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湿润烧伤膏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898784阅读:104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烧伤医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湿润烧伤膏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烧伤是由于强热等因素作用,侵害人体以致皮肉腐烂而成,轻者仅使皮肉损伤,不影响内脏,严重者可导致火毒炽盛,阴阳失调,变证甚多,溃蚀肌肤,致毒热炽盛,对人体生命危害极大。近年来,在烧伤治疗技术方面,虽然涌现出了不少新的药剂与新的治疗方法,但疗效还不是十分满意;对于一些烧伤严重的病人,现有的烧伤治疗膏药依然难以快速减少痛疼,即使涂上烧伤治疗膏药后依然需要再包扎,不能预防休克,无法防止皮肤的被感染、导致皮肤愈合速度较慢,不能完全消除烧伤疤痕对于大面积烧伤的病人依然需要通过植皮治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湿润烧伤膏,它能快速降低烧伤痛疼,预防病人休克,能有效防止皮肤的被感染,Ⅰ、Ⅱ度烧伤不需输液,外涂即可治愈,能加快皮肤愈合速度,消除疤痕效果好,保质期长,可达3-5年。

为实现该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湿润烧伤膏,它包括如下质量份数配比的原料组成:金银花10-20份、水牛角粉5-15份、丹参10-20份、西洋参10-20份、南天竹10-20份、羚羊角5-15份、地龙8-16份、钩藤5-15份、甘草5-15份、椰子肉4-12份、敷料0.8-1.2份。

进一步的,所述敷料由如下质量份数配比的原料组成:蜂蜜400-600份、黄丹20-40份、樟脑粉10-20份。

进一步的,所述敷料由如下质量份数配比的原料组成:蜂蜜500份、黄丹30份、樟脑粉15份。

进一步的,它包括按如下质量份数配比的原料组成:金银花15份、水牛角粉10份、丹参15份、西洋参15份、南天竹15份、羚羊角10份、地龙11份、钩藤10份、甘草10份、椰子肉8份、敷料1份。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湿润烧伤膏的制备方法,通过该方法制备出湿润烧伤膏,制备速度快,工艺简单,能最大化提高药物疗效,使得制备出的湿润烧伤膏用于病人后不需要要再次包扎,

为实现该目的,本发明中,一种湿润烧伤膏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制备步骤:

步骤一、熬制中药:按配比将干燥的金银花、丹参、西洋参、南天竹、羚羊角、钩藤、甘草、椰子肉放入水中浸泡,维持水温为20-30℃,持续15-25分钟后取出并沥干水;将浸泡后的丹参、西洋参、南天竹、钩藤、椰子肉、金银花、羚羊角以及水牛角粉和地龙放入药罐中,加水煎煮,维持煎煮温度为100-120度,持续15-25分钟后,过滤掉药渣,得中药水,放置冷却;

步骤二、熬制敷料:按配比将新鲜蜂蜜置于砂锅容器中加热,维持加热温度为100-120℃,当蜂蜜被加热到60-80℃时,按配比加入黄丹,持续搅拌1-2分钟后,按配比加入樟脑粉,继续搅拌至混合液煮沸,形成熟敷料;

步骤三、药料混合:在所述砂锅容器中加入步骤一中熬制出的中药水,与熟敷料混合均匀,继续维持加热温度为100-120℃,持续搅拌10-15分钟后停止加热,冷却形成成品。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一中,先将浸泡后的丹参、西洋参、南天竹、钩藤、椰子肉放入药罐中,加水煎煮,煎煮温度为100-120度,持续2-4分钟后,再加入水牛角粉和地龙,搅拌均匀,继续煎煮3-6分钟后,加入浸泡后的金银花、羚羊角,继续煎煮10-15分钟后,去掉药渣,过滤出中药水,放置冷却。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一中,先将浸泡后的丹参、西洋参、南天竹、钩藤、椰子肉放入药罐中,加水至水面漫过药材上表面3-5cm后开始煎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中通过蜂蜜、黄丹、樟脑粉作为敷料涂抹于皮肤表面可代替传统的用布包扎,降低被感染风险,具有与皮肤亲和的作用,起到较强的抗菌作用,能有效控制创面感染,不需要反复清洗创面,使得保留了一定生机的局部受损组织起到了皮岛作用,能对新组织的形成生长有很好的诱导作用,使得烧伤创面未受损组织迅速再生,相当于一种自行植皮,并且能使得烧伤所致的创面物与本发明药物共同结合,形成一种局部创面透气隔离屏障,既能防止感染,又能促进皮肤的快速愈合,使得创面愈合速度快,结缔组织少,不会形成明显瘢痕和产生功能障碍,能提高药物的保质期,长达3-5年。

2、本发明中采用的中药材具有较强的镇痛作用,可以防止痛疼性休克的发生,并且对于火毒的吸收清除速度非常快,加入的地龙、南天竹、椰子肉经加工后与各种中药材配合,去腐生肌效果非常强,能将创面的坏死组织液化,吸收,形成屏障保护皮肤,提高皮肤的愈合速度,降低结缔组织的产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实施例一:

一种湿润烧伤膏,它包括按如下质量份数配比的原料组成:金银花15份、水牛角粉10份、丹参15份、西洋参15份、南天竹15份、羚羊角10份、钩藤10份、甘草10份、椰子肉8份、敷料1份;所述敷料由如下质量份数配比的原料组成:蜂蜜500份、黄丹30份、樟脑粉15份。

实施例二:

一种湿润烧伤膏,它包括如下质量份数配比的原料组成:金银花10份、水牛角粉5份、丹参10份、西洋参10份、南天竹10份、羚羊角5份、钩藤5份、甘草5份、椰子肉4份、敷料0.8份;所述敷料由如下质量份数配比的原料组成:蜂蜜400份、黄丹20份、樟脑粉10份。

实施例三:

一种湿润烧伤膏,它包括如下质量份数配比的原料组成:金银花20份、水牛角粉15份、丹参20份、西洋参20份、南天竹20份、羚羊角15份、钩藤15份、甘草15份、椰子肉12份、敷料1.2份;所述敷料由如下质量份数配比的原料组成:蜂蜜600份、黄丹40份、樟脑粉20份。

一种湿润烧伤膏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制备步骤:

步骤一、熬制中药:按配比将干燥的金银花、丹参、西洋参、南天竹、羚羊角、钩藤、甘草、椰子肉放入水中浸泡,维持水温为20-30℃,持续15-25分钟后取出并沥干水;将浸泡后的丹参、西洋参、南天竹、钩藤、椰子肉、金银花、羚羊角以及水牛角粉放入药罐中,加水煎煮,维持煎煮温度为100-120度,持续15-25分钟后,过滤掉药渣,得中药水,放置冷却;

步骤二、熬制敷料:按配比将新鲜蜂蜜置于砂锅容器中加热,维持加热温度为100-120℃,当蜂蜜被加热到60-80℃时,按配比加入黄丹,持续搅拌1-2分钟后,按配比加入樟脑粉,继续搅拌至混合液煮沸,形成熟敷料;

步骤三、药料混合:在所述砂锅容器中加入步骤一中熬制出的中药水,与熟敷料混合均匀,继续维持加热温度为100-120℃,持续搅拌10-15分钟后停止加热,冷却形成成品。

优选的,所述步骤一中,先将浸泡后的丹参、西洋参、南天竹、钩藤、椰子肉放入药罐中,加水煎煮,煎煮温度为100-120度,持续2-4分钟后,再加入水牛角粉,搅拌均匀,继续煎煮3-6分钟后,加入浸泡后的金银花、羚羊角,继续煎煮10-15分钟后,去掉药渣,过滤出中药水,放置冷却。

优选的,所述步骤一中,先将浸泡后的丹参、西洋参、南天竹、钩藤、椰子肉放入药罐中,加水至水面漫过药材上表面3-5cm后开始煎煮。

本发明具体使用时,可以用毛笔将药物涂于创面,让创面长期保持湿润状态为宜,直至创面完全愈合。

本发明经过多年的临床研究实践,在桃江县中医院治疗过1511例烧伤病人,其中轻度烧伤755例,中度烧伤513例,重度烧伤243例,最大面积达31%,最大年龄为75岁,最小年龄为10个月,烧伤患者的临床观察与验证,总有效率达100%,治愈率达99.5%,如下表所示:

本发明经治疗烧伤临床疗效观察情况:

1、止痛迅速持久;凡烧伤患者创面使用本药后,痛疼逐渐减轻并消失,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无明显痛疼感,除极个别病人使用止痛药物外,其余病人未使用过任何止痛药物。

2、预防休克作用效果显著;由于止痛迅速持久,患者在治疗中痛苦少,在所治疗的所有烧伤患者中,暂未发现过因痛疼所引起的休克现象。

3、抗感染能力强;从所治疗的全部病人中,轻度烧伤患者大部分未使用抗菌素,未发现过因烧伤所致的明显感染现象。

4、防腐防臭,溶解液化清创效果好;从临床观察中发现,使用此药物治疗烧伤,因烧伤所致的各种坏死组织,在不用外科清创的情况下,在保留治疗期间,无臭、无腐烂,并对影响创面愈合的,各种与创面组织相连的,有一定生机的损伤组织与皮肤,在较短时间内能溶解,液化分离脱落,达到自行清创的作用;这种自行清创能减少因外壳清创对创面的再损伤,对于加速创面结痂,降低伤口感染,促进创面愈合和减少疤痕形成有着重要的关系。

5、润肤、生肌、生皮创面愈合快;本发明主要是以多糖类天然蜂蜜为敷料的中草药制剂;蜂蜜本身具有保护创面、润皮生肌的功效。

6、本发明不仅对于治疗烧伤疗效独特,同时从临床实践中也观察到,对于各种皮肤外伤,经久不愈的皮肤溃疡等均有良好的疗效。

为了对本发明治疗烧伤做出更科学的评价,我们在上述1511例治疗的基础上,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对烧伤患者面积在10%以上,烧伤程度在深度Ⅱ度以上的病人中进行对照治疗,观察其疗效,对照组随机抽样50例,用传统的烧伤膏进行治疗后得出结果如下表示: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