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特别是涉及一种活体带线穿刺固定机构。
背景技术:
pH胶囊无线检测系统用于对胃反流的胃食管pH值进行测定,一般由pH胶囊和数据记录仪组成。目前,在活体组织内有效地将医疗器械或装置固定到食道内只有Given公司和重庆金山科技公司有产品出售。Given公司的产品是采用单穿刺针和针卡来完成的,一方面针卡有掉落的风险,一旦掉落,穿刺针将会后退,失去穿刺效果;另一方面,针卡为金属制品,若掉落到体内,有安全隐患,并会引来医疗纠纷。重庆金山科技公司的产品是采用两颗环抱夹持臂来完成的,不足在于:
1、夹持臂加工成本高,从而产品成本增高,市场附加值低;
2、组装困难,工人生产效率低下;
3、环抱穿刺会有错位现象的发生,从而引来夹持不成功,产品的稳定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活体带线穿刺固定机构。
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活体带线穿刺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在下盖上开设有吸附孔和抽气孔,其中吸附孔为盲孔,抽气孔的一头与吸附孔连通,另一头贯通下盖的后端面;上盖安装于下盖上,上盖正对吸附孔的位置开设有通孔,所述上盖和下盖合围形成穿刺前、后孔,该穿刺前孔和穿刺后孔位于一条直线上,并均与吸附孔及通孔连通,且穿刺前孔中设置针头,该针头上开有隐藏手术缝合线游离端的线孔,手术缝合线的固定端固定连接在下盖上。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负压吸引器将抽气能力传导到抽气孔,使吸附孔得到负压,将人体食道粘膜吸到吸附孔里。针头配备有推动轴,推动推动轴,使针头向前移动,针头穿过吸入吸附孔内的人体食道粘膜后,固定到穿刺后孔内,在针头移动过程中,将带动手术缝合线穿过于人体食道粘膜,达到带线穿刺作用。
所述针头的前端为尖锐的尖头结构,有利于快速穿过人体食道粘膜;针头的后端沿轴心线开设有导入盲孔,该导入盲孔与推动轴的前端相适配,以便于推动轴前端伸入,使推动轴驱动针头的同步性及可靠性有保障。
所述导入盲孔的孔壁上开设有前大后小的第一环形卡槽,推动轴前端的环形凸台与该第一环形卡槽相适配,使推动轴伸入导入盲孔后与针头接合紧密,在驱动针头运动的过程中无相对移动,并且穿刺完成后退出推动轴容易。
在所述针头中前部的外壁上开设有第二环形卡槽,所述穿刺后孔的内壁上设置与第二环形卡槽相配合的第一环形卡台,穿刺前孔的内壁上设置与第二环形卡槽相配合的第二环形卡台。穿刺孔内的环形卡台与针头上的第二环形卡槽向适配,用于对针头卡接定位,使针头穿刺前或穿刺后不会自由活动。
为了简化结构、方便加工,有利于手术缝合线穿设,所述线孔位于第二环形卡槽的前方,该线孔沿针头的径向开设。
为了方便手术缝合线的游离端定位,所述线孔的一端通过扩口形成定位槽,手术缝合线游离端拴接而成的线头位于该定位槽中。
在所述下盖的上端面一体形成有四个按矩形分布的定位柱,这四个定位柱分布在吸附孔的外围,且定位柱伸入上盖上对应设置的定位孔中,所述手术缝合线的固定端拴接在后方的其中一根定位柱上。四个定位柱与四个定位孔配合,起导向的作用,使上下盖之间装配时对位容易,组装操作简便;同时,其中一根定位柱还可作为手术缝合线的固定点,使手术缝合线的安装更便捷。
在所述吸附孔的前后方均设有容置手术缝合线的储线槽,该储线槽形成于下盖的上端面,并与吸附孔连通,用于拴接手术缝合线的那根定位柱位于后方的储线槽中。以上结构在上下盖固定在一起后,储线槽为手术缝合线提供了容置及活动空间,以确保穿刺能够顺利完成。
为了保证安全、降低成本,所述上盖和下盖均由医用塑料制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结构简单,零部件少,零件加工容易、成本低、易装配;
2)操作简便,产品的可靠性及稳定性好,能达到近似于100%的有效成功率;
3)手术缝合线的脱落时间稳定,该结构方式对人体吸收性好,无创伤面,无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下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针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穿刺时的状态图。
图5是穿刺后的状态图。
图6是推动轴退出后的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发明由上盖1、下盖2、针头5和手术缝合线6等构成。其中,上盖1和下盖2优选为形状大小相适应的长方块结构,并优选由医用塑料制成。在下盖2上开设有吸附孔21和抽气孔22,吸附孔21为盲孔,从下盖2上端面的中部往下开设,抽气孔22垂直于吸附孔21,抽气孔22的一头与吸附孔21连通,另一头贯通下盖2的后端面。
如图1、图2、图3所示,在下盖2上端面的四个角处均一体形成有定位柱23,这四个定位柱23按矩形分布,且四个定位柱23分布在吸附孔21的外围。在吸附孔21的前后方均设有容置手术缝合线6的储线槽24,该储线槽24形成于下盖2的上端面,并与吸附孔21连通,用于拴接手术缝合线6的那根定位柱23位于后方的储线槽24中。
如图1、图2、图3所示,上盖1固定安装于下盖2上,下盖2上的四根定位柱23伸入上盖1上对应设置的定位孔中。上盖1正对吸附孔21的位置开设有通孔11,通孔11的中心线与吸附孔21的中心线位于一条直线上,该通孔11的直径与吸附孔21的直径相等,且两者相连通。上盖1和下盖2合围形成沿前后走向的穿刺前孔3及穿刺后孔4,该穿刺前孔3和穿刺后孔4位于一条直线上,并均与吸附孔21及通孔11连通。
如图1、图2、图3所示,在穿刺前孔3中设置针头5,该针头5的前端为尖锐的尖头结构,且针头5的前部开有隐藏手术缝合线6游离端的线孔51。线孔51沿针头5的径向开设,线孔51贯穿针头5的相对侧,线孔51的一端通过扩口形成定位槽。手术缝合线6设置于后方的一个储线槽24中,该手术缝合线6的游离端穿过线孔51后拴接成线头61,线头61的直径大于线孔51的直径,线头61隐藏于定位槽中,手术缝合线6的固定端拴接在位于后方右侧的那根定位柱23上。
如图1、图2、图3所示,在针头5的后端沿轴心线开设有导入盲孔54,该导入盲孔54的孔壁上开设有前大后小的第一环形卡槽52。针头5配备推动轴7,导入盲孔54与推动轴7的前端相适配,以便于推动轴7前端伸入。在推动轴7的前端一体形成有环形凸台71,环形凸台71与第一环形卡槽52相适配,两者相互配合用于卡位。在针头5中前部的外壁上开设有第二环形卡槽53,第二环形卡槽53位于线孔51的后方,在穿刺后孔4的内壁上设置与第二环形卡槽53相配合的第一环形卡台41,穿刺前孔3的内壁上设置与第二环形卡槽53相配合的第二环形卡台31。当环形卡台卡入第二环形卡槽53中时,能够起到对针头5定位的作用。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如下:
如图4、图5、图6所示,负压吸引器(图中未画出)将抽气能力传导到抽气孔22,使吸附孔21得到负压,将人体食道粘膜吸到吸附孔21里;推动推动轴7,使针头5向前移动,针头穿过吸入吸附孔21内的人体食道粘膜后,固定到穿刺后孔4内,在针头5移动过程中,将带动手术缝合线6穿过于人体食道粘膜,达到带线穿刺作用。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发明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