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合式移动无菌换药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88158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嵌合式移动无菌换药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嵌合式移动无菌换药车。



背景技术:

一般的,临床换药多是医护人员直接来到病床前,来对患者进行直接的换药治疗工作。病房是一个空气比较复杂的环境。有的患者身体的创面比较大,换药时大面积的创面暴露在空气中,容易被空气中的悬浮物或是杂菌污染,造成创面的感染,不利与创面的愈合。在此情况下,如果把患者一一移动到无菌治疗室内,将会消耗过多的医护时间,只会增加医护人员的工作劳动强度,降低工作效率。如何设计和制造一种能够一对一的可移动的无菌换药车,是现阶段临床医学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技术任务是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嵌合式移动无菌换药车。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按以下方式实现的,该嵌合式移动无菌换药车,其结构包括底座、升降立柱、顶柜,

底座的底部设置有万向轮,

底座的近身端设置有升降立柱,升降立柱的顶端固定设置有顶柜,

顶柜通过升降立柱的升降调节来调整顶柜与底座之间的高度;

顶柜的上方设置有无菌空气过滤器,无菌空气过滤器的下方设置有无菌空气压缩储存罐,

无菌空气过滤器和无菌空气压缩储存罐通过支架固定设置在顶柜顶端;

无菌空气过滤器连通气体压缩机,气体压缩机通过高压气管连接无菌空气压缩储存罐,无菌空气压缩储存罐上设置有安全泄压阀和减压阀开关,减压阀开关连接充气管,充气管穿过顶柜并延伸到顶柜下方治疗腔的上游轴流管;上游轴流管的朝向设置为自上向下的朝向;

顶柜下方设置有治疗腔;治疗腔设置有治疗腔顶壁,治疗腔顶壁与顶柜底面固定连接;治疗腔的近身端的一侧的腔壁采用钢化玻璃腔壁,其他三个腔壁采用柔性腔壁;三个柔性腔壁和钢化玻璃腔壁以及顶柜底面围成下端开口的治疗腔;

上游轴流管设置在治疗腔顶壁的上方近身端;

下游排气管设置在治疗腔远身端柔性腔壁的底端;

治疗腔内由近身端向远身端交替间隔的设置有底端折流布帘和顶端折流布帘,底端折流布帘的底部开设有底部通气口,顶端折流布帘的顶端开设有顶部通气口;

底端折流布帘和顶端折流布帘均设置在治疗腔顶壁上的布帘滑轨上;布帘滑轨的方向设置为由近身端向远身端朝向的直线方向;

顶柜的上方设置有酒精储存罐、碘伏储存罐、蒸馏水储存罐,

酒精储存罐上连接有酒精输送柔性管,酒精输送柔性管的管身上设置有酒精蠕动泵,酒精输送柔性管的末端穿过治疗腔顶壁伸入到治疗腔内,酒精输送柔性管的末端连接有酒精喷头;

碘伏储存罐上连接有碘伏输送柔性管,碘伏输送柔性管的管身上设置有碘伏蠕动泵,碘伏输送柔性管的末端穿过治疗腔顶壁伸入到治疗腔内,碘伏输送柔性管的末端连接有碘伏喷头;

蒸馏水储存罐上连接有蒸馏水输送柔性管,蒸馏水输送柔性管的管身上设置有蒸馏水蠕动泵,蒸馏水输送柔性管的末端穿过治疗腔顶壁伸入到治疗腔内,蒸馏水输送柔性管的末端连接有蒸馏水喷头;

钢化玻璃腔壁上开设有两个操作孔,操作孔上分别设置有孔缘法兰,孔缘法兰上设置有快速接头,快速接头上设置有橡胶密封手套。

顶柜和底座上下相对应,顶柜向下的投影与底座重合。

三个柔性腔壁和钢化玻璃腔壁的底缘在水平方向上相齐平。

升降立柱采用蜗轮蜗杆升降机构,由正反转电机驱动蜗杆正反转带动顶柜举升和下降。

酒精蠕动泵、碘伏蠕动泵、蒸馏水蠕动泵分别对应连接底座近身端的酒精蠕动泵脚踏开关、碘伏蠕动泵脚踏开关、蒸馏水蠕动泵脚踏开关。

顶柜上设置有臭氧储存罐,臭氧储存罐连接臭氧充气管,臭氧充气管连通到治疗腔上方近身端。

柔性腔壁采用硅胶帘或无纺布帘。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

该嵌合式移动无菌换药车利用底座、升降立柱和顶柜移动车体,利用治疗腔来提供治疗空间,并对此治疗空间实施新无菌空气的注入,以及利用折流方式实施空气驱赶,并且可以同时使用酒精、碘伏、臭氧等对治疗腔的治疗空间实施空气的加工,以便治疗空间内的空气更加接近无菌环境,如此获得近似无菌的空间来对患者进行创面的换药治疗,简单方便,可移动,可实现一对一的病床嵌合,无须病床和患者移动,可实现游动化治疗。

该嵌合式移动无菌换药车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安全可靠、使用方便、易于维护,具有很好的推广使用价值。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发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分别表示:

1、底座,2、万向轮,3、升降立柱,4、顶柜,

5、无菌空气过滤器,6、无菌空气压缩储存罐,7、支架,8、气体压缩机,9、高压气管,10、安全泄压阀,11、减压阀开关,12、充气管,13、治疗腔,14、上游轴流管,

15、治疗腔空间,16、治疗腔顶壁,17、钢化玻璃腔壁,18、柔性腔壁,

19、下游排气管,

20、底端折流布帘,21、顶端折流布帘,22、底部通气口,23、顶部通气口,24、布帘滑轨,

25、酒精储存罐,26、碘伏储存罐,27、蒸馏水储存罐,

28、酒精输送柔性管,29、酒精蠕动泵,30、酒精喷头,

31、碘伏输送柔性管,32、碘伏蠕动泵,33、碘伏喷头,

34、蒸馏水输送柔性管,35、蒸馏水蠕动泵,36、蒸馏水喷头,

37、操作孔,38、孔缘法兰,39、快速接头,40、橡胶密封手套,

41、酒精蠕动泵脚踏开关,42、碘伏蠕动泵脚踏开关,43、蒸馏水蠕动泵脚踏开关,

44、臭氧储存罐,45、臭氧充气管,46、操作台内腔,47、操作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嵌合式移动无菌换药车作以下详细说明。

如附图所示,本发明的嵌合式移动无菌换药车,其结构包括底座1、升降立柱3、顶柜4,

底座1的底部设置有万向轮2,

底座1的近身端设置有升降立柱3,升降立柱3的顶端固定设置有顶柜4,

顶柜4通过升降立柱3的升降调节来调整顶柜4与底座1之间的高度;

顶柜4的上方设置有无菌空气过滤器5,无菌空气过滤器5的下方设置有无菌空气压缩储存罐6,

无菌空气过滤器5和无菌空气压缩储存罐6通过支架7固定设置在顶柜4顶端;

无菌空气过滤器5连通气体压缩机8,气体压缩机8通过高压气管9连接无菌空气压缩储存罐6,无菌空气压缩储存罐6上设置有安全泄压阀10和减压阀开关11,减压阀开关11连接充气管12,充气管12穿过顶柜4并延伸到顶柜下方治疗腔13的上游轴流管14;上游轴流管14的朝向设置为自上向下的朝向;

顶柜4下方设置有治疗腔13;治疗腔13设置有治疗腔顶壁16,治疗腔顶壁16与顶柜4底面固定连接;治疗腔13的近身端的一侧的腔壁采用钢化玻璃腔壁17,其他三个腔壁采用柔性腔壁18;柔性腔壁18采用硅胶帘或无纺布帘;三个柔性腔壁18和钢化玻璃腔壁17以及顶柜底面围成下端开口的治疗腔;治疗腔的下端开口可嵌合病床、手术台等治疗平台;

上游轴流管14设置在治疗腔顶壁的上方近身端;

下游排气管19设置在治疗腔远身端柔性腔壁的底端;

治疗腔13内由近身端向远身端交替间隔的设置有底端折流布帘20和顶端折流布帘21,底端折流布帘20的底部开设有底部通气口22,顶端折流布帘21的顶端开设有顶部通气口23;气流经过上游轴流管14向下行走并沿底端折流布帘20下行,穿过底部通气口22折流,然后沿顶端折流布帘21上行,穿过顶部通气口23折流,如此折流行走,气流达到先进先出的效果,有利于排出原先气体,用无菌气体把原始气体推挤出治疗腔空间15;

底端折流布帘20和顶端折流布帘21均设置在治疗腔顶壁上的布帘滑轨24上;布帘滑轨24的方向设置为由近身端向远身端朝向的直线方向;

顶柜4的上方设置有酒精储存罐25、碘伏储存罐26、蒸馏水储存罐27,

酒精储存罐25上连接有酒精输送柔性管28,酒精输送柔性管28的管身上设置有酒精蠕动泵29,酒精输送柔性管28的末端穿过治疗腔顶壁伸入到治疗腔内,酒精输送柔性管28的末端连接有酒精喷头30;

碘伏储存罐26上连接有碘伏输送柔性管31,碘伏输送柔性管31的管身上设置有碘伏蠕动泵32,碘伏输送柔性管31的末端穿过治疗腔顶壁伸入到治疗腔内,碘伏输送柔性管31的末端连接有碘伏喷头33;

蒸馏水储存罐27上连接有蒸馏水输送柔性管34,蒸馏水输送柔性管34的管身上设置有蒸馏水蠕动泵35,蒸馏水输送柔性管34的末端穿过治疗腔顶壁伸入到治疗腔内,蒸馏水输送柔性管34的末端连接有蒸馏水喷头36;

钢化玻璃腔壁17上开设有两个操作孔37,操作孔37上分别设置有孔缘法兰38,孔缘法兰38上设置有快速接头39,快速接头39上设置有橡胶密封手套40。

顶柜4和底座1上下相对应,顶柜4向下的投影与底座重合。

三个柔性腔壁18和钢化玻璃腔壁17的底缘在水平方向上相齐平。

升降立柱3采用蜗轮蜗杆升降机构,由正反转电机驱动蜗杆正反转带动顶柜举升和下降。

酒精蠕动泵29、碘伏蠕动泵32、蒸馏水蠕动泵35分别对应连接底座1近身端的酒精蠕动泵脚踏开关41、碘伏蠕动泵脚踏开关42、蒸馏水蠕动泵脚踏开关43。各泵的动力由电源提供。

顶柜4上设置有臭氧储存罐44,臭氧储存罐44连接臭氧充气管45,臭氧充气管45连通到治疗腔空间上方的近身端,并延伸到上游轴流管的附近。

顶柜4的内围开设有操作台内腔46,操作台内腔46与治疗腔空间15连通,操作台内腔46的底面设置为操作台47。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