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肺结核的中药配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46791阅读:340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肺结核的中药配方,属于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中国是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世界卫生组织评估,目前中国结核病发病人数约130万,占全球发病人数的14%,位居全球第二位,中国每年报告肺结核病发病人数约100万,结核病死亡人数5.4万,肺结核病死亡人数5.2万,目前我国结核病疫情的特点为:高患病率、高耐药性,高死亡率,低递降率,农村疫情高于城市,城市流动人口增加等。以上结核病疫情特点,使我国面临的结核病控制任务十分艰巨,高耐药率不仅对结核病患者的治疗带来很大困难,而且加剧了结核病的流行。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治疗肺结核的中药配方,具有补气清肺功效,可以有效治疗肺结核。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治疗肺结核的中药配方,每付药由下列原料药按质量配比制成:三七13-18g,血竭13-18g,黄芪45-60g,丹参13-18g,鸡血藤13-18g,当归13-18g,赤芍13-18g,百花蛇舌草45-60g,白芨25-35g,百部25-35g,黄芩13-18g,桑白皮13-18g,粳米45-60g,地骨皮13-18g,白矛根35-45g;每日一付,煎服,每付煎成600-800毫升的药液,分成三次服完。本发明中药药理如下:三七:味甘微苦,性温,有化瘀活血生新,止血止痛,为上中下血症和五脏经脉之要药。血竭:性味甘、咸、平;归经:入心、肝经;活血止痛,散瘀生新;外用止血生肌。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肺经,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毒生肌的功能,主治一切虚损之症,治五脏虚损,有益气生新之功。丹参:味苦微寒,归肝经,有活血,凉血,消痈调经养血之功能,为脏腑脉络之要药。鸡血藤:性味:苦,温;归经:入肝、肾经;功能:补血行血,通经络,强筋骨。当归:味甘、辛,性温,归心、脾经,有补血、活血、养血、调经、润肠之功效,主治,心肝血虚,气血两虚,为血中之圣药。赤芍:味苦微寒,清热凉血,散瘀止痛之功效,主治热入营血之证,有活血通经,散瘀消癥生新的作用。白花蛇舌草:性寒,味甘,味苦,归大肠、小肠经;主治各种热毒之症和脏腑热邪湿毒,散癌肿之毒。白芨:味苦甘涩性寒,归肝经,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之功效,主治诸出血症,手足裂开和肛裂;具有清肺降逆,收敛止血,治肺阴不足,肺络受损之症。百部:味甘苦,性微温,归肺经,薇温不燥,润肺止咳,用于肺痨咳嗽的治疗,为肺家要药。黄芩:味苦,性寒,归肺、胃、大肠、胆经,有清热燥湿,凉血止血,泄火解毒,除热安胎之功效,善清上焦湿热,为清热化湿之要药。桑白皮:性寒,味甘,泄肺平喘,利水消肿之功效,主治,肺热咳喘,水肿、有清降肺气,通调水道,利水消肿之功。粳米,性味甘,平;归经:《本草求真》:入脾、胃经;补中益气,健脾和胃,除烦渴,止泻痢。地骨皮:性寒,味甘淡,归肝、肾经,本品甘寒清润,凉血退蒸,清肺降火的作用。白矛根:性寒,味甘,归胃、膀胱经,有清热利湿,凉血止血、生精润肺,调和三焦之阳气。本中药补气祛邪,清泄肺热,活血散结,抗纤生新,用于治疗原发性肺结核、血行扩散性肺结核、浸润行肺结核、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结核性脓胸等。经三年的临床治疗观察,有效率100%,治愈率95%。患者本身未能坚持服药的病例除外。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三七15g,血竭15g,黄芪50g,丹参15g,鸡血藤15g,当归15g,赤芍15g,百花蛇舌草50g,白芨30g,白部30g,黄芩15g,桑白皮15g,粳米50g,地骨皮15g,白矛根40g。典型病例吴某某、男、67岁、农民、三穗县桐林镇人。患结核性胸膜炎半年,出现胸痛、气喘、活动后加重、进行性消瘦、脉细弱、舌淡苔薄白,经西医抗痨治疗半年,无明显效果。服用把中药治疗,三个月治愈。李某某、女、29岁、农民、三穗县雪洞镇人。因胸痛、气喘半年到医院就诊,明确确诊为结核性胸膜炎,平时患有盗汗、乏力、纳差,予补气清肺,服用本中药治疗,四个月治愈。杨某某、男、62岁、农民、三穗县桐林镇人。咳嗽、进行性消瘦、右侧胸部刺痛2年,明确诊断为肺结核,抗结核治疗6个月后自行停药,停药后一年患者咳嗽加重、时有盗汗、乏力、纳差,胸部CT发现右中上肺有陈旧性肺结核活动病灶,予补气清肺,服用本中药治疗,半个月症状基本消失,仅有少许胸痛和肩背疼痛,服药三个月后,结核病灶消失,继续服药三月,治愈。一年后回访再次胸部CT检查,无新发结核病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