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脑电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83043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一种脑电极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脑电波监测设备,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脑电波监测的脑电极。



背景技术:

脑电波是大脑在活动时,大量神经元同步发生的突触后电位经总和后形成的,它是脑神经细胞的电生理活动在大脑皮层或头皮表面的总体反映,脑电波的监测已广泛运用于现有临床实践中。

传统脑电波监测设备中,脑电极的佩带过程十分复杂,操作过程烦琐、冗长。一般情况下,首先要令患者在检查前一天洗头,以去除头部油脂;检查时,先将特制的橡筋帽戴在头上,然后用梳子将放置脑电极位置的头发分开,暴露头皮,用75%乙醇擦拭头皮以去脂,然后将脑电极按所需位置(如双侧额、顶、枕、颞部等)夹在橡筋下,并用脑电极下压住头发,这样才完成一个电极的安装;待所有脑电极安装完毕后,再将导联分线盘上的电极夹按双侧额、顶、枕、颞等部位的顺序一一夹好,并要注意电极夹摆放顺序(采集信号完成后按此反向顺序夹回),至此一个病人脑电图电极安装过程方告完成。一般病人做常规16导脑电图要安装19个脑电极,安装脑电极较熟练的操作者一般要用6-8分钟,不熟练者要用10分钟,甚至到15-20分钟,整个操作过程非常烦琐,并且极易搞错位置、夹错电极,医生大量的时间花费在脑电极的放置上,工作效率很低,特别是在体检时,待检者扎堆,医生更是手忙脚乱。做完一份脑电图病历后要拆卸电极夹,当拆卸的顺序与安装顺序不一致时会使电线缠绕在一起,这时就要用大量的宝贵时间去分线,而且在分线过程中常常会拉拽导线,长此以往就容易造成脑电极线头的焊接部位断裂,从而延误检查。在导联线与脑电极的连接上一般采用鳄鱼夹,然而鳄鱼夹易生锈,为了不影响正常使用,就需要经常更换鳄鱼夹,这就会造成医院很大的开销,也浪费了资源。

传统脑电帽采用橡胶条松紧带制成,因患者头型个体差异,每次都要牵拉调整电极帽的大小和形状,影响了医生的工作效率;而且,放置脑电极时只能根据10-20规则粗略估计大概位置,由于每个人头型不一致,不方便用标尺刻度去测量,无法对电极做到精确量化放置,以致采集到的图形就不一定是系统要求的对应位置,影响诊断效果。

脑电帽的橡胶带或软性带的使用寿命较短,到一定时间后就会出现拉力不均的现象,造成个别电极接触不好,这时,医生就要调整橡胶带,可是又会影响到已带好的电极,这样反复地调整,浪费了大量的诊断时间,影响了工作效率。

医生在给患者取下脑电极时,往往一松开脑电帽橡胶带,一些电极就会自行掉落到地上,也有的会缠绕在患者头发上,造成不必要的尴尬,也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传统的脑电极存在下列问题:

a、传统脑电极的安装是使用软性材料的牵拉力压在电极横梁上,让电极体与患者头皮接触,软性材料一般是采用橡皮条制成的网状帽子,其使用寿命较短,当其老化时,橡皮条的牵拉就不均匀,导致对各个脑电极的牵拉力不一致,使有些脑电极不能很好固定,而在调整中还会造成对固定好的脑电极的影响,浪费了诊断时间。因此,有的厂家就将电极横梁上的卡槽改成过孔,用橡皮条穿装到电极过孔上,这种方法虽然解决了脑电极自行脱落的问题,但是产生了新的问题,当从患者头部取下脑电帽后,脑电极仍然在脑电帽上,不方便对脑电极的保管,更不方便对脑电极进行氯化试验。

b、传统脑电极的电极体部分通常设有沾上导电液的易吸水材料(如棉花),电极体的外部用纱布包住,再用橡皮圈套在电极体上,脑电极通过导电液与头皮接触。这种方式的缺点是:由于电极体较小,更换吸水材料、纱布和橡皮圈时很麻烦,特别是患者较多时,没有时间一一更换,更做不到一人一换,这样易产生传染,对有外伤的患者更会产生交叉感染。

c、传统脑电极托板与电极横梁的连接是通过活动栓实现的,但活动栓只能使用托板以活动栓为圆心在一定角度内作弧线运动,实际使用中,托板的运动方向是随不同患者头形的改变作任意方向运动的,这样导致不能很好地辅助电极固定。

d、传统脑电极只能适用于软质材料制成的脑电帽(硬质材料在调整脑电极位置时,很容易让已放置好的脑电极脱落,使医生工作难度加大),所以无法适用于用硬质材料制成的自动脑电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脑电波监测的脑电极,该脑电极安装拆卸快速、位置调整方便灵活、与头部的接触可靠。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脑电波监测的脑电极,含有电极体,还含有竖直设置的电极杆、横梁、锁扣和支撑架,电极体固定在电极杆的下端,横梁的左端上表面上设有电极杆安装通孔,电极杆设置在电极杆安装通孔中,电极杆和电极杆安装通孔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支撑架设置在横梁右端的下面,横梁的上表面上设有一个横梁通槽,该横梁通槽的方向与横梁的长度方向垂直,锁扣设置在横梁的上表面上,锁扣横跨过横梁通槽后锁紧;电极体为导电体,横梁为绝缘体。

电极体的内部为空心结构,电极杆为空心杆,电极体的上表面中部设有上通孔,电极体的下表面中部设有下开口,电极体的内部通过上通孔与电极杆内部连通,电极体的内部还通过下开口与外界连通,电极体的下表面周边设有n个向下凸起的电极接触头。

电极体为上小下大的台阶柱体(比如台阶圆柱体),下开口的形状为圆形,电极接触头的形状为圆柱体形,电极接触头的下端面为球面,n个电极接触头均匀分布在电极体的下表面周边,电极杆的上端固定有调节手轮,实际应用时,可将螺母固定在电极杆上作为调节手轮。

电极体的下部外侧面上设有一圈环形凹槽,电极体的内部空腔为上大下小形空腔。

电极体下部的外表面包裹一层由吸液材料制成的吸液层,吸液层还通过所述下开口延伸到电极体的内部。

吸液材料为海绵或棉花;吸液层用来吸收导电液,导电液可从空心电极杆的上端注入;吸收了导电液的吸液层加大了电极体与头皮之间的接触面积,使电极体与头皮之间的接触更可靠。

电极体下部外侧面的环形凹槽和电极体内部上大下小的空腔有利于吸液层在电极体上的固定,防止吸液层从电极体上脱落。

当电极体上包裹吸液层(即作为湿电极使用)时,各电极接触头之间的空隙能防止吸液层被过分挤压而使导电液流走,保证电极体与头皮之间的接触更可靠。当电极体上不包裹吸液层(即作为干电极使用)时,各电极接触头之间的空隙能容纳头发,以使电极接触头与头皮之间接触更可靠。

电极杆为导电体。

支撑架含有横向的支撑板,支撑板的上表面通过竖杆固定连接一个圆球,横梁右端的下部设有一个球碗,圆球安装在球碗中,圆球的外径与球碗的内径大小匹配,以使圆球在球碗中自由转动。

实际使用时,支撑板的下表面与人的头部接触,圆球和球碗的结合可使支撑板随人头部的弧度在一定角度内自由偏转,保证支撑板与头部接触时的可靠性与舒适性。

横梁右端的下部设有一个凸起块,球碗设置在凸起块的下部。

锁扣中含有条形的锁闩,锁闩的一端通过铰链连接在横梁上,锁闩的另一端绕铰链上下转动并向下弯曲形成卡接钩,卡接钩向下卡接在横梁的端部以使锁闩锁紧,锁闩锁紧时,锁闩横跨在横梁通槽上,卡接钩处还设有向外凸出的把手;把手用于打开和锁紧锁扣;当向上扳动把手时,锁扣打开;当向下扳动把手时,锁扣锁紧。

锁闩的下表面上设有一个锁闩通槽,该锁闩通槽的方向与横梁的长度方向垂直,当锁闩锁紧时,锁闩通槽与横梁通槽的位置相对应。

锁闩通槽和横梁通槽的横截面均为半圆形,当锁扣锁上时,锁闩通槽和横梁通槽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圆形通孔,该圆形通孔用于将脑电极安装在脑电帽的电极固定杆或橡皮条上。

该脑电极的使用方法如下:

首先,医生把脑电帽安放到患者头部并调整固定好;然后,打开脑电极的锁扣,将脑电极靠近脑电帽,使脑电帽上的电极固定杆或橡皮条位于横梁通槽中,接着锁紧脑电极的锁扣,这时,脑电极就安装到患者头上了;通过电极阻抗测量电路或计算机显示的波形可判定脑电极与患者头部的接触是否正常,如不正常,旋转脑电极上的调节手轮,使脑电极的电极体和支撑板在脑电帽的牵拉力作用下以合适的压力紧贴患者头皮,直至最终安装好脑电极。

脑电信号检测完后,可打开脑电极的锁扣,将脑电极一个个地从脑电帽上的电极固定杆或橡皮条上摘掉;保存脑电极时,可用软性材料包住电极体,再用橡皮圈套在环形凹槽上固定即可,这样可以减慢电极体的氧化,减少外界空气对电极体的腐蚀。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横梁两端分别设置电极体和支撑架,电极体的高度可通过电极杆的旋转来调节,支撑架中支撑板的角度可通过圆球和球碗的配合来自由调整,整个脑电极不仅位置调整灵活、方便,而且电极体与患者头部的接触更加可靠;另外,当对一个脑电极进行位置调整时,其它调整好的脑电极不会受到影响,提高了整个脑电波监测的工作效率。

2.本发明在安装时只需打开锁扣,使脑电帽上的电极固定杆或橡皮条放置在脑电极的横梁通槽中,然后锁紧锁扣即可;拆卸时只需打开锁扣,将脑电极从脑电帽上的电极固定杆或橡皮条上取下即可,安装拆卸快速方便。

3.本发明的电极体下部的吸液层加大了电极体与头皮之间的接触面积,使电极体与头皮之间的接触更可靠;电极接触头之间的空隙能容纳头发,还能防止吸液层被过分挤压而使导电液流走,使电极体与头皮之间接触更可靠。

4.本发明的电极体下部外侧面的环形凹槽和电极体内部上大下小的空腔有利于吸液层在电极体上的固定,防止吸液层从电极体上脱落,而且电极体下部的结构使更换吸液层快速方便(直接将吸液层撕下即可),可实现一人一换,防止产生交叉感染。

(四)、附图说明:

图1为用于脑电波监测的脑电极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用于脑电波监测的脑电极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电极体的底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用于脑电波监测的脑电极安装在脑电帽上的结构示意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参见图1、图3、图4,图中,用于脑电波监测的脑电极作为干电极使用,脑电极中含有电极体6、竖直设置的电极杆1、横梁2、锁扣和支撑架,电极体6固定在电极杆1的下端,横梁2的左端上表面上设有电极杆1安装通孔,电极杆1设置在电极杆安装通孔中,电极杆1和电极杆安装通孔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支撑架设置在横梁2右端的下面,横梁2的上表面上设有一个横梁通槽4,该横梁通槽4的方向与横梁2的长度方向垂直,锁扣设置在横梁2的上表面上,锁扣横跨过横梁通槽4后锁紧;电极体6为导电体,横梁2为绝缘体。

电极体6的内部为空心结构,电极杆1为空心杆,电极体6的上表面中部设有上通孔7,电极体6的下表面中部设有下开口8,电极体6的内部通过上通孔7与电极杆1内部连通,电极体6的内部还通过下开口8与外界连通,电极体6的下表面周边设有12个向下凸起的电极接触头9。

各电极接触头9之间的空隙能容纳头发,以使电极接触头9与头皮之间接触更可靠。

电极体6为上小下大的台阶圆柱体,下开口8的形状为圆形,电极接触头9的形状为圆柱体形,电极接触头9的下端面为球面,12个电极接触头9均匀分布在电极体6的下表面周边,电极杆1的上端固定有调节手轮10,实际应用时,可将螺母固定在电极杆1上作为调节手轮10。

电极体6的下部外侧面上设有一圈环形凹槽11,电极体6的内部空腔为上大下小形空腔。

电极杆1为导电体。

支撑架含有横向的支撑板13,支撑板13的上表面通过竖杆5固定连接一个圆球14,横梁2右端的下部设有一个球碗15,圆球14安装在球碗15中,圆球14的外径与球碗15的内径大小匹配,以使圆球14在球碗15中自由转动。

横梁2右端的下部设有一个凸起块16,球碗15设置在凸起块16的下部。

实际使用时,支撑板13的下表面与人的头部接触,圆球14和球碗15的结合可使支撑板13随人头部的弧度在一定角度内自由偏转,保证支撑板13与头部接触时的可靠性与舒适性。

锁扣中含有条形的锁闩301,锁闩301的一端通过铰链17连接在横梁2上,锁闩301的另一端绕铰链17上下转动并向下弯曲形成卡接钩302,卡接钩302向下卡接在横梁2的右端部以使锁闩301锁紧,锁闩301锁紧时,锁闩301横跨在横梁通槽4上,卡接钩302处还设有向外凸出的把手303;把手303用于打开和锁紧锁扣;当向上扳动把手时303,锁扣打开;当向下扳动把手303时,锁扣锁紧。

锁闩301的下表面上设有一个锁闩通槽304,该锁闩通槽304的方向与横梁2的长度方向垂直,当锁闩301锁紧时,锁闩通槽304与横梁通槽4的位置相对应。

锁闩通槽304和横梁通槽4的横截面均为半圆形,当锁扣锁上时,锁闩通槽304和横梁通槽4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圆形通孔,该圆形通孔用于将脑电极81安装在脑电帽的电极固定杆80上。

该脑电极81的使用方法如下:

首先,医生把脑电帽安放到患者头部并调整固定好;然后,打开脑电极81的锁扣,将脑电极81靠近脑电帽,使脑电帽上的电极固定杆80位于横梁通槽4中,接着锁紧脑电极81的锁扣,这时,脑电极81就安装到患者头上了;通过电极阻抗测量电路或计算机显示的波形可判定脑电极81与患者头部的接触是否正常,如不正常,旋转脑电极81上的调节手轮10,使脑电极81的电极体6和支撑板13在脑电帽的牵拉力作用下以合适的压力紧贴患者头皮,直至最终安装好脑电极81。

脑电信号检测完后,可打开脑电极81的锁扣,将脑电极81一个个地从脑电帽上的电极固定杆80上摘掉;保存脑电极81时,可用软性材料包住电极体6,再用橡皮圈套在环形凹槽11上固定即可,这样可以减慢电极体6的氧化,减少外界空气对电极体6的腐蚀。

实施例二:参见图2、图3、图4,图中编号与实施例一相同的,代表的意义相同,其工作过程也基本相同,相同之处不重述,不同之处是:该用于脑电波监测的脑电极作为湿电极使用,电极体6下部的外表面包裹一层由吸液材料制成的吸液层12,吸液层12还通过下开口8延伸到电极体6的内部。

吸液材料为海绵或棉花;吸液层12用来吸收导电液,导电液可从空心电极杆1的上端注入;吸收了导电液的吸液层12加大了电极体6与头皮之间的接触面积,使电极体6与头皮之间的接触更可靠。

电极体6下部外侧面的环形凹槽11和电极体6内部上大下小的空腔有利于吸液层12在台电极体6上的固定,防止吸液层12从电极体6上脱落。

各电极接触头9之间的空隙能防止吸液层12被过分挤压而使导电液流走,保证电极体6与头皮之间的接触更可靠。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