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舒经、活络、镇痛的外用中药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748183阅读:38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舒经、活络、镇痛的外用中药

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中药在我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由特定中药材制成的外用中药具有舒筋活络、祛风散瘀的功效,常用于风湿骨痛,关节痛,筋骨疼痛,腰骨刺痛,跌打损伤等。

现代社会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大,关节痛成为常见疾病和多发病,以关节疼痛和活动受限为特征,多为中老年多发病,近年来在年轻人中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关节痛主要有慢性劳损、外伤筋骨、气血不足、风湿寒邪几种病因导致。目前,西医临床上大多是对症进行药物治疗,只能缓解一时疼痛,不易根治,易产生副作用,存在很大的局限性。现有的中药贴膏普遍存在疗效差、疗程长的缺点,病人痛苦不堪,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若不积极治疗,后期可造成关节僵硬,部分功能丧失。因此,研发一种疗效确切、治疗效果好、见效快、安全无副作用的舒经、活络、镇痛的外用中药是当前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

同时,由于中药材本身带有很浓的药材气味,加之多味中药原料混合、煎煮过程中复杂的相互作用,从而最终得到的中药制剂的气味或口感带有浓重的“苦腥味”,不易被广大人群所接受,影响了实际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疗效确切、治疗效果好、见效快、安全无副作用的外用中药,具有舒经、活络、镇痛的功效。本发明具体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舒经、活络、镇痛的外用中药,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红花10~20份、丁香10~20份、八角茴香10~20份、香薷3~7份、昆布3~7份、薏苡仁3~7份、阿里红1~5份、木兰皮1~5份、莲蓬草1~5份。

优选地,一种舒经、活络、镇痛的外用中药,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红花15份、丁香15份、八角茴香15份、香薷5份、昆布5份、薏苡仁5份、阿里红3份、木兰皮3份、莲蓬草3份。

上述舒经、活络、镇痛的外用中药的制备方法为:(1)称取上述中药材,混合、粉碎成中药材粗末备用;(2)将上述中药材粗末放入玻璃容器中,加入65度白酒以超过药面2-3cm为度,将玻璃容器密封后在阴凉干燥处放置一个月;(3)然后将白酒过滤后弃掉,保留中药材粗末;(4)将中药材粗末用水清洗干净后放入煎药器具内,加水以超过药面3-5cm为度,浸泡4小时;(5)用武火煮沸再改用文火煎煮2小时,过滤除去药渣,将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8-1.15的药液即得。

本发明所采用的各味中药原料的常规功效参见《中国药典》、《中药大辞典》或《中华本草》,在此不予赘述。

本发明的活络油为祖传秘方,经过代代相传,不断改进,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具体来说,本发明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以纯中药为原料,采用“65度白酒浸泡一个月有效去除中药的苦味和腥味”,工艺独特,使最终的中药气味易于被广大人群接受,同时不影响整体中药组合物的功效;2、以多味中药材为原料,有机地配伍组合,提取有效成分,具有舒经、活络、镇痛的功效,易于透皮被人体吸收,具有疗效确切、治疗效果好、见效快、安全无副作用的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一种舒经、活络、镇痛的外用中药,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红花10份、丁香20份、八角茴香10份、香薷7份、昆布3份、薏苡仁7份、阿里红1份、木兰皮5份、莲蓬草1份。

上述外用中药的制备方法为:(1)称取上述中药材,混合、粉碎成中药材粗末备用;(2)将上述中药材粗末放入玻璃容器中,加入65度白酒以超过药面2-3cm为度,将玻璃容器密封后在阴凉干燥处放置一个月;(3)然后将白酒过滤后弃掉,保留中药材粗末;(4)将中药材粗末用水清洗干净后放入煎药器具内,加水以超过药面3-5cm为度,浸泡4小时;(5)用武火煮沸再改用文火煎煮2小时,过滤除去药渣,将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8-1.15的药液即得。

实施例2:

一种舒经、活络、镇痛的外用中药,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红花20份、丁香10份、八角茴香20份、香薷3份、昆布7份、薏苡仁3份、阿里红5份、木兰皮1份、莲蓬草5份。

上述外用中药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一种舒经、活络、镇痛的外用中药,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红花15份、丁香15份、八角茴香15份、香薷5份、昆布5份、薏苡仁5份、阿里红3份、木兰皮3份、莲蓬草3份。

上述外用中药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对比实施例1:

一种舒经、活络、镇痛的外用中药,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红花15份、丁香15份、八角茴香15份。

上述外用中药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对比实施例2:

一种舒经、活络、镇痛的外用中药,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香薷5份、昆布5份、薏苡仁5份、阿里红3份、木兰皮3份、莲蓬草3份。

上述外用中药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对比实施例3:

一种舒经、活络、镇痛的外用中药,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红花15份、丁香15份、八角茴香15份、香薷5份、昆布5份、薏苡仁5份、阿里红3份、木兰皮3份、莲蓬草3份。

上述外用中药的制备方法为:(1)称取上述中药材,混合、粉碎成中药材粗末备用;(2)将中药材粗末用水清洗干净后放入煎药器具内,加水以超过药面3-5cm为度,浸泡4小时;(3)用武火煮沸再改用文火煎煮2小时,过滤除去药渣,将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8-1.15的药液即得。

本发明的舒经、活络、镇痛的外用中药治疗关节扭伤、关节肿痛的临床试验数据:

(1)临床资料:

选取300例关节扭伤、关节肿痛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治疗,其中男170例,女130例,年龄13~70岁,平均年龄45岁。以上患者症状有以下几点之一或两种以上:扭伤部位局部肿胀、剧痛、活动受限、关节皮下淤血形成血肿。

将以上30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成6个治疗组,每个治疗组50例,其中治疗组1采用实施例1制备的外用中药进行治疗,治疗组2采用实施例2制备的外用中药进行治疗,治疗组3采用实施例3制备的外用中药进行治疗,治疗组4采用对比实施例1制备的外用中药进行治疗,治疗组5采用对比实施例2制备的外用中药进行治疗,治疗组6采用对比实施例3制备的外用中药进行治疗。

(2)治疗方法:

将患处清洗干净后,用医用棉签蘸取相应的外用中药擦洗,一天分早晚各擦洗一次,连续治疗一周。治疗期间每天观察一次,包括扭伤部位、关节肿痛部位症状改善情况,不良反应等。

(3)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局部肿胀、剧痛、活动受限、血肿等扭伤症状全部消失,扭伤部位身体功能恢复正常。

有效:关节肿胀等症状明显减轻或有所改善,扭伤部位身体功能有明显恢复。

无效:关节肿胀等症状没有改善,扭伤部位身体功能和治疗前相比无好转。

(4)治疗结果:

治疗组1:治愈:40例,有效:10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并且未观察到不良反应。

治疗组2:治愈:42例,有效:8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并且未观察到不良反应。

治疗组3:治愈:49例,有效:1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并且未观察到不良反应。

治疗组4:治愈:0例,有效:15例,无效35例,总有效率为30%;并且未观察到不良反应。

治疗组5:治愈:0例,有效:5例,无效45例,总有效率为10%;并且未观察到不良反应。

治疗组6:治愈:48例,有效:2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并且未观察到不良反应。

通过以上临床试验可知,本发明实施例1~3的外用中药对于关节扭伤、关节肿痛有显著疗效,其中实施例3的外用中药对于关节扭伤、关节肿痛的疗效最好。

使用本发明实施例1~3的外用中药的治疗组的所有患者均表示中药气味较淡,嗅觉上易于接受;使用对比实施例3的外用中药的对照组的90%以上患者表示中药气味较重,嗅觉上有不适感,不易接受。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