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美容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27157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美容仪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美容仪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美容仪。



背景技术:

美容仪就是利用物理、电子技术,光学等方法给人美容的一种设备。一般的美容需要打针或者口服才能把美容液注入到皮肤深层,有的美容还需要开刀,这种方法操作不好就容易美容失败,造成严重的后果,而且许多的美容业者使用离子正负极相吸电渗疗法很难把美容液渗入到皮肤,而且皮肤表面的保护层容易被吸附,对皮肤造成伤害,对皮肤造成不良的作用,而且一般的美容仪体积比较大,且功能较为单一,

因此,我们急需设计一种多功能美容仪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多功能美容仪。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功能美容仪,包括温度控制旋钮、显示屏和蓄水箱,所述蓄水箱安装在底座上,蓄水箱的顶部安装有注水管和导气管,导气管上安装有单向出气阀,导气管的出气端与主排气管的进气端连接,主排气管的侧壁上安装有附属排气管,主排气管和附属排气管镶嵌在面罩的内部,蓄水箱的内腔底部安装有电加热管和温度传感器,底座上安装有支架,支架远离底座的一端安装有营养液放置罐,营养液放置罐的出液端安装有流量调节控制阀,且营养液放置罐的出液端与主排气管连接,温度传感器和温度控制旋钮的输出端与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显示屏和电加热管的输入端连接,控制器安装在机箱的内部,显示屏和温度控制旋钮安装在机箱的前面板,机箱安装在底座的上部。

优选的,所述控制器采用80C51式通用型单片机。

优选的,所述机箱的内部安装有供给安装控制器的安装架。

优选的,所述支架呈L形 。

优选的,所述注水管上设有密封盖。

优选的,所述面罩的侧壁上开有供给附属排气管伸出的通孔。

本发明有益效果:该多功能美容仪其上设置了由蓄水罐、电加热管、控制器和温度传感器等部件构成的蒸汽产生机构,再配合由面罩和营养液放置罐等部件构成的营养液喷洒机构,通过蒸汽对面部进行加热,使得毛孔打开,使得营养液被面部肌肤充分吸收,且该多功能美容仪其还可以充当空气加湿器使用,为室内的空气加湿,该多功能美容仪其结构简单,造价低,有益于面部肌肤对营养液的充分吸收,且还能充当加湿器使用,其实用性较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多功能美容仪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多功能美容仪的主排气管和附属排气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多功能美容仪的箱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多功能美容仪的面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控制器、2温度控制旋钮、3机箱、4显示屏、5注水管、6支架、7营养液放置罐、8流量调节控制阀、9面罩、10导气管、11单向出气阀、12电加热管、13温度传感器、14底座、15蓄水箱、16附属排气管、17主排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4,一种多功能美容仪,包括温度控制旋钮2、显示屏4和蓄水箱15,蓄水箱15安装在底座14上,蓄水箱15的顶部安装有注水管5和导气管10,导气管10上安装有单向出气阀11,导气管10的出气端与主排气管17的进气端连接,主排气管17的侧壁上安装有附属排气管16,主排气管17和附属排气管16镶嵌在面罩9的内部,蓄水箱15的内腔底部安装有电加热管12和温度传感器13,底座14上安装有支架6,支架6远离底座14的一端安装有营养液放置罐7,营养液放置罐7的出液端安装有流量调节控制阀8,且营养液放置罐7的出液端与主排气管17连接,温度传感器13和温度控制旋钮2的输出端与控制器1的输入端连接,控制器1的输出端与显示屏4和电加热管12的输入端连接,控制器1安装在机箱3的内部,显示屏4和温度控制旋钮2安装在机箱3的前面板,机箱3安装在底座14的上部,控制器1采用80C51式通用型单片机,机箱3的内部安装有供给安装控制器1的安装架,支架6呈L形,注水管5上设有密封盖,面罩9的侧壁上开有供给附属排气管16伸出的通孔。

工作原理:通过温度控制旋钮2设置好需要的加热温度,控制器2控制电加热管12运作对蓄水箱15内的水进行加热,温度传感器13实施监测蓄水箱15内的水的温度,并反馈给控制器2,控制器2控制电加热管12是否运作,蒸汽顺着导气管10流入到主排气管17内,最后从附属排气管16喷出到面罩9内,进而对面部皮肤进行加热,然后再打开流量调节控制阀8,让营养液放置罐7内的营养液流入到主排气管17,最后从附属排气管16喷洒到面部皮肤上。

当需要对空气进行加湿的时候,只需要将流量调节控制阀8关闭即可。

以上,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