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高血压病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766782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治疗高血压病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高血压病是严重威胁到人类健康的一类心脑血管疾病,容易引起心、脑、血管、肾等靶器官的损害(刘力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19(8):701-743)。以往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1、2级高血压病具有明显的疗效,可以使部分患者减停西药,稳定血压并且在高血压病二级预防和康复过程中具有优势(马维红,李琦,刘为萍.老年高血压病流行特点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现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26(4):766-770)。高血压病痰湿壅盛证是原发性高血压病常见的证候(熊兴江,王阶.经典名方治疗高血压病临床实践[J].中国中药杂志,2014,39(5):929-933),临床上多表现为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胸闷心悸等。近年来,人的饮食习惯和生活状态发生了较大的改变,长期过食生冷瓜果、社会工作压力过度紧张,导致高血压的发病日趋低龄化,其发病机理也与传统相异。从临床观察,高血压病痰湿壅盛证的病变机理更多的是与肝失疏泄,肝郁气滞化火,水饮内停有关。临床上多表现为:头痛、眩晕、心悸、寐差、烦躁易怒、舌体胖大有齿印、脉象多为沉滑或沉弦等,治疗上多从疏肝利水立法。通过疏肝可调节情志、减轻精神压力,缓解肝郁化火、肝火上扰所致的烦躁、失眠、头痛、眩晕等症状,同时又可避免气滞津停导致的痰饮停聚,利水即利小便,可有效地调节人体内的水液代谢,使水饮湿浊祛有去路,从而缓解因水饮内停、水饮上泛或凌心所致的眩晕、心悸等症状。此正所谓“祛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具有温阳化饮疏肝利水功效,费用低,且无任何毒副作用的一种治疗高血压病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所述治疗高血压病的中药制剂按质量比的组成为:柴胡9~12、黄芩9~30、桂枝9~15、茯苓15~30、泽泻15~30、猪苓9~18、生白术15~30、丹参15~30。

所述治疗高血压病的中药制剂按质量比的组成优选为:柴胡9、黄芩18、桂枝12、茯苓18、泽泻30、猪苓18、生白术18、丹参18。

所述治疗高血压病的中药制剂可采用汤剂、片剂、粉剂、丸剂、胶囊等剂型。

所述治疗高血压病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如下:

将各原料混合后按常规中药制剂制备方法即可得到相应产品。

所述治疗高血压病的中药汤剂的制备方法如下:

将各原料混合后加水浸泡,再用文火煎煮,取第一次水煎液备用,再将药渣加水继续文火煎煮,取第二次水煎液,再将第一次水煎液和第二次水煎液混合,即得治疗高血压病的中药汤剂。

所述加水浸泡的条件可为加水900ml浸泡30min;所述文火煎煮的时间可为1h;所述取第一次水煎液的量可为250ml;所述再将药渣加水继续文火煎煮的条件可为将药渣再加水800ml继续文火煎煮1h;所述取第二次水煎液的量可为250ml。

所述治疗高血压病的中药汤剂的服用方法可为:分早晚两次温服,每日1剂。治疗30d为一个疗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用于治疗高血压病,本中药组方具有温阳化饮、疏肝利水的功效,治疗费用低、有特效、无毒副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治疗高血压病的中药制剂按质量比的组成为:柴胡9~12、黄芩9~30、桂枝9~15、茯苓15~30、泽泻15~30、猪苓9~18、生白术15~30、丹参15~30。将各原料混合后按常规中药制剂制备方法即可得到相应产品。

典型病例:

病案一:

张某,男,55岁。初诊时:诉近两周常感头晕,头胀。诊时:头胀,项紧不舒,两太阳穴处疼痛,心情不舒或遇劳后加重,动则多汗,睡眠欠佳,多梦,小便偏黄,大便调,性情急躁,左右臂血压162/98mmHg,舌暗红,苔黄腻,左脉弦,右脉滑稍弦。

诊断:高血压病。

辨证:肝火上扰,饮热互结。

治法:清热利水,平肝潜阳。

药物:柴胡9g、黄芩18g、桂枝9g、茯苓15g、泽泻15g、猪苓9g、生白术15g、丹参15g。

医嘱忌食辛辣燥热、油腻之品,控制情绪,保持心情舒畅。

二诊:7剂后诸证稍减,左右臂血压152/96mmHg,再进7剂。三诊:左右臂血压降至146/90mmHg,再以上方加减治疗两周,血压都稳定在130~140/80~90mmHg。此后以上述为主方又治疗两个疗程(两个月),上述症状全部缓解,血压也控制在正常范围。

病案二:

李某,男,38岁,初诊时:自述头晕、项强,午后明显,平日嗜睡。刻诊:头晕项强,神疲乏力,口不干不苦,纳可,寐欠佳,二便正常。舌质淡红带晦暗,舌边齿印,苔黄厚腻,左右脉关尺皆沉弦而有力,右臂血压150/120mmHg,左臂血压146/110mmHg。

诊断:高血压病。

辨证:饮热互结,瘀血内阻。

治法:清热利水,平肝活血。

药物:柴胡10g、黄芩20g、桂枝12g、茯苓24g、泽泻24g、猪苓12g、生白术24g、丹参18g。6剂,每日1剂,水煎服。医嘱:当服温药。服此中药期间,停服其他药物。注意起居有常,调摄饮食,少荤多素,调畅情志。

二诊,药后左右臂血压皆为140/110mmHg,效不更方。

三诊,按上方继续服用两周后,左右臂血压皆为140/96mmHg,伴有睡眠欠佳。继续调理一个月,左右臂血压稳定在136~140/86~90mmHg之间。

病案三:

吴某,男,65岁,初诊时:诉头晕、心悸反复发作2年余。诊见:患者形体偏胖,畏冷,头晕甚,活动后心悸易发,肢体沉重,腰酸,神疲乏力,时有烦躁,夜尿3~4次,大便溏薄。查体:左右臂血压170/100mmHg,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浮肿,舌下紫暗,舌质淡红稍暗,苔白微厚腻,舌体胖大边有齿痕,右脉沉细弦,左脉沉滑弦。

诊断:高血压病。

辨证:脾肾阳虚,水饮内停。

治法:健脾温肾,活血利水。

药物:柴胡9g、黄芩9g、桂枝15g、茯苓15g、泽泻30g、猪苓18g、生白术30g、丹参30g。水煎服,日1剂,连服7剂。

二诊,头晕减轻,畏冷缓解,左右臂150/96mmHg双下肢浮肿已不明显,效不更方,再服14剂。

三诊,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浮肿,左右臂血压142/92mmHg,继续治疗两个月,左右臂血压控制在138~142/82~90mmHg范围,双下肢浮肿消失,诸症缓解。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