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面神经炎的中药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789789阅读:87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治疗面神经炎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面神经炎是非化脓性的面神经炎引起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往往会在清晨起床时突然发现一侧面部肌肉麻痹,口角呙斜。西医对本病无特殊的治疗方法,一般采用局部热敷,红外线照射等理疗方法,或滴眼药水、涂眼药膏等保护角膜处理。面神经炎相当于中医的中风中经络证,或称为面瘫。常见的有肝肾阴虚,肝阳偏亢,风痰入络者;有气血不足,风寒夹痰入中经络者。若面瘫日久,经络久痹,又会产生瘀血,导致痰瘀互结的病理改变。治疗要辩清病邪性质,在祛风化痰的基础上分别予以散寒、清热、养阴、补气、养血、活血等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滋阴清热、祛风化痰、通络止痉的治疗面神经炎的中药及制备方法,该药物可内服外用,双管齐下快速治愈面神经炎的疾病,疗效确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面神经炎的中药,由以下原料和重量分组成:石斛70-200克、一枝黄花50-140克、羌活25-70克、白僵蚕(炒)35-100克、昆布30-80克、猫爪草30-80克、天麻20-55克、射干20-55克、全蝎18-50克、沙蒿籽粉适量、皂荚醋适量。

将石斛、一枝黄花、羌活、白僵蚕、昆布、猫爪草、天麻、射干和全蝎筛选、净化,然后按药剂学上的工艺程序加工成有效浓缩药物,加入适量沙蒿籽粉和适量皂荚醋,按药剂学上的制药程序加工成各种中成药制剂,该药剂的剂型是任何一种药剂学上所说的剂型,所述的剂型是:片剂、丸剂、液剂、颗粒冲泡剂。

皂荚醋:皂荚粉碎为末,加入蒸馏水与醋各对半的量,浸泡1周以上即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具有的优点是:

1.石斛和一枝黄花滋阴清热,疏风解毒消肿,羌活散表寒去风湿,利关节止痛,昆布、猫爪草和射干软坚化痰,消瘀散结。白僵蚕、天麻和全蝎熄风止痉,通络止痛,善治中风,面神经麻痹,口眼歪斜,偏正头痛等面神经炎疾病。

2.皂荚醋有祛痰止咳,开窍通闭,杀虫散结功效,主治中风口噤,痰涎壅盛,神昏不语等有良效。沙蒿籽粉为粘结剂也有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消肿的功效。诸药配伍共奏滋阴清热,疏风化痰,消瘀散结,通络止痉开窍之功,使口眼歪斜,咽喉肿痛,咳喘,口干欲饮,舌苔黄具湿热等症状的面神经炎疾病患者得以康复。

3.一种治疗面神经炎的中药,可内服外用,双管齐下快速治愈面神经炎疾病,疗效确切。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治疗面神经炎的中药,由以下原料和重量分组成:石斛70-200克、一枝黄花50-140克、羌活25-70克、白僵蚕(炒)35-100克、昆布30-80克、猫爪草30-80克、天麻20-55克、射干20-55克、全蝎18-50克、沙蒿籽粉适量、皂荚醋适量。

将石斛、一枝黄花、羌活、白僵蚕、昆布、猫爪草、天麻、射干和全蝎筛选、净化,然后按药剂学上的工艺程序加工成有效浓缩药物,加入适量沙蒿籽粉和适量皂荚醋,按药剂学上的制药程序加工成各种中成药制剂,该药剂的剂型是任何一种药剂学上所说的剂型,所述的剂型是:片剂、丸剂、液剂、颗粒冲泡剂。

实施例1

一种治疗面神经炎的中药,由以下原料和重量分组成:石斛70克、一枝黄花50克、羌活25克、白僵蚕(炒)35克、昆布30克、猫爪草30克、天麻20克、射干20克、全蝎18克、沙蒿籽粉适量、皂荚醋适量。

将石斛、一枝黄花、羌活、白僵蚕、昆布、猫爪草、天麻、射干和全蝎筛选、净化,然后按药剂学上的工艺程序加工成有效浓缩药物,加入适量沙蒿籽粉和适量皂荚醋,按药剂学上的制药程序加工成各种中成药制剂,该药剂的剂型是任何一种药剂学上所说的剂型,所述的剂型是:片剂、丸剂、液剂、颗粒冲泡剂。

实施例2

一种治疗面神经炎的中药,由以下原料和重量分组成:石斛135克、一枝黄花95克、羌活45克、白僵蚕(炒)65克、昆布55克、猫爪草55克、天麻37克、射干37克、全蝎35克、沙蒿籽粉适量、皂荚醋适量。

将石斛、一枝黄花、羌活、白僵蚕、昆布、猫爪草、天麻、射干和全蝎筛选、净化,然后按药剂学上的工艺程序加工成有效浓缩药物,加入适量沙蒿籽粉和适量皂荚醋,按药剂学上的制药程序加工成各种中成药制剂,该药剂的剂型是任何一种药剂学上所说的剂型,所述的剂型是:片剂、丸剂、液剂、颗粒冲泡剂。

实施例3

一种治疗面神经炎的中药,由以下原料和重量分组成:石斛200克、一枝黄花140克、羌活70克、白僵蚕(炒)100克、昆布80克、猫爪草80克、天麻55克、射干55克、全蝎50克、沙蒿籽粉适量、皂荚醋适量。

将石斛、一枝黄花、羌活、白僵蚕、昆布、猫爪草、天麻、射干和全蝎筛选、净化,然后按药剂学上的工艺程序加工成有效浓缩药物,加入适量沙蒿籽粉和适量皂荚醋,按药剂学上的制药程序加工成各种中成药制剂,该药剂的剂型是任何一种药剂学上所说的剂型,所述的剂型是:片剂、丸剂、液剂、颗粒冲泡剂。

使用方法:内服,每天2-3次,每次4-6片,1月为1个疗程。外用,每天1-2次,每次4-6片,研末加适量皂荚醋拌匀敷贴,左歪贴右,右歪贴左,或视患部面积大小而加减药量,1月为1个疗程。贴药时稍向患侧牵拉固定。

应用对照组:中风后口眼歪斜,痰多咳喘,口干头昏的面神经炎患者有20人,他们采用西药治疗3个疗程后,痊愈的3人,好转的5人,显效7人,无效5人。中风后口眼歪斜,痰多咳喘,口干头昏的面神经炎患者有20人,他们采用实施例3的中药内服外用,治疗3个疗程后,痊愈7人,好转7人,显效4人,无效2人。口眼恢复正常,无痰无咳喘,无干渴等为痊愈。病情减轻一半以上为好转。病情减轻1/5以上为显效。病情无向好方面改善为无效。

其中,部分原料的功效及作用如下:

石斛:又名林兰、杜兰、石遂,味甘、微寒,归胃、肺、肾经。功用生津益胃,养阴清热。主治热病伤津,烦渴,阴虚胃痛,病后虚热,阴伤目暗。主伤中,除痹,下气,补五脏虚劳赢瘦,强阴。益精,补内绝不足,平胃气,长肌肉,逐皮肤邪热疿气,脚膝痛冷痹弱,定志除惊。

一枝黄花:又名野黄菊、黄花一枝香,味苦、辛,性凉。功用疏风清热,解毒消肿。主治风热感冒,咽喉肿痛,肺热咳嗽,黄疸,热淋,痈肿疮疖,毒蛇咬伤,跌打损伤。疏风解毒,退热行血,消肿止痛,主急性扁桃体炎,百日咳,中暑,痢疾,肺炎,肝炎,肾炎,颈淋巴结核,乳腺炎,盆腔炎,真菌性阴道炎,手脚癣,稻田性皮炎,狂犬或毒蛇咬伤。

白僵蚕:又名僵蚕、天虫,味辛,咸,性平。功用祛风止痉,化痰散结,解毒利咽。主治惊痫抽搐,中风口眼歪斜,偏正头痛,咽喉肿痛,瘰疬,痄腮,风疹,肿毒。活络通经,驱风开痹,。经研究有抗凝血作用和降血糖的作用。

昆布:海昆布、纶布,味淡、咸,性寒。归肝、胃、肾经。功用软坚化痰,利水消肿。主治癭瘤,瘰疬,痜疝,噎膈,脚气水肿。药理研究有降血脂作用,抗凝血作用,抗肿瘤及降血糖作用,抗放射作用。补碘作用。

全蝎:又名蝎子、全虫,味咸、辛,性平,有毒。归肝经。功用熄风止痉,通络止痛,攻毒散结。主治小儿惊风抽搐,癫痫,中风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偏正头痛,风湿顽痹,破伤风,瘰疬痰核,风疹肿毒。

射干:又名乌扇、乌蒲、夜干,味苦、辛,性寒。有毒,归肺、肝经。功用清热解毒,祛痰利咽,消瘀散结。主治咽喉肿痛,痰壅咳喘,瘰疬结核,疟母癥瘕,痈疮肿毒。

天麻:又名赤箭、离母,味甘、辛,性平。归肝经。功用熄风止痉平肝阳,祛风通络。主治急慢惊风,抽搐拘挛,破伤风,眩晕头痛,半身不遂,肢麻,风湿痹痛。助阳气,补五劳七伤,通血脉,开窍主头风,头痛,头晕虚旎,癫痫强痉,四肢挛急,语言不顺,一切中风,风痰等证。

皂荚:又名皂角、大皂荚,味辛、咸,性温,有毒。归肺、肝、胃、大肠经。功用祛痰止咳,开窍通闭,杀虫散结。主治痰咳喘满,中风口噤,痰涎壅盛,神昏不语,癫痫,喉痹,二便不通,痈肿疮癣。通关节,除头风,消痰,治骨蒸,开胃,搜肝风,泻肝气,通肺及大肠气,治咽喉痹塞,痰气喘咳,风疠疥癣。

猫爪草:本品有抗肿瘤、抗结核作用,药性辛、甘、温。归肝、肺经。功能化痰、散结、解毒。主治瘰疬、结核、疔疮、偏头痛、疟疾、牙痛、蛇虫咬伤。能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去火化痰结,治痰火瘰疬,治淋巴结肿大,咽喉炎、恶性肿瘤等疾。

羌活:又名羌青、羌滑,味苦、辛,性温,归膀胱、肾经。功用散表寒,去风湿,利关节,止痛。主治外感风寒,头痛无汙,风寒湿痹,风水浮肿,疮疡肿毒。治一切风并气,筋骨拳挛,四肢赢劣,头旎,眼目赤疼及伏梁水气,五劳七伤,虚损冷气,骨节酸痛,通利五脏。泻肝气,搜肝风,治风湿相搏,脊强而厥,刚痉柔痉,中风不语。

沙蒿籽:又名黑沙蒿子。是生长在内蒙古沙漠地区的黑沙蒿植物的沙蒿籽。味辛、苦,性微温,无毒。经长期应用经验,其沙蒿籽也有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消肿的功效。沙蒿籽的主要成分由D-葡萄糖、D-甘露醇、D-半乳糖、L-阿拉伯糖和木糖组成的一种具有交联结构的多糖类物质。粘度大(1%溶液达900Pa.s)为明胶的1800倍,不溶于水,但可均匀分散于水,吸水数十倍后溶胀成蛋清样胶体。可作食品增稠剂、保水剂、稳定剂和面团调节剂 。粉碎后为沙蒿籽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