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C传递系统及其脂质体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81655阅读:45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维生素C的传递系统及其脂质体组合物,更加详细地,涉及一种使用向日葵卵磷脂来组成脂质体的维生素C脂质体组合物和其传递系统。
背景技术
::就维生素C(vitaminC,抗坏血酸)而言,其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当涂布于皮肤时,促进作为软骨、毛细血管、肌肉的组成因素的胶原蛋白(collagen)的生成,从而防止由紫外线引起的皮肤损伤,从而抑制皱纹,并且实施的功能为抑制诱发过敏的组胺(histamin)的形成、作为皮肤老化的原因的黑色素(melanin)的形成。然而,维生素C尤其对氧、热及光等外部环境因素敏感,容易被氧化分解。这种氧化反应为两个电子转移过程(electrontransferprocess),由于氢(H)离子被解离,从而形成作为其氧化中间体的脱氢抗坏血酸自由基(dehydroascorbateradical)而被分解,因此不稳定,因此,一直在医药、食品、化妆品等中,可作为少量的活性物质来使用。目前为止,这种维生素C以片剂(tablet)、胶囊剂(capsule)、粉剂(powder),液剂(liquid)形式摄取,但没有有效地被人体吸收。为了提高维生素C的稳定性,美国专利(USP)4,938,969号、欧洲专利(EUP)533,667B1等中公开了作为抗氧化剂添加的方法,提出了在剂型方面,使维生素C在多种乳化物中稳定化的方法、使维生素C在水中类型的乳化物中稳定化的方法等。并且,据报道,作为提高维生素C自身的稳定性的方案,提出了为了通过变更维生素C的结构来欲增加抗氧化力,用抗坏血酸磷酸酯钠(SA,Sodiumascorbylphosphate)、抗坏血酸磷酸酯镁(MAP,Magnesiumascorbylphosphate)、抗坏血酸磷酸酯钙(CAP,Calciumascorbylphosphate)、抗坏血酸多钛(AAP,ascorbicacidpolypeptide),乙基抗坏血酸醚(EAE,Ethylascorbicether)、抗坏血酸二棕榈酸酯(AD,AscorbylDipalmitate)、抗坏血酸乙基硅烷醇果胶酸酯(AEP,Ascorbylethylsilanolpectinate)来进行改质化的方案。近期,为了提高维生素C自身的稳定性,除了所述方法以外,还提出了如下方法,所述方法为,通过物理化学方法将维生素C结合到高分子链上,并胶囊化为叫作脂质体(Liposomes)的纳米形状的微泡沫,从而有效地防止与诸如水、氧气、热及光的外部环境反应而被分解。韩国专利10-0588464中提出,已知的为了稳定化这种维生素C而使用的物质有阳离子性高分子、阴离子性高分子等,例如,就阴离子性聚合物(Polymer)而言,只要是立体包合维生素C,并且使其从水和空气中隔离来,并且能够吸收紫外线的,即可以使用,并提出了单糖类、多糖类、纤维素、明胶、透明质酸、藻酸、淀粉、羧甲基纤维素(CMC,CarboxyMethylCellulose)等,并且,提出了能够与维生素C形成酸-碱螯合剂的阳离子性聚合物,例如,壳聚糖、聚乙烯亚胺、聚乙烯吡咯烷酮、氨基酸、包含4种氨盐基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或苯乙烯共聚物。脂质体由基于脂质双层的小泡(vesicular)结构组成,所述脂质双层包含磷脂质或甾醇从而包合液相组成物。因此,脂质体显示出非常多样的大小、表面电荷等物理化学特性。最近,对于作为诊断剂或治疗剂药物上可接受的载体的脂质体的关注达到高潮。尤其,作为药物传递系统(drugdeliverysystem)的脂质体研究得到迅速发展,韩国专利公开号10-2011-71017号公开了一种多种疾病的基因治疗用药物组合物及剂型,其中,为了提高药物递送载体的传递效率,将活性体水溶液与在有机溶剂中形成包含氨基酸化合物或脂质的脂质体的活性溶液接触从而制备撞击流动。但是,发现脂质体由于与多种血浆蛋白质的相互作用,会在血液内诱发凝集,并且还会根据网状内皮系统(Reticuloendothelialsystem,RES)被捕获。例如,肝的库普弗细胞(Kupfercell)或脾脏的固定巨噬细胞(fixedmacrophage)在到达它们所预期的靶(target)之前捕获脂质体,尤其,根据网状内皮系统的捕获将妨碍脂质体选择性地被输送至靶组织或细胞。此外,脂质体容易与血浆蛋白质产生静电作用、疏水性作用及范德瓦尔斯作用,因此不稳定,并且在血液循环期间,到达靶之前会迅速地被小泡去除。尤其,除了脂质体的所述细胞性作用或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以外,药物本身与脂质体的脂质起到相互作用,因此难以实现药物胶囊化(capsulation)。因此,由于脂质体在制备过程中不稳定,药物在到达肿瘤部位之前渗漏(leakage),从而细胞毒性将被破坏,因此,科学家们尽力开发只能在血管(bloodvessel)内喷出的长时间-循环脂质体。在通过延长脂质体的循环时间,使得药物可输送到靶组织方面做出了努力,除了美国专利4,501,728号之外,还在美国专利(USP)4,920,016号中公开了利用中性磷脂质来加固脂质体膜的方法,并且在美国专利(USP)6,083,530号中公开了与脂质相比,可以将药物配合比增加3~80倍的脂质体剂型化方法,而且作为利用聚乙二醇(PEG)来诱导磷脂质的方法,在美国专利(USP)6,132,763号中公开了聚乙二醇化脂质体(Pegylatedliposome)。根据所述美国专利(USP)6,132,763号,使用诸如聚乙二醇(polyethyleneglycol,PEG)的亲水性聚合物来涂布脂质体表面,从而抑制多种血浆蛋白吸附于脂质体表面,并将其命名为在血液内稳定的隐形脂质体(stealthliposome)。然而,包含如上所述的聚乙二醇化磷脂质的脂质体剂型示出诱发皮疹或溃疡的手足综合征(Hand-Footsyndrome)的毒性。(KennethB.Gordon,Cancer,Vol75(8),1995,2169-2193)。另一方面,生物亲和力高的脂质体组合物伴随由天然物质采集带来的变色、变味的问题。就将磷脂质作为表面活性剂来使用的脂质体剂型而言,细胞渗透率(Biochim,Boophys.Acta,1237,(1995))增加,由于仅由磷脂质构成,因此,脂质体结构不稳定。此外,用大豆卵磷脂或鸡蛋卵磷脂制备的脂质体剂型通过皮肤胶质细胞间隙,因此渗透率好,但是,由于脂质体结构的硬度低,因此,不饱和卵磷脂双键部位由氧气、金属离子等被氧化,导致破坏脂质体结构,从而产生变色、变味的问题(Biochemistryvol.42No.39(2003):11533-11543)。然而,就氢化卵磷脂(Hydrogenatedlecithin)而言,由于在不饱和卵磷脂中不发生磷脂质氧化,因此没有变色、变味、剂型变化,但是,由于脂肪酸链为饱和烃,因此,僵硬性高,导致剂型的流动性降低,因此皮肤渗透率和亲和性降低(BiophysicsJ.vol>79No.1(2000):328-339)。经本发明人确认,向日葵卵磷脂(Sunflowerlecithin)的脂质体剂型的硬度也不是很低,因此,脂质体结构也比较稳定,不会导致变色、变味的问题,并且,僵硬性也比较低,从而剂型的流动性好,因此,皮肤渗透率和亲和性高。而且,向日葵卵磷脂不同于大豆卵磷脂(Soybeanlecithin),没有转基因(GeneticallyModifiedOrganism,GMO)危险,没有诱发甲状腺相关疾病、妨碍矿物质吸收或诱发大豆过敏等的副作用,尤其,可以不通过有机溶剂提取工序而适用冷压法(ColdPressing)来获得的向日葵卵磷脂,因此,不用担心由提取溶剂带来的副作用。目前还没有对以将维生素C稳定地吸收到体内作为目的而利用由向日葵卵磷脂构成的脂质体的维生素C脂质体组合物进行过研究。技术实现要素: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向日葵卵磷脂的维生素C脂质体组合物。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维生素C传递系统(vitaminCdeliverysystem),所述维生素C传递系统通过口服所述脂质体剂型,几分钟内吸收到血流内,从而提高生物利用率。技术方案所述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完成:提供一种维生素C脂质体组合物,所述维生素C脂质体组合物包含500mg的维生素C、100mg的向日葵卵磷脂(Sunflowerlecithin)、2mg的小烛树蜡(candelillawax)、288mg的中链甘油三酯(mediumchaintriglyceride,MCT)、100mg的甘油(Glycerin)、10mg的精制水,并且所述维生素C脂质体组合物通过以下步骤来制成:将维生素C和甘油(Glycerin)和向日葵卵磷脂与精制水混合后进行搅拌,从而制备形成有脂质体的水相混合物;在上述步骤中得到的水相混合物中添加中链甘油三酯(mediumchaintriglyceride,MCT)和小烛树蜡(candelillawax)后,搅拌1小时,从而进行一次乳化;在5000rpm下,使用均质机(Homogenizer),再次使上述步骤中得到的乳化物进行二次乳化2小时,然后,将上述步骤中得到的维生素C脂质体组合物封入于软质或硬质的胶囊剂型中,并产品化后,将其作为试验材料,测定维生素C的效价和生物利用率,评价稳定性和生物利用率。有益效果本发明具有的效果为,维生素C被稳定化,从而提供生物利用率显著提高的脂质体组合物,并且因不使用大豆卵磷脂而具有能够消除大豆卵磷脂的副作用的卓越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维生素C脂质体结构图式化的图。图2a~2d为示出服用本发明的维生素C脂质体产品后的维生素C的生物利用率的实验结果。图3为示出比较服用本发明的维生素C脂质体产品、一般维生素C粉末、由大豆卵磷脂组成的维生素C脂质体产品后的维生素C生物利用率的结果的图表。X:JEUNG,JONG博士(Dr.),服用0.5g的产品(66.43uM/L),V:SHAN,HITENDRAH博士,服用1g的产品(103.9uM/L),O:BARRERA,JUANITA,服用2g的产品(135.9uM/L),口:JEUNG,JONG博士,服用3g的产品(181.5uM/L)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实施例和实验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内容进行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权利范围并不限制于此。本发明的维生素C脂质体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维生素C和甘油(Glycerin)和向日葵卵磷脂与精制水混合后进行搅拌,从而制备形成有脂质体的水相混合物;(b)在上述步骤中得到的水相混合物中添加中链甘油三酯(mediumchaintriglyceride,MCT)和小烛树蜡(candelillawax)后,搅拌1小时,从而进行一次乳化;(c)在5000rpm下,使用均质机(Homogenizer),再次使上述步骤中得到的乳化物进行二次乳化2小时。本发明的特征在于,通过使用向日葵卵磷脂来制备封入有维生素C的脂质体。制备脂质体的方法在本领域的公知的
技术领域
:中被公开,但是,通常,根据添加可以形成脂质体的物质、欲包含于溶剂及脂质体中的物质的添加顺序和混合比及搅拌条件,在稳定性和生物特性方面具有很大差异。根据本发明,所述(b)步骤中添加的油相成分可以使用选自石蜡油(paraffinoil)、α-甜没药萜醇(α-bisabolol)、甘草酸硬脂酯(stearylglycyrrhetinate)、水杨酸(salicylicacid)、醋酸生育酚(tocopherylacetate)、泛醇(panthenol)、甘油硬脂酸酯(glycerylstearate)、辛酸十六烷基酯(cetyloctanolate)、肉豆蔻酸异丙酯(isopropylmyristate)、2-乙烯异壬酸酯(2-ethyleneisopelargonate)、二-c12-13烷基苹果酸酯(di-c12-13alkylmalate)、鲸蜡硬脂醇辛酸酯(cetearyloctanoate)、丁二醇二辛酸酯(butyleneglycoldicaptylate)、丁二醇二癸酸酯(butyleneglycoldicaprate)、异硬脂酸异壬酯(isononylisostearate)、异硬脂醇异硬脂酸酯(isostearylisostearate)、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蜂蜡(beeswax)、巴西棕榈蜡(canaubawax)、蔗糖二硬脂酸酯(suctosedistearate)、聚乙二醇-8蜂蜡(PEG-8beeswax)、小烛树蜡(candelilla(小烛树(euphorbiacerifera))wax)、矿物质油、鲨烯(squalene)、角鲨烷(squalane)、甘油一酸酯、甘油二酯、甘油三酸酯、中链甘油酯、myglyol及氢化蓖麻油(cremophor)中的一种以上,最优选地,作为辅助添加剂,使用中链甘油三酯(mediumchaintriglyceride,MCT),作为乳化剂,使用小烛树蜡(candelillawax)。另外,所述维生素C脂质体组合物可以适用于片剂、胶囊剂、粉末等的口服固体制剂中,最优选地,以封入于软质或硬质的胶囊剂中的剂型使用。根据本发明的剂型可以包含通常在胶囊剂中使用的添加剂及赋形剂,例如,这种添加剂及赋形剂有保湿剂、pH调节剂、金属螯合剂、增稠剂及精制水,但并不限定于此。以下,通过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下述实施例仅是为了例示本发明,本发明并不限于下述实施例。<实施例1>维生素C脂质体组合物的制备根据本发明的维生素C脂质体组合物,优选具有下述表1的组成比例。表1本发明人根据上述表1的组成制备了本发明的维生素C脂质体组合物。首先,在加入10mg精制水的烧瓶(flask)中添加100mg的甘油和500mg的维生素C和100mg的向日葵卵磷脂(Sunflowerlecithin),并在30℃下搅拌30分钟,从而制备将维生素C封入于脂质体中的水相混合物。在添加有上述步骤中得到的水相混合物的烧瓶中添加288mg的作为辅助添加剂的中链甘油三酯(MCT)和2mg的作为乳化剂的小烛树蜡(candelillawax),并搅拌1小时,从而进行一次次乳化。在5000rpm下,使用均质机(Homogenizer),再次使上述步骤中得到的乳化物进行二次乳化2小时,直到呈乳白色为止,从而制备本发明的维生素C脂质体组合物。将从上述步骤中得到的维生素C脂质体组合物封入于软胶囊中,从而制备维生素C脂质体剂型,并将其作为下述实验例的公示材料来使用。<比较例1~3>在根据上述实施例1的组成成分中的乳化剂中,将添加石蜡油(paraffinoin)来代替小烛树蜡(candelillawax)的组(比较例1)、添加乙醇来代替甘油(Glycerin)的组(比较例2)、添加大豆卵磷脂(Soybeanlecithin)来代替向日葵卵磷脂(Sunflowerlecithin)的组(比较例3)作为对照组,并根据实施例1制备了胶囊化产品。根据本发明的维生素C脂质体组合物的向日葵卵磷脂脂质体结构的模式图如图1所示。<实验例1>维生素C的效价测定根据所述实施例1及比较例1~3,对各胶囊化产品的维生素C效价进行测定并比较评价的结果如表2所示。实验条件为,制备各产品经过1个月后,在常温、36.5℃(体温)及45℃(搁板温度)下测定各产品的维生素C效价,并用下述数学式1来计算,从而将效价数值化。通过使用沃特斯(Waters)公司的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定量维生素C的残留量的方式来进行效价测定。为了确定残留量而驱动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的条件为,检测器(detector)波长为254nm,并且使用菲罗门(phenomenex)公司的LunaC18柱,并以0.8mL/min的流速进行测定。利用测定的残留量和在紫外分光计的266nm下示出的最高点(peak),画出标准测量图表后,相对地确定了维生素C的含量。紫外分光计使用了spectronicunicam公司的Heliosβ机种。表2[数学式1]A=经过1个月后的各产品的维生素C效价/最初的各产品的维生素C效价×100从上述表2中可知,当比较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产品和比较例1~比较例3的产品的效价时,本发明剂型在45℃的体温及搁板温度(Shelftemperature)附近,维生素C的稳定化效果最优异。<实验例2>本发明的维生素C脂质体产品的生物利用率对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1制备的维生素C脂质体产品进行临床试验。参加临床试验的人员为JEUNG,JONG博士(男,47岁)、BARRERA,JUANITA(女,79岁)、SHAN,HITENDRAH博士(男,68岁)。并且,为了进一步确认上述脂质体产品是否稳定,对Dr.JEUNG,JONG进行与2014.10.16的临床试验不同的试验方法,即,代替0.5g的本发明剂型,在2015.01.28口服3g的脂质体,服用完4小时15分钟后调查验血结果。请求奎斯特诊断公司(QuestDiagnostics)进行所述临床试验,并将实验结果分别示于图2a~图2d中。JEUNG博士服用0.5g的本发明脂质体产品,并经过4小时15分钟后采血而进行检查的结果,计算出维生素C含量为1.17mg/dL(图2a),因此,残留量为66.43uM/L(1.17mg/dL×55)。与此相同,BARRERA女士服用1g的本发明脂质体产品,并经过4小时15分钟后的采血检查结果,维生素C含量为2.47mg/dL(图2b),即,残留量为135.9uM/L(2.47mg/dL×55)。此外,SHAH博士服用1g的本发明脂质体产品,并经过4小时15分钟后,通过采血检查调查出维生素C的含量为1.89mg/dL(图2c),即,残留量为103.9uM/L(1.89mg/dL×55)。另一方面,JONG博士口服3g的本发明脂质体产品,并经过4小时15分钟后进行采血检查时,维生素C含量为3.3mg/dL(图2d),即,残留量为181.5uM/L(3.3mg/dL×55)。另外,在所述临床试验中,被测对象完全没有出现由服用本发明维生素C脂质体产品而引起的呕吐、发热、头晕等的异常现象。<实验例3>本发明维生素C脂质体产品和维生素C粉末的生物利用率比较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维生素C脂质体产品的生物利用率临床结果(实施例2)与通常在市面上出售的维生素C粉末产品和由大豆卵磷脂组成的维生素C脂质体产品(实证实验室脂质体维生素C(EmpiricalLabsLiposomalVitaminC))的生物利用率临床结果进行了比较。如图3所示,就维生素C的生物利用率而言,JONG博士服用(X)0.5g的本发明维生素C产品时与服用市面上的5g的维生素C粉末产品时相同,SHAH博士服用(V)1g的本发明维生素C剂型时比服用市面上的5g的维生素C粉末产品时显示更高的生物利用率。另外,JONG博士服用(口)3g的本发明维生素C脂质体时,与服用5g的由大豆卵磷脂组成的维生素C脂质体时显示出相似的维生素C生物利用率。因此,就在维生素C脂质体组成物质中的卵磷脂种类而言,使用向日葵卵磷脂时,与使用大豆卵磷脂时相比,显示出更高的生物利用率。工业实用性本发明将向日葵卵磷脂作为维生素C脂质体基础组成物质来使用,从而不仅具有提高维生素C的稳定性和效价的卓越的效果,而且还具有能够使生物利用率显著增加的卓越的效果,因此在健康功能性食品产业上是非常有用的发明。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