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咽喉炎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32466阅读:150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咽喉炎的中药。



背景技术:

咽喉为肺胃之门户,咽喉疼痛多因风火痰盛壅闭咽喉,以及肺胃虚寒或肺胃热盛等引起,其病势急转变快。经气血运行不畅,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咽喉炎是喉科常见病,多发于中老年人,也好发于嗜烟酒的成年男性,临床表现为咽喉部干燥,发痒肿痛,口干舌燥,吞咽不利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效果好、有效率高、对人体无毒副作用的治疗咽喉炎的中药。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治疗咽喉炎的中药,所述中药包括以下原料:百合花、紫金龙、入地蜈蚣、三叶木蓝、簕竹、拔毒草、虎石头、屈头鸡、马银花、溪黄草、藏菌陈、枸骨叶、雷公根、橘皮。

进一步地,所述中药各原料按如下重量份组成:百合花3-5份、紫金龙6-12份、入地蜈蚣10-17份、三叶木蓝4-9份、簕竹2-4份、拔毒草1-3份、虎石头7-11份、屈头鸡1-2份、马银花1-3份、溪黄草3-7份、藏菌陈5-12份、枸骨叶7-15份、雷公根4-8份、橘皮2-3份。

优选地,所述中药各原料按如下重量份组成:百合花4份、紫金龙10份、入地蜈蚣13份、三叶木蓝7份、簕竹3份、拔毒草1份、虎石头9份、屈头鸡2份、马银花1份、溪黄草5份、藏菌陈9份、枸骨叶10份、雷公根5份、橘皮3份。

优选地,所述中药各原料按如下重量份组成:百合花5份、紫金龙8份、入地蜈蚣15份、三叶木蓝5份、簕竹3份、拔毒草2份、虎石头7份、屈头鸡1份、马银花2、溪黄草6份、藏菌陈10份、枸骨叶13份、雷公根5份、橘皮3份。

可应用本发明所述治疗咽喉炎的中药制备成任何一种药剂学上的剂型,所述剂型包括但不限于片剂、胶囊剂、口服液、口含片、颗粒剂、冲剂、丸剂、散剂、混悬剂、粉剂、汤剂、滴剂、滴丸剂、酒剂、膏剂等,优选剂型为汤剂。

本发明中药的汤剂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1)按重量份准确称取各原料,用水浸泡、清洗干净后放入煎药容器中;

2)按原料总重量比加入3~4倍的水;

3)先开大火煮沸,之后调到文火慢慢煎,煎至只剩下1~1.5倍水,滤出药液,温服。

对大块的中药材原料在用水浸泡清洗前或浸泡清洗后,将其切成薄片或小段或者粉碎,有利于药材中的药效成分充分释放出来,缩短煎煮的时间。

使用的煎药容器可以是铝锅或铁锅,优选为煎药用的砂锅。

本发明中药不仅能治疗咽喉炎、咽喉肿痛等症,对劳热久咳、咳血吐痰、久咳不止等咳嗽病症,也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还具有增强人体免疫力、促进睡眠等功效。

为了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日常生活要严格遵守如下日程安排:服药期间注意饮食,尽量不要吃煎炒、油炸、辛辣、油腻的食物,作息时间要规律,不要熬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在传统中医理论和实践经验指导下,遵循君臣佐使用药原理,精选出各原料药及其配比,诸药调和,有助各种单品的功效最大限度地发挥,增强药效和治疗作用,共奏疏散风热、解毒利咽、消肿,清热、止痛,散结、泻火、通便、滋阴补脾、润肺化痰、宣肺止咳的功效,达到治疗咽喉炎的目的;对各种原因引起的咽喉炎、咽喉肿痛等症状治疗效果显著,标本兼治、成本低,无毒副作用,安全可靠。

本发明中各原料的相关特性如下:

百合花,为百合科植物百合、卷丹、山丹或川百合的花。药性:甘;苦;微寒。归经:肺。功效:清热润肺;宁心安神。主治:咳嗽痰少或粘;眩晕;夜寐不安;天疱湿疮。

紫金龙,为罂粟科植物紫金龙的根。别名:串枝莲、黑牛膝、川山七、豌豆跌打、大麻药、豌豆七、野豌豆。药性:辛;苦;凉;有毒。归经:肝;胃;肾经。功效:镇痛;止血;降血压。主治:神经性头痛;牙痛;胃痛;风湿关节痛等各种痛证;跌打损伤;外伤出血;产后出血不止;崩漏下血及高血压病。

入地蜈蚣,为七指蕨科植物七指蕨的根茎或全草。别名:倒地蜈蚣、蜈蚣草、倒麒麟、地蜈蚣、过路蜈蚣、过路鹅江、假七叶一枝花、七叶一枝枪、水蜈蚣。药性:苦;甘;凉。归经:肺;肝经。功效:清肺化痰;散瘀解毒。主治:痨热咳嗽;咽痛;跌打肿痛;痈疮;毒蛇咬伤。

三叶木蓝,为七指蕨科植物七指蕨的根茎或全草。别名:倒地蜈蚣、蜈蚣草、倒麒麟、地蜈蚣、过路蜈蚣、过路鹅江、假七叶一枝花、七叶一枝枪、水蜈蚣。药性:苦;甘;凉。归经:肺;肝经。功效:清肺化痰;散瘀解毒。主治:痨热咳嗽;咽痛;跌打肿痛;痈疮;毒蛇咬伤。

簕竹,禾本科簕竹Bambusa sinospinosa McClure,以竹叶、竹笋、竹茹入药。别名:车角竹、车筒竹、刺竹、大竹、水簕竹、大簕麻竹、麻竹、簕楠竹。【性味】竹叶:甘,凉。竹茹:微苦,凉。竹笋:甘、酸,平。【功能主治】竹茹:清热利尿。竹笋:凉血止痢,清热生津。

拔毒草,为管状花目、唇形科、筋骨草属植物。性味:味苦、辛,性寒。功效:清热凉血,散瘀止痛。主治:肺热咳嗽,吐血,衄血,赤痢,淋痛,风湿痹痛,跌打肿痛。

虎石头,为兰科植物大花羊耳蒜的全草。别名:虾仔兰、草斛、石泥鳅。药性:甘;寒。归经:肺经。功效:清热止咳。主治:肺热咳嗽。

屈头鸡,为白花菜科植物保亭槌果藤的果实。别名:树屈头鸡。药性:甘;苦;微温;有毒。功效:清热利咽;润肺止咳。主治:感冒发热;咽喉疼痛;咳嗽;哮喘。

马银花,为柱鹃花科植物马银花的根。中药化学成分:叶含槲皮素、杨梅树皮素、棉花皮素、双氢槲皮素。药性:苦;性平;有毒。功效:清湿热;解疮毒。主治:湿热带下;痈肿;疔疮。

溪黄草,为唇形科植物溪草和线纹香茶菜的全草。别名:熊胆草、血风草、溪沟草、山羊面、台湾延胡索、土黄连、香茶菜、山熊胆、黄汁草。药性:味苦;性寒。归经:归肝;胆;大肠经。功效:清热解毒;利湿退黄;散瘀消肿。主治:湿热黄疽;胆囊炎;泄泻;疮肿;跌打伤痛。

藏菌陈,为龙胆科植物川西獐牙菜的全草。药性:苦;性凉。功效:清肝利胆退黄;利水消肿。主治:急性黄恒型和非黄疸型肝炎;胆囊炎;水肿。

枸骨叶,为冬青科植物枸骨llecornula Lindl.的叶。别名:功劳叶、苦丁茶、八角刺。性味:性凉,味苦。功能主治:补肝肾,养气血,祛风湿。用于肺痨咳嗽,劳伤失血。腰膝痿弱,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雷公根,是一种伞形花科草本植物,喜欢栖息在柔软湿润的草地上,主要分布于热带及亚热带。在亚洲已经使用了好几世纪,它被认为可促进认知,并用于治疗多种皮肤病,从不易愈合的伤口到痳疯病。也有人将雷公根用在治疗高血压、风湿病、发烧和神经失调。在印度传统草药学上(阿斐优达医学),雷公根用于治疗心脏疾病、水分滞留、喉咙嘶哑、支气管炎、儿童咳嗽及皮肤问题的外用糊药。亦有研究发现雷公根可强化血管,促进血液循环。

橘皮,又称为陈皮,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成熟果皮。性味归经:味辛而微苦,温,入脾、肺经。功能主治:有理气调中,燥湿化痰功效,可用于治疗脾胃气滞,脘腹胀满,呕吐,或湿浊中阻所致胸闷、纳呆、便溏,但阴津亏损,内有实热者慎用。

本发明所用的中药材主要都是润肺补肺,清肺止咳,化痰止血、清热消炎、化痰消肿、凉血生津、止咳利咽的,在传统中医理论和实践经验指导下,遵循君臣佐使用药原理,配制出的中药对咽喉部干燥,发痒肿痛,口干舌燥,吞咽不利、劳热久咳、咳血吐痰、久咳不止病患者有特别的疗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的实施例可以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全面地理解本发明,但不可以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1

一种治疗咽喉炎的中药,按重量份称取原料:百合花3份、紫金龙6份、入地蜈蚣10份、三叶木蓝4份、簕竹2份、拔毒草1份、虎石头7份、屈头鸡1份、马银花1份、溪黄草3份、藏菌陈5份、枸骨叶7份、雷公根4份、橘皮2份。

实施例2

一种治疗咽喉炎的中药,按重量份称取原料:百合花4份、紫金龙10份、入地蜈蚣13份、三叶木蓝7份、簕竹3份、拔毒草1份、虎石头9份、屈头鸡2份、马银花1份、溪黄草5份、藏菌陈9份、枸骨叶10份、雷公根5份、橘皮3份。

实施例3

一种治疗咽喉炎的中药,按重量份称取原料:百合花5份、紫金龙8份、入地蜈蚣15份、三叶木蓝5份、簕竹3份、拔毒草2份、虎石头7份、屈头鸡1份、马银花2、溪黄草6份、藏菌陈10份、枸骨叶13份、雷公根5份、橘皮3份。

实施例4

一种治疗咽喉炎的中药,按重量份称取原料:百合花5份、紫金龙12份、入地蜈蚣17份、三叶木蓝9份、簕竹4份、拔毒草3份、虎石头11份、屈头鸡2份、马银花3份、溪黄草7份、藏菌陈12份、枸骨叶15份、雷公根8份、橘皮3份。

将上述实施例1至4任意一项称量得到的各原料,按以下步骤制备成汤剂:

1)用水浸泡、清洗干净各原料后放入煎药容器中;

2)按原料总重量比加入3~4倍的水;

3)先开大火煮沸,之后调到文火慢慢煎,煎至只剩下1~1.5倍水即可起锅,滤出药液,温服。

本发明配方内提供的治疗咽喉炎的中药,临床应用表明治疗效果没有明显的差异,应用治疗都是任意取自实施例1-4制备的中药汤剂。

本发明中药使用于2013年至2015年临床观察咽喉炎210例患者,临床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120例患者中,女性100例,男性110例,年龄最小8岁,最大66岁,病程多在7天到3年,平均年龄38.5岁。

2、诊断标准

咽喉炎多由外感风寒、风热或病毒性感冒引起,常出现咽喉红肿、疼痛、干裂、糜烂、吞咽困难等症状,重症患者常伴有头痛、发热等症状。

3、治疗方法

服用本发明的中药汤剂,服用方法:每次1剂,每日2次,2天为1疗程。

4、治疗结果:

4.1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治愈:红肿、糜烂、咳痛、吞咽困难等症状完全消失;

有效:红肿、糜烂、咳痛、吞咽困难等症状明显缓解;

未愈:症状及临床体征无明显改变。

4.2结果:210例患者中,治愈190例(90.47%),有效16例(7.62%),未愈4例(1.9%),总有效率为98.09%。

5、典型病例

5.1李某某,男,45岁,患咽喉炎3年,声带充血,声音嘶哑,影响教学工作。服用本发明治疗咽喉炎的中药进行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声带充血消失,运动良好,声音嘶哑明显好转,继续服用2个疗程,诸症均消失,痊愈。

5.2王某某,女,50岁,患声音嘶哑半年,并伴有咽喉发热、红肿、糜烂等症状。服用了本发明治疗咽喉炎的中药,4个疗程后,病获痊愈。

5.3龚某某,女,26岁,干咳,痰多,咽痒,咽痛,唇红,夜寐不安,舌尖红赤、苔白,脉浮。服用了本发明治疗咽喉炎的中药,4个疗程后,病获痊愈。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方案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