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咳嗽的内服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16709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咳嗽的内服中药制剂,具有清宣润肺、清肺泄肝、止咳化痰的功效。内服,可以用于咳嗽的治疗,具有确切疗效。

背景技术:
咳嗽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呼吸反射动作。通过咳嗽反射能有效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或进入气道的异物。但咳嗽也有不利的一面,剧烈咳嗽可导致呼吸道出血,如长期,频繁,剧烈咳嗽影响工作,休息,甚至引起喉痛,音哑和呼吸肌痛,则属病理现象。咳嗽是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症状,如咳嗽无痰或痰量很少为干咳,常见于急性咽喉炎、支气管炎的初期;急性骤然发生的咳嗽,多见于支气管内异物;长期慢性咳嗽,多见于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等。咳嗽的不利作用,是可把气管病变扩散到邻近的小支气管,使病情加重。另外,持久剧烈的咳嗽可影响休息,还易消耗体力,并可引起肺泡壁弹性组织的破坏,诱发肺气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咳嗽的内服中药制剂,具有清宣润肺、清肺泄肝、止咳化痰的功效。内服,可以用于咳嗽的治疗,具有确切疗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中药制剂选择的药材及重量份分别是:桑叶9克、簿荷7克、桔梗10克、苦杏仁10克、川贝母9克、枇杷叶12克、黄芩12克、白芍10克、天冬11克、陈皮12克、生甘草10克、半夏11克。本发明选择的中药原料中:桑叶:性味:味苦、甘、性寒。归肺、肝经。功效:疏散风热;清肺;明目。主风热感冒;风温初起,发热头痛,汗出恶风,咳嗽胸痛;或肺燥干咳无痰;咽干口渴;风热及肝阳上扰;目赤肿痛。用于风热感冒,肺热燥咳,头晕头痛,目赤昏花。簿荷:入药部位唇形科植物薄荷的全草或叶。性味:味辛,性凉。归经:入肺、肝经。功效: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主治:外感风热,头痛,咽喉肿痛,食滞气胀,口疮,牙痛,疮疥,瘾疹,温病初起,风疹瘙痒,肝郁气滞,胸闷胁痛。桔梗:味苦、辛,性微温。入肺经。能祛痰止咳,并有宣肺、排脓作用。【功效】:宣肺、祛痰、利咽、排脓、利五脏、补气血、补五劳、养气。【主治】:咳嗽痰多、咽喉肿痛、肺痈吐脓、胸满胁痛、痢疾腹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小便癃闭。用于咳嗽痰多,胸闷不畅,咽痛,音哑,肺痈吐脓,疮疡脓成不溃。苦杏仁:为蔷薇科植物山杏,夏季采收成熟果实,除去果肉及核壳,取出种子,晒干。别名:主治功能有降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用于咳嗽气喘,胸满痰多,血虚津枯,肠燥便秘。【性味归经】苦、微温,有小毒。归肝、大肠经。川贝母: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用于肺热燥咳,干咳少痰,阴虚劳嗽,咯痰带血。【性味归经】苦、甘,微寒。归肺、心经。【功能主治】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用于肺热燥咳,干咳少痰,阴虚劳嗽,咯痰带血。治虚劳咳嗽、吐痰咯血、心胸郁结、肺痿、肺痈、喉痹、乳痈。枇杷叶:性味归经:苦,微寒。归肺,胃经。清肺止咳,降逆止呕。主治:肺热咳嗽,气逆喘急,胃热呕吐,哕逆。可治疗口干消渴,肺风面疮,粉刺。黄芩:性味:苦,寒。归经:入心、肺、胆、大肠经。功能主治:泻实火,除湿热,止血,安胎。治壮热烦渴,肺热咳嗽,湿热泻痢,黄疸,热淋,吐、衄、崩、漏,目赤肿痛,胎动不安,痈肿疔疮。白芍:化学成分:芍药甙、牡丹酚、芍药花甙,尚含苯甲酸、挥发油、脂肪油、树脂、鞣质、糖、淀粉、粘液质、蛋白质、β-谷甾醇和三萜类等。药性功效:白芍性凉,味苦酸,微寒,具有补血养血、平抑肝阳、柔肝止痛、敛阴止汗等功效,适用于阴虚发热、月经不调、胸腹胁肋疼痛、四肢挛急,泻痢腹痛、自汗盗汗、崩漏、带下等症。芍药甙有抗菌、解热、抗炎、增加冠状动脉流量、改善心肌营养血流、扩张血管、对抗急性心肌缺血、抑制血小板聚集、镇静、镇痛、解痉、抗溃疡、调节血糖的作用。白芍煎剂能抑制痢疾杆菌、肺炎链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溶血性链球菌、绿脓杆菌等。天冬:天冬是百合科植物天门冬的块根。本品呈长纺锤形,略弯曲,长5~18cm,小段直径0.5~2cm。有不透明的细心。表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半透明,光滑或具深浅不等的纵皱纹,偶有残存的灰棕色外皮。质硬或柔润,有黏性,断面角质样,中柱黄白色。薄片淡黄棕色,可见中间黄白色中柱。以黄白色、半透明者为佳。性寒,味甘,微苦。具有养阴清热,润肺滋肾的功效。性味归经:甘、苦、寒。归肺、肾、胃、大肠经。功能主治:养阴生津,白喉。败毒抗癌,、清势化痰、滋阴润燥。陈皮:陈皮含橙皮甙约8.4%,川陈皮素约0。15%.另含辛弗林(对羟福林)0.28%-2。54%。【性味】苦、辛,温。【归经】归肺、脾经。【主治功效】:理气健脾,调中,燥湿,化痰。主治脾胃气滞之脘腹胀满或疼痛、消化不良。湿浊阻中之胸闷腹胀、纳呆便溏。痰湿壅肺之咳嗽气喘。用于胸脘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生甘草:性味:甘,平。归经:归心、肺、脾、胃经。功能主治: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半夏:该品辛散温燥有毒,主入脾胃兼入肺,能行水湿,降逆气,而善祛脾胃湿痰。水湿去则脾健而痰涎自消,逆气降则胃和而痞满呕吐自止,故为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之良药。既主治脾湿痰壅之痰多咳喘气逆,如二陈汤、小青龙汤,又治湿痰上犯之眩晕心悸失眠,如半夏白术天麻汤,还可治风痰吐逆,头痛肢麻,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症,如玉壶丸。本发明所选用的原料药材药性效互补,规避了药物之间配伍的相恶、相畏、相杀之选,使药物相须、相使作用显著,具有提高免疫力,清宣润肺、清肺泄肝、止咳化痰的功效。内服治疗咳嗽,具有确切疗效。利用本发明所述用于治疗咳嗽内服中药制剂,通过临床应用,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满意效果;本发明药物治疗咳嗽的临床观察:1.一般资料收治门诊患者共45例,其中男25例,女20例,男女之比为0.5:1。年龄20~30岁12例,31~40岁8例,41~50岁15例,50岁以上10例。2.具体实施病例如下:李XX,女,42岁,1997年10月22初诊。近因工作、学业紧张,感冒后咳嗽、咯痰月余,采用青霉素肌注10天病情无改善。目前咳嗽阵作,咯痰黄黏成块,咽痒而干,胸闷心烦,纳食欠佳,大便偏干,小便黄,舌边尖红、苔薄黄而干,脉弦细数。症属外感风燥,内有郁热,木火刑金,肺失宣肃。治宜清宣润肺,泄肝化痰。随投以本发明方剂3剂,为一疗程做汤剂内服治疗,每日3次。3日后再诊时,咽痒而干,胸闷心烦,纳食欠佳等症状减轻。继服6个疗程,患者咳嗽缓解,痰转少量白痰。嘱咐其继续治疗一疗程巩固疗效。服数剂即愈。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用于治疗咳嗽内服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选择的中药原料及重量份分别是:桑叶9克、簿荷7克、桔梗10克、苦杏仁10克、川贝母9克、枇杷叶12克、黄芩12克、白芍10克、天冬11克、陈皮12克、生甘草10克、半夏11克;制备方法:桑叶9克、簿荷7克、桔梗10克、苦杏仁10克、川贝母9克、枇杷叶12克、黄芩12克、白芍10克、天冬11克、陈皮12克、生甘草10克、半夏11克;分别制成饮片,经过高压锅蒸煮杀菌30-50分钟,晾干,获得无菌原材料,进行密封包装,获得商品。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