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跟骨骨折的仿生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46697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治疗根骨骨折的固定装置,属于骨科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跟骨是人体的主要负重骨,同时跟骨也是人体跗骨中最大的一块松质骨,跟骨骨折是最常见的跗骨骨折。在跟骨的骨折治疗中,不容忽视的是,准确的复位和坚强的固定是患者尽早负重,功能恢复的必要前提。因此无论是复位,还是固定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均会导致跟骨骨折后关节炎的发生,继而出现常见的足跟痛,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内固定是跟骨骨折治疗的主要形式之一,因此正确的选择内固定物,有助于患者的早期康复。由于内固定物的占位效应不可避免地会阻碍骨小梁在骨折愈合过程中重建,不能有效恢复骨骼局部正常结构和力学传导性,可能会导致局部应力集中,造成内固定物松动、退出、甚至是断裂等并发症。目前,在跟骨骨折治疗中,内固定物采用通用的髓内钉,这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上述问题,不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甚至造成难以恢复正常功能的不良后果,这种情况至今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成为影响跟骨骨折治疗的难题。有鉴于此,十分有必要开发一种适合跟骨骨折治疗的固定装置,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治疗跟骨骨折的仿生固定装置,这种仿生固定装置可以依据骨小梁的解剖和生物力学特点实现骨小梁重建,恢复骨小梁的连续性,进而达到有效恢复骨骼局部正常结构和力学传导性,还具有减少手术创伤、提升固定效果、方便手术操作的优点。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跟骨骨折的仿生固定装置,它包括一枚中空髓内钉、一枚实体髓内钉和1-4枚锁定钉,中空髓内钉的钉体中部有髓内钉孔,中空髓内钉和实体髓内钉的钉体两端分别有锁定钉孔,中空髓内钉和实体髓内钉嵌入在跟骨内,实体髓内钉穿过中空髓内钉的髓内钉孔与中空髓内钉交叉连接,中空髓内钉和实体髓内钉的相交平面与人体的矢状面相平行,中空髓内钉和实体髓内钉的锁定钉孔与中空髓内钉和实体髓内钉的相交平面相垂直,1-4枚锁定钉从跟骨侧面分别穿过跟骨、中空髓内钉和实体髓内钉的锁定钉孔与跟骨固定,在中空髓内钉和实体髓内钉的钉体上分别有贯穿钉体的微孔,微孔的方向与微孔所在位置的跟骨骨小梁的走向一致。上述治疗跟骨骨折的仿生固定装置,所述中空髓内钉的髓内钉孔内壁有螺纹,实体髓内钉与中空髓内钉的髓内钉孔连接处的钉体外壁有螺纹与髓内钉孔的螺纹相匹配。上述治疗跟骨骨折的仿生固定装置,所述锁定钉由钉体和螺母组成,钉体的一端有钉帽,钉体的另一端有螺纹,螺母与钉体螺纹相匹配,钉体的长度大于跟骨两侧之间的距离,锁定钉的钉帽和螺母分别位于跟骨两侧将锁定钉固定。上述治疗跟骨骨折的仿生固定装置,所述中空髓内钉的一端位于跟骨后上方,另一端位于跟骨前下方,实体髓内钉的一端位于跟骨后下方,另一端位于跟骨前上方,中空髓内钉与实体髓内钉在髓内钉孔相交处的夹角为60°。上述治疗跟骨骨折的仿生固定装置,所述中空髓内钉的钉体前部的微孔与中空髓内钉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垂直,钉体后部的微孔与中空髓内钉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呈50-60°夹角;实体髓内钉的前部的微孔与实体髓内钉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呈20-25°夹角,钉体后部的微孔与实体髓内钉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呈60-90°夹角。上述治疗跟骨骨折的仿生固定装置,所述中空髓内钉的一端位于跟骨后方,中空髓内钉的钉体长度方向中心线与跟骨底面平行,实体髓内钉的一端位于跟骨后下方,另一端位于跟骨前上方,中空髓内钉与实体髓内钉在髓内钉孔相交处的夹角为30°。上述治疗跟骨骨折的仿生固定装置,所述中空髓内钉的钉体前部的微孔与中空髓内钉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呈25-30°夹角,钉体后部的微孔与中空髓内钉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呈60-70°夹角;实体髓内钉的前部的微孔与实体髓内钉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成10-20°夹角,钉体后部的微孔与实体髓内钉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呈80-90°夹角。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跟骨内嵌入两条髓内钉,两条髓内钉交叉连接,对损坏的跟骨进行复位,两条髓内钉上分别有仿生微孔,微孔的方向与微孔位置的骨小梁的走向一致,可以引导骨小梁长入,髓内钉采用可降解医用镁合金,植入后不需要二次手术将其取出,可以自行降解。本实用新型是骨科跟骨手术中的首创,采用仿生原理,根据骨小梁的解剖和生物力学特点以及髓内钉的可降解性,实现骨小梁重建,恢复骨小梁的连续性,进而达到有效恢复骨骼局部正常结构和力学传导性的目的。本实用新型还具有减少手术创伤、提升固定效果、方便手术操作等特点,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使患者尽早负重,恢复正常功能,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如下:中空髓内钉1、实体髓内钉2、髓内钉孔3、锁定钉孔4、锁定钉5、微孔6、跟骨7、骨小梁8。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包括一枚中空髓内钉1、一枚实体髓内钉2和1-4枚锁定钉。图1、3显示,中空髓内钉1的钉体中部有髓内钉孔3,中空髓内钉1和实体髓内钉2的钉体两端分别有锁定钉孔4。髓内钉孔3用于将中空髓内钉1和实体髓内钉2交叉连接,锁定钉孔4用于锁定钉5穿过中空髓内钉1和实体髓内钉2后与跟骨7固定连接。图1、3显示,中空髓内钉1和实体髓内钉2嵌入在跟骨6内,中空髓内钉1和实体髓内钉2的相交平面与人体的矢状面相平行,中空髓内钉1和实体髓内钉2的锁定钉孔4与中空髓内钉1和实体髓内钉2的相交平面相垂直。图1、3显示,中空髓内钉1的髓内钉孔3内壁有螺纹,螺孔的直径为4-8㎜,实体髓内钉2与髓内钉孔3连接处的钉体的中间部分有长为12-15㎜的螺纹,该螺纹与髓内钉孔3的螺纹相匹配,实体髓内钉2中空髓内钉1和实体髓内钉2通过髓内钉孔3的螺纹连接,形成牢固的锁定关系。图1、3显示,中空髓内钉1两端分别有锁定钉孔4,实体髓内钉2的两端分别也有锁定钉孔4,这些锁定钉孔4用来穿过于固定锁定钉5,锁定钉孔4的直径均为3㎜,锁定钉孔4的纵轴均与中空髓内钉1和实体髓内钉2形成的平面相垂直。图2显示,本实用新型的锁定钉5由钉体和螺母组成,钉体的一端有钉帽,钉体的另一端有螺纹,螺母与钉体螺纹相匹配,钉体的长度大于跟骨7两侧之间的距离,锁定钉5的钉帽和螺母分别位于跟骨7两侧将锁定钉5固定。锁定钉5从跟骨7的一侧穿入跟骨7,穿过中空髓内钉1和实体髓内钉2钉体上的锁定钉孔4,在跟骨7的另一侧穿出,由螺母紧固,锁定钉5在跟骨7的两侧加压,从而恢复跟骨7的宽度,间接恢复跟骨7的高度。图1、3显示,在中空髓内钉1和实体髓内钉2的钉体上分别有贯穿钉体的微孔6,微孔6的方向与微孔6所在位置的跟骨7骨小梁8的走向一致,微孔6可以引导骨小梁8长入,实现骨小梁8重建,恢复骨小梁8的连续性,进而达到有效恢复骨骼局部正常结构和力学传导性的目的。图1显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是,中空髓内钉1的一端位于跟骨7后上方,另一端位于跟骨7前下方,实体髓内钉2的一端位于跟骨7后下方,另一端位于跟骨7前上方,中空髓内钉1与实体髓内钉2在髓内钉孔3相交处的夹角为60°。这种结构的中空髓内钉1的钉体前部三分之一处表面有微孔6与中空髓内钉1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垂直,钉体后部三分之二处表面有微孔6与中空髓内钉1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呈50-60°夹角。实体髓内钉2的前部三分之一处有微孔6与实体髓内钉2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呈20-25°夹角,钉体后部三分之二处表面有微孔6与实体髓内钉2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呈60-90°夹角。上述微孔6的直径为0.2-5mm。图3显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结构是,中空髓内钉1的一端位于跟骨7后方,中空髓内钉1的钉体长度方向中心线与跟骨7底面平行,实体髓内钉2的一端位于跟骨7后下方,另一端位于跟骨7前上方,中空髓内钉1与实体髓内钉2在髓内钉孔3相交处的夹角为30°。这种结构的中空髓内钉1的钉体前部二分之一处有微孔6与中空髓内钉1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呈25-30°夹角,钉体后部二分之一处有微孔6与中空髓内钉1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呈60-70°夹角。实体髓内钉2的前部二分之一处有微孔6与实体髓内钉2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成10-20°夹角,钉体后部二分之一处有微孔6与实体髓内钉2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呈80-90°夹角。本实用新型的中空髓内钉1和实体髓内钉2的材质为医用镁合金,医用镁合金是一种可降解植入材料。与传统的植入材料相比,医用镁合金具有以下优势:(1)具有可降解性,镁合金具有较低的腐蚀电位,在含有氯离子的体内环境下易发生腐蚀降解,因而在植入人体后不需要二次手术将其取出;(2)安全性高,主要经过泌尿系统排出体外,对于人体无明显的毒副作用;(3)良好的力学相容性,镁合金的弹性模量能与人体骨骼最为接近,这就避免了一些传统植入材料带来的问题,如应力遮蔽效应。本实用新型的锁定钉5采用钛质不可降解的材料。钉帽为六角形,边长为10-20㎜,厚度为3-5㎜,钉杆直径为3㎜,长度为22-40㎜,锁定钉5前端部分有螺纹,螺纹与螺母旋紧,其余部分表面光滑。螺母呈六角形,厚度为3-5㎜,其边长为10-20㎜。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下:中空髓内钉1的长度为50-100mm,外壁直径为6-12㎜,内孔直径为2-6㎜。实体髓内钉2的长度为50-100mm,直径为4-8㎜。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