;麝香有芳香开窍、活血散结,引药直达病灶之功效;本发明中药膏中药原料配比符合君臣佐使的原则;使用本发明中药膏通过局部穴位外敷方法,起到疏通经络,达到恢复患处神经肌肉组织的功效;局部治疗起效快,不良反应少、不含铅、汞等重金属,药味简单,药宏力专,老幼皆宜使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对本发明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实施例1本发明实施例1涉及一种治疗面瘫的中药膏,其中药原料组分按照质量份数计包括:白芥子2.5份,白僵蚕4份,白附子2份,白花蛇0.4份,麝香0.1份。制备方法:将上述组分的各中药原料研磨成粉末后过350目网筛备用;将粉末放入器皿内用5%~7%的醋(可以直接使用食用醋或者姜汁醋)调和成药膏备用;将药膏附到药膏载体上,制成直径0.8~1厘米,厚度0.4~0.5厘米的中药膏,每个中药膏约重3.5克。使用方法:将该治疗面瘫的中药膏分别贴在患者的太阳穴(布有三叉神经第二、第三分支,面神经颞支。主治:头痛、目疾)、迎香穴(主治:鼻炎、鼻塞、鼻窦炎、流鼻水、鼻病、牙痛、感冒等)、翳风穴(主治:耳鸣、耳聋、口眼喎斜)、地仓穴(主治:口喎、流涎、眼睑动)、颊车穴(主治:口喎、齿痛、颊肿、口噤不语),10天一次,6次一个疗程。实施例2本发明实施例2涉及一种治疗面瘫的中药膏,其中药原料组分按照质量份数计包括:白芥子3份,白僵蚕5份,白附子3份,白花蛇0.5份,麝香0.2份。制备方法:将上述组分的各中药原料研磨成粉末后过350目网筛备用;将粉末放入器皿内用5%~7%的醋(可以直接使用食用醋或者姜汁醋)调和成药膏备用;将药膏附到药膏载体上,制成直径0.8~1厘米,厚度0.4~0.5厘米的中药膏,每个中药膏约重3.5克。使用方法:将该治疗面瘫的中药膏分别贴在患者的太阳穴(布有三叉神经第二、第三分支,面神经颞支。主治:头痛、目疾)、迎香穴(主治:鼻炎、鼻塞、鼻窦炎、流鼻水、鼻病、牙痛、感冒等)、翳风穴(主治:耳鸣、耳聋、口眼喎斜)、地仓穴(主治:口喎、流涎、眼睑动)、颊车穴(主治:口喎、齿痛、颊肿、口噤不语),10天一次,6次一个疗程。实施例3本发明实施例3涉及一种治疗面瘫的中药膏,其中药原料组分按照质量分数计包括:白芥子4份,白僵蚕6份,白附子3.8份,白花蛇0.6份,麝香0.3份。制备方法:将上述组分的各中药原料研磨成粉末后过350目网筛备用;将粉末放入器皿内用5%~7%的醋(可以直接使用食用醋或者姜汁醋)调和成药膏备用;将药膏附到药膏载体上,制成直径0.8~1厘米,厚度0.4~0.5厘米的中药膏,每个中药膏约重3.5克。使用方法:将该治疗面瘫的中药膏分别贴在患者的太阳穴(布有三叉神经第二、第三分支,面神经颞支。主治:头痛、目疾)、迎香穴(主治:鼻炎、鼻塞、鼻窦炎、流鼻水、鼻病、牙痛、感冒等)、翳风穴(主治:耳鸣、耳聋、口眼喎斜)、地仓穴(主治:口喎、流涎、眼睑动)、颊车穴(主治:口喎、齿痛、颊肿、口噤不语),10天一次,6次一个疗程。实施例4本发明实施例4涉及一种治疗面瘫的中药膏,其中药原料组分按照质量份数计包括:白芥子2.5~4份,白僵蚕4~6份,白附子2~3.8份,白花蛇0.4~0.6份,麝香0.1~0.3份,还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中药原料:白芷1.8~2.8份,元胡1~2.8份和干随0.5~1.2份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的组合。制备方法:将上述组分的各中药原料研磨成粉末后过350目网筛备用;将粉末放入器皿内用5%~7%的醋(可以直接使用食用醋或者姜汁醋)调和成药膏备用;将药膏附到药膏载体上,制成直径0.8~1厘米,厚度0.4~0.5厘米的中药膏,每个中药膏约重3.5克。使用方法:将该治疗面瘫的中药膏分别贴在患者的太阳穴(布有三叉神经第二、第三分支,面神经颞支。主治:头痛、目疾)、迎香穴(主治:鼻炎、鼻塞、鼻窦炎、流鼻水、鼻病、牙痛、感冒等)、翳风穴(主治:耳鸣、耳聋、口眼喎斜)、地仓穴(主治:口喎、流涎、眼睑动)、颊车穴(主治:口喎、齿痛、颊肿、口噤不语),10天一次,6次一个疗程。施例5本发明实施例5涉及一种治疗面瘫的中药膏,其中药原料组分按照质量份数计包括:白芥子3份,白僵蚕5份,白附子3份,白花蛇0.5份,麝香0.2份,白芷2份,元胡1.5份和干随0.9份。制备方法:将上述组分的各中药原料研磨成粉末后过350目网筛备用;将粉末放入器皿内用5%~7%的醋(可以直接使用食用醋或者姜汁醋)调和成药膏备用;将药膏附到药膏载体上,制成直径0.8~1厘米,厚度0.4~0.5厘米的中药膏,每个中药膏约重3.5克。使用方法:将该治疗面瘫的中药膏分别贴在患者的太阳穴(布有三叉神经第二、第三分支,面神经颞支。主治:头痛、目疾)、迎香穴(主治:鼻炎、鼻塞、鼻窦炎、流鼻水、鼻病、牙痛、感冒等)、翳风穴(主治:耳鸣、耳聋、口眼喎斜)、地仓穴(主治:口喎、流涎、眼睑动)、颊车穴(主治:口喎、齿痛、颊肿、口噤不语),10天一次,6次一个疗程。本发明经388例治疗,痊愈328例,好转51例,无效9例,有效率97.7%。根据病变部位与疗效的关系,统计表明:由于病变侵犯部位不同,可直接影响疗效。病变在颈乳孔以外的症状轻,病程短,恢复快,治愈率高;而中枢近的症状重,病程长,回复慢,治愈率低,在统计学上有非常显著的差异。发病后治疗早的疗效高,在1~2周内就诊治疗者痊愈的占95%,而在发病后1~2月就诊治疗者痊愈的只占62%。这说明早期往往是神经功能障碍的可逆阶段,及时治疗有利于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以下为使用本发明治疗的病例1、马某,女,28岁,右侧面瘫1天,使用本发明穴位外敷,两次治疗后痊愈。2、武某,男,17岁,左侧面神经炎2天,使用本发明穴位外敷,两次治疗后痊愈。3、李某,女,32岁,右侧面瘫四天,使用本发明穴位外敷,两次治疗后痊愈。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改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