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检验科消毒用中西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188350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检验科消毒用中西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检验科是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之间的桥梁,包括临床化学、临床微生物学、临床免疫学、血液学、体液学以及输血学等分支学科。检验科每天承担包括病房、门急诊病人、各类体检以及科研的各种人体和动物标本的检测工作。

医疗机构进行医学检验时,检验系统的细菌群系应减少到最低限度,这便要求检验科人员进行检验时,一定要对自己的双手进行消毒,目前常采用的方法是浸泡在消毒液中,现有的消毒液主要为酒精、双氧水、碘酒、高锰酸钾、碘伏等。这些消毒液大多为化学制剂,具有强烈的刺激性,经常使用会使得医护人员皮肤受到严重刺激,一些过敏的人的手表面会变得干燥和皱裂,甚至会发生皮炎和湿疹。而消毒液的重复使用使得细菌等产生抗药性,严重影响消毒效果,不仅增加了检验人员的工作难度,也影响了检验的结果。

后来,出现了中药消毒液,中药消毒液虽然没有腐蚀性,但是相对化学制剂来说中药消毒液具有见效慢、消毒效果差的缺点。

因此,如何利用中西药的优点,研究一种消毒效果好、消毒后无残留、对人体皮肤无腐蚀性的中西药结合消毒液将非常有利于检验科各项检验工作的进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检验科消毒用中西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本发明根据中医理论,对中药材进行合理选择与配伍,并结合西药成分,制成消毒液,诸药相和具有杀菌能力强、作用速度快、稳定性强、无毒性、无腐蚀性、刺激性小、易溶于水、价格低廉、对人体皮肤无刺激等优点,且能润滑、美白皮肤,解决了现有

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的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实施如下:

一种检验科消毒用中西药组合物,制成所述中西药组合物有效成分包括中药组分和西药组分,所述中药组分由以下重量数的原料配制而成:冬瓜子43-55g、石荠苎39-51g、蓝桉39-51g、五龙根37-49g、酒糟33-45g、酸藤木29-41g、韶子29-41g、白鹅膏24-36g、莲房21-29g、三叉苦14-19g、小檗14-19g、樟树叶11-17g;所述西药组分由以下重量数的原料配制而成:氯己定2-5mg、甲酚磺酸1-4mg。

制成所述中西药组合物有效成分包括中药组分和西药组分,所述中药组分由以下重量数的原料配制而成:冬瓜子52g、石荠苎48g、蓝桉48g、五龙根46g、酒糟42g、酸藤木38g、韶子38g、白鹅膏33g、莲房27g、三叉苦17g、小檗17g、樟树叶15g;所述西药组分由以下重量数的原料配制而成:氯己定4mg、甲酚磺酸3mg。

制成所述中西药组合物有效成分包括中药组分和西药组分,所述中药组分由以下重量数的原料配制而成:冬瓜子49g、石荠苎45g、蓝桉45g、五龙根43g、酒糟39g、酸藤木35g、韶子35g、白鹅膏31g、莲房25g、三叉苦16g、小檗16g、樟树叶13g;所述西药组分由以下重量数的原料配制而成:氯己定3.5mg、甲酚磺酸2.5mg。

制成所述中西药组合物有效成分包括中药组分和西药组分,所述中药组分由以下重量数的原料配制而成:冬瓜子46g、石荠苎42g、蓝桉42g、五龙根40g、酒糟36g、酸藤木32g、韶子32g、白鹅膏27g、莲房23g、三叉苦15g、小檗15g;所述西药组分由以下重量数的原料配制而成:氯己定3mg、甲酚磺酸2mg。

一种检验科消毒用中西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1)将冬瓜子、石荠苎、蓝桉、酒糟、酸藤木、韶子、白鹅膏和小檗放入容器中,首先加入10-15倍量蒸馏水浸泡4-5小时后,加热煮沸3-4小时,提取;第二次加8-10倍量蒸馏水加热煮沸2-3小时,提取;第三次加6-8倍量蒸馏水

加热煮沸1-2小时,提取;合并提取液,滤过,得滤液备用;

(2)将五龙根放入容器中,浸入10倍量体积浓度70%乙醇溶液浸泡4小时,加热提取,滤过,静置后,回收乙醇并浓缩至60℃相对密度为1.12-1.15的稠膏备用;

(3)将莲房、三叉苦和樟树叶混合,微波烘干,研末,过160目的细粉,备用;

(4)将氯己定溶解于5倍量体积浓度70%乙醇溶液中,得溶液备用;

(5)将甲酚磺酸溶解于5倍量纯净水中,得溶液备用;

(6)将上述步骤(1)-(5)所制的滤液、稠膏、细粉以及溶液混合,并加入8-10倍量的蒸馏水,搅拌溶解均匀后,加热煮沸0.5小时,至60℃以下,静置1小时,过滤,得滤液,将滤液灌装封存,121℃热压灭菌30分钟,制成消毒液,密封包装,即为所述的检验科消毒用中西药组合物。

本发明所用中药的药性如下:

冬瓜子:味甘,性微寒;归肺、大肠经。清肺化痰,消痈排脓,利湿。主痰热咳嗽,肺痈,肠痈,白浊,带下,脚气,水肿,淋证。

石荠苎:味辛、苦,性凉。疏风解表,清暑除温,解毒止痒。主感冒头痛,咳嗽,中暑,风疹炎,痢疾,痔血,血崩,热痱,湿疹,肢癣,蛇虫咬伤。《广西中药志》载:“祛风,散瘀,破结,消毒。治伤寒头痛,中风口噤,衄血,肠风,崩中,血痢,痈肿,跌打。”

蓝桉:味微辛、微苦,性平。疏风解热,抑菌消炎,防腐止痒。用于预防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治上呼吸道感染,咽喉炎,支气管炎,肺炎,急、慢性肾盂肾炎,肠炎,痢疾,丝虫病;外用治烧烫伤,蜂窝织炎,乳腺炎,疖肿,丹毒,水田皮炎,皮肤湿疹,脚癣,皮肤消毒。

五龙根:味甘、微苦,性平。祛风湿,壮筋骨,去瘀,消肿。治风湿痿痹,劳伤,浮肿,跌打损伤,妇人经闭,白带,乳少。《生草药性备要》载:“消毒疥。洗疳痔。去皮肤肿痛;根:治热咳痰火,理跌打刀伤;浸酒:祛风,壮筋骨。”

酒糟:味甘、辛,性温;归胃、肝、肾经。活血止痛,温中散寒。主伤折瘀滞疼痛,冻疮,风寒湿痹,蛇伤,蜂螫。《纲目》载:“能活血行经止痛,故治伤折有功。”

酸藤木:味酸、涩,性凉。清热解毒,散瘀止血。主咽喉红肿,齿龈出血,痢疾,泄泻,疮疖溃疡,皮肤瘙痒,痔疮肿痛,跌打损伤。《陆川本草》载:“消炎,杀菌。治口腔炎,喉炎,牙龈炎、疮疖溃疡等。并解大茶药毒、木茹毒、巴豆毒。”

韶子:味甘、酸,性温;归脾、胃经。散寒,止痢,解毒。主痢疾,心腹冷痛,疮疡。《陆川本草》载:“果壳,消炎杀菌。治口腔炎、痢疾,洗溃疡。”

白鹅膏:味甘,性凉;归心、小肠经。润皮肤,解毒肿。主皮肤皴裂,耳聋,聤耳,噎膈反胃,药物中毒,痈肿,疥癣。《纲目》载:“治唇沈,手足皴裂。消痈肿,解石毒。”

莲房:味苦、涩,性平;归肝、脾经。消瘀止血。主崩漏,月经过多,便血,尿血。《分类草药性》载:“消毒,去风,治背花。”

三叉苦:味苦,性寒。清热解毒,散瘀止痛。防治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乙型脑炎,中暑,治感冒高热,扁桃体炎,咽喉炎,肺脓疡,肺炎,疟疾,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腰腿痛,胃痛,黄疸型肝炎,断肠草(钩吻)中毒。外用治跌打扭伤,虫蛇咬伤,痈疖肿毒,外伤感染,湿疹,皮炎。抑菌试验证明本品对福氏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

小檗:味苦,性寒;归肺、肝、脾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主湿热泄泻,痢疾,口舌生疮,咽痛喉痹,目赤肿痛,痈肿疮疖。《陕西中草药》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抗菌消炎。治急性肠炎,痢疾,黄疸,白带,关节肿痛,阴虚发热,骨蒸,盗汗,痈肿疮疡,口疮,咽炎,结膜炎,黄水疮。”

樟树叶:味辛,性温;归心、脾、肺经。祛风,除湿,解毒,杀虫。主风湿痹痛,胃痛,水火烫伤,疮疡肿毒,慢性下肢溃疡,疥癣,皮肤瘙痒,毒虫咬伤。《陆川本草》载:“杀虫,杀菌,治疥癣。”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根据中医理论,对中药材进行合理选择与配伍,并结合西药成分,制成消毒液,诸药相和具有杀菌能力强、作用速度快、稳定性强、无毒性、无腐蚀性、刺激性小、易溶于水、价格低廉、对人体皮肤无刺激等优点,且能润滑、美白皮肤,解决了现有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的不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1

本发明中西药组合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冬瓜子53g、石荠苎49g、蓝桉49g、五龙根48g、酒糟44g、酸藤木39g、韶子39g、白鹅膏34g、莲房28g、三叉苦18g、小檗18g、樟树叶16g、氯己定4.5mg、甲酚磺酸3.5mg。

本发明中西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1)将冬瓜子、石荠苎、蓝桉、酒糟、酸藤木、韶子、白鹅膏和小檗放入容器中,首先加入10-15倍量蒸馏水浸泡4-5小时后,加热煮沸3-4小时,提取;第二次加8-10倍量蒸馏水加热煮沸2-3小时,提取;第三次加6-8倍量蒸馏水加热煮沸1-2小时,提取;合并提取液,滤过,得滤液备用;

(2)将五龙根放入容器中,浸入10倍量体积浓度70%乙醇溶液浸泡4小时,加热提取,滤过,静置后,回收乙醇并浓缩至60℃相对密度为1.12-1.15的稠膏备用;

(3)将莲房、三叉苦和樟树叶混合,微波烘干,研末,过160目的细粉,备用;

(4)将氯己定溶解于5倍量体积浓度70%乙醇溶液中,得溶液备用;

(5)将甲酚磺酸溶解于5倍量纯净水中,得溶液备用;

(6)将上述步骤(1)-(5)所制的滤液、稠膏、细粉以及溶液混合,并加入8-10倍量的蒸馏水,搅拌溶解均匀后,加热煮沸0.5小时,至60℃以下,静置1小时,过滤,得滤液,将滤液灌装封存,121℃热压灭菌30分钟,制成消毒液,

密封包装,即为所述的检验科消毒用中西药组合物。

实施例2

本发明中西药组合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冬瓜子52g、石荠苎48g、蓝桉48g、五龙根46g、酒糟42g、酸藤木38g、韶子38g、白鹅膏33g、莲房27g、三叉苦17g、小檗17g、樟树叶15g、氯己定4mg、甲酚磺酸3mg。

本实施例中西药组合物制备方法工艺步骤及用法用量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

本发明中西药组合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冬瓜子49g、石荠苎45g、蓝桉45g、五龙根43g、酒糟39g、酸藤木35g、韶子35g、白鹅膏31g、莲房25g、三叉苦16g、小檗16g、樟树叶13g、氯己定3.5mg、甲酚磺酸2.5mg。

本实施例中西药组合物制备方法工艺步骤及用法用量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4

本发明中西药组合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冬瓜子46g、石荠苎42g、蓝桉42g、五龙根40g、酒糟36g、酸藤木32g、韶子32g、白鹅膏27g、莲房23g、三叉苦15g、小檗15g、氯己定3mg、甲酚磺酸2mg。

本实施例中西药组合物制备方法工艺步骤及用法用量与实施例1相同。

实验部分

下面将选用本发明进行相应的试验,进一步证明本发明的功效。

一、水溶性试验

1、取本发明消毒液10ml放入容器中,然后加入蒸馏水,搅拌均匀后,过滤。

2、过滤完成后,观察滤纸,滤纸上无明显残留。

3、结论:本发明消毒液极易溶于水,使用后无残留杂质出现。

二、毒性试验

1、急性经口毒性试验:选取体重18-20g的健康昆明种一级小鼠20只,雌雄各半,将本发明消毒液经口灌胃给药,给药观察7天,每天记录小鼠各种表现和死亡情况,计算ld.值。

2、蓄积毒性试验:选取体重160-180g的健康昆明种一级大鼠22只,雌雄各半,将本发明消毒液经口灌胃给药,给药量根据急性经口毒性试验得出的ld.值,第1-4天,每次给药0.1ld.,以后每四小时递增1.5倍剂量,给药30天,且每四小时称重一次,计算蓄积系数。

3、结果:急性经口毒性试验小鼠灌药后未见异常反应,未出现死亡,对其进行相应解剖后,组织或内脏未见明显有明显异常改变。

蓄积毒性试验给药22天后,雌雄小鼠均无死亡情况发生,小鼠蓄积系数5,位弱蓄积毒性。

三、眼部刺激性试验

1、选用健康白色家兔20只,体重2.5-3.0kg,将本发明消毒液原液0.1ml滴入家兔左眼结膜囊内,被动闭合4s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右眼作为对照滴入生理盐水。

2、观察家兔6小时、24小时、48小时以及72小时内的眼睛局部变化。

3、结果:家兔染毒组角膜和虹膜正常,结膜未见水肿,有轻微充血,结膜刺激指数为1,按急性眼刺激强度分析强度分级标准,属无刺激性。

四、皮肤刺激性试验

1、选用健康白色家兔20只,体重2.5-3.0kg,将家兔背部脊柱两侧脱毛分别为3.0cm×3.0cm,不损伤表皮,24小时后,将0.2ml本发明消毒液的原液均匀涂抹在裸露皮肤的左侧,右侧作为对照不涂抹,4小时后,将皮肤擦拭干净,观察皮肤反应,进行刺激评分。

2、结果:家兔裸露皮肤未见有红斑和水肿反应,皮肤刺激反应积分值为0,对照侧皮肤未见异常,按皮肤刺激反应评分标准,反应积分均值为0,本发明消毒液对皮肤无刺激性。

五、稳定性试验

取本发明消毒液50ml,在37℃条件下放置90天后,用于对大肠杆菌进行杀菌,其杀灭效果和储存前比较无明显差异。

六、抑菌试验

下面对本发明消毒液进行抑菌实验:

1、实验菌种:

挑选实验室具有代表性的菌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

2、菌种培养基:

营养琼脂培养基和营养肉汤培养基。

3、实验分类:

抑菌实验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选用本发明消毒液,对照组选用次氯酸。

4、具体实验步骤:

(1)菌液的制备:将上述两种菌种分别接种于两个琼脂培养基上,在37℃下培养24小时,分别从上述琼脂培养基中挑取典型菌落分别接种于两个新鲜的营养肉汤培养基中,同温度下,培养20小时,备用;

(2)取本发明消毒液和次氯酸各50ml,分别置于稀释容器中,对其分别稀释25倍,将上述两种稀释液溶液分别分置两个容器内,置于无菌条件下,备用;

(3)将上述步骤(1)经营养肉汤培养24小时的实验菌种用无菌的营养肉汤分别稀释50倍,每种菌种分装于两个培养皿中,分别标记对照组和实验组;

(4)将上述步骤(2)所得的两份本发明消毒液的稀释溶液分别滴入实验组培养皿,两份次氯酸稀释溶液分别滴入对照组培养皿。

5、试验观察测量:

对上述实验进行观察,观察两组菌种并测量菌种残留面积具体结果。

6、观测测量完毕后,将上述培养皿均置于无菌条件下静置两天,待消毒液完全挥发后,跟踪观察发现,对照组菌落继续繁殖,而实验组菌落无变化。

7、实验结果:

实验组本发明消毒液的杀菌能力远大于对照组消毒液的杀菌能力,并且能够抑制各类菌种继续繁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