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汤方鲜药浓缩成颗粒型的药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22711阅读:57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制剂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以植物鲜药为原料的多种汤方低温冻干浓缩成颗粒药剂剂型及其制备成颗粒状剂型的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中医中药的发源地,中药资源和中医药理论均极其丰富,中医治疗和学术水平亦卓立世界传统医学之林。几千年的临床上的应用,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哲学辩证理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是其精髓,而这种精髓又是以方剂的形成体现出来的。从最早的《五十二病方》到现在的《中医方剂大辞典》就可以看到方剂是中草药发展的主要载体。汤方中各种药材协同作用,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而这些处方往往非常奏效,所以体现出中医药的神奇功效。中医药低附加科技含量和中药剂型的落后,使得传统中医药在风云变幻的市场面前,面临被淘汰的命运,而“创新复古”是延续古医文化的唯一途径。利用中医的“辩证”和西医的“辩病”相结合开发中医中药,并要提高现代科技的分析手段,对中药多成分多耙点的功能作用进行科学的认证,进而量化含量的标准,形成现代医学理论,这是重塑古医文化,迎接世界经济挑战的必然。而现今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历代医家所总结出来的数以万计行之有效的方剂(中医古藉中方剂书籍浩如烟海,现存载方最多的古方书《普济方》就载方61739首,而1993年编辑的《中医方剂大辞典》则收载自秦汉以来1820种中医药有关文献中有方名地方剂近10万首),其中部分已被近代医家运用于临床,得到了临床的验证,有的已形成中成药,有相当部分待进一步挖掘开发。但是,已经应用的方剂也多采用汤剂或丸、散、膏、丹等落后的剂型。汤剂的形式使得药剂难于放置较长时间,煎制麻烦,煎煮方法(先煎、后下、包煎、烊化等)不易掌握;而丸、散、膏、丹等剂型服用剂量较大,容易引起肠胃不适,更不便于旅途服用。而且对于中药的检验只是定性,且多采用在药材质量规格和制备上固定,并对操作规程进行规范,这样制出的中药仅能对其中的混合物及有效成分的含量有一个模糊的概念,没有准确的数据,没有体现当今中医药的发展趋势。黄芪、桂枝五物为名优汤方来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是传统的汤剂。CN00107881.X公开了一种汤方浓缩成颗粒药剂剂型及其制备方法。本颗粒药剂以黄芪、芍药、桂枝、生姜、大枣为原料经水提取,提取液浓缩成流浸膏和药渣细粉混匀,喷雾成颗粒药剂。制法是以上述药为原料,将药渣细粉与流浸膏混匀,喷雾干燥成颗粒剂型。本剂型易于水分浸润溶解,能被人体迅速吸收,疗效迅速,易于保存。本制法投料准确,热敏性和易挥发性成分不易损失。然而,上述方法制得的颗粒药剂不仅存在有害物质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或炮制污染残留等问题,而且其生物活性不高,使得其疗效不高。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汤方颗粒剂的药剂及其制备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汤方鲜药浓缩成颗粒型的药剂,其中,按汤方配料称取各味鲜中药原料药材,预处理后进行配料,向配料后的鲜中药原料药材中加水进行低温提取,过滤,得到提取液和药渣;将提取液浓缩成流浸膏,将药渣烘干粉碎成细粉,将流浸膏与药渣细粉或部分药渣细粉搅拌混合均匀,进行冷冻干燥而成颗粒状的药剂。本发明中,所述的低温提取为在35℃≤温度<60℃下进行提取。本发明中,所述的冷冻干燥为在温度-2~-55℃下进行。本发明中,所述的汤方为黄芪桂枝五物汤方。本发明还提供所述的汤方鲜药浓缩成颗粒型的药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需浓缩成颗粒型的药剂按汤方配比称取各鲜中药原料药材,经预处理后进行配料,2)向配料后的鲜中药原料药材中加水进行低温提取,过滤,得到提取液和药渣;3)将提取液浓缩成流浸膏,将药渣烘干粉碎成细粉,将流浸膏与药渣细粉或部分药渣细粉搅拌混合均匀,进行冷冻干燥而成颗粒状的药剂。上述制备方法中,其中,步骤2)中所述的低温提取为在35℃≤温度<60℃下进行提取。进一步的,所述的低温提取为在35℃≤温度<60℃下至少进行两次提取。更进一步的,第一次提取在35℃≤温度<45℃下进行,第二次提取在45℃≤温度<60℃下进行。步骤3)中,所述的冷冻干燥的温度为-2~-55℃。所述的浓缩为在压力0.06~0.09MPa、温度35~50℃下进行减压浓缩。以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地描述:目前,中药汤方在制备过程中大都采用贮存一段时间的饮片干中药原料在服用前临时煎煮而成,一方面饮片干中药原料久置易霉败变质,另一方面饮片干中药原料存在有害物质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或炮制污染残留等问题,而且其生物活性不高,使得其疗效不高。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采用鲜中药原料药材浓缩成颗粒型的药剂,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具体地说,本发明提供一种汤方鲜药浓缩成颗粒型的药剂,其中,按汤方配料称取各味鲜中药原料药材,预处理后进行配料,向配料后的鲜中药原料药材中加水进行低温提取,过滤,得到提取液和药渣;将提取液浓缩成流浸膏,将药渣烘干粉碎成细粉,将流浸膏与药渣细粉或部分药渣细粉搅拌混合均匀,进行冷冻干燥而成颗粒状的药剂。本发明采用鲜中药原料药材,一方面避免了中药原料久置易霉败变质问题,另一方面克服了干中药原料存在有害物质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或炮制污染残留等问题;同时,本发明采用低温提取和冻干干燥,提高了生物活性,从而提高了疗效。试验表明,在汤方组成相同的情况下,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制得的颗粒型剂型疗效好。本发明所述的汤方包括但不限于黄芪桂枝五物汤方。具体地说,针对黄芪桂枝五物汤方而言,所述的汤方鲜药浓缩成颗粒型的药剂为:按鲜黄芪30~300重量份,鲜芍药20~200重量份,鲜桂枝15~150重量份,鲜生姜10~100重量份,鲜大枣5~75重量份配料为原料药材,向原料药材中加水进行低温提取,过滤,将提取液浓缩成比重1.20~1.35的流浸膏,将药渣烘干粉碎成细粉,将比重1.20~1.35的流浸膏与药渣细粉或部分药渣细粉搅拌混合均匀,进行低温冻干干燥而成颗粒状的药剂。本发明还进一步提供所述的汤方鲜药浓缩成颗粒型的药剂的制备方法,具体地说,所述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需浓缩成颗粒型的药剂按汤方配比称取各鲜中药原料药材,经预处理后进行配料,2)向配料后的鲜中药原料药材中加水进行低温提取,过滤,得到提取液和药渣;3)将提取液浓缩成流浸膏,将药渣烘干粉碎成细粉,将流浸膏与药渣细粉或部分药渣细粉搅拌混合均匀,进行冷冻干燥而成颗粒状的药剂。本发明采用鲜中药原料药材,一方面避免了中药原料久置易霉败变质问题,另一方面克服了干中药原料存在有害物质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或炮制污染残留等问题;同时,本发明采用低温提取和冻干干燥,提高了生物活性,从而提高了疗效。本发明的制备方法中,其中,步骤2)中所述的低温提取为在35℃≤温度<60℃下进行提取。本发明采用低温提取,大大提高了其生物活性。为充分保证其生物活性,所述的低温提取为在35℃≤温度<60℃下至少进行两次提取。本发明,可根据需要进行两次提取、三次提取、四次提取……更进一步的,第一次提取在35℃≤温度<45℃下,第二次提取在45℃≤温度<60℃下进行。步骤3)中,所述的冷冻干燥的温度为-2~-55℃。所述的浓缩为在压力0.06~0.09MPa、温度35~50℃下进行减压浓缩。本发明的制备方法适用于多种汤方的鲜药提取技术应用,包括但不限于黄芪桂枝五物汤方。所述的黄芪桂枝五物汤方为以黄芪30~300重量份、鲜芍药20~200重量份、鲜桂枝15~150重量份、鲜生姜10~100重量份和鲜大枣5~75重量份配料而煎制的汤方。以黄芪桂枝五物汤方为例,本发明所提供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按鲜黄芪30~300重量份,鲜芍药20~200重量份,鲜桂枝15~150重量份,鲜生姜10~100重量份,鲜大枣5~75重量份配料,经预处理作为原料药材;2)向鲜原料药材中加入原料药材总重量的6~8倍量的水,在35~45℃的温度下提取3~6小时,滤取出第一次提取液,得到第一次萃取液和第一次药渣;3)向第一次药渣中加入原料药材总重量4~7倍量的水,在45~60℃的温度下提取2~4小时,滤取出第二次提取液,得到第二次提取液和第二次药渣;4)向第二次药渣中加入原料药材总重量2~5倍量的水,在35~50℃的温度下提取1~3小时,合并第一、二次提取液,过滤,得到提取液和药渣;提取液在压力0.06~0.09Mpa、温度35~50℃的条件下减压浓缩,浓缩成比重1.20~1.35的流浸膏;5)将药渣干燥后,粉碎成药渣细粉作为添加剂,将药渣细粉与上述比重1.20~1.35的流浸膏搅拌混合均匀,形成混合物;6)将步骤5)所得的混合物在-2~-55℃冷冻干燥,生成药粉颗粒,即得所述的汤方鲜药浓缩成颗粒型的药剂。为保证多种汤方黄芪、桂枝五物汤剂的新剂型具有更好的质量,对各原料药材进行预处理。所说的预处理就是挑选质量合格的鲜药黄芪、芍药、桂枝、生姜、大枣,用国家标品的测定方法分析出作为原料药材中的混合物及有效成分的含量,看其是否符合所要求的标准,用水冲洗合格的鲜品原料药材,直至水的颜色清澈,再将鲜品原料药材浸制1~3小时。为了提高鲜品原料药材中有效成分的提取率,可将鲜品原料药材切成片、块状,这是本领域所属的普通技术人员均知的。向原料药材中加入适量的水浸泡1~3小时,所用的水可以是自来水、蒸馏水或去离子水其中的一种。所说的重量份可以是克、钱、市斤、公斤、吨等重量单位。鲜品原料药材浸泡完毕后,加入原料药材总重量的6~8倍量的水,在38~70℃的温度下低温加热萃取1~6小时,滤取出第一次提取液,向第一次药渣中加入原料药材总重量的4~7倍量的水,在45~60℃的温度下保持低温加热提取2~4小时,滤取出第二次提取液。若需要可以进行第三次、第四次提取。在上述的所有的第一、第二次加热提取时,可在每段工序的指定位置对其中的有效成分进行计算机全自动化全程监控,进行定量测定,可以随时掌握萃取的情况。合并第一、二次提取液,进行过滤后,对其滤液亦可用计算机全自动化全程监控方法进行定量测定其中的有效成分。合并两次提取液,过滤,若进行第三、四次加热提取,则合并第一、二、三、四次的提取液进行过滤。对经过过滤的提取液在压力0.06~0.09MPa、-2~-55℃的低温的条件下进行减压浓缩,直到将提取液浓缩成比重为1.20~1.35的流浸膏。在减压浓缩的过程中,可用计算机全自动全程监控随时进行测定其中的有效成分的含量。将第二次药渣进行干燥,以在55~115℃对第二次药渣进行干燥为宜,干燥后对药渣进行粉碎,将干燥的药渣粉碎成药渣细粉,使药渣细粉的粒度过100目~800目,药渣细粉越细越好。再将药渣细粉与比重1.20~1.35的流浸膏搅混合均匀形成混合物,又以将药渣总重量的10~50%的药渣细粉与比重1.20~1.35的流浸膏搅拌混合均匀为佳,又以将药渣总重量的15~25%的药渣细粉与比重1.20~1.35的流浸膏搅拌混合均匀更佳。在药渣细粉与流浸膏搅拌混合时,其搅拌的速度与产品的质量无关,只要将药渣细粉与流浸膏搅拌混合均匀即可。将药渣细粉与流浸膏搅拌混合均匀后,用水蒸汽气体或氮气为雾化气体,进行冻干干燥。冻干干燥时,雾化气体的压力为0.1~1.0MPa,冻干干燥的温度为-2~-55℃,又以-2~-35℃为宜。在进行冻干干燥时,以将药渣细粉与流浸膏混合物通过离心冻干中为好,作为冻干干燥的温度为-2~-55℃,又以-2~-35℃为宜。药渣细粉与流浸膏的混合物液体冻干中而形成冻干状颗粒,落于一定流速的冻干空气中,进行瞬时凝成,使之迅速冻干干燥,而形成药粉颗粒状产品,平均药粉颗粒直径100~2000μm在冻干干燥制粒过程中亦可以用计算机全自动化全程监控检测,测定其中的有效成分。将颗粒状的黄芪桂枝五物产品进行分装,可标出其中的有效成分的含量,指导使用方式。在本发明的整个过程中均可以用国家标品的测定方法进行测定,用紫外分光光谱、气相色谱、原子吸收光谱、薄层色谱、高效液相色谱、毛细管电泳等方法对在生产过程中的鲜品原料、萃取液、流浸膏进行有效成分的检测,最后对颗粒状的产品中的有效成分进行检测。本发明的方法完全可以用于各种名优汤剂中,因为名优汤方方剂是来自古今有关方剂医藉中,来自历代名医医案医话中,来自国内外有关期刊杂志上,来自名老中医、民间医生和医院制剂中,来自民间单方、验方或祖传秘方中,或来自科研处方中及美容保健药膳食疗养身方中选定的,其功效已经通过临床实践得到验证,具有很好的疗效。因此使名优汤方方剂形成低温冻干浓缩的颗粒状产品,既保持了汤剂吸收快、显效迅速等优点,又克服了汤剂服用前临时煎煮,久置霉败变质的缺点。可以以传统临床单位药用量标准为借鉴,拟定出现在的新剂型的单位服用标准为包装标准(是取自同一批次的原药材仿照家庭煎煮的方法去煎煮,煮出的汤剂我们称之为标准煎剂,然后把标准煎剂浓缩并测定其中混合物和有效成分的含量。用工业化生产出来的低温冻干浓缩颗粒的混合物和有效成分与标准煎剂的混合物和有效成分进行对比,通过两者的等量性折算来确定包装量)。所以可以将某一名优汤方中的各原料药材按本发明的方法通过提取、浓缩、混合、低温冻干干燥制成颗粒状产品。本发明的多种汤方浓缩成颗粒型药剂及其制备方法的优点就在于:选用鲜品中药同比选用干品饮片药,同比鲜品中药的有效成份提高3~5倍,同时鲜品中药农药残留检测为零,有效降低残留的危害性。1、本发明的多种汤方低温冻干浓缩成颗粒型药剂黄芪桂枝五物汤剂的颗粒型药剂的粒度均匀,色泽一致,定量精确,成分一致,剂量小,服用方便,有效成份可提高3~5倍,溶于水形成悬浮液,保持了汤剂进入人体后吸收快、显效迅速的优点,又克服了汤剂服用前临时煎煮,久置霉变、变质的缺点,它能溶于各种果汁、液态奶中,便于儿童服用。2、本发明的颗粒状药剂含有药渣细粉,增加了药物中的植物纤维,服用含有大量植物纤维的药物,有益于人体的健康,增强了药物的疗效,增加了服用者对植物纤维的摄取量,清理体内的自由基。3、本发明的颗粒型药剂便于携带,旅行中服用,又便于保存,质量稳定,在低温、高温下药物不变性,不霉变,保质期长,确保了传统中药药效的完整性和疗效的提高。4、本发明的方法生产出的产品粒度均匀,色泽一致,因瞬间冻干干燥,使热敏性或易挥发性的有效成分不损失或大大减少损失,从而确保中药中的生物活性,产品保持了原来的色味,颗粒结合的松脆,易于水分浸润、溶解。5、本发明的方法投料准确,使成分含量一致,减少了服用时的药剂量。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1本实施例的多种汤方低温冻干浓缩成颗粒型药剂的黄芪桂枝五物浓缩颗粒剂型,按鲜黄芪150克,鲜芍药110克,鲜桂枝80克,鲜生姜55克,鲜大枣40克配料为鲜品原料药材。向鲜品原料药材中加水进行低温加热提取,过滤,将提取液浓缩成比重1.28的流浸膏,将药渣烘干粉碎成药渣细粉,将比重1.28的流浸膏与药渣总重量的20%的药渣细粉搅拌混合均匀,进行低温冻干干燥而成平均药粉颗粒直径为900μm的黄芪桂枝五物浓缩颗粒剂型。在此配方中含有黄酮类、芍药甙、桂皮醛、姜辣素、桦木酸等有效成分。其制备方法是:1)按鲜黄芪150克,鲜芍药110克,鲜桂枝80克,鲜生姜55克,鲜大枣40克配料,将符合标准的上述鲜品药材用自来水不断冲洗原料药材,直至水的颜色清澈为止,淋干。加入适宜量的水(将药材没过)浸泡6分钟,取出作为原料。2)向上述鲜品原料药材中加入原料药材总重量的7倍量的水,在50℃的温度下提取3小时,取出第一次提取液,得到第一次提取液和第一次药渣。3)向第一次药渣中加入原料药材总重量的5倍量的水,在50℃的温度下提取4小时,取出第二次提取液,得到第二次提取液和第二次药渣。4)向第二次药渣中加入原料药材总重量的5倍量的水,在50℃的温度下提取3小时,合并第一、二次提取液,过滤,得到提取液和药渣,提取液在压力0.07MPa、50℃的温度的条件下进行减压浓缩,浓缩至比重为1.28的流浸膏。5)将药渣于70℃的温度下干燥后,粉碎成药渣细粉,使药渣细粉过400目,将药渣总重量的20%的药渣细粉与上述的比重为1.28的流浸膏搅拌混合均匀形成混合物。6)以水蒸汽气体为雾化气体,对药渣细粉与流浸膏的混合物进行低温冻干干燥。雾化气体的压力为0.5MPa,冻干干燥的温度为-55℃,生成平均药粉颗粒直径900μm的黄芪桂枝五味浓缩颗粒剂型,进行分装,指导使用方式。实施例2其配方和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唯不同的是,将第一、二次合并的并经过过滤的提取液浓缩成比重1.25的流浸膏,将比重1.25的流浸膏与药渣总重量的25%的药渣细粉搅拌混合均匀。实施例3其配方和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唯不同的是,将第一、二次合并的并经过过滤的提取液浓缩成比重1.30的流浸膏,将比重1.30的流浸膏与药渣总重量的15%的药渣细粉搅拌混合均匀。实施例4其配方和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唯不同的是:黄芪30克,桂枝15克,芍药20克,生姜10克,大枣5克。将合并的提取液浓缩成比重1.20的流浸膏。将药渣烘干粉碎成药渣细粉,将比重1.20的流浸膏与药渣总重量的50%的药渣细粉搅拌混合均匀,进行喷雾干燥而成平均药粉颗粒直径为2000μm的黄芪桂枝五位浓缩颗粒剂型。其制备方法:1)按鲜品黄芪30克,桂枝15克,芍药20克,生姜10克,大枣5克配料。2)向上述鲜品原料药材中加入原料药材总重量的6倍量的水,在45℃的温度下提取6小时。3)向第一次药渣中加入原料药材总重量的4倍量的水,在48℃的温度下提取1小时。4)向第二次药渣中加入原料药材总重量的2倍量的水,在35℃的温度下提取1小时,合并第一、二次提取液,过滤,得到提取液和药渣,提取液在压力0.09MPa、45℃的温度下减压蒸馏浓缩至比重为1.20的流浸膏。5)将药渣于55℃的温度下干燥,粉碎成药渣细粉,使药渣细粉过800目,将药渣总重量的50%的药渣细粉与上述的比重为1.20的流浸膏搅拌混合均匀。6)以氮气为雾化气体,雾化气体的压力为0.2MPa,冻干干燥的温度为-35℃生成平均药粉颗粒直径为2000μm的黄芪桂枝五味浓缩颗粒剂型。实施例5其配方与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唯不同的是:鲜品黄芪300克,芍药200克,桂枝150克,生姜100克,大枣75克。将合并的提取液浓缩成比重1.35的流浸膏。将药渣烘干粉碎成药渣细粉,将比重1.35的流浸膏与药渣总重量的10%的药渣细粉搅拌混合均匀,冻干干燥而成平均药粉颗粒直径为1000μm的黄芪桂枝五味浓缩颗粒剂型。其制备方法:1)按黄芪300克,芍药200克,桂枝150克,生姜100克,大枣75克配料;2)向上述原料药材中加入原料药材总重量的8倍量的水,在42℃的温度下提取1小时。3)向第一次药渣中加入原料药材总重量的7倍量的水,在45℃的温度下提取2小时。4)向第二次药渣中加入原料药材总重量的3倍量的水,在35℃的温度下提取3小时,合并第一、二次提取液,过滤,得到提取液和药渣,提取液在压力0.06MPa、50℃的温度下减压蒸馏浓缩至比重为1.35的流浸膏。5)将药渣于70℃的温度下干燥,粉碎成药渣细粉,使药渣细粉过200目,将药渣总重量的10%的药渣细粉与上述的比重为1.35的流浸膏搅拌混合均匀。6)以水蒸汽气体为雾化气体,雾化气体的压力为0.9MPa,冻干干燥的温度为-35℃,生成平均药粉颗粒直径为1000μm的黄芪桂枝五味浓缩颗粒剂型。实施例6其配方与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唯不同的是:鲜品黄芪300克,芍药200克,桂枝150克,生姜100克,大枣75克。将合并的提取液浓缩成比重1.35的流浸膏。将药渣烘干粉碎成药渣细粉,将比重1.35的流浸膏与药渣总重量的10%的药渣细粉搅拌混合均匀,冻干干燥而成平均药粉颗粒直径为1000μm的黄芪桂枝五味浓缩颗粒剂型。其制备方法:1)按黄芪300克,芍药200克,桂枝150克,生姜100克,大枣75克配料;2)向上述原料药材中加入原料药材总重量的8倍量的水,在38℃的温度下提取6小时。3)向第一次药渣中加入原料药材总重量的7倍量的水,在45℃的温度下提取2小时。4)向第二次药渣中加入原料药材总重量的5倍量的水,在50℃的温度下提取3小时,合并第一、二次提取液,过滤,得到提取液和药渣,提取液在压力0.06MPa、50℃的温度下减压蒸馏浓缩至比重为1.35的流浸膏。5)将药渣于70℃的温度下干燥,粉碎成药渣细粉,使药渣细粉过200目,将药渣总重量的10%的药渣细粉与上述的比重为1.35的流浸膏搅拌混合均匀。6)以水蒸汽气体为雾化气体,雾化气体的压力为0.9MPa,冻干干燥的温度为-35℃,生成平均药粉颗粒直径为1000μm的黄芪桂枝五味浓缩颗粒剂型。实施例7其它同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仅采用一次低温提取,即步骤2)为向上述鲜品原料药材中加入原料药材总重量的7倍量的水,在50℃的温度下提取3小时,取出第一次提取液,得到第一次提取液和第一次药渣。实施例8其它同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2)向上述鲜品原料药材中加入原料药材总重量的7倍量的水,在55℃的温度下提取3小时,取出第一次提取液,得到第一次提取液和第一次药渣。3)向第一次药渣中加入原料药材总重量的5倍量的水,在55℃的温度下提取4小时,取出第二次提取液,得到第二次提取液和第二次药渣。4)合并第一次提取液和第二次提取液,过滤,对经过过滤的提取液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进行减压浓缩,对第二次药渣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进行干燥,其它同实施例1。实施例9其它同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2)向上述鲜品原料药材中加入原料药材总重量的7倍量的水,在38℃的温度下提取3小时,取出第一次提取液,得到第一次提取液和第一次药渣。3)向第一次药渣中加入原料药材总重量的5倍量的水,在50℃的温度下提取4小时,取出第二次提取液,得到第二次提取液和第二次药渣。4)合并第一次提取液和第二次提取液,过滤,对经过过滤的提取液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进行减压浓缩,对第二次药渣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进行干燥,其它同实施例1。比较例1、按照CN00107881.X的方法制备黄芪桂枝五物浓缩颗粒剂型本比较例的汤方浓缩成颗粒型药剂的黄芪桂枝五物浓缩颗粒剂型,按黄芪150克、芍药110克、桂枝80克、生姜55克、大枣40克配料为原料药材。向原料药材中加水进行加热提取,过滤,将提取液浓缩成比重1.28的流浸膏,将药渣烘干粉碎成药渣细粉,将比重1.28的流浸膏与药渣总重量的20%的药渣细粉搅拌混合均匀,进行喷雾干燥而成平均药粉颗粒为900μm的黄芪桂枝五物浓缩颗粒剂型。在此配方中含黄酮类、芍药甙、桂皮醛、姜辣素、桦木酸等有效成分。其制备方法是:1)按黄芪150克、芍药110克、桂枝80克、生姜55克、大枣40克配料,将符合标准的上述药材用自来水不断冲洗原料药材直至水的颜色清澈为止,淋干。加入适宜量的水(将药材没过)浸泡6分钟,取出作为原料。2)向上述原料药材中加入原料药材总重量7倍量的水,在90℃的温度下,加热提取4小时,取出第一次提取液,得到第一次提取液和第一次药渣。3)向上述第一次药渣中加入原料药材总重量5倍量的水,在90℃的温度下,加热提取2小时,取出第二次提取液,得到第二次提取液和第二次药渣。4)合并第一、二次提取液,过滤,对经过过滤的提取液,在压力0.07Mpa,65℃温度的条件下进行减压浓缩,浓缩至比重为1.28的流浸膏。5)将第二次药渣于85℃的温度下干燥后,粉碎成药渣细粉,使药渣细粉过400目,将药渣总重量的20%的药渣细粉与上述的比重1.28的流浸膏搅拌混合均匀形成混合物。6)以水蒸气气体为雾化气体,对药渣细粉与流浸膏的混合物进行喷雾干燥。雾化气体的压力为0.5Mpa,干燥的温度为300℃。具体地说是将药渣细粉与流浸膏的混合物通过喷雾头喷雾热空气中,热空气的温度为300℃,生成平均药粉颗粒直径900μm的黄芪桂枝五物浓缩颗粒剂型。试验例1本试验例以黄芪甲苷、芍药苷、干浸膏的含量为指标,对采用本发明和现有技术的方法制备的黄芪桂枝五味浓缩颗粒剂型进行了比较。结果见表1所示:表1从上述试验结果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的提取方法黄芪甲苷、芍药苷、干浸膏的含量明显提高。对本发明其它实施例也进行了上述试验,其获得的结果相似。试验例2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以某院2013年6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164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40~75岁,平均(58.12±18.32)岁;男98例,女66例。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2例。试验组年龄41~73岁,平均(57.02±18.53)岁,男52例,女30例,糖尿病病程(11.34±8.25)a,NPN病程(3.24±1.15)a,治疗前空腹血糖(8.21±0.64)mmol/L;对照组年龄40~75岁,平均(58.25±19.12)岁,男46例,女36例,糖尿病病程(1.72±7.96)a,NPN病程(3.14±1.08)a,治疗前空腹血糖(8.17±0.59)mmol/L。分组后2组在一般资料上并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2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2)符合临床DNP诊断标准,即①于确诊糖尿病时或之后出现相应神经病变;②伴有DNP临床症状和体征;③以下检查有2项及以上异常;裸反射消失;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减慢;(3)经临床治疗后血糖水平正常或接近正常;(4)同意接受研究药物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妊娠、哺乳期妇女,伴有严重脏器功能不全、严重感染、下肢皮肤溃烂急性并发症以及非糖尿病所致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3治疗方法2组入院后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甲钴胺针静脉注射,1mg/次·d-1,硫辛酸针0.6g/次·d-1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以口服本发明实施例1制得的黄芪桂枝五物浓缩颗粒剂型,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以口服比较例制得的黄芪桂枝五物浓缩颗粒剂型,一日三次,每次1袋,每袋10mg。2组均连续治疗2周。1.4观察指标神经传导速度:采用肌电图机于餐后2h检测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MNCV和SNCV,重复测力三次取其平均值为最终检测结果。临床症状:观察患者四肢麻木,如有蚁行、肢末疼痛、神疲倦怠、少气懒言、头晕目眩、自汗畏风等症状,并在此基础上添加周围神经病变症状,包括感觉异常,呈手套或袜套样感觉、感觉减退甚至消失,每项症状根据程度不同分别给予0~3分,满分为0~24分,得分越高表明症状越严重,减分率计算公式:[(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临床疗效评定标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对临床疗效的评定标准,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症候积分减分率≥90%为痊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症候积分减分率≥70%为显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有所好转,症候积分减分率≥30%为有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并无明显改善或加重,症候积分减分率<30%则为无效。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0软件对上述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及分析,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比较则采用正态分布检验,呈正态分布数据采用χ2检验,对呈非正态分布数据则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组临床疗效比较,结果试验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2组临床疗效比较[n(%)]组别n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显效率试验组8233(40.2)36(43.9)13(15.9)0(0)84.1对照组8225(30.5)30(36.6)24(29.3)3(3.7)67.1对本发明其它实施例也进行了上述试验,其获得的结果相似。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发明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提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方案的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