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退热中药贴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32454阅读:197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退热中药贴膏。



背景技术:

引起发热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是感染(包括各种细菌感染,病毒感染,支原体感染等),其次是结缔组织病、恶性肿瘤等;发热对人体有利也有害,发热时人体免疫功能明显增强,这有利于清除病原体和促进疾病的痊愈;而且发热也是疾病的一个标志,对长期发热原因不明者,除肿瘤外可以进行诊断性治疗;但必须持慎重态度,选择特异性强疗效确切、副作用最小的药物;大多用于诊断性治疗药物有抗生素、抗原虫药抗风湿药等,这些药物均有副作用,如应用不当反而延误病情;其中,西药、针剂类退热的药物,虽然起效快,当时便可缓解症状,但是很难达到彻底除根,标本兼治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缓解现有技术的不足,更好的起到退烧疗效,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退热中药贴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退热中药贴膏,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薄荷叶30-40、威灵仙20-25、野菊花20-25、炙甘草5-10、玄参2-4、制首乌4-6、板蓝根2-4、制半夏5-8、桂枝10-15、制附子5-8、肿节风2-4、徐长卿5-8、知母3-5、大青叶5-10、防风5-6、黄芩2-4、淡竹叶6-10、牡丹皮10-15、地骨皮6-8、荆芥穗2-4、罗汉果4-6、冰片8-12、樟脑6-10、旱柳叶2-4、红背酸藤3-4和凡士林适量。

退热中药贴膏,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薄荷叶35、威灵仙22、野菊花22、炙甘草8、玄参3、制首乌5、板蓝根3、制半夏6、桂枝12、制附子6、肿节风3、徐长卿6、知母4、大青叶8、防风5.5、黄芩3、淡竹叶8、牡丹皮12、地骨皮7、荆芥穗3、罗汉果5、冰片10、樟脑8、旱柳叶3、红背酸藤3.5和凡士林适量。

用量及用法:按组成原料的重量份称取各原料,先将除凡士林以外的其他中药研磨成细粉,分100-200目筛,然后与凡士林调和均匀,制成中药贴膏,外贴于相关穴位即可。

本方中薄荷叶可以健胃祛风、祛痰、利胆、抗痉挛,改善感冐发烧、咽喉、肿痛,并消除头痛、牙痛、恶心感;威灵仙有祛风湿,通经络的作用;野菊花性微寒,具疏散风热、消肿解毒,能治疗疔疮痈肿、咽喉肿痛、风火赤眼、头痛眩晕等病证;板蓝根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之功效;黄芩、淡竹叶具有清热解毒、抗炎、补虚疗风的功效,主治胀满下疾、温病发热,热毒痈疡和肿瘤等症,肿节风功能主治抗菌消炎凉血清热解毒,祛风通络,活血散结;地骨皮,清热,凉血。治虚劳潮热盗汗,肺热咳喘,吐血,衄血,血淋,消渴,高血压, 痈肿,恶疮;牡丹皮,具有清热凉血,活血化瘀功效,主治热人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夜热早凉,无汗骨蒸,经闭痛经,跌扑伤痛,痈肿疮毒;甘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具有清暑利湿、辛温解表、疏风散邪、清热解毒等功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中药贴膏通过中药穴位,直达药效,其组方符合中医辨证,以纯中药为主要原料, 毒副作用小,具有清暑利湿、辛温解表、疏风散邪、清热解毒等功效,可以快速有效起到退热疗效,本发明具有标本兼治、无毒副作用、见效快等特点。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退热中药贴膏,其组成原料的重量(g)为:薄荷叶35、威灵仙22、野菊花22、炙甘草8、玄参3、制首乌5、板蓝根3、制半夏6、桂枝12、制附子6、肿节风3、徐长卿6、知母4、大青叶8、防风5.5、黄芩3、淡竹叶8、牡丹皮12、地骨皮7、荆芥穗3、罗汉果5、冰片10、樟脑8、旱柳叶3、红背酸藤3.5和凡士林适量。

用量及用法:按组成原料的重量份称取各原料,先将除凡士林以外的其他中药研磨成细粉,分100-200目筛,然后与凡士林调和均匀,制成中药贴膏,外贴于相关穴位即可。

典型病例:

病例1,时某,女,5岁,因小儿肺炎,感冒发热三日,输液未见疗效,后使用本发明的退热贴膏于太阳穴处,三小时后,体温恢复正常。

病例2,周某某,男,10岁,患上呼吸道感染伴发咽喉炎,发热两日,伴咽喉肿痛,咳嗽,精神萎靡,服用西药数日未见好转,后使用本发明的退热贴膏于额头,半日体温恢复正常。

病例3,廖某,男,6岁,感冒发热,体温 38.5℃,服用西药没有什么效果,后外贴本发明的退热贴膏于额头,半日体温恢复正常。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