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用于制备烧、烫、灼伤外敷中药的装置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895337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具体涉及一种专用于制备烧、烫、灼伤外敷中药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治疗烧伤药物剂型主要以酊剂、膏剂为主,并有油剂、合剂、喷雾剂、软膏剂等。2005年新出版的《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目录》虽收载了治疗烧伤的一些品种,如湿润烧伤膏、连柏烧伤膏、连榆烧伤膏等,存在成本高昂,使用不便,疗效不能肯定等缺陷。

另外,现有技术中,治疗烧、烫、灼伤的外敷中药尚缺乏规模化生产设备和工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专用于制备烧、烫、灼伤外敷中药的装置,可批量生产烧、烫、灼伤外敷中药,产品质量稳定,生产成本低廉。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专用于制备烧、烫、灼伤外敷中药的装置,包括加热釜,所述加热釜的外壁设置有温控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加热釜匹配的上盖,所述上盖上设置有吊架,所述吊架与吊装设备连接,所述上盖的下方设置有药框,所述上盖下方还设置有搅拌桨A,所述搅拌桨A具备一个延伸至药框内的长度,所述搅拌桨A上连接有动力装置;

所述药框与所述加热釜的内腔相匹配,所述药框的侧壁设置有多个滤孔;

还包括配料罐,所述配料罐内设置有搅拌桨B,所述搅拌桨B上连接有动力装置。所述配料罐的侧壁设置有细料投入口,所述配料罐的底部设置有成品出料管道;

还包括过滤器、泵,所述的加热釜在其底部经过滤器、泵与所述的配料罐的上盖管道连接。

所述加热釜上还设置有:投料孔、观察孔A、排烟口A;所述加热釜的下部侧壁上设置有取样管A。

所述配料罐上还设置有观察孔B、排烟口B,所述配料罐的下部侧壁上设置有取样管B。

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的专用于制备烧、烫、灼伤外敷中药的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冰片研细备用;

B、取黄连、大黄炭、地榆、炉甘石、赤石脂,粉碎成细粉,灭菌备用;

C、将芝麻油加热至180-200℃,先投入当归炸5分钟后去渣;投入川芎、白芷、虎杖、白蔹、白芨、白芷,炸15分钟,至白芷老黄,过滤,去渣;

本步骤中,将芝麻油投入加热釜,通过温控装置进行加热,达到预设温度后,将药物投入药框,然后通过吊装设备将上盖、吊架、药框整体移动至加热釜上方并扣合,开启搅拌桨A后进行油炸;再通过吊装设备将上盖整体移出,然后将药渣去除;

D、油温控制在140±5℃,再加入地龙炸10分钟,过滤,去渣;

E、油温控制在100±5℃,投入紫草炸10分钟,过滤,去渣;

F、向药油中投入虫白蜡,溶化,过120目筛抽滤至配料罐中,加入步骤B所得细粉,边加边搅拌均匀;

步骤F中,通过过滤器完成药油的过滤,并通过泵将药油自加热釜内抽取至配料罐内,启动搅拌桨B,通过细料投入口加入步骤B所得细粉。

G、油温控制在40±5℃,通过细料投入口继续加入步骤A所得冰片细粉,搅溶,然后成品出料管道出料,分装,灭菌,即得成品中药。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可以批量生产烧、烫、灼伤外敷中药,产品质量稳定,生产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专用于制备烧、烫、灼伤外敷中药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采用传统油膏剂制备方法结合现代工艺按自行设计的工艺流程制备:其有效成分包括十四味中药,制备过程中加入芝麻油、虫白蜡配合成形。

具体的,所述用于治疗烧、烫、灼伤的外敷中药,以重量计,包括以下成分:

黄连:60份;白芷:60份;虎杖:60份;当归:60份;川芎:40份;地榆炭:30份;大黄炭:30份;紫草:60份;白及:40份;地龙:80份;赤石脂:16份;冰片:3份;白蔹:60份;炉甘石:16份。

以重量计,还包括:芝麻油:1200份。

以重量计,还包括:虫白蜡:50份。

如图1可见,本发明的专用于制备烧、烫、灼伤外敷中药的装置,其包括加热釜1,所述加热釜1的外壁设置有温控装置10,还包括与所述加热釜1匹配的上盖11,所述上盖11上设置有吊架12,所述吊架12与吊装设备连接,所述上盖11的下方设置有药框13,所述上盖11下方还设置有搅拌桨A14,所述搅拌桨A14具备一个延伸至药框13内的长度,所述搅拌桨A14上连接有动力装置。

所述药框13与所述加热釜1的内腔相匹配,所述药框13的侧壁设置有多个滤孔。

所述加热釜1上还设置有:投料孔15,用于辅助投料;观察孔A16,用于观察加热釜1内加工情况;排烟口A17,用于排出烟雾;所述加热釜1的下部侧壁上设置有取样管A18。

还包括配料罐2,所述配料罐2内设置有搅拌桨B20,所述搅拌桨B20上连接有动力装置。所述配料罐2的侧壁设置有细料投入口21,所述配料罐2的底部设置有成品出料管道22。

所述配料罐2上还设置有观察孔B23,排烟口B24,所述配料罐2的下部侧壁上设置有取样管B25。

还包括过滤器3、泵4,所述的加热釜1在其底部经过滤器3、泵4与所述的配料罐2的上盖管道连接。

具体过程包括:

首先备料:黄连:60kg;白芷:60kg;虎杖:60kg;当归:60kg;川芎:40kg;地榆炭:30kg;大黄炭:30kg;紫草:60kg;白及:40kg;地龙:80kg;赤石脂:16kg;冰片:3kg;白蔹:60kg;炉甘石:16kg;芝麻油:1200kg;虫白蜡:50kg。

A、冰片研细备用;

B、取黄连、大黄炭、地榆、炉甘石、赤石脂,粉碎成细粉,灭菌备用;

C、将芝麻油加热至180-200℃,先投入当归炸5分钟后去渣;投入川芎、白芷、虎杖、白蔹、白芨、白芷,炸15分钟,至白芷老黄,过滤,去渣;

本步骤中,将芝麻油投入加热釜1,通过温控装置10进行加热,达到预设温度后,将药物投入药框13,然后通过吊装设备将上盖11、吊架12、药框13整体移动至加热釜1上方并扣合,开启搅拌桨A14后进行油炸;去渣时,可通过吊装设备将上盖11整体移出,然后将药渣去除。

本实施例中,温控装置10采用电加热。步骤C完成后,温控装置10可中断电力供应,开始自然降温,在降温过程中完成后续D、E步骤。

D、油温控制在140±5℃,再加入地龙炸10分钟,过滤,去渣;

E、油温控制在100±5℃,投入紫草炸10分钟,过滤,去渣;

F、向药油中投入虫白蜡,溶化,过120目筛抽滤至配料罐中,加入步骤B所得细粉,边加边搅拌均匀;

步骤F中,通过过滤器3完成药油的过滤,并通过泵4将药油自加热釜1内抽取至配料罐2内,启动搅拌桨B20,通过细料投入口21加入步骤B所得细粉。

G、油温控制在40±5℃,通过细料投入口21继续加入步骤A所得冰片细粉,搅溶,然后成品出料管道22出料,分装,灭菌,即得成品中药。

使用方法: 外敷于创面,或采用以下方法涂敷:创面用洗必泰溶液清洁创面后,将以上方法所制备的软膏涂敷在单层消毒纱布上敷于创面,外加干纱布包扎换药,即所谓包扎疗法,每日或隔日换药;单层药物纱布敷于创面,不加干纱布换药,即所谓半暴露疗法,每日或隔日换药。

疗效统计:

使用本发明中药对烧伤病人进行治疗,治疗结果根据创面愈合情况分为:

1、完全愈合:经20个以内治疗日,创面完全由新生皮肤组织覆盖,无红肿、无脓性分泌物、无渗出。全身情况良好。

2、基本愈合:经20个以内治疗日,创面绝大部分由新生皮肤组织覆盖,残余创面不足1%,并正在继续愈合中,无红肿。全身情况良好。

3、未愈合:经20个以内治疗日,创面有部分或全部未见皮肤组织生长迹象,或有脓性分泌物及渗出,创面基底或为肉芽组织,需行皮肤移植手术。

治疗结果:完全愈合124例,基本愈合24例,未愈合2例。

本组病例达到基本愈合标准时的治疗天数即基本愈合日,用包扎疗法的为平均12.8天。半暴露疗法的为平均14.99天。

本发明适用于Ⅱ°烧伤创面治疗,亦可用于Ⅲ°烧伤创面皮肤移植手术前,通过本制剂换药祛除坏死组织使创面基底尽早形成良好着床以提高移植皮片的成活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