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用中药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89701阅读:166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草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外用中药膏。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流通很多中药膏,但大都制作工艺复杂,而且药膏一般都只能进行针对性的治疗或预防,使用效果范围较窄,同时,目前的药膏大都具有一定毒性,不能接触溃破皮肤或入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外用中药膏,对于烧伤、烫伤、蚊虫叮咬具有非常好的缓解效果,避免起水泡,而且对于淡化疤痕、祛痘、消除皮炎湿疹、防过敏、缓和皮肤干裂、消去婴儿红臀具有显著的效果,同时对于顽固性脚气、长期冻疮以及消除冻疮疮疤褶皱都有很好的疗效。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外用中药膏,该中药膏中的中药的配方为(重量百分比):

一种外用中药膏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重量百分比秤取各中药,然后用中药重量份2倍的麻油将中药浸泡半年;

(2)然后将浸泡后的油和药放入锅内煎煮,直至白芷变成焦黄色,然后捞出药渣,并对药液反复过滤,直至无药渣;

(3)将过滤后的药液放入瓷锅内加热,并缓慢的加入蜂蜡,不停搅拌制取药膏,当滴一滴药膏到石板面,药膏迅速凝固不流动时,此时药膏可以出锅、热装,即得中药膏。

用法:

每日早中晚将适量药膏涂抹于患处,2天为一疗程,一般2-6个疗程,病灶即可消退。

药理分析:

紫草:性苦、寒。归经:入心包络、肝经。主治功能:凉血,活血,清热,解毒;治温热斑疹,湿热黄疸,紫癜,吐、衄、尿血,淋浊,热结便秘,烧伤,湿疹,丹毒,痈疡。

丹参:味苦,微寒。归心、肝经。功效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

白芷:性味辛。入肺、脾、胃经。功效,祛风,燥湿,消肿,止痛。治头痛,眉棱骨痛,齿痛,鼻渊,寒湿腹痛,肠风痔漏,赤白带下,痈疽疮疡,皮肤燥痒,疥癣。

地榆:性微寒、味苦。具有止血凉血、清热解毒、收敛止泻及抑制多种致病微生物和肿瘤的作用,可治疗吐血、血痢、烧灼伤、湿疹、上消化道出血、溃疡病大出血、便血、崩漏、结核性脓疡及慢性骨髓炎等疾病。

苍耳:性苦辛、寒、有毒。功效,祛风散热,解毒杀虫。用于头风、头晕、湿痹拘挛、目赤目翳、疔疮毒肿、崩漏、麻风。

金银花:性寒,味甘。入肺、心、胃经。功效,清热解毒、抗炎、补虚疗风。

黄连:性味苦,寒,无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

白芨:性味苦、甘、涩,性寒。归肺、肝、胃经。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之功,用于内外出血诸证及痈肿、烫伤、手足皲裂、肛裂等。

防风:味辛、甘,性微温。归膀胱、肺、脾、肝经。功效,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藁本:味辛,性温。归膀胱经。祛风散寒,除湿止痛。

大黄:性味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功效主治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利湿退黄。

黄芩:性苦寒。归经:入心、肺、胆、大肠经。功效,泻实火,除湿热,止血,安胎。治壮热烦渴,肺热咳嗽,湿热泻痢,黄疸,热淋,吐、衄、崩、漏,目赤肿痛,胎动不安,痈肿疔疮。

地黄:性凉,味甘苦。归心、肝、肾经。具有滋阴补肾、养血补血、凉血的功效。凡阴虚血虚肾虚者食之,颇有益处。此外,地黄有强心利尿、解热消炎、促进血液凝固和降低血糖的作用。

没药:味辛、苦,性平。归心、肝、脾经。功效,散瘀定痛,消肿生肌。

虎杖:味微苦,性微寒。归肝、胆、肺经。功效,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散瘀止痛,止咳化痰。

当归:性味甘、辛、温。归肝、心、脾经。主治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主血虚诸证;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结聚;崩漏;虚寒腹痛;痿痹;肌肤麻木;肠燥便难;赤痢后重;痈疽疮疡;跌扑损伤。

乳香:性味辛、苦,温。归心、肝、脾经。功效,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由纯中药制成,麻油浸泡可以充分脱去中药的一些有毒成分,采用传统手工制作,制作方法简单,中药配伍科学,无毒,对于烧伤、烫伤、蚊虫叮咬具有非常好的缓解效果,避免起水泡,而且对于淡化疤痕、祛痘、消除皮炎湿疹、防过敏、缓和皮肤干裂、消去婴儿红臀具有显著的效果,同时对于顽固性脚气、长期冻疮以及消除冻疮疮疤褶皱都有很好的疗效,对于乳痈肿的缓解保健作用也非常好,本发明中药膏功能多样,使用范围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1

一种外用中药膏,该中药膏中的中药的配方为(重量百分比):

一种外用中药膏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重量百分比秤取各中药,然后用中药重量份2倍的麻油将中药浸泡半年;

(2)然后将浸泡后的油和药放入锅内煎煮,直至白芷变成焦黄色,然后捞出药渣,并对药液反复过滤,直至无药渣;

(3)将过滤后的药液放入瓷锅内加热,并缓慢的加入蜂蜡,不停搅拌制取药膏,当滴一滴药膏到石板面,药膏迅速凝固不流动时,此时药膏可以出锅、热装,即得中药膏。

用法:

每日早中晚将适量药膏涂抹于患处,2天为一疗程,一般2-6个疗程,病灶即可消退。

实施例2

一种外用中药膏,该中药膏中的中药的配方为(重量百分比):

一种外用中药膏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重量百分比秤取各中药,然后用中药重量份2倍的麻油将中药浸泡半年;

(2)然后将浸泡后的油和药放入锅内煎煮,直至白芷变成焦黄色,然后捞出药渣,并对药液反复过滤,直至无药渣;

(3)将过滤后的药液放入瓷锅内加热,并缓慢的加入蜂蜡,不停搅拌制取药膏,当滴一滴药膏到石板面,药膏迅速凝固不流动时,此时药膏可以出锅、热装,即得中药膏。

用法:

每日早中晚将适量药膏涂抹于患处,2天为一疗程,一般2-6个疗程,病灶即可消退。

实施例3

一种外用中药膏,该中药膏中的中药的配方为(重量百分比):

一种外用中药膏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重量百分比秤取各中药,然后用中药重量份2倍的麻油将中药浸泡半年;

(2)然后将浸泡后的油和药放入锅内煎煮,直至白芷变成焦黄色,然后捞出药渣,并对药液反复过滤,直至无药渣;

(3)将过滤后的药液放入瓷锅内加热,并缓慢的加入蜂蜡,不停搅拌制取药膏,当滴一滴药膏到石板面,药膏迅速凝固不流动时,此时药膏可以出锅、热装,即得中药膏。

用法:

每日早中晚将适量药膏涂抹于患处,2天为一疗程,一般2-6个疗程,病灶即可消退。

实施例4

一种外用中药膏,该中药膏中的中药的配方为(重量百分比):

一种外用中药膏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重量百分比秤取各中药,然后用中药重量份2倍的麻油将中药浸泡半年;

(2)然后将浸泡后的油和药放入锅内煎煮,直至白芷变成焦黄色,然后捞出药渣,并对药液反复过滤,直至无药渣;

(3)将过滤后的药液放入瓷锅内加热,并缓慢的加入蜂蜡,不停搅拌制取药膏,当滴一滴药膏到石板面,药膏迅速凝固不流动时,此时药膏可以出锅、热装,即得中药膏。

用法:

每日早中晚将适量药膏涂抹于患处,2天为一疗程,一般2-6个疗程,病灶即可消退。

实施例5

一种外用中药膏,该中药膏中的中药的配方为(重量百分比):

一种外用中药膏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重量百分比秤取各中药,然后用中药重量份2倍的麻油将中药浸泡半年;

(2)然后将浸泡后的油和药放入锅内煎煮,直至白芷变成焦黄色,然后捞出药渣,并对药液反复过滤,直至无药渣;

(3)将过滤后的药液放入瓷锅内加热,并缓慢的加入蜂蜡,不停搅拌制取药膏,当滴一滴药膏到石板面,药膏迅速凝固不流动时,此时药膏可以出锅、热装,即得中药膏。

用法:

每日早中晚将适量药膏涂抹于患处,2天为一疗程,一般2-6个疗程,病灶即可消退。

实施例6

一种外用中药膏,该中药膏中的中药的配方为(重量百分比):

一种外用中药膏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重量百分比秤取各中药,然后用中药重量份2倍的麻油将中药浸泡半年;

(2)然后将浸泡后的油和药放入锅内煎煮,直至白芷变成焦黄色,然后捞出药渣,并对药液反复过滤,直至无药渣;

(3)将过滤后的药液放入瓷锅内加热,并缓慢的加入蜂蜡,不停搅拌制取药膏,当滴一滴药膏到石板面,药膏迅速凝固不流动时,此时药膏可以出锅、热装,即得中药膏。

用法:

每日早中晚将适量药膏涂抹于患处,2天为一疗程,一般2-6个疗程,病灶即可消退。

实施例7

一种外用中药膏,该中药膏中的中药的配方为(重量百分比):

一种外用中药膏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重量百分比秤取各中药,然后用中药重量份2倍的麻油将中药浸泡半年;

(2)然后将浸泡后的油和药放入锅内煎煮,直至白芷变成焦黄色,然后捞出药渣,并对药液反复过滤,直至无药渣;

(3)将过滤后的药液放入瓷锅内加热,并缓慢的加入蜂蜡,不停搅拌制取药膏,当滴一滴药膏到石板面,药膏迅速凝固不流动时,此时药膏可以出锅、热装,即得中药膏。

用法:

每日早中晚将适量药膏涂抹于患处,2天为一疗程,一般2-6个疗程,病灶即可消退。

实施例8

一种外用中药膏,该中药膏中的中药的配方为(重量百分比):

一种外用中药膏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重量百分比秤取各中药,然后用中药重量份2倍的麻油将中药浸泡半年;

(2)然后将浸泡后的油和药放入锅内煎煮,直至白芷变成焦黄色,然后捞出药渣,并对药液反复过滤,直至无药渣;

(3)将过滤后的药液放入瓷锅内加热,并缓慢的加入蜂蜡,不停搅拌制取药膏,当滴一滴药膏到石板面,药膏迅速凝固不流动时,此时药膏可以出锅、热装,即得中药膏。

用法:

每日早中晚将适量药膏涂抹于患处,2天为一疗程,一般2-6个疗程,病灶即可消退。

使用效果:

效果1

胡某某,男,半周岁,安徽合肥人,无症状的出现红臀,而且身上有被蚊虫叮咬的红点,使用本发明中药膏涂抹后红臀消退,皮肤变的白皙,而且蚊虫叮咬的红点也没了。

效果2

秦某某,女,22岁,安徽庐江人,因为患有青春痘,之前使用了多种产品都无法治愈,后来使用本发明中药膏2个疗程后,逗粒变小,接着使用4个疗程后青春痘完全消失,而且后来又坚持使用4个疗程,痘疤也没有了,随后跟访3年,发现其没再长青春痘。

效果3

李某,女,45岁,安徽芜湖人,家庭主妇,由于长期下厨,脸部和手臂经常被热油烫伤,留下很多色斑和疤痕,有时烫伤严重会起水泡,后来一次下厨手背被烫了一个面积2平方厘米的大红块,立马使用本发明中药膏,没有起水泡,使用2天后红块消退,而且烫伤处无任何疤痕留下。

效果4

张某,男,31岁,安徽肥东人,患有脚气20多年,之前使用泡脚粉和一些药膏治疗,使用过程中有一定疗效,但几个月后总会复发,后来使用本发明药膏涂抹脚部,使用6个疗程后,脚臭现象消失,脚部不再掉皮,随后观察1年都没有复发。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