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蛔虫病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98757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具体是一种治疗蛔虫病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似蚓蛔线虫简称蛔虫,是人体内最常见的寄生虫之一。成虫寄生于小肠,可引起蛔虫病。肠蛔虫症常见症状有脐周陷痛、食欲不振、善饥、腹泻、便秘、荨麻疹等,儿童有流涎、磨牙、烦躁不安等,重者出现营养不良。一旦寄生环境发生变化如高热时,蛔虫可在肠腔内扭结成团,阻塞肠腔而形成蛔虫性肠梗阻,患者出现剧烈的阵发性腹部绞痛,有时蛔虫性肠梗阻可发展成绞窄性肠梗阻、肠扭转或套叠,必须及时手术治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健脾开胃、驱虫止痒、疗效好、疗程较短、成本低、无毒副作用的治疗蛔虫病的中药组合物。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治疗蛔虫病的中药组合物,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

白芍15-30份、使君子15-30份、槟榔15-30份、川楝子皮10-15份、元胡10-15份、枳实10-15份、甘草4-8份。

优选地,各原料的最佳重量配比为:

白芍20份、使君子20份、槟榔20份、川楝子皮12份、元胡12份、枳实12份、甘草6份。

所述的原料药在中药店及市场有售。

本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可按常规方法煎成汤剂,具体方法为:按重量配比称取各原料药,加入5-10倍原料药总量的水,用大火煮沸后文火煮10-20分钟,过滤去渣,即得。

服用方法:每日二次,每次35毫升,一般2-3日即有效果。(儿童减半)

本中药组合物也可制成丸剂、散剂或胶囊。

本中药组合物中,各原料药的功效如下:

白芍:味苦酸、性凉微寒,归肝、脾经。具有补血柔肝、平肝止痛、敛阴收汗等功效。

使君子:味甘、性温有毒,归脾、胃经。具有杀虫、消积、健脾的功效。

槟榔:味苦、辛,性温,归胃、大肠经。具有驱虫消积、下气行水的功能。

川楝子皮:味苦、性寒、有小毒,归肝、小肠、膀胱经。具有舒肝行气、止痛驱虫的功能。

元胡:味辛、苦,性温,归心、脾、肝、肺经。 具有活血散瘀、利气止痛的功能。

枳实:味苦、辛,寒。归脾、胃、肝、心经。具有治疗积滞内停、痞满胀痛、大便秘结的功效。

甘草:味甘、性平、无毒微凉,归脾、胃、肺经。具有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等功能。

本中药组合物治疗蛔虫病选取7种天然中药配伍,各原料药协同作用起健脾益气、泄热消积、滑利流通、驱逐肠虫等作用,标本同治,对治疗蛔虫病效果好,无毒副作用、健脾开胃、驱虫止痒,而且其制备方法简单、疗程较短、服用方便,成本低,有效率达85%以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内容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一种治疗蛔虫病的中药组合物,各原料的重量配比为:

白芍15 份、使君子15 份、槟榔15 份、川楝子皮10 份、元胡10 份、枳实10份、甘草4份。按常规方法煎成汤剂口服。

实施例2:

一种治疗蛔虫病的中药组合物,各原料的重量配比为:

白芍20份、使君子20份、槟榔20份、川楝子皮12份、元胡12份、枳实12份、甘草6份。按常规方法煎成汤剂口服。

实施例3:

一种治疗蛔虫病的中药组合物,各原料的重量配比为:

白芍 30份、使君子 30份、槟榔 30份、川楝子皮 15份、元胡 15份、枳实 15份、甘草 8份。按常规方法煎成汤剂口服。

实验例:

为了进一步证明本中药组合物的临床疗效,选择30例病人,对本中药组合物的疗效进行临床观察。

疗效判定以症状消失为主,粪便见到蛔虫样本排出并参考效果等改变情况,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

显效:症状明显减轻及效果明显改善。

有效:症状及效果有一定改善。

无效:症状及体征均无改善或效果不明显。

应用本中药组合物治疗蛔虫病30例中,男20例,女10例。基本症状为:食欲不振、腹泻、有流涎、磨牙、烦躁不安等。口服本发明药物治疗后症状均有一定改善,其中显效24例,有效29例,无效1例,有效率96%。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