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一次性使用无针输液接头消毒装置。
背景技术:
据统计,在中国90%-95%的住院患者需要静脉输液治疗,我国《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指南与实施细则》中,明确指出:导管接口是导致导管内微生物定植的一个原因,尤其是较长时间的留置导管,研究表明,导管留置时间超过一周后,由于输液接口导管的相关感染占51%。美国INS (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标准指南)提出导管座是一个已知的出现于导管相关的血流感染(CRBSI)的来源,并且无针接头被认为是产生微生物污染的部位。2013年《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指出:经输液接头(或接口)进行输液及推注药液前,应使用消毒剂多方面多方位擦拭各种接头(或接口)横切面及外围,《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指南与实施细则》中也强调:用恰当的消毒剂擦拭各种接口的横切面及外围,保证无菌输液接头与导管连接,对输液接头进行消毒时强调要有一定的擦拭力量,这样才能将附着于输液接头粗糙表面的微生物去除。但是我国实际的医院护理中,医生护士工作量大,或者部分医院护士,护理知识技术水平差距大,资质参差不齐,无菌意识淡薄等原因,导致我国护士实际操作中,无法完全按照标准进行操作,导致一些并发症、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病原的发生。
目前存在的现有技术对无针输液接头螺纹处和横切面以及输液端口无法实现彻底消毒,只能起到简单的擦拭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简单且能够对无针输液接头进行彻底消毒的一次性使用无针输液接头消毒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一次性使用无针输液接头消毒装置,包括上端帽、外装置块、外壳、内装置块和消毒件,所述外装置块固定在上端帽上,所述外壳固定在内装置块上,所述外装置块上设置有下滑槽,所述内装置块上设置有与所述下滑槽相配合的挡头,所述内装置块上开设有供无针输液接头进入的入口,所述内装置块的内壁上设置有与无针输液接头鲁尔螺纹相配合的内装置块鲁尔螺纹,所述内装置块为中空状并在内部形成第一消毒腔,所述第一消毒腔中设置有第一消毒件,所述内装置块鲁尔螺纹穿透内装置块的外壁,所述外壳、外装置块以及内装置块外壁之间形成第二消毒腔,所述第二消毒腔中设置有第二消毒件,所述无针输液接头进入第一消毒腔后可与上端帽的下端抵设。
优选的,所述上端帽在朝向第一消毒腔的方向设置有圆柱体,所述圆柱体的下部可完全覆盖无针输液接头的横切面。
优选的,所述外装置块的内壁上从下滑槽处开设有外装置块内鲁尔螺纹,所述挡头可从下滑槽处旋转经过外装置块内鲁尔螺纹。
优选的,所述外装置块的内壁上在外装置块内鲁尔螺纹的端部设置有上滑槽,所述挡头可在上滑槽内进行360°无极旋转。
优选的,所述圆柱体上开设有朝向第一消毒腔的开口,所述开口中设置有第三消毒件。
优选的,所述内装置块的上端开设有两个相对于内装置块轴线中心对称设置的方槽。
优选的,所述内装置块鲁尔螺纹的螺纹间隙大于无针输液接头鲁尔螺纹的螺纹间隙。
优选的,所述第一消毒件、第二消毒件以及第三消毒件为消毒棉或者消毒棉片或者含有消毒液的海绵体。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可以彻底的对无针输液接头鲁尔螺纹以及周围进行消毒,并且消毒彻底;2、通过上端盖的360°无极旋转,可以对无针输液接头输液横切面进行彻底消毒,及杂物去除;3、同时此装置也可以作为一种阻菌帽进行使用,可以长期旋在无针输液接头上,阻挡细菌对无针输液接头的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一次性使用无针输液接头的消毒装置结构示意图(内部透视);
图2为图1中A-A部分的截面图。
图中:1、上端帽;2、外装置块;3、外壳;4、内装置块;5、消毒件;6、下滑槽;7、挡头;8、入口;9、内装置块鲁尔螺纹;10、第一消毒腔;11、第二消毒腔;12、圆柱体;13、外装置块内鲁尔螺纹;14、上滑槽;15、开口;16、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一次性使用无针输液接头消毒装置,包括上端帽1、外装置块2、外壳3、内装置块4和消毒件5,所述外装置块2固定在上端帽1上,所述外壳3固定在内装置块4上,所述外装置块2上设置有下滑槽6,所述内装置块4上设置有与所述下滑槽6相配合的挡头7,所述内装置块4上开设有供无针输液接头进入的入口8,所述内装置块4的内壁上设置有与无针输液接头鲁尔螺纹相配合的内装置块鲁尔螺纹9,所述内装置块4为中空状并在内部形成第一消毒腔10,所述第一消毒腔10中设置有第一消毒件,所述内装置块鲁尔螺纹9穿透内装置块4的外壁,所述外壳3、外装置块2以及内装置块4外壁之间形成第二消毒腔11,所述第二消毒腔11中设置有第二消毒件,所述无针输液接头进入第一消毒腔10后可与上端帽1的下端抵设。
本发明的一种一次性使用无针输液接头消毒装置的工作原理是,使用时,将无针输液接头通过入口8进入第一消毒腔10,第一消毒腔10中设置第一消毒件,无针输液接头经过内装置块鲁尔螺纹9,旋转进入,旋转到位后,旋拧上端帽1,上端帽1的下部与无针输液接头的横切面接触,使得第一消毒件充分接触输液接头横切面和顶端,并能够将横切面和顶端上的细菌进行彻底清除,消毒更彻底。第二消毒腔11中设置有第二消毒件,第二消毒件能够对无针输液接头鲁尔螺纹进行消毒。
优选的,所述上端帽1在朝向第一消毒腔10的方向设置有圆柱体12,所述圆柱体12的下部可完全覆盖无针输液接头的横切面。这样可以保证无针输液接头的横切面被彻底消毒。
优选的,所述外装置块2的内壁上从下滑槽6处开设有外装置块内鲁尔螺纹13,所述挡头7可从下滑槽6处旋转经过外装置块内鲁尔螺纹13。内置块的挡头7经过外装置块内鲁尔螺纹13,在旋进过程中即是将第一消毒件和第二消毒件进行按压,进一步对无针输液接头的顶端、横切面和无针输液接头鲁尔螺纹进行二次消毒。
优选的,所述外装置块2的内壁上在外装置块内鲁尔螺纹13的端部设置有上滑槽14,所述挡头7可在上滑槽14内进行360°无极旋转。旋进外装置块2的上滑槽14,内置块挡头7可以在外装置块2的上滑槽14内进行360°无极旋转,旋进的过程中,上端帽1内圆柱体12和外装置块2分别对消毒棉片1和消毒棉片2进行下压,再次对输液接头鲁尔处进行二次消毒。通过不断旋转上端帽1可以对横切面进行消毒的同时进行外力擦拭,进一步消毒。
优选的,所述圆柱体12上开设有朝向第一消毒腔10的开口15,所述开口15中设置有第三消毒件。
优选的,所述内装置块4的上端开设有两个相对于内装置块4轴线中心对称设置的方槽16。方槽16设置是为了方便挡头7进入下滑槽6中,在装配时,内装置块4的上端会收缩。
优选的,所述内装置块鲁尔螺纹9的螺纹间隙大于无针输液接头鲁尔螺纹的螺纹间隙。内装置块鲁尔螺纹9的螺纹间隙大于输液接头鲁尔螺纹的螺纹间隙,可以对无针输液接头进行彻底消毒。
优选的,所述第一消毒件、第二消毒件以及第三消毒件为消毒棉或者消毒棉片或者含有消毒液的海绵体。消毒件的形式本实施例不作限定。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