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热烧伤护理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789564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热烧伤护理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热烧伤可由热水,蒸气、火焰、电流,激光、放射线、酸,碱、磷等多种因素引起。通常所称的或狭义的烧伤,是指单纯由高温所造成的热烧伤,在临床上常见。其他因子所致的烧伤则冠以病因称之,如电烧伤、化学烧伤等。

热烧伤病理改变,除了高温直接造成的局部组织细胞损害,为机体的各种反应所致,烧伤后机体反应可能释出:

(1)应激性激素,由于疼痛刺激,血容量降低等,儿茶酚胺,皮质激素,抗利尿激素,血管加压素,醛固酮等释出增加;

(2)炎症介质,由于伤处组织细胞受损或加以沾染细菌,缓激肽,补体碎片(C3a,C5a等),组胺,色胺等释出;

(3)花生四烯酸由於磷脂酶等作用,变为前列腺素(PG),血栓质(TX)和白三烯(LT);④各种其他因子,如血小板活性因子(PAF),白介素(IL),肿瘤坏死因子(TNF)等,以上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可引起烧伤的局部炎症和全身反应,如用糖皮质激素,消炎痛等药物,可减轻机体反应,但只可适当使用,否则反可增加并发症。

热烧伤可引发多种并发症,如休克、脓毒症、肺部感染和急性呼吸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应激性溃疡和胃扩张、其他心肌功能降低等。

目前,为使热烧伤最大限度的恢复,在热烧伤治疗中,需要对其进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等,而护理是烧伤治疗中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精心护理能促使烧伤较顺利治愈,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对中度以下烧伤者尤其重要。但通过现有的护理及服用药物等效果不佳,不利于热烧伤的快速恢复,且容易引起肠胃刺激,造成二次伤害,给患者带来痛苦。因此用于热烧伤恢复的药物必须安全、有效、无毒副作用,而中药学作为我国的传统医学,具有作用强、见效快、药效持久等优点,且没有依赖性、耐药性以及毒副作用,因此选择一种中药制剂用于热烧伤恢复,对于热烧伤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热烧伤护理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本发明中药制剂所选药材配伍相宜,符合中医药和现代医药理论,具有清热解毒、疏风解表、止血消炎,祛瘀止痛之功效,使用方便,吸收效果好,无不良及毒副作用,经临床验证,对热烧伤有极好的缓解及治疗效果,适于热烧伤的临床治疗与护理推广应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实施如下:

一种用于热烧伤护理的中药制剂,制成所述中药制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制成所述中药制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制成所述中药制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制成所述中药制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一种用于热烧伤护理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1)将吊兰、芙蓉叶、红药子、红景天和紫草去除杂质,洗净,放入容器中捣烂,加入3倍量的蒸馏水,搅拌均匀后过滤,得滤液,备用;

(2)将地榆、倒生莲、米碎花和满江红去除杂质,洗净,放入容器中,加入6倍量蒸馏水,浸泡2~3小时后,后加5倍量蒸馏水,煎煮2小时,提取煎煮液;再加入3~4倍量蒸馏水,煎煮1.5小时,提取煎煮液,最后合并2次提取的煎煮液,过滤,得滤液,浓缩成60℃下相对密度为1.10~1.13的稠膏,备用;

(3)将赶风柴、落葵、桉叶和地涩涩去除杂质,洗净,放入容器中,并加入1.2~1.6倍量醋液拌炒,小火微炒至水气干即可,取出烘干,置于研钵内研末,过120目筛得细粉,备用;

(4)将飞廉、管仲和黄藤除去杂质,洗净,切片,略浸,润透,取出用微波烘干,置于研钵内研末,得到过140目的细粉,备用;

(5)将步骤(1)所得的滤液、步骤(2)所得的稠膏与步骤(3)、步骤(4)所得的细粉混合后调制制成药膏,即为所述的用于热烧伤护理的中药制剂。

本发明所用中药的药性如下:

吊兰:味甘、微辛,性平。化痰止咳,散瘀消肿,清热解毒。用于痰热咳嗽,跌打损伤,骨折痈肿,痔疮烧伤。

地榆:味酸、苦、涩,性微寒;归肝、大肠经。凉血上血,清热解毒。用于吐血衄血,血痢崩漏,肠风痔漏,痈肿湿疹,金疮烧伤。《药物图考》载:“调敷汤火伤,疳疮溃烂。”

芙蓉叶:味微辛,性凉;归肺、肝经。清肺凉血,消肿排脓。用于肺热咳嗽,肥厚性鼻炎,淋巴结炎,阑尾炎,痈疖脓肿,急性中耳炎,烧伤,烫伤。

赶风柴:味涩、微辛、苦,性平;归心经。止血消炎,祛瘀止痛。用于肺结核,肺脓疡,血尿,创伤出血,流感,烧伤,化脓性皮肤溃疡,跌打损伤,风湿痛。《南宁市药物志》载:“止血,止痛。治跌打损伤,枪伤。”

飞廉:味微苦,性平;归肝、肾经。祛风清热,凉血散瘀。用于头风眩晕,风热痹痛,皮肤刺痒,尿路感染,乳糜尿,尿血,带下,跌打瘀肿,汤火伤。《西藏常用中草药》载:“凉血,止血,散瘀消肿。治各种出血,跌打瘀肿,恶疮,烧伤,烫伤。”

管仲:味苦、涩,性寒;归脾、大肠经。清热解毒,涩肠止泻,凉血止血。用于赤白下痢,肠炎腹泻,吐血,外伤出血,烫烧伤。《云南思茅中草药选》载:“清热止血,消炎收敛。治痢疾,肠炎,胃痛,咯血,吐血,外伤出血,痛经。”

红药子:味酸、苦、涩,性凉。清热解毒,凉血活血。用于呼吸道感染,多种出血,跌打损伤,月经不调,风湿痹痛,热毒疮疡,烧伤。《云南思茅中草药选》载:“清热止血,消炎收敛。治痢疾,肠炎,胃痛,咯血,吐血,外伤出血,痛经。”

落葵:味甘、淡,性凉;归心、肝、脾经。清热解毒,接骨止痛。用于阑尾炎,痢疾,大便秘结,膀胱炎,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烧烫伤。《陆川本草》载:“凉血,解毒,消炎,生肌。治热毒,火疮,血瘙,斑疹。”

倒生莲:味辛、苦,性平,有毒;归肺、肝、肾经。清热除湿,化瘀止血。用于吐血,咳嗽痰多,风湿痹痛,肠炎痢疾,尿路感染,乳腺炎,外伤出血,跌打损伤,烧烫伤。

红景天:味甘、涩,性寒;归肺经。清肺止咳,止血止带。用于肺热咳嗽,咯血白带,治跌打损伤,烧烫伤。

黄藤:味甘、苦,性寒,有小毒;归心、肝经。清热,解毒,利湿。用于咽喉炎,结膜炎,黄疸,胃肠炎,小儿消化不良,急性盆腔炎,阴道炎,疮疖,烧烫伤。《广西中药志》载:“治阳黄,枪炮伤,烫伤。”

紫草:味甘、咸,性寒;归心、肝经。凉血活血,解毒透疹。用于血热毒盛,斑疹紫黑,麻疹不透,疮疡湿疹,水火烫伤。《陕西中草药》载:“治汤火伤,皮炎,湿疹,尿路感染。”

米碎花:味甘、淡、微涩,性凉;归肺经。清热除湿、解毒剑疮。用于感冒发热,湿热黄疸,疮疡肿毒,水火烫伤,蛇虫咬伤,外伤出血。

桉叶:味辛、苦,性凉;归肺、胃、脾、肝经。疏风解表,清热解毒,化痰理气,杀虫止痒。用于感冒,高热喘咳,百日咳,脘腹胀痛,腹泻,风湿痛,烧烫伤,外伤出血。

地涩涩:味甘、苦、涩,性平;归肝经。活血止血,清热解毒。用于跌打损伤,月经不调,创伤出血,口疮,汤火伤。《陕西草药》载:“收敛,止血,消炎。治汤火伤,口疮,顽疮。”

满江红:味辛,性凉;归肺、膀胱经。解表透疹,祛风胜湿,解毒。用于感冒咳嗽,麻疹不透,风湿疼痛,小便不利,水肿,荨麻疹,皮肤瘙痒,烫火伤。《分类草药性》载:“治红白风丹,皮肤瘙痒,风瘫。”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中药制剂所选药材配伍相宜,符合中医药和现代医药理论,具有清热解毒、疏风解表、止血消炎,祛瘀止痛之功效,使用方便,吸收效果好,无不良及毒副作用,经临床验证,对热烧伤有极好的缓解及治疗效果,适于热烧伤的临床治疗与护理推广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1

本发明中药制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

本发明中药制剂制备方法的工艺步骤为:

(1)将吊兰、芙蓉叶、红药子、红景天和紫草去除杂质,洗净,放入容器中捣烂,加入3倍量的蒸馏水,搅拌均匀后过滤,得滤液,备用;

(2)将地榆、倒生莲、米碎花和满江红去除杂质,洗净,放入容器中,加入6倍量蒸馏水,浸泡2~3小时后,后加5倍量蒸馏水,煎煮2小时,提取煎煮液;再加入3~4倍量蒸馏水,煎煮1.5小时,提取煎煮液,最后合并2次提取的煎煮液,过滤,得滤液,浓缩成60℃下相对密度为1.10~1.13的稠膏,备用;

(3)将赶风柴、落葵、桉叶和地涩涩去除杂质,洗净,放入容器中,并加入1.2~1.6倍量醋液拌炒,小火微炒至水气干即可,取出烘干,置于研钵内研末,过120目筛得细粉,备用;

(4)将飞廉、管仲和黄藤除去杂质,洗净,切片,略浸,润透,取出用微波烘干,置于研钵内研末,得到过140目的细粉,备用;

(5)将步骤(1)所得的滤液、步骤(2)所得的稠膏与步骤(3)、步骤(4)所得的细粉混合后调制制成药膏,即为所述的用于热烧伤护理的中药制剂。

用法用量:外用,涂于烧、烫、灼伤等创面(厚度薄于1mm),每5~8小时更换新药一次。换药前须将残留在创面上的药物及液化物拭去。

实施例2

本发明中药制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

本实施例的中药制剂制备方法工艺步骤及用法用量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

本发明中药制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

本实施例的中药制剂制备方法工艺步骤及用法用量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4

本发明中药制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

本实施例的中药制剂制备方法工艺步骤及用法用量与实施例1相同。

临床资料:

1、病例选择:

选择我院或外院确诊的热烧伤患者300例临床观察,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150例,其中男性75例,女性75例,年龄8~69岁,平均年龄41岁,病程3个月~1年,平均6个月。对照组150例,其中男性78例,女性72例,年龄,9~67岁,平均年龄42岁,病程2个月~10个月,平均5个月。两组病例的病程、症状轻重程度基本一致,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2、药物选择:

治疗组患者外用本中药制剂,涂于烧、烫、灼伤等创面,每5~8小时更换新药一次,15天为1个疗程,轻者1~4个疗程,重者5~7个疗程。

对照组患者使用湿润烧伤膏,外用,涂于烧、烫、灼伤等创面(厚度薄于1mm),每4~6小时更换新药。换药前须将残留在创面上的药物及液化物拭去。暴露创面用药。

3、疗效判定:

(1)治愈:面色苍白、恶心呕吐、皮肤红肿等症状消失;活动自如,身体痊愈。

(2)显效:上述症状有所缓解。

(3)无效:病症无变化。

4、结果:

涂用本发明中药制剂的治疗组中,治愈110例,显效32例,无效8例,治愈率73.3.%,总有效率94.7%。

对照组中治愈88例,显效24例,无效38例,治愈率58.7%,总有效率74.7%。

以上结果显示,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典型病例举例:

1、邵××,男,13岁,学生,上海人。患者曾患有热烧伤,经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后期患伤处出现疼痛,使用过各种药物,效果均不佳。涂用本发明中药制剂1个疗程后,症状明显缓解,继续涂用2个疗程,症状全部消失。随访至今未复发。

2、汪××,女,17岁,学生,宁夏中卫人。患者因烧伤入院,创面无水泡,蜡白,感觉消失,皮温低,并有严重呼吸道烧伤,神志清楚,但表情淡漠,呼吸困难。涂用本发明中药制剂2个疗程后,身体逐渐康复,症状明显缓解,继续涂用3个疗程,以上症状消失。随访至今未复发。

3、毛××,男,26岁,企业职工,辽宁盘锦人。患者不慎被蒸汽喷伤面部,前胸腹部和双上臂,面部红斑,疼痛,无水泡,其余部位剧痛,有大水泡。涂用本发明中药制剂2个疗程后,症状明显好转,继续涂用3个疗程后,疼痛消失,活动自如,没有复发。

4、狄××,男,35岁,电焊工,河北承德人。患者工作中被喷出火焰烧伤耳部及双手,经治疗后手指屈伸障碍,双手肿胀。涂用本发明中药制剂2个疗程症状明显缓解,继续涂用3个疗程后,症状消失,没有复发。

5、米××,男,42岁,搬运工,山东东营人。患者不慎由高温导致热烧伤,致使颈部、手臂等多处疼痛。曾使用过各种药物,效果均不佳。涂用本发明中药制剂1个疗程后,以上症状好转,继续涂用3个疗程后,以上症状消失,身体痊愈,活动自如,随访至今未复发。

6、臧××,女,51岁,农民,安徽马鞍山人。患者右小腿火焰烧伤,面色苍白,呼吸困难。经我院治疗后涂用本发明中药制剂2个疗程后,症状好转,继而涂用2个疗程后,身体恢复正常,活动自如。随访至今未复发。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