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自汗盗汗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24421阅读:85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治疗自汗盗汗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自汗、盗汗是指人体阴阳失调,营卫不和,腠理失密而引起的汗液外泄;时时汗出,动则益甚者为自汗;睡眠中汗出,醒后汗止者为盗汗;常由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致;其临床特征是不因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白昼时时汗出,动辄益甚者称为自汗;寐中汗出,醒后自止者,称为盗汗,本病相当于西医的甲状腺机能亢进、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风湿热、结核病等;自汗、盗汗的病因分为内、外之因,其内因者为病后体虚、表虚受风,思虑烦劳过度,情志不舒,嗜食辛辣所致;外因者为风邪外袭,其病位在肺卫,与肝有关;基本病机为肺气不足或营卫不和,卫外失司;或阴虚火旺或邪热郁蒸,逼津外泄所致;自汗、盗汗的病理性质多属虚证,一般自汗多为气虚,盗汗多为阴虚,自汗日久,阴液亏虚,易并发盗汗;属实证者,以肝火或湿热郁蒸所致;自汗与盗汗的诊断依据为⑴病因:有病后体虚、表虚受风,思虑烦劳过度,情志不舒,嗜食辛辣等易于引起自汗盗汗的病因存在;⑵临床表现:①不因外界环境影响,在头面、颈胸、或四肢、全身出汗者,昼日汗出溱溱,动则益甚为自汗,睡眠中汗出津津,醒后汗止为盗汗;②除外其他疾病引起的自汗、盗汗,作为其他疾病过程中出现的自汗、盗汗,因疾病的不同,各具有该疾病的症状及体征,且出汗大多不居于突出地位;目前,中医药治疗自汗盗汗研究报道日益增多,因其副作用小已为广大自汗盗汗患者所接受;但纵观近年来研究概况,尚存在不少问题,如汤剂加减者多,固定剂型者少等等;特别是对药物作用机制、环节等方面的动物实验研究尚未见报道;有鉴于此,利用现代科技设备和方法,探讨自汗盗汗病因病机,筛选验证有效药物,研制针对性强、疗效肯定、剂型简便的中药制剂,是当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服用方便、便于携带、易久服的治疗自汗盗汗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该中药制剂具有益气、固湿、敛汗的功效,疗效确切,有效率高,安全无毒。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自汗盗汗的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黄芪120-180份、麻黄根10-70份、太子参70-130份、枣皮70-130份、煅牡蛎150-210份、浮小麦120-180份、灵芝30-90份、白芍40-100份、桑叶40-100份、五味子20-80份、桑椹子20-80份、红景天10-50份、木蝴蝶10-50份、炙甘草10-50份、地骨皮20-80份、糯稻根70-130份、牡丹皮20-80份、茯苓20-80份、炒白术20-80份、安赛蜜0.001-0.002份、苯甲酸钠0.001-0.002份、香精0.001-0.0016份;

其制备步骤为:

(1)取原料煅牡蛎粉碎成100-180目,备用;

(2)取原料灵芝进行粉碎,粉碎成260-300目,备用;

(3)取原料黄芪、麻黄根、太子参、枣皮混合,粉碎成50-80目,得原料粉,备用;

(4)取原料五味子、桑椹子、红景天、木蝴蝶、炙甘草、地骨皮、糯稻根、牡丹皮、茯苓、浮小麦、炒白术、白芍、桑叶混合,粉碎成50-80目,得原料粉,备用;

(5)将步骤(1)中粉碎后的煅牡蛎、步骤(2)中粉碎后的灵芝加水为原料总量的6-10倍,煎煮25-55分钟,倒出药液,药渣与步骤(3)中、步骤(4)中所得的原料粉混合煎煮,加水为原料总重量的10-14倍,煎煮25-55分钟,倒出药液,再次加水为原料总重量的5-8倍,煎煮25-55分钟,合并三次药液,过滤,减压浓缩至55-65℃测相对密度为1.05-1.15的清膏,备用;

(6)将步骤(5)中所得清膏按体积比加入15%的乙醇,静止12-24小时,挥去乙醇,再过滤,再浓缩至80-90℃测相对密度为1.15-1.20的浸膏,并置于-5至0℃冷冻48-72小时,备用;

(7)取原料安赛蜜、苯甲酸钠、香精分别粉碎成200-300目,备用;

(8)将步骤(6)中所得浸膏加入纯净水,加水量为其重量的6-9倍,在搅拌罐中搅拌15-20分钟,静置4-8小时,再搅拌15-20分钟,边搅拌边使浆液流入325-360目筛孔震动筛过滤,得滤液,向滤液中加入粉碎后安赛蜜和苯甲酸钠,搅拌15-20分钟后加入粉碎后香精,再搅拌15-20分钟,最后在4-8℃的条件下静置12-24小时,过滤,将滤液灌装,灭菌,即得治疗自汗盗汗的中药制剂。

优选的方案中,一种治疗自汗盗汗的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黄芪150份、麻黄根40份、太子参100份、枣皮100份、煅牡蛎180份、浮小麦150份、灵芝60份、白芍70份、桑叶70份、五味子50份、桑椹子50份、红景天30份、木蝴蝶30份、炙甘草30份、地骨皮50份、糯稻根100份、牡丹皮50份、茯苓50份、炒白术50份、安赛蜜0.0015份、苯甲酸钠0.0015份、香精0.0013份;

其制备步骤为:

(1)取原料煅牡蛎粉碎成180目,备用;

(2)取原料灵芝进行粉碎,粉碎成260目,备用;

(3)取原料黄芪、麻黄根、太子参、枣皮混合,粉碎成80目,得原料粉,备用;

(4)取原料五味子、桑椹子、红景天、木蝴蝶、炙甘草、地骨皮、糯稻根、牡丹皮、茯苓、浮小麦、炒白术、白芍、桑叶混合,粉碎成50目,得原料粉,备用;

(5)将步骤(1)中粉碎后的煅牡蛎、步骤(2)中粉碎后的灵芝加水为原料总量的10倍,煎煮45分钟,倒出药液,药渣与步骤(3)中、步骤(4)中所得的原料粉混合煎煮,加水为原料总重量的10倍,煎煮45分钟,倒出药液,再次加水为原料总重量的8倍,煎煮35分钟,合并三次药液,过滤,减压浓缩至65℃测相对密度为1.05的清膏,备用;

(6)将步骤(5)中所得清膏按体积比加入15%的乙醇,静止12小时,挥去乙醇,再过滤,再浓缩至80℃测相对密度为1.15的浸膏,并置于-5℃冷冻48小时,备用;

(7)取原料安赛蜜、苯甲酸钠、香精分别粉碎成300目,备用;

(8)将步骤(6)中所得浸膏加入纯净水,加水量为其重量的6倍,在搅拌罐中搅拌20分钟,静置8小时,再搅拌20分钟,边搅拌边使浆液流入360目筛孔震动筛过滤,得滤液,向滤液中加入粉碎后安赛蜜和苯甲酸钠,搅拌20分钟后加入粉碎后香精,再搅拌20分钟,最后在8℃的条件下静置12小时,过滤,将滤液灌装,灭菌,即得治疗自汗盗汗的中药制剂。

本发明所用中药原料药的药理如下:

黄芪:性味归经:甘,温,归肺、脾经;功能主治: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痿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

麻黄根:性味归经: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功能主治: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用于风寒感冒,胸闷喘咳,风水浮肿;支气管哮喘;蜜麻黄润肺止咳;多用于表症已解,气喘咳嗽。

太子参:性味归经:甘、微苦,平,归脾、肺经;功能主治:益气健脾,生津润肺;用于脾虚体倦,食欲不振,病后虚弱,气阴不足,自汗口渴,肺燥干咳。

枣皮:性味归经:酸、涩,微温,归肝、肾经;功能主治:补益肝肾,收敛固涩,固精缩尿,止带止崩,止汗,此外还有生津止渴;用于腰膝酸痛,头晕耳鸣,健忘,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月经不调,大汗虚脱,内热消渴。

煅牡蛎:性味,味咸,性微寒,归肝经,肾经:功能主治:敛阴潜阳,止汗涩精,化痰软坚;治惊痫,自汗盗汗,遗精,淋浊,崩漏,带下,瘰疬,瘿瘤,眩晕耳鸣,瘕痞块,胃痛泛酸;煅牡蛎收敛固涩。

浮小麦:性味归经:甘,凉,归心经;功效:止汗,益气,除热;主治:用于自汗,盗汗,骨蒸潮热。

灵芝:性味归经:甘,平,归心、肺、肝、肾经;主治虚劳、咳嗽、气喘、失眠、消化不良,恶性肿瘤等。

白芍:性味归经:苦、酸,微寒,归肝、脾经;功能主治: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用于头痛眩晕,胁痛,腹痛,四肢挛痛,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

桑叶:性味归经:甘、苦,寒,归肺、肝经;功能主治: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用于风热感冒,肺热燥咳,头晕头痛,目赤昏花。

五味子:性味归经:酸、甘,温,归肺,心、肾经;功能主治: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用于久嗽虚喘,梦遗滑精,遗尿尿频,久泻不止,自汗,盗汗,津伤口渴,短气脉虚,内热消渴,心悸失眠。

桑椹子:性味:味甘,性寒,归经:入心、肝、肾经;功能:滋阴补血,明目生津,润肠;主治:久病体虚,肝肾阴亏,腰膝酸软,目暗耳鸣,关节不利,肠燥便秘,津亏血少,潮热遗精,糖尿病等。

红景天:性味:寒、甘、涩,归肺经,具有补气清肺、益智养心、收涩止血、散瘀消肿的功效;主气虚体弱,病后畏寒,气短乏力,肺热咳嗽,咯血,白带腹泻,跌打损伤,烫火伤,神经症,高原反应。

木蝴蝶:性味归经:苦、甘,凉,归肺、肝、胃经;功能主治:清肺利咽,疏肝和胃;用于肺热咳嗽,喉痹,音哑,肝胃气痛。

炙甘草:性平、味甘,归心、脾、肺、胃经;功效:补益;功能主治: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地骨皮:性味归经:甘,寒,归肺、肝、肾经;功能主治:凉血除蒸,清肺降火;用于阴虚潮热,骨蒸盗汗,肺热咳嗽,咯血,衄血,内热消渴。

糯稻根:性味味甘,性平,归经归心、肝经;功效养阴,止汗,健胃;主治自汗、盗汗、肝炎、乳糜尿。

牡丹皮:性味归经:苦、辛,微寒,归心、肝、肾经;功能主治: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用于温毒发斑,吐血衄血,夜热早凉,无汗骨蒸,经闭痛经,痈肿疮毒,跌扑伤痛。

茯苓:性味归经: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功能主治: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炒白术:性味归经:苦、甘,温,归脾、胃经;功能主治: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土白术健脾,和胃,安胎;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胎动不安。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具有益气、固湿、敛汗的功效,疗效确切,有效率高,安全无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实验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保护范围不限于此。

实施例1

一种治疗自汗盗汗的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黄芪180份、麻黄根70份、太子参130份、枣皮130份、煅牡蛎210份、浮小麦180份、灵芝90份、白芍100份、桑叶100份、五味子80份、桑椹子80份、红景天50份、木蝴蝶50份、炙甘草50份、地骨皮80份、糯稻根130份、牡丹皮80份、茯苓80份、炒白术80份、安赛蜜0.002份、苯甲酸钠0.002份、香精0.0016份;

其制备步骤为:

(1)取原料煅牡蛎粉碎成100-180目,备用;

(2)取原料灵芝进行粉碎,粉碎成260-300目,备用;

(3)取原料黄芪、麻黄根、太子参、枣皮混合,粉碎成50-80目,得原料粉,备用;

(4)取原料五味子、桑椹子、红景天、木蝴蝶、炙甘草、地骨皮、糯稻根、牡丹皮、茯苓、浮小麦、炒白术、白芍、桑叶混合,粉碎成50-80目,得原料粉,备用;

(5)将步骤(1)中粉碎后的煅牡蛎、步骤(2)中粉碎后的灵芝加水为原料总量的6-10倍,煎煮25-55分钟,倒出药液,药渣与步骤(3)中、步骤(4)中所得的原料粉混合煎煮,加水为原料总重量的10-14倍,煎煮25-55分钟,倒出药液,再次加水为原料总重量的5-8倍,煎煮25-55分钟,合并三次药液,过滤,减压浓缩至55-65℃测相对密度为1.05-1.15的清膏,备用;

(6)将步骤(5)中所得清膏按体积比加入15%的乙醇,静止12-24小时,挥去乙醇,再过滤,再浓缩至80-90℃测相对密度为1.15-1.20的浸膏,并置于-5至0℃冷冻48-72小时,备用;

(7)取原料安赛蜜、苯甲酸钠、香精分别粉碎成200-300目,备用;

(8)将步骤(6)中所得浸膏加入纯净水,加水量为其重量的6-9倍,在搅拌罐中搅拌15-20分钟,静置4-8小时,再搅拌15-20分钟,边搅拌边使浆液流入325-360目筛孔震动筛过滤,得滤液,向滤液中加入粉碎后安赛蜜和苯甲酸钠,搅拌15-20分钟后加入粉碎后香精,再搅拌15-20分钟,最后在4-8℃的条件下静置12-24小时,过滤,将滤液灌装,灭菌,即得治疗自汗盗汗的中药制剂。

用法:口服,每日2次,每次15ml。

实施例2

一种治疗自汗盗汗的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黄芪150份、麻黄根40份、太子参100份、枣皮100份、煅牡蛎180份、浮小麦150份、灵芝60份、白芍70份、桑叶70份、五味子50份、桑椹子50份、红景天30份、木蝴蝶30份、炙甘草30份、地骨皮50份、糯稻根100份、牡丹皮50份、茯苓50份、炒白术50份、安赛蜜0.0015份、苯甲酸钠0.0015份、香精0.0013份;

其制备步骤为:

(1)取原料煅牡蛎粉碎成100-180目,备用;

(2)取原料灵芝进行粉碎,粉碎成260-300目,备用;

(3)取原料黄芪、麻黄根、太子参、枣皮混合,粉碎成50-80目,得原料粉,备用;

(4)取原料五味子、桑椹子、红景天、木蝴蝶、炙甘草、地骨皮、糯稻根、牡丹皮、茯苓、浮小麦、炒白术、白芍、桑叶混合,粉碎成50-80目,得原料粉,备用;

(5)将步骤(1)中粉碎后的煅牡蛎、步骤(2)中粉碎后的灵芝加水为原料总量的6-10倍,煎煮25-55分钟,倒出药液,药渣与步骤(3)中、步骤(4)中所得的原料粉混合煎煮,加水为原料总重量的10-14倍,煎煮25-55分钟,倒出药液,再次加水为原料总重量的5-8倍,煎煮25-55分钟,合并三次药液,过滤,减压浓缩至55-65℃测相对密度为1.05-1.15的清膏,备用;

(6)将步骤(5)中所得清膏按体积比加入15%的乙醇,静止12-24小时,挥去乙醇,再过滤,再浓缩至80-90℃测相对密度为1.15-1.20的浸膏,并置于-5至0℃冷冻48-72小时,备用;

(7)取原料安赛蜜、苯甲酸钠、香精分别粉碎成200-300目,备用;

(8)将步骤(6)中所得浸膏加入纯净水,加水量为其重量的6-9倍,在搅拌罐中搅拌15-20分钟,静置4-8小时,再搅拌15-20分钟,边搅拌边使浆液流入325-360目筛孔震动筛过滤,得滤液,向滤液中加入粉碎后安赛蜜和苯甲酸钠,搅拌15-20分钟后加入粉碎后香精,再搅拌15-20分钟,最后在4-8℃的条件下静置12-24小时,过滤,将滤液灌装,灭菌,即得治疗自汗盗汗的中药制剂。

用法:口服,每日2次,每次15ml。

实施例3

一种治疗自汗盗汗的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黄芪120份、麻黄根10份、太子参70份、枣皮70-130份、煅牡蛎150份、浮小麦120份、灵芝30份、白芍40份、桑叶40份、五味子20份、桑椹子20份、红景天10份、木蝴蝶10份、炙甘草10份、地骨皮20份、糯稻根70份、牡丹皮20份、茯苓20份、炒白术20份、安赛蜜0.001份、苯甲酸钠0.001份、香精0.001份;

其制备步骤为:

(1)取原料煅牡蛎粉碎成100-180目,备用;

(2)取原料灵芝进行粉碎,粉碎成260-300目,备用;

(3)取原料黄芪、麻黄根、太子参、枣皮混合,粉碎成50-80目,得原料粉,备用;

(4)取原料五味子、桑椹子、红景天、木蝴蝶、炙甘草、地骨皮、糯稻根、牡丹皮、茯苓、浮小麦、炒白术、白芍、桑叶混合,粉碎成50-80目,得原料粉,备用;

(5)将步骤(1)中粉碎后的煅牡蛎、步骤(2)中粉碎后的灵芝加水为原料总量的6-10倍,煎煮25-55分钟,倒出药液,药渣与步骤(3)中、步骤(4)中所得的原料粉混合煎煮,加水为原料总重量的10-14倍,煎煮25-55分钟,倒出药液,再次加水为原料总重量的5-8倍,煎煮25-55分钟,合并三次药液,过滤,减压浓缩至55-65℃测相对密度为1.05-1.15的清膏,备用;

(6)将步骤(5)中所得清膏按体积比加入15%的乙醇,静止12-24小时,挥去乙醇,再过滤,再浓缩至80-90℃测相对密度为1.15-1.20的浸膏,并置于-5至0℃冷冻48-72小时,备用;

(7)取原料安赛蜜、苯甲酸钠、香精分别粉碎成200-300目,备用;

(8)将步骤(6)中所得浸膏加入纯净水,加水量为其重量的6-9倍,在搅拌罐中搅拌15-20分钟,静置4-8小时,再搅拌15-20分钟,边搅拌边使浆液流入325-360目筛孔震动筛过滤,得滤液,向滤液中加入粉碎后安赛蜜和苯甲酸钠,搅拌15-20分钟后加入粉碎后香精,再搅拌15-20分钟,最后在4-8℃的条件下静置12-24小时,过滤,将滤液灌装,灭菌,即得治疗自汗盗汗的中药制剂。

用法:口服,每日2次,每次15ml。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治疗观察自汗盗汗患者45例,临床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临床观察自汗盗汗患者45例,其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42.5岁。

2、诊断标准

证候①肺卫不固:头面、颈胸部时时出汗,活动后尤甚;怕风,平素易感冒,倦怠乏力,面色如犯以恍白;舌质淡,苔薄白,脉弱;

证候②营卫不和:汗出恶风寒,肢体酸楚,或有微热,或半身或局部出汗;苔薄白,脉缓;

证候③阴虚火旺:寐中头、颈、胸背或全身出汗,汗出而醒,心烦身热,口渴咽干,唇红,午后潮热,颧红;舌质红,苔薄白,脉细数;

证候④气阴两虚:自汗、盗汗,畏寒,劳累后加重,神倦乏力,咽干口渴;舌红,苔薄白,脉细数。

3、治疗方法

使用本发明中药制剂治疗,服用本发明中药制剂,每日2次,每次15ml,7天为一个疗程。

4、疗效评定

治愈:汗止,其他症状消失;

好转:汗出明显减少,其他症状改善;

无效:出汗及其他症状均无变化。

5、治疗结果

临床治疗自汗盗汗患45例患者中,治愈37例占82.2%,好转5例占11.1%,无效3例占6.7%,总有效率为93.3%。

6、典型病例

病例1:男,23岁,患者盗汗症数月,每日入睡后大量出汗,严重时可湿透两层棉褥;不睡觉时无汗,饮水多,别无不适,咽干,唇红,舌质红,苔薄白,脉细数;服用本发明中药制剂一个疗程,病人症状明显减轻,又服用本发明中药制剂一个疗程,症状明显好转,又服用本发明中药制剂两个疗程,临床治愈。

病例2:女,37岁,患者出现低热、盗汗,体温常于午后升高,心烦身热,口渴咽干,唇红,午后潮热,颧红,舌质红,苔薄白,脉细数,服用本发明中药制剂一个疗程,病人症状明显减轻,又服用本发明中药制剂一个疗程,症状明显好转,又服用本发明中药制剂两个疗程,临床治愈。

病例3:男,49岁,患者力不足头昏昏沉,午饭后心悸,平时动则易出汗,舌质红,苔薄白,脉细数,服用本发明中药制剂一个疗程,病人症状明显减轻,又服用本发明中药制剂一个疗程,症状明显好转,又服用本发明中药制剂两个疗程,临床治愈。

应当指出的是,具体实施方式只是本发明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显然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还可以有很多变形;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以本发明所明确公开的或根据文件的书面描述毫无异议的得到的,均应认为是本专利所要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