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跖疣的复方洗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24733阅读:50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具体涉及一种治疗跖疣的复方洗剂。



背景技术:

跖疣是发生在足底部的寻常疣。多由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可以通过皮肤的微小破损自身接种传染,从而越来越多。发生在足跟、跖骨头或跖间的赘生物,是寻常疣的一种。祖国医学文献中称之为“足瘊”、“牛程蹇”。中医学认为跖疣主要因为风热毒邪搏于患者的肌肤,或怒动肝火,最终导致患者表现出肝旺血燥症状,筋气不荣症状以及肌肤不润而发症状等。现代医学认为跖疣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所引起,是寻常疣的一种,通过直接接触传染所致(亦有自身接触),外伤和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或缺陷也是重要原因。人类乳头瘤病毒可以通过皮肤的细小破损而直接接种并传染,因此皮损越来越多,再加上足部每天受力和鞋的摩擦,从而加重病情,使治疗起来难度加大。

跖疣其发生和消退与机体免疫力有关,针对患者选择局部治疗的方法较多,选择以往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完成手术后患者表现出瘢痕遗留的现象。针对单个疣体,能够获得较高的冷冻效果,但是针对多发性表现出较大的冷冻痛苦,临床表现出较高的疾病复发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成本低,见效快,治愈率高,无毒副作用的治疗跖疣的中药。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一种治疗跖疣的复方洗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原料制备而成:25-35重量份数的木贼,25-35重量份数的香附,5-15重量份数的三棱,5-15重量份数的莪术,15-25重量份数的鸦胆子。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治疗跖疣的复方洗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药物制备而成:30重量份数的木贼,30重量份数的香附,10重量份数的三棱,10重量份数的莪术,20重量份数的鸦胆子。

本发明将各原料混合,按比例洗泡。

疗程:外洗患处每日1~2次,每次20~30min;1个月为1个疗程。

具体的各个药物成分的药理为如下:

木贼:甘、苦,平;散风热,退目翳。

香附:辛、微苦、微甘,平;行气解郁,调经止痛。

三棱:辛、苦,平;破血行气,消积止痛。

莪术:辛、苦,温;行气破血,消积止痛。

鸦胆子:苦、寒,有小毒;清热解毒,截疟,止痢,腐蚀赘疣。

本发明的功能及主治:笔者根据病机及中医湿则利之、热则清之、瘀则祛之、缓则治本的原则组方,由木贼、香附、三棱、莪术、鸦胆子等组成木贼洗剂,其中方中三棱、莪术活血化瘀,木贼疏散风热、止血,香附舒肝理气、活血;诸药并用,能使气机条达,血流顺畅,达到湿除、热清、疣消之目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以纯中药配制而成,配方科学合理,配置简单,无毒副作用,疗效短,见效快,能使气机条达,血流顺畅,达到湿除、热清、疣消之目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一种治疗跖疣的复方洗剂,包括以下重量克数的药物制备而成:25克的木贼,25克的香附,5克的三棱,5克的莪术,15克的鸦胆子。

实施例2:一种治疗跖疣的复方洗剂,包括以下重量克数的药物制备而成:35克的木贼,35克的香附,15克的三棱,15克的莪术,25克的鸦胆子。

实施例3:一种治疗跖疣的复方洗剂,包括以下重量克数的药物制备而成:30克的木贼,30克的香附,10克的三棱,10克的莪术,20克的鸦胆子。

实施例4:一种治疗跖疣的复方洗剂,包括以下重量克数的药物制备而成:32克的木贼,29克的香附,8克的三棱,8克的莪术,12克的鸦胆子。

实施例1-4中的中药将各原料混合,按比例洗泡。

外洗患处每日1~2次,每次20~30min;1个月为1个疗程。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得出的其他任何与本发明相同或相近似的产品,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临床观察的结果如下:

本发明治疗参与统计的360例患者均来自本科门诊,其中,男177例,女183例;年龄16~63岁,平均34.2岁;病程9d~7.3年,平均8.2个月;皮损3~24个,表现为污黄色或灰褐色圆形、类圆形丘疹,绿豆至蚕豆大,表面粗糙,中央有黑点,界限清楚,部分融合,质地硬。

观察指标

治疗前、治疗后第2周、第4周、第8周记录患者的皮损情况、自觉症状按下列标准评分。皮损情况,0:无疣体;1:1~5个疣体;2:5~10个疣体;3:10个以上疣体。自觉症状,0:无症状;1:轻度,偶然疼痛可忍受;2:中度,时常疼痛有时不能忍受,不影响日常生活;3:重度,经常疼痛不能忍受,影响日常生活。症状改善指数=(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100%,所有患者为同一医生治疗。

本发明的中药的有效治愈率统计,疗效标准如下:

治愈:皮损消退,无新出皮疹;

有效:皮疹较前变平,消退30%以上或有个别新疹出现;

无效:皮疹无变化或消退不足30%。

有效率以痊愈加好转计。有效率以痊愈加显效计。

治疗1月后治疗组治愈109例,有效7例,无效4例,治愈率90.8%,总有效率为96.7%。

典型病例:

病例一:

张某某,女,30岁,鲁山县城南关。

诊治时间:2012年1月21日。

病史:病人双足丘疹、逐渐增大,表面角化伴疼痛。2月前采用冷冻治疗,效果不佳。近一周有增多现象。

诊断:跖疣。

治疗方法:采用本方中药配方外洗。

治疗结果:半月后疣体无痛性消退。

病例二:

张某,女,36岁,鲁山县张良镇。

诊治时间:2015年5月13日。

病史:来诊时主要病情特征为:左足部丘疹样增生物,足底不散在分布,甲周成团簇状。采用尿嘧啶注射液外用,效果不佳发病以来,伴随有多梦,有时失眠。

诊断:跖疣。

治疗方法:患者外洗一个月。

治疗结果:疣体逐渐无痛性消退。后此回访1年,再无复发。

病例三:

刘某某,男,24岁,宝丰县闹店镇。

诊治时间:2015年4月10日。

病史:病人双足丘疹、逐渐增大,表面角化伴疼痛。

诊断:跖疣。

治疗方法:采用本方中药外洗25天、每日洗2——3次。

治疗结果:疣体自然消退。

病例四:

李某某,男,27岁,宝丰南关人。

诊治时间:2012年9月8日。

病史:双足部丘疹样增生物。足底居多,伴有压迫性疼痛。

诊断:跖疣。

治疗方法:患者外洗本方中药20天。

治疗结果:疣体自然消退,随访一年无复发。

病例五:

刘某,女,24岁,宝丰县杨庄镇石头洼人。

诊治时间:2013年8月6日初诊。

病史:左足部丘疹样增生物,足底不散在分布,甲周成团簇状。采用激光、冷冻、口服平肝活血软坚止痛药物,效果不佳发病以来,伴随有多梦,有时失眠。

诊断:跖疣。

治疗方法:患者外洗本方中药,每日三次。

治疗结果:2013年8月25日疣体基本消失。随诊半年未再复发。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