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蜈蚣咬伤的中药膏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432608阅读:88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蜈蚣咬伤的中药膏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蜈蚣咬伤是指被蜈蚣螫伤,毒汁注入皮肤所引起的中毒性疾病。局部出现咬伤瘀点,周围红肿疼痛,甚或伴全身症状为临床表现。该虫中国均有分布,以河南、湖北、安徽、江苏、浙江、广东、广西地区较多。与西医病名相同。本病若及时治疗和处理,病情较轻者,一般预后良好。但部分严重患者可导致休克,昏迷,抽搐,心脏和呼吸麻痹等,可致死亡。本病应以虚实为辩证要点。皮肤成片红肿、水疱、瘀斑,发热,胸闷,尿黄,舌红,苔黄,脉数,应考虑为热毒蕴结证,以实证为主。治疗原则:若局部红肿疼痛严重者,清热解毒,宜用五味消毒饮加减;出现眩晕,浑身麻木,抽搐者,清热解毒、祛风镇痉,宜葛根汤加减;若神志不清、谵语者,凉血清热、解毒开窍,宜犀角地黄汤加减。证治分类:热毒蕴结证,主证:皮肤成片红肿、水疱、瘀斑;发热,胸闷,尿黄;舌红,苔黄,脉数。治法:清热解毒。代表方:五味消毒饮加减。常用药: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目前现有的治疗蜈蚣咬伤的中药疗效不显著,使用西药治疗具有较大的药物副作用。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中药膏疗效快,治疗效果显著,无副作用的治疗蜈蚣咬伤的中药膏。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治疗蜈蚣咬伤的中药膏,由以下原料制成:蜂蜜、白酒、百部还魂、菝葜叶、倒挂草、大青根、黄皮果核、蛞蝓、芒萁、肾蕨、石荠苎、土蜂、五香草、小鱼仙草、野棉花、油柑根、中华石龙尾、竹节蓼、蛞蝓、石首鱼、马齿苋、人参和石首鱼鲞;所述原料由以下重量份数配比组成:蜂蜜40-45份、白酒12-15份、百部还魂10-15份、菝葜叶7-9份、倒挂草4-10份、大青根2-6份、黄皮果核12-14份、蛞蝓18-20份、芒萁4-8份、肾蕨5-10份、石荠苎2-4份、土蜂12-14份、五香草3-7份、小鱼仙草2-4份、野棉花1-2份、油柑根6-10份、中华石龙尾11-13份、竹节蓼5-10份、蛞蝓3-4份、石首鱼5-6份、马齿苋4-8份、人参1-2份和石首鱼鲞7-10份。进一步的,所述原料重量份数配比组成为:蜂蜜40份、白酒12份、百部还魂10份、菝葜叶7份、倒挂草4份、大青根2份、黄皮果核12份、蛞蝓18份、芒萁份、肾蕨5份、石荠苎2份、土蜂12份、五香草3份、小鱼仙草2份、野棉花1份、油柑根6份、中华石龙尾11份、竹节蓼5份、蛞蝓3份、石首鱼5份、马齿苋4份、人参1份和石首鱼鲞7份。进一步的,所述原料重量份数配比组成为:蜂蜜42.5份、白酒13.5份、百部还魂12.5份、菝葜叶8份、倒挂草7份、大青根4份、黄皮果核13份、蛞蝓19份、芒萁6份、肾蕨7.5份、石荠苎3份、土蜂13份、五香草5份、小鱼仙草3份、野棉花1.5份、油柑根8份、中华石龙尾12份、竹节蓼7.5份、蛞蝓3.5份、石首鱼5.5份、马齿苋6份、人参1.5份和石首鱼鲞8.5份。进一步的,所述原料重量份数配比组成为:蜂蜜45份、白酒15份、百部还魂15份、菝葜叶9份、倒挂草10份、大青根6份、黄皮果核14份、蛞蝓20份、芒萁8份、肾蕨10份、石荠苎4份、土蜂14份、五香草7份、小鱼仙草4份、野棉花2份、油柑根10份、中华石龙尾13份、竹节蓼10份、蛞蝓4份、石首鱼6份、马齿苋8份、人参2份和石首鱼鲞10份。本发明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治疗蜈蚣咬伤的中药膏的制备方法。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包括以下步骤:1)将蜂蜜40-45份在119~122℃温度中进行加热,出现有较大的红棕色气泡时停止加热,得到炼蜜,备用;2)将白酒12-15份、百部还魂10-15份、菝葜叶7-9份、倒挂草4-10份、大青根2-6份、黄皮果核12-14份、蛞蝓18-20份、芒萁4-8份、肾蕨5-10份、石荠苎2-4份和土蜂12-14份使用液氮进行速冻,备用;3)将步骤2)所得速冻原料投入胶体磨中粉碎,得到乳化中药,备用;4)将五香草3-7份、小鱼仙草2-4份、野棉花1-2份、油柑根6-10份、中华石龙尾11-13份、竹节蓼5-10份、蛞蝓3-4份、石首鱼5-6份、马齿苋4-8份、人参1-2份和石首鱼鲞7-10份投入反应釜中,保持温度为88-95℃,搅拌速度为6500-6600r/min,反应时间为1.5-2小时,备用;5)步骤1)所得炼蜜、步骤3)所得乳化中药和步骤5)所得中药混合,投入到搅拌机中,保持搅拌速度为200-250r/min,搅拌15分钟,备用;6)将步骤5)所得原料在45-50℃干燥箱中进行6-8小时干燥,得到中药膏,密封保存即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添加的百部还魂、菝葜叶、倒挂草、大青根、黄皮果核、蛞蝓、芒萁、肾蕨、石荠苎、土蜂、五香草、小鱼仙草、野棉花、油柑根、中华石龙尾、竹节蓼、蛞蝓、石首鱼、马齿苋、人参和石首鱼鲞能够对蜈蚣咬伤治疗效果显著,疗效快;添加的蜂蜜和白酒能够提升药效,同时消除药物副作用,保持使用安全可靠。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治疗蜈蚣咬伤的中药膏,原料重量份数配比组成为:蜂蜜40份、白酒12份、百部还魂10份、菝葜叶7份、倒挂草4份、大青根2份、黄皮果核12份、蛞蝓18份、芒萁份、肾蕨5份、石荠苎2份、土蜂12份、五香草3份、小鱼仙草2份、野棉花1份、油柑根6份、中华石龙尾11份、竹节蓼5份、蛞蝓3份、石首鱼5份、马齿苋4份、人参1份和石首鱼鲞7份。1)将蜂蜜40份在119~122℃温度中进行加热,出现有较大的红棕色气泡时停止加热,得到炼蜜,备用;2)将白酒12份、百部还魂10份、菝葜叶7份、倒挂草4份、大青根2份、黄皮果核12份、蛞蝓18份、芒萁份、肾蕨5份、石荠苎2份、土蜂12份使用液氮进行速冻,备用;3)将步骤2)所得速冻原料投入胶体磨中粉碎,得到乳化中药,备用;4)将五香草3份、小鱼仙草2份、野棉花1份、油柑根6份、中华石龙尾11份、竹节蓼5份、蛞蝓3份、石首鱼5份、马齿苋4份、人参1份和石首鱼鲞7份投入反应釜中,保持温度为88-95℃,搅拌速度为6500-6600r/min,反应时间为1.5-2小时,备用;5)步骤1)所得炼蜜、步骤3)所得乳化中药和步骤5)所得中药混合,投入到搅拌机中,保持搅拌速度为200-250r/min,搅拌15分钟,备用;6)将步骤5)所得原料在45-50℃干燥箱中进行6-8小时干燥,得到中药膏,密封保存即可。实施例2:一种治疗蜈蚣咬伤的中药膏,原料重量份数配比组成为:蜂蜜42.5份、白酒13.5份、百部还魂12.5份、菝葜叶8份、倒挂草7份、大青根4份、黄皮果核13份、蛞蝓19份、芒萁6份、肾蕨7.5份、石荠苎3份、土蜂13份、五香草5份、小鱼仙草3份、野棉花1.5份、油柑根8份、中华石龙尾12份、竹节蓼7.5份、蛞蝓3.5份、石首鱼5.5份、马齿苋6份、人参1.5份和石首鱼鲞8.5份。1)将蜂蜜42.5份在119~122℃温度中进行加热,出现有较大的红棕色气泡时停止加热,得到炼蜜,备用;2)将白酒13.5份、百部还魂12.5份、菝葜叶8份、倒挂草7份、大青根4份、黄皮果核13份、蛞蝓19份、芒萁6份、肾蕨7.5份、石荠苎3份、土蜂13份使用液氮进行速冻,备用;3)将步骤2)所得速冻原料投入胶体磨中粉碎,得到乳化中药,备用;4)将五香草5份、小鱼仙草3份、野棉花1.5份、油柑根8份、中华石龙尾12份、竹节蓼7.5份、蛞蝓3.5份、石首鱼5.5份、马齿苋6份、人参1.5份和石首鱼鲞8.5份投入反应釜中,保持温度为88-95℃,搅拌速度为6500-6600r/min,反应时间为1.5-2小时,备用;5)步骤1)所得炼蜜、步骤3)所得乳化中药和步骤5)所得中药混合,投入到搅拌机中,保持搅拌速度为200-250r/min,搅拌15分钟,备用;6)将步骤5)所得原料在45-50℃干燥箱中进行6-8小时干燥,得到中药膏,密封保存即可。实施例3:一种治疗蜈蚣咬伤的中药膏,原料重量份数配比组成为:蜂蜜45份、白酒15份、百部还魂15份、菝葜叶9份、倒挂草10份、大青根6份、黄皮果核14份、蛞蝓20份、芒萁8份、肾蕨10份、石荠苎4份、土蜂14份、五香草7份、小鱼仙草4份、野棉花2份、油柑根10份、中华石龙尾13份、竹节蓼10份、蛞蝓4份、石首鱼6份、马齿苋8份、人参2份和石首鱼鲞10份。1)将蜂蜜45份在119~122℃温度中进行加热,出现有较大的红棕色气泡时停止加热,得到炼蜜,备用;2)将白酒15份、百部还魂15份、菝葜叶9份、倒挂草10份、大青根6份、黄皮果核14份、蛞蝓20份、芒萁8份、肾蕨10份、石荠苎4份、土蜂14份使用液氮进行速冻,备用;3)将步骤2)所得速冻原料投入胶体磨中粉碎,得到乳化中药,备用;4)将五香草7份、小鱼仙草4份、野棉花2份、油柑根10份、中华石龙尾13份、竹节蓼10份、蛞蝓4份、石首鱼6份、马齿苋8份、人参2份和石首鱼鲞10份投入反应釜中,保持温度为88-95℃,搅拌速度为6500-6600r/min,反应时间为1.5-2小时,备用;5)步骤1)所得炼蜜、步骤3)所得乳化中药和步骤5)所得中药混合,投入到搅拌机中,保持搅拌速度为200-250r/min,搅拌15分钟,备用;6)将步骤5)所得原料在45-50℃干燥箱中进行6-8小时干燥,得到中药膏,密封保存即可。实验例:实验对象:150名蜈蚣咬伤患者,随机按治疗方法分为3组:对照组一、对照组二和实验组,每组50人。试验方法:对照组一通过普通中药治疗,对照组二通过西药进行治疗,实验组通过本发明的治疗蜈蚣咬伤的中药膏进行治疗,治疗时间均为为15天。判断标准:痊愈:皮肤成片红肿、水疱、瘀斑,发热,胸闷,尿黄,舌红,苔黄和脉数症状得到消除。痊愈中:皮肤成片红肿、水疱、瘀斑,发热,胸闷,尿黄,舌红,苔黄和脉数症状得到缓解。未痊愈:皮肤成片红肿、水疱、瘀斑,发热,胸闷,尿黄,舌红,苔黄和脉数症状。3组的患者治疗15天的效果比较,结果见下表:组别痊愈痊愈中未痊愈对照组一151520对照组二202010实验组4541通过对3组实验进行检查,实验组未出现治疗副作用,治疗效果好,对照组二有8人出现不同程度的副作用。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添加的百部还魂、菝葜叶、倒挂草、大青根、黄皮果核、蛞蝓、芒萁、肾蕨、石荠苎、土蜂、五香草、小鱼仙草、野棉花、油柑根、中华石龙尾、竹节蓼、蛞蝓、石首鱼、马齿苋、人参和石首鱼鲞能够对蜈蚣咬伤治疗效果显著,疗效快;添加的蜂蜜和白酒能够提升药效,同时消除药物副作用,保持使用安全可靠。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保护范围为准。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