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皮肌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90227阅读:50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传统草药的未确定结构的医用配制品,尤其是一种治疗皮肌炎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皮肌炎是一种主要累及横纹肌,以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的非化脓性炎症病变,可伴有或不伴有多种皮肤损害。皮肌炎一般情况下发展比较缓慢,通常以肌无力起病,仅有少数患者开始时表现为肌痛,发病的时可能还会伴有低热或中度发热、乏力、倦怠和体重下降等现象。目前,临床上对皮肌炎的治疗多采用皮质类激素药物治疗,初期疗效显著,但长期服用,会导致人体免疫系统的免疫水平降低,影响人体健康。

中医认为,皮肌炎由于邪热灼伤阴液,筋脉失于濡养;或因湿热浸淫筋脉肌肉,而弛纵不用;或因体虚久病,肝肾亏虚,精血不足,不能濡养肌肉筋骨,或瘀阻脉络等因而成。

根据中医理论,针对皮肌炎的发病机理,以清热利湿、补肝益肾为治则,进行辩证配伍组方,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采用皮质类激素药物治疗皮肌炎存在副作用大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配制方便、疗效显著、安全可靠的治疗皮肌炎的中药组合物。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皮肌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药原料及重量份配比为:石膏10-30份,沙苑子10-20份,鱼腥草10-20份,苍术5-15份,丹参10-20份,茯苓10-20份,白头翁10-20份,南沙参5-15份,生地黄10-20份,夜交藤10-20份,防风5-15份,黄鳝藤根10-20份,黄芩10-20份,白鲜皮5-15份,柴胡10-20份,黄毛榕10-20份,茜草10-20份,没药5-15份,大枣10-20份,川牛膝10-20份,姜半夏5-15份,枸杞10-20份,甘草5-15份。

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皮肌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药原料及重量份配比为:石膏20份,沙苑子15份,鱼腥草15份,苍术10份,丹参15份,茯苓15份,白头翁15份,南沙参10份,生地黄15份,夜交藤15份,防风10份,黄鳝藤根15份,黄芩15份,白鲜皮10份,柴胡15份,黄毛榕15份,茜草15份,没药10份,大枣15份,川牛膝15份,姜半夏10份,枸杞15份,甘草10份。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是在传统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指导下,精选药物组方。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中:石膏具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的功效;沙苑子具有补肝益肾、明目固精的功效;苍术具有燥湿健脾、祛风散寒的功效;丹参具有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凉血消痈、清心除烦、养血安神的功效;茯苓具有利水渗湿、益脾和胃、宁心安神的功效;白头翁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的功效;南沙参具有养阴清肺、化痰、益气的功效;生地黄具有清热凉血、益阴生津的功效;夜交藤具有养心安神、祛风通络的功效;防风具有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定搐的功效;黄鳝藤根具有健脾利湿、通经活络的功效;黄芩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的功效;白鲜皮具有清热燥湿、祛风解毒的功效;柴胡具有疏散退热、升阳舒肝的功效;黄毛榕具有益气健脾、祛风除湿的功效;茜草具有凉血止血、祛瘀通经的功效;没药具有散血去瘀、消肿定痛的功效;大枣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功效;川牛膝具有活血通经、祛风除湿、通利关节、利尿通淋的功效;姜半夏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的功效;枸杞具有养肝明目、扶正固本、生精补髓、滋阴补肾、益气安神的功效;甘草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调和诸药的功效。本发明组合物中的药物组分经辩证配伍,在作用上相辅相成,具有协同作用,共奏补肝益肾、清热燥湿、活血通经、养血生津之功效,对皮肌炎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本发明组合物的组分均采用天然的中药原料,其配制简便、药源广、成本低。其遵循中医的处方用药原则,各种组分药物采用水煎服用。经临床应用验证和中药品不良反应(ADR)安全性评价,其疗效显著,安全可靠,药性平和,未出现毒副作用,总有效率91%,治愈率达7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治疗皮肌炎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为:石膏20g,沙苑子15g,鱼腥草15g,苍术10g,丹参15g,茯苓15g,白头翁15g,南沙参10g,生地黄15g,夜交藤15g,防风10g,黄鳝藤根15g,黄芩15g,白鲜皮10g,柴胡15g,黄毛榕15g,茜草15g,没药10g,大枣15g,川牛膝15g,姜半夏10g,枸杞15g,甘草10g。

实施例2

一种治疗皮肌炎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为:石膏30g,沙苑子10g,鱼腥草20g,苍术5g,丹参20g,茯苓10g,白头翁20g,南沙参5g,生地黄20g,夜交藤10g,防风15g,黄鳝藤根10g,黄芩20g,白鲜皮5g,柴胡20g,黄毛榕10g,茜草20g,没药5g,大枣20g,川牛膝10g,姜半夏15g,枸杞10g,甘草15g。

实施例3

一种治疗皮肌炎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为:石膏10g,沙苑子20g,鱼腥草10g,苍术15g,丹参10g,茯苓20g,白头翁10g,南沙参15g,生地黄10g,夜交藤20g,防风5g,黄鳝藤根20g,黄芩10g,白鲜皮15g,柴胡10g,黄毛榕20g,茜草10g,没药15g,大枣10g,川牛膝20g,姜半夏5g,枸杞20g,甘草5g。

实施例4

一种治疗皮肌炎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为:石膏23g,沙苑子12g,鱼腥草17g,苍术7g,丹参18g,茯苓12g,白头翁18g,南沙参7g,生地黄18g,夜交藤12g,防风13g,黄鳝藤根12g,黄芩18g,白鲜皮7g,柴胡18g,黄毛榕12g,茜草17g,没药7g,大枣18g,川牛膝12g,姜半夏13g,枸杞12g,甘草13g。

实施例5

一种治疗皮肌炎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为:石膏17g,沙苑子18g,鱼腥草12g,苍术13g,丹参12g,茯苓18g,白头翁12g,南沙参13g,生地黄12g,夜交藤18g,防风7g,黄鳝藤根18g,黄芩12g,白鲜皮13g,柴胡12g,黄毛榕18g,茜草12g,没药13g,大枣12g,川牛膝18g,姜半夏7g,枸杞18g,甘草7g。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中药组合物按常规的水煎法制取药剂。具体方法如下:将组方的中药原料放入容器中,加冷水漫过药面,浸泡15~20分钟,再加水没过药面约8厘米,进行第一次煎煮,未沸前采用武火煎煮,沸后用文火煎煮20~30分钟;第二次煎煮,加水没过药面约6厘米,水沸后煎煮15~20分钟。两次煎煮去渣取汁,合并。

本发明以实施例1所给出的一种治疗皮肌炎的中药组合物,做临床疗效总结如下:

一、一般性资料: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应用于临床观察病例70例,其中男21例,女49例,年龄20~60岁。

二、诊断标准:

1、以肢体肌肉软弱无力,肌肉酸痛,皮肤不仁为特征;初起可急骤出现,继则手软难握,臂软难举,足软难履;甚则累及咽、颈项及胸部肌肉;严重者可出现复视、斜视,声嘶,吞咽及呼吸困难;

2、多见于20~40岁女性,病前可有外感史,或关节病及肿瘤史;

3、四肢近端肌力明显减弱,肌肉疼痛质硬,病久可有肌肉萎缩;

4、急性发病白细胞总数增高,血沉增快,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常显著增高,醛缩酶、乳酸脱氢酶、谷草、谷丙转氨酶及蛋白电泳α、β球蛋白在活动期增高;

5、肌电图:低电位,短波幅,多相波;纤颤电位,阳性棘波,插入电位延长;

6、组织病理检查示肌纤维有炎性改变,肌纤维破碎,透明变形,横纹不清,间质内有水肿和炎性细胞浸润。

三、用法用量:临床应用时,一天一剂,水煎两遍取汁约400ml,分早、晚两次温热服用,七天为一疗程。

四、疗效标准:

1、治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实验室检查基本正常;

2、好转:症状减轻,体征改善,实验室检查好转;

3、未愈: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无变化。

五、治疗效果:该临床观察病例中,服药5-10个疗程,治愈49例,好转15例,未愈6例。治疗期间对中药品临床引起各类型的过敏反应、疑为药物引起人体各系统、器官、组织的功能和形态方面的异常、疑为药物引起癌症等致突变反应、药物的依赖性以及认为重要或有价值的其他不良反应进行了评价,即中药品不良反应(ADR)评价,未发生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

六、典型病例:

病例1:刘某,男,45岁。患者自述: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无力伴有疼痛,给予物理治疗及改善血液循环药物治疗,并未改善。现肌力明显减弱,手软难握,抬臂、下蹲、困难。医院检查诊断为:皮肌炎。服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制备的药剂5个疗程后,自觉肌肉无力感明显好转,疼痛感显著减轻;继续服用4个疗程,症状消失,治愈。

病例2:赵某,女,48岁。患者自述:1年前患有皮肌炎,严重肌无力,肌肉压痛,下地行走困难,吞咽能力差,形体消瘦。期间服用过很多西药治疗,效果并不明显。服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制备的药剂5个疗程,无力感明显好转,可下地行走,吞咽能力逐渐增强;继续服用5个疗程后,各症状消失,患者可从事正常体力活动,治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