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胃寒病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93487阅读:58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医药诊疗技术,特别涉及治疗胃寒病的中草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胃寒病泛指胃痛病、慢性胃炎、胃溃疡、消化不良等症。其病因多与饮食习惯有关,如长期饮食不节、嗜食生冷、感寒食冷、特别是天气变冷仍暴饮啤酒,特别易得胃寒性胃病。再加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工作节奏加快,生活精神压力加大,心情郁闷,在这种情况下再长期饮啤酒食生冷,由此造成脾胃阳气虚衰,导致阴寒凝滞胃腑,造成胃脘冷痛,绵绵不已时发时止,食少脘痞,倦怠乏力,畏寒肢冷,喜温喜按,天冷食凉胃痛加剧,其胃粘膜多已收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和产生溃疡。胃寒病为常见多发慢性病,西医多以增加胃动力、消炎止疼治疗,其药物多对消化不良及溃疡性疼痛有一定止痛作用,但对胃寒病从根本上的治疗收效甚微。祖国中医学在治疗胃寒病上有独到之处,认为胃寒病为脾、肝、肾虚衰,气血不旺,阴寒入侵,直中凝滞胃腑所致,时间长久则导致器质性胃粘膜发生病变,使病情逐渐加重。治疗胃寒病应以扶正祛邪、补气血壮五脏,补先天之肝肾,壮后天之脾胃,暖胃散寒治根本为原则。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之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胃寒病的中药组合物,采用普通常用中草药,调理脏腑,恢复元气,健壮脾胃,医治根本,治愈率高,治疗效果好。

本发明一种治疗胃寒病的中药组合物其原料成分和重量配比为:

肉桂5-15g、当归10-20g、小回香8-18g、乌药5-15g、枸杞10-20g、制附子5-15g;党参10-20g、白术10-20g、茯苓10-20g、甘草5-15g、木香5-15g、砂仁8-18g、厚朴10-20g、炒苍术10-20g;莪术10-20g、红花5-15g、元胡8-18g、槟榔5-15g、良姜5-15g、炮姜5-15g、香附8-18g。

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是:

肉桂5g、当归10g、小回香18g、乌药10g、枸杞20g、制附片10g;党参15g、白术12g、茯苓12g、甘草6g、木香6g、砂仁8g、厚朴20g、炒苍术20g;莪术10g、红花5g、元胡18g、槟榔15g、良姜6g、炮姜6g、香附10g;

上述组方中,前6味中药是为补人之先天之本,其中:

肉桂:辛、甘,大热。功效:入肝、肾、脾经。温中补阳,散寒止痛。滋补肝肾,脾胃虚寒。辛热能消沉寒,又通经脉,适于虚寒性的胃痛腹痛。

当归:味苦、辛,性温,入肝、心、脾经,功效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性温能散,带甘能缓,散之缓之肝之所喜。

小回香:辛、温,入肝、肾、脾、胃经,功效:理气止痛,调中和胃。味辛能行,温能散寒。

乌药:辛、温,入脾、肺、肾膀胱经,功效:顺气散寒止痛。

枸杞:味甘、性平,入肝、肾经,滋补肝肾,益精明目。平肝补肾,虚劳精亏。

附子:大辛,大热,有毒,入心、脾、肾经。功效回阳救逆,补阳益火,补阳气不足,温中散寒。散寒燥湿,温中止痛。

6味中,当归、枸杞温补肝肾,肉桂引火归元,补命门之火,附片回阳温补脾、散寒止痛、温阳逐寒,小茴香温经散寒,乌药温通理气。总体功效温肾暖肝复元气,治疗肾气虚衰、肝肾虚寒,治肝肾不足,使气血旺元气盛,为行气散寒打下基础。

上述组方中,中间8味中药其作用为补人之后天之本,其中:

党参:味甘,性平,入脾、肺经。功效,补中益气,健脾和胃,健运中气,主治脾胃阳气虚衰。

白术:味苦,性甘温,入脾、胃经。功效:补脾益气,健脾胃之运化,治脾胃虚弱所致少食涨满。

茯苓:甘、平,入心、肺、脾、胃、肾经,利水渗湿,健脾化湿,健脾补中,治脾虚湿困,水饮不化,食少脘闷等症。

甘草:味甘,性平,入十二经。功效,补脾益气,清热解毒,润肺止渴,调和诸药。

木香:味苦、辛,性温,入脾、大肠经。功效,行气止痛。长于行肠胃滞气,凡消化不良、食欲减退、腹满涨痛等症均皆有效。

砂仁:味辛,性温,入脾、胃、肾经。功效:调中行气,温脾调胃,快气宽中。治胸膈涨满,气滞食滞。

厚朴:味苦、辛,性温,入脾、胃、肺、大肠经,功效:化湿导滞,除胃中滞气,散满除涨,治脘闷涨痛。

炒苍术:味苦、辛,性温,入脾、胃经。功效:燥湿健脾,治脾阳不运,运化失司,食欲不振,消化不良。

以上8味,其中党参15g、白术12g、茯苓12g、甘草10g为四君子汤,具 有补中益气、健脾和胃的功效,主治脾胃气虚证。再加木香通行脾胃之气滞,砂仁行气温中开胃,苍术治湿盛困脾脘痞腹胀,厚朴下气除满治湿滞伤中。所体现总体功效是:温中健脾、滋养胃阴、和胃解郁、健胃降逆,增强脾胃消化、吸收、运化之功能。

上述组方中,后7味中药是为进一步强壮后天脾胃之功能,其中:

莪术:辛苦、温。入肝、脾经。具有行气破血消积止痛,辛散温通行气的功效,用于饮食积滞,胸腹满闷作痛等症。

红花:辛、温,入心、肝经。具有活血通经,祛瘀止痛的功效,凡瘀积内滞及经络不利诸证皆可用。

醋元胡:味辛苦,性温,入肝、脾经。具有辛散温通,活血利气,气行血活的功效,为适用于腹中诸痛的止痛良药。

良姜:味辛,性热,入脾、胃经。具有散寒止痛,辛散脾胃寒邪的功效,为治胃寒要药。

炮姜:大辛大热,入心、肺、脾、胃、肾经。具有温中回阳,发诸经之寒气,去脏腑之陈寒痼冷,守而不走专注暖胃温胃之功效。

槟榔:味辛、性温,入脾、胃、大肠、肺经。具有治食滞脘腹胀痛,驱虫消积下气的功效。

香附:味辛、微苦,性平,入肝、三焦经。具有理肝气郁滞的功效,主治肝气郁滞,胸闷胁痛,胃病,腹痛、消化不良、寒凝气滞胃脘作痛见长。

以上7味中药,总体功效是补中益气、燥湿健脾、疏肝理气,健脾和胃,温胃祛寒,通行脾胃之气滞寒凝,暖胃、温胃、健胃,祛腐生肌修补胃粘膜,提升消化功能。

本发明所产生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已临床应用多年,经不断验证和修正,其组方配伍合理,各味中药协同作用,补先天以恢复元气,补后天强壮脾胃功能。扶正祛邪、标本兼治,元气足、气血旺、脏附功能复原健壮、扶正祛邪除胃寒,肠胃损伤得以快速修复。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肉桂5g、当归20g、小回香10g、乌药15g、枸杞10g、制附片10g、党参15g、白术20g、茯苓20g、甘草10g、木香8g、砂仁6g、厚朴18g、炒苍术16g、莪术10g、红花6g、醋元胡15g、槟榔15g、良姜5g、炮姜5g、香附10g。煎汤剂服用,也可以蜜为丸口服。汤剂效果更好。

实施例二,

肉桂8g、当归10g、小茴香15g、乌药15g、枸杞10g、制附片12g、党参15g、白术10g、茯苓10g、甘草8g、木香12g、砂仁6g、厚朴20g、炒苍术20g;莪术10g、红花5g、醋元胡10g、槟榔18g、良姜5g、炮姜5g、香附8g。煎汤剂服用,也可以蜜为丸口服。汤剂效果更好。

治验病例:

1、孙××,男,32岁,有四年胃寒胃痛病史。自诉:胃痛,偶尔泛酸水;吃饭时胃口差,饭后胃部难受;热敷胃部后症状减轻。服用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制备的药剂5天,胃痛已不明显,胃脘部温热感,胃纳增加,续服10天,诸症消失,治愈。

2、郭××,男,40岁。就诊时自述:胃脘部不适近2年,因工作繁忙,三 餐不准,畏寒喜热,遇冷则呕,四肢清冷,二便清利,口不渴,唇不焦,食久不化,脉沉迟。服用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水煎汤剂5天,自觉药后遇冷呕吐大幅减轻。续服5天,畏寒喜热,四肢清冷已不明显,食后胃中舒适。再巩固服用3天,症状消失,痊愈。

3、谢××,女,50岁,就时自诉患有慢性胃炎病史多年。症见:神清、痛苦貌、慢性消瘦体型、面色萎黄、肢凉、胃满隐痛、得温痛减、暖气、吞酸、轻压痛无反跳痛。舌淡、苔薄白、脉弦紧。曾服奥美拉唑、吗丁琳、阿莫西林等治疗,虽暂时能有所缓解,但稍受凉后即复发。服用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汤剂7天,诸症已去大半,续服7天,全身症状消失而告愈。

4、刘××,51岁。胃痛多年,常因天气变冷、感寒食冷品而引发疼痛,疼痛时伴有胃部寒凉感,得温症状减轻。服用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煎汤剂服14天,症状有所缓解。继续服用14天,症状消失,食欲增加,精神饱满。

本组合物药源广,成本低,一般采用常规水煎服用,一天一副。还可磨成粉制成蜜丸,还可添加少量淀粉类辅料压制成药片,但效果最佳应水煎汤剂服用。经多年临床治验,其疗效显著,治疗作用可靠,治愈率高达80%,有效率达95%。治愈后,注意饮食习惯,注重肠胃保健,则永不复发。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