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脾湿不运型口癣的丸剂药物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093216阅读:42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制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脾湿不运型口癣的丸剂药物,特别是供脾湿不运型口癣患者使用的丸剂药物及制备方法的领域。



背景技术:

医者认为:口藓,中医也称为“口破“、“口糜”或“口蕈”,口癣早期为丘疹状,灰白透蓝,有丝状乳头受累。逐渐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灰白色斑块,触之有粗糙感,舌乳头萎缩后成为鲜红或暗红色平滑斑,可发生糜烂。其发病与内伤七情,外感风热燥邪有关。例如思虑过度,损伤脾胃,脾失健运,水温内停,蕴而化热,热则生燥,燥胜则干,可导致粘膜粗糙,白色条纹,渗出糜烂,外感风热,入里化火,上蒸于口,亦可加重病情。因脾为后天之本,主一身肌肉,开窍于口,肝主疏泄,怒则伤肝,肝阳上亢,耗伤阴血,更增内燥,故本病常责之于脾、肝两经。



技术实现要素:

随着我国中医中药学的不断发展,在治疗脾湿不运型口癣上,人们逐渐意识到了中医治疗脾湿不运型口癣的优点,且在治疗过程中疗效好、见效快、毒副作用小等优势,针对现有西医治疗脾湿不运型口癣的现状,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治疗脾湿不运型口癣的丸剂药物,以解决脾湿不运型口癣患者早日恢复健康的问题。该药物是以常见的中药为原料,通过选择合理的中药组合物及其质量份比,可有效治疗上述脾湿不运型口癣。

为达到上述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治疗脾湿不运型口癣的丸剂药物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茯苓150~260g、香加皮50~100g、半夏30~100g、陈皮30~130g、延胡索80~160g、莪术50~100g、广木香15~50g、大枣60~160g、人参30~120g、砂仁30~65g、 白术80~160g、当归80~160g、炙甘草20~100g、白鲜皮100~260g、连翘150~260g,炼蜜适量。

一种治疗脾湿不运型口癣的丸剂药物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茯苓170~230g、香加皮60~90g、半夏35~90g、陈皮35~115g、延胡索90~140g、莪术60~90g、广木香18~45g、大枣70~140g、人参35~105g、砂仁35~60g、 白术90~140g、当归90~140g、炙甘草25~170g、白鲜皮115~230g、连翘170~230g,炼蜜适量。

一种治疗脾湿不运型口癣的丸剂药物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最佳方案”的药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茯苓200g、香加皮80g、半夏80g、陈皮100g、延胡索120g、莪术80g、广木香40g、大枣120g、人参90g、砂仁50g、 白术120g、当归120g、炙甘草150g、白鲜皮200g、连翘200g,炼蜜适量。

一种治疗脾湿不运型口癣的丸剂药物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制备而成:

A、除炼蜜外,将上述其它原料中药拣去杂质、粉尘及干燥后,按照质量份比共研为极细末待用;

B、按照传统制备中药蜜丸剂的方法,将研磨好的极细末药物过筛后,放入无菌室中的专用药器中拌均,然后制备成蜜丸剂(其蜜丸剂的粒度为:4.9mm~5.0mm),继而晒干,分装密封即可。

一种治疗脾湿不运型口癣的丸剂药物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服用方法为:将制备好的蜜丸剂药物以每日三次服用,早中晚各服一次,给药量18g /次,温开水冲服。服药9~12天,症状消失,口腔趋于正常。半年后追访,未复发。

本发明组方中的各原料中药在中国药典、中国辞典以及中华本草中均有详细的记载。本发明选用其中最常见的中药为原料,充分发挥各组分的药理功效:

茯苓,性味:甘、淡、平,具有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之功效,用于治疗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吐、脾虚食少、泄泻、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遗精白浊;

香加皮,性味:辛苦、微温,有毒,具有祛风湿、利水消肿、强心之功效,用于治疗风湿痹痛、水肿、小便不利、心力衰竭;

半夏,性味:味辛、性温,有毒,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之功效,用于治疗咳喘痰多、呕吐反胃、胸脘痞满头痛眩晕、夜卧不安、瘿瘤痰核、痈疽肿毒;

陈皮,性味:味辛、苦、性温,具有理气和中、燥湿化痰、利水通便之功效,用于治疗脾胃不和、脘腹胀痛、不思饮食、呕吐哕逆、痰湿阻肺、咳嗽痰多、胸膈满闷、头目眩晕、水肿、小便不利、大便秘结、乳痈疥癣、中鱼蟹毒、酒毒等症;

延胡索,性味:辛、苦、温,无毒,具有活血、散瘀、理气、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心腹腰膝诸痛、月经不调、症瘕、崩中、产后血晕、恶露不尽、跌打损伤;

莪术,性味:辛、苦、温,具有破血行气、消积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气滞血瘀所致的徵瘕积聚、心腹胀满、气滞食积、闭经痛经、跌打损伤等;

广木香,性味:辛、苦、温,具有行气止痛、温中和胃之功效,用于治疗中寒气滞、胸腹胀痛,呕吐、反胃、泄泻、痢疾里急后重、癥瘕疼痛、虫积腹痛,生用行气止痛、煨用止泻;

大枣,性味:甘、温,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之功效,用于治疗脾虚食少、乏力便溏、妇人脏躁;

人参,性味:性平、味甘、微苦,具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之功效,用于治疗劳伤虚损、食少、倦怠、反胃吐食、大便滑泄、虚咳喘促、自汗暴脱、惊悸、健忘、眩晕头痛、阳痿、尿频、消渴、妇女崩漏、小儿慢惊及久虚不复,一切气血津液不足之证;

砂仁, 性味:味辛、性温,具有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之功效,用于治疗湿浊中阻、脘痞不饥、脾胃虚寒、呕吐泄泻、妊娠恶阻、胎动不安;

白术,性味:味苦、甘、性温,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之功效,用于治疗脾气虚弱、神疲乏力、食少少腹胀、大便溏薄、水饮内停、小便不利、水肿、痰饮眩晕、温痹酸痛、气虚自汗、胎动不安;

当归,性味:性温、味甘辛, 具有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之功效,用于治疗血虚、面色萎黄、眩晕心悸、血虚、或兼有瘀滞的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性腹痛、冠心病心绞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炙甘草,性味:味甘、平, 具有是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之功效,用于治疗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动悸、脉结代、可解附子毒;

白鲜皮,性味:苦咸、寒,具有祛风、燥湿、清热、解毒之功效,用于治疗风热疮毒、疥癣、皮肤痒疹、风湿痹痛、黄疸;

连翘,性味:苦、凉,具有清热、解毒、散结、消肿之功效,用于治疗温热、丹毒、斑疹、痈疡肿毒、瘰疬、小便淋闭。

本发明药物是基于中医治疗脾湿不运型口癣的原则,从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认为:就脾湿不运型口癣,本发明所提供的药物中的各原料中药药效共奏,对上述疾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就是针对上述脾湿不运型口癣的治疗而提出的一种中药配方,采用该配方制备的药物药效好,见效快,是一个标本兼治的中药组方,特别适合临床使用。下面结合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1:

一种治疗脾湿不运型口癣的丸剂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茯苓200g、香加皮80g、半夏80g、陈皮100g、延胡索120g、莪术80g、广木香40g、大枣120g、人参90g、砂仁50g、 白术120g、当归120g、炙甘草150g、白鲜皮200g、连翘200g,炼蜜适量。

实施例2:

一种治疗脾湿不运型口癣的丸剂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茯苓230g、香加皮90g、半夏90g、陈皮115g、延胡索140g、莪术90g、广木香45g、大枣140g、人参105g、砂仁60g、 白术140g、当归140g、炙甘草170g、白鲜皮230g、连翘230g,炼蜜适量。

实施例3:

一种治疗脾湿不运型口癣的丸剂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茯苓260g、香加皮100g、半夏100g、陈皮130g、延胡索160g、莪术100g、广木香50g、大枣160g、人参120g、砂仁65g、 白术160g、当归160g、炙甘草100g、白鲜皮260g、连翘260g,炼蜜适量。

典型病例

经临床诊断治疗脾湿不运型口癣患者共695例,年龄为51岁以上的405例,只有290例为51岁以下。695例患者中痊愈的650例,显效的的45例,总有效率达100%。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