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75781阅读:101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中药。

(二)

背景技术: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中医学名蛇丹痛,系带状疱疹在水疱结痂后,仍然疼痛且持续超过一个月者定义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属于中医学的络病。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目前临床治疗很棘手的一个世界级难题,是困扰中老年人群的顽痛症,其疼痛少者1-2年,长者多超过10年,一般病史多在3-5年;本病的发病率在持续增高,使患者痛苦异常。目前国内外虽有对其治疗的中西药,但由于种种原因,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故研制治疗带状疱疹后申请同的药物是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制备简单、疗效显著的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中药。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中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

白芍15-25份、炙甘草3-9份、当归10-20份、生地黄15-25份、土茯苓40-50份、蝉蜕3-9份、全蝎3-8份、丹参10-20份、延胡索6-12份、桃仁6-12份、红花3-9份、车前草9-15份、地龙6-12份、鸡血藤15-25份、川牛膝6-12份、郁金6-12份、枳实3-9份。

其优选的重量配比为:

白芍20份、炙甘草6份、当归15份、生地黄20份、土茯苓45份、蝉蜕6份、全蝎5份、丹参15份、延胡索9份、桃仁9份、红花6份、车前草12份、地龙9份、鸡血藤20份、川牛膝9份、郁金9份、枳实6份。

本发明所述中药为汤剂。将各原料称量混合后,按照传统方法加水煎煮制成汤剂。

其中,各原料的药用性能如下所示:

白芍:养血和营,缓急止痛,敛阴平肝。主治血虚寒热,脘腹疼痛,胁痛,肢体痉挛疼痛,通经,月经不调,崩漏,自汗,盗汗;

甘草: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炙用治脾胃虚弱,倦怠试烧,腹痛便溏,四肢挛急疼痛,心悸,脏躁,肺痿咳嗽;

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主治血虚诸症,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癥瘕结聚,崩漏,虚寒腹痛,痿痹,跌扑损伤;

生地黄:清血热,易阴血,通血脉。主治温病发热,黄疸,血热所致的吐血、消渴,骨蒸劳热,经闭,产后腹痛,痹痿,跌打损伤;

土茯苓:清热除湿,泄浊解毒,通利关节。主治梅毒,淋浊,泄泻,筋骨挛痛,脚气,痈肿,疮癣,瘰疬,瘿瘤及汞中毒;

蝉蜕:宣散风热,透疹利咽,祛风止痉。主治风热感冒,咽喉肿痛,咳嗽音哑,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目赤翳障,惊痫抽搐,破伤风;

全蝎:熄风止痉,通络止痛,攻毒散结。主治小儿惊风抽搐,癫痫,中风半身不遂,口眼斜,偏正头痛,风湿顽痹,破伤风;

丹参:活血祛瘀,调经止痛,除烦安神,凉血消痈。主治妇女月经不调,癥瘕积聚,热痹肿痛,跌打损伤,心烦失眠,痈疮肿毒;

延胡索:活血,利气,止痛。主治胸胁,脘腹疼痛,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跌扑肿痛;

桃仁:活血祛瘀,润肠通便。主治痛经,血滞经闭,产后瘀滞腹痛,癥瘕结块,跌打损伤,瘀血肿痛,肺痈,肠痈,肠燥便秘;

红花:活血通经,祛瘀止痛。主治血瘀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腹痛,胸痹心痛,癥瘕积聚,跌打损伤,关节疼痛,中风偏瘫,斑疹;

车前草:清热利尿,明目,解毒。主治热淋,石淋,血淋,尿血,白浊,带下,暑湿泻痢,衄血,疳热目赤,咽喉肿痛,痈肿疮毒;

地龙:止痉,熄风,通络,平喘。主治热病发热狂躁,惊痫抽搐,肝阳头痛,目赤肿痛,中风偏瘫,风湿痹痛,小儿疝疾,肺热喘咳;

鸡血藤:活血舒筋,养血调经。主治手足麻木,肢体瘫痪,风湿痹痛,贫血,月经不调,痛经,闭经;

川牛膝:活血祛瘀,祛风利湿。主治血瘀经闭,难产,胞衣不下,产后瘀血腹痛,热淋,石淋,痛经,风湿腰膝疼痛,跌打损伤;

郁金:活血止痛,行气解郁,清心凉血,利胆。支柱胸腹胁肋诸痛,痛经,癥瘕,热病神昏,癫狂,吐血,衄血,血淋,砂淋,黄疸;

枳实:破气消积,化痰除痞。主治积滞内停,痞满胀痛,大便秘结,泻痢后重,结胸,胸痹,胃下垂,子宫脱垂,脱肛。

配方中,选用蝉蜕、全蝎、地龙、川牛膝,用于宣散风热、透疹利咽、祛风止痉、通络止痛;加配土茯苓、车前草、枳实,用于清热除湿,解毒明目,化痰除痞;又配当归、丹参、延胡索、桃仁、红花,用于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滑燥,除烦安神;再配白芍、生地黄、鸡血藤、郁金,用于养血和营、敛阴平肝、行气解郁,缓急止痛。

本发明基于中医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辨病及辩证相结合的原则,标本兼治,虚实并治,内外通调,缓急兼收,筛选出活血祛瘀、清热解毒、宣风散热、通络止痛的天然植物药,根据中医理论组方,按照一定的重量配比配制而成,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有显著的疗效和作用。

临床观察:

(1)临床资料

本发明人于2007年至今,对326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治疗。

(2)治疗方法

口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服用,根据患者病情轻重计算治疗时间,轻度患者服用10-15天痊愈,重病患者连服60-90天痊愈。

(3)疗效判定标准

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症判断疗效标准》中有关疗效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实验室检查正常。

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试验室检查各相关指标接近正常水平。

有效:临床症状减轻,试验室检查各相关指标有所改善,体征有改善。

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好转或加重。

(4)临床结果

临床治愈257例(78.83%),显效37例(11.35%),有效25例(7.67%),无效7例(2.15%),总有效率为97.85%。

本发明配制简单,吸收效果好,药效持续时间长,疗效显著,无副作用,安全性高,生产成本低,有利于病患及时减轻病状。

(四)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取白芍15g、炙甘草3g、当归10g、生地黄15g、土茯苓40g、蝉蜕3g、全蝎3g、丹参10g、延胡索6g、桃仁6g、红花3g、车前草9g、地龙6g、鸡血藤15g、川牛膝6g、郁金6g、枳实3g,将上述原料清洗干净,加水煎煮,制成汤剂,定量服用。

用法用量:口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服用。

实施例2:

取白芍25g、炙甘草9g、当归20g、生地黄25g、土茯苓50g、蝉蜕9g、全蝎8g、丹参20g、延胡索12g、桃仁12g、红花9g、车前草15g、地龙12g、鸡血藤25g、川牛膝12g、郁金12g、枳实9g,将上述原料清洗干净,加水煎煮,制成汤剂,定量服用。

用法用量:口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服用。

实施例3:

取白芍20g、炙甘草6g、当归15g、生地黄20g、土茯苓45g、蝉蜕6g、全蝎5g、丹参15g、延胡索9g、桃仁9g、红花6g、车前草12g、地龙9g、鸡血藤20g、川牛膝9g、郁金9g、枳实6g,将上述原料清洗干净,加水煎煮,制成汤剂,定量服用。

用法用量:口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服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