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力驱动按摩足浴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88228阅读:337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力驱动按摩足浴盆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人体足部的保健理疗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水力驱动按摩足浴盆。



背景技术:

人们长期从事繁重和长久站立工作时,容易导致足部疲劳和下肢静脉曲张等身心疲惫状况。中医理疗足浴按摩是缓解这些症状的有效途径之一,尤其是足浴按摩长久以来被人们所认可,能更好地保障人体健康。中医认为,足部是足三阴经、足三阳经的起止点,与全身五脏六腑通过经络紧密相连。足浴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降低肌肉张力,缓解疲劳。按摩还可起到疏通经络、强筋健骨、增强体质的作用。目前市面上很少有足浴盆能够做到结合中医按摩方法,对足部进行有效的按摩。

围绕足浴按摩装置的足浴盆,这方面的专利主要有:CN103989429A一种足浴盆、CN102670110A一种足浴盆,以及CN107243122足浴盆等。综合分析和比较以上专利得到以下结论:没有真正意义上结合中医按摩基本方法:“压”、“滚”、“揉”;没有结合足浴对人体下肢进行按摩,这里强调足部也包括小腿部分,尤为缺乏对小腿肌肉的放松,不能进一步促进血液循环,其作用疗效不明显;构造过于复杂,部分足浴盆的保温系统及按摩动力系统的设计存在一定用电安全隐患,且使用寿命不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力驱动按摩足浴盆,其目的是结合中医按摩基本方法来显著改善人体足部不适。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动力按摩足浴盆,包括足浴盆本体、按摩系统、驱使按摩系统工作的按摩驱动系统、以及为按摩驱动系统提供工作动力的水动力系统构成;所述足浴盆本体由盆体和盆盖构成;所述水动力系统设置两组,每组均包括一个微型高压水泵及高压软管;所述按摩系统设置为分别对应左右脚底部穴位的脚跟按摩簇、脚心按摩辊、脚掌按摩簇、脚指按摩簇及可穿在左右小腿上的水压按摩袋;所述按摩簇分别由顶压旋转装置依据各部位穴位分布特征排布组合构成;按摩簇和按摩辊的下方分别设有各自独立的水壳结构,水壳结构位于盆体底部的夹层内,并与盆体固连;所述水压按摩袋与盆盖连接,按摩袋沿其法向设有多个弯曲且宽度不一的宽窄水道;所述按摩驱动系统包括涡轮装置和齿轮传动装置,涡轮装置驱动齿轮传动装置运行,带动顶压旋转装置和按摩辊旋转工作;所述微型高压水泵与水壳结构通过高压软管顺次联通;高压水泵将盆体中的水泵入水壳结构,高速水流驱动涡轮装置旋转,同时,水壳结构里的动水压远大于外界大气压,触发顶压旋转装置的顶压功能,高速水流流经各部位水壳结构后冲入水压按摩袋中的宽窄水道,对人体小腿部进行按摩,最后水流回盆内。

所述的水压按摩袋的内径与人体小腿外形一致,为弹性橡皮材质,其内置的宽窄水道上部设有进水孔并与盆盖内高压软管连接,下部设有出水孔,袋体上边缘嵌在盆盖中部的预留口沿上,其预留口直径空间满足双脚穿入水压按摩袋进入盆内。

所述顶压旋转装置包括按摩圆筒、顶压器和底座,顶压器设置在按摩圆筒内部;所述按摩圆筒分别与盆体底面以及水壳结构转动连接,下部安装有从动齿轮,顶口设有硅胶凹凸端头,所述从动齿轮位于盆体夹层内,凹凸端头位于盆体内;所述顶压器由顶压头、活塞杆和腔体结构组成,顶压头位于腔体结构外部,外表面设置硅胶凹凸层,活塞杆的杆体穿过腔体结构顶面的中心孔非密闭进入腔体内,活塞与腔体内径活动密封连接;腔体结构底端螺纹连接中心设有通水孔的底座,底座安装于水壳结构上,腔体结构与水壳结构相连通。

所述涡轮装置包括涡轮、转轴和主动齿轮,所述转轴与水壳结构转动连接,其顶端固连有主动齿轮,中部固连有涡轮,涡轮位于水壳结构内部,主动齿轮位于盆体夹层内与从动齿轮减速传动连接;转轴与水壳结构的连接处使用密封圈进行止水处理且不影响转轴转动。

所述脚心按摩辊构造为锥台型,其外部包覆有硅胶凹凸层;辊体横向设置,其较粗端位于脚心内侧位置,其中心轴向设有转轴,转轴的端部安装有从动传动齿轮。

所述的两个微型水泵,分别为左右脚按摩驱动系统提供动力来源,皆是高扬程水泵,不仅为顶压器提供大水压,还为涡轮提供高速水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合中医按摩基本推拿手法,对足部进行顶压按摩、滚动按摩及搓揉按摩;充分利用水力水能,将高速水流的动力转化为“滚”“揉”按摩的动力,动水压能转化为“压”按摩的力度;增设水压按摩袋,高速水流在按摩袋的宽窄水道中缓急交替流动将使按摩袋同步产生缩放作用,给予足部的小腿部位水力循环振荡按摩,进一步促进人体血液循环、增强足浴疗效,同时按摩袋也对高速水流起到消能作用,使得水流平缓进入盆内;根据人体工程学原理,多数人是足弓脚型,设计脚心按摩辊构造为锥台型,使得脚心部位的穴位得到立体式的按摩;仅使用高压水泵这一种动力源为足浴盆的各个功能部件提供动力,替换传统电力驱动按摩系统,能够确保其构造的简化与安全性的提高,且使用期能够久长;采用最传统的保温系统,即设有盆盖以及在盆体夹层内填充保温材料,满足用户长时间恒温泡足需求,相比电加热保温系统的足浴盆,进一步保障用户的安全使用,杜绝发生触电;药盒设置在两个微型水泵的进水口处,可以使得药物在盆体内充分循环与混合,有利于足部的药物理疗;设置在高压软管某处与排水口联通,利于使用后清洗和排空盆体内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水动力系统与按摩驱动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3为涡轮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顶压旋转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脚跟部位齿轮传动装置示意图;

图6为水压按摩袋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7为盆体底部结构及盆体夹层充填保温材料结构示意图。

图中,脚跟按摩簇1、脚心按摩辊2、辊体201、转轴202、从动齿轮203、脚掌按摩簇3、脚指按摩簇4、盆盖5、水压按摩袋6、进水孔601、出水孔602、宽窄水道603、药盒安装部位7、进水口8、高压软管9、排水口10、微型高压水泵11、涡轮装置12、涡轮1201、转轴1202、主动齿轮1203、密封环1204、顶压旋转装置13、按摩圆筒1301、腔体结构1302、底座1303、通水孔1304、从动齿轮1305、密封圈1306、活塞杆1307、凹凸端头1308、顶压头1309、盆体14、水壳结构15、保温材料1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一种水动力按摩足浴盆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如图1所示,足浴盆外观构造主要有盆盖5、脚跟按摩簇1、脚心按摩辊2、脚掌按摩簇3、脚指按摩簇4及可穿在左右腿上的水压按摩袋6、药盒、进水口8。

如图2所示,高压软管9将微型高压水泵11与脚跟、脚心、脚掌以及脚指部位水壳结构15顺次联通,高速水流经高压软管11泵入水壳结构15,冲击涡轮装置12旋转,同时动水压触发顶压旋转装置13的顶压功能,使得由顶压旋转装置13构成的按摩簇具有顶压按摩的效果;脚心按摩辊2的辊体201是依据人体工程学原理设计的,多数人为足弓型脚,锥台形的按摩辊更适于脚心穴位立体式的“滚”动式按摩,其外部包覆有硅胶凹凸层,按摩辊的中心轴向设有转轴202,转轴202一端固连从动齿轮203。

如图3所示,涡轮涡轮装置12包括涡轮1201、转轴1202和主动齿轮1203,所述转轴1202与水壳结构15转动连接,其顶端固连有主动齿轮1203,中部固连有涡轮1201,涡轮1201位于水壳结构15内部,主动齿轮1203位于盆体14夹层内与从动齿轮203、1305减速传动连接;转轴1202与水壳结构15的连接处使用密封圈1204进行止水处理(如图2所示)且不影响转轴转动,在高速水流的冲击下涡轮1201旋转带动主动齿轮1203的运转。

如图4所示,顶压旋转装置13包括按摩圆筒1301、顶压器和底座1303,顶压器设置在按摩圆筒1301内部;所述按摩圆筒1301分别与盆体14底面以及水壳结构15转动连接,下部安装有从动齿轮1305,顶口设有硅胶凹凸端头1308,所述从动齿轮1305位于盆体14夹层内,凹凸端头1308位于盆体14内;所述顶压器由顶压头1309、活塞杆1307和腔体结构1302组成,顶压头1309位于腔体结构1302外部,外表面设置硅胶凹凸层,活塞杆1307的杆体穿过腔体结构1302顶面的中心孔非密闭进入腔体内,活塞与腔体内径活动密封连接;腔体结构1302底端螺纹连接中心设有通水孔1304的底座1302,底座1302安装于水壳结构15上,腔体结构1302与水壳结构15相连通。由于水壳结构15的高速水流压强远大于腔体结构1302内部的大气压强,动水压转化为静水压,水进入通水孔1304压缩腔体结构1302内部的空气柱,进而推动活塞杆1307上升使顶压头1309按压脚底穴位。所述顶压器设置在按摩圆筒1301相互独立,高速水流进入水壳结构15后,在水力作用下,按摩圆筒1301发挥旋转功能,即按摩簇的 “揉”按摩效果,顶压器发挥顶压功能,即按摩簇的“压”按摩效果,二者同时同步运行。

如图1所示,处于不同部位的按摩簇分别由顶压旋转装置13依据各部位穴位分布特征排布组合构成;按摩簇和按摩辊的下方分别设有各自独立的水壳结构15,水壳结构15位于盆体14底部的夹层内,并与盆体14固连。具体为,脚跟按摩簇1对应在脚跟部位水壳结构15上安装四个顶压旋转装置13、脚掌按摩簇3对应在脚掌部位水壳结构15上按摩驱动装置安装八个顶压旋转装置13、脚指按摩簇4对应在脚指部位水壳结构15上按摩驱动装置安装五个顶压旋转装置13。

图5是脚跟部位齿轮传动装置示意图,结合图2,其他部位的齿轮传动装置设计与此类似,根据不同部位学位的特点进行详细布置。

图6为水压按摩袋6的详细结构示意图,高速水流流过各部位水壳结构15后,水流速度依然较快,当水流紧接通过进水孔601冲入水压按摩袋的宽窄水道603时,由于水道的宽度大小变化水流缓急交替致使水压按摩袋6局部发生循环动荡的缩放作用,给予对小腿部位良好的按摩效果,同时高速水流也得到了一定的消能作用,最后经过消能的水流相对平缓从出水孔602流回盆内。

如图7所示,为了增强盆体14的保温效果,延长保温时间,以及节省电能,盆体14的夹层内设置保温材料16。排水口10设置在盆体14的底面,且连接一出水管,出水管由盆体14的夹层中引出至盆体外部,方便将盆体14内的水排净。并且所述出水管带连接有支管,支管连通水壳结构15,用于排净水壳结构15内的水。出水管的外端设有塞体。

本发明中,旋转“揉”功能与顶压“压”功能原理说明。

高速水流泵入水壳结构15后,水力冲击涡轮,涡轮1201带动主动齿轮1203旋转,从动齿轮203、1305与主动齿轮1203咬合,驱动顶压旋转装置13的按摩圆筒1301和按摩辊运行,由于按摩簇是由顶压旋转装置构成,故此时,按摩簇发挥了“揉”功能进行按摩,而按摩辊发挥了“滚”功能按摩;根据附图说明,顶压旋转装置13的底座安装在水壳结构15上,其底座1304设有贯通的通水孔1303并与顶压器的腔体结构1302联通为一体,故腔体结构1302与水壳结构15组合一个连通器结构,泵入水壳结构15里的水流其动水压远大于外界大气压,此时,水流的动水压转化为静水压,水进入通水孔1303压缩腔体结构内部的空气柱,进而推动活塞杆1307上升使顶压头按压脚底穴位,即触发顶压旋转装置13顶压功能,使得由顶压旋转装置13构成的按摩簇具“压”功能进行按摩。

根据实例,本发明使用操作过程:在药盒中放入足浴保健中草药物,将药盒安装于药盒安装部位7,向盆中加入热水没过药盒和进水口8,盖上足浴盆盖5,插上电源,脚穿过水压按摩袋6并穿戴在小腿上,左右脚放在左右脚按摩系统上,按下按摩开始键,脚跟按摩簇1、脚心按摩辊2、脚掌按摩簇3、脚指按摩簇4便开始运转,不同的人可以根据自己吃力程度大小,选择大、中、小三个力度键,适度的进行足部按摩。

以水力驱动实现“揉”“滚”方式按摩、动静水压达到“压”按摩的力度及水流动缓急效应的足浴盆是本发明的基本思想,凡在此基础上的变化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