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生儿病房隔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32162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生儿病房隔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病房隔离装置,更为具体地,涉及一种新生儿的病房隔离装置。



背景技术:

在新生儿病房内,主要存在以下两种情况:

1.早产儿因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本身免疫力较低,较没有对抗病毒的能力,非常容易发生感染,需在病房内进行隔离看护,防止交叉感染。

2.有感染性疾病的新生儿,容易传染给其他早产儿,需在病房内进行隔离看护,避免交叉感染。

由于新生儿较多,病房内空气如果得不到有效净化,会使空气中存在大量病菌,经过空气流通后,会增加新生儿之间相互交叉感染的可能,增加治疗难度;对某些早产儿,这种交叉感染,可能会危及生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预防新生儿交叉感染的病房隔离装置。该发明的效果在于:为新生儿提供一个优良的护理环境,保证新生儿所处环境的洁净,防止新生儿之间的交叉感染。此隔离装置根据上述新生儿的不同情况,提供以下两种防护:

1.针对早产儿,隔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附图2所示,气流模式图如附图3所示。病房内空气经过顶部空气过滤箱1高效过滤后,为隔离装置内部操作区10提供洁净空气,使早产儿处在安全、洁净的环境中。

2.针对有感染性疾病的新生儿,隔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附图4所示,气流模式图如附图5所示,通过手动变换风机8的进、出风口位置改变气流流向。病房内空气经过顶部空气过滤箱1过滤后,给病房提供洁净环境,防止带有病菌的空气在病房内流通,从而造成患儿之间的交叉感染。

上述两种模式的新生儿病房隔离装置,可根据实际情况,配合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新生儿病房隔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新生儿病房隔离装置(针对早产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新生儿病房隔离装置(针对早产儿)的气流模式图;

图4为一种新生儿病房隔离装置(有感染性疾病的新生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种新生儿病房隔离装置(有感染性疾病的新生儿)的气流模式图;

图中,1、空气过滤箱,2、型材支架,3、福马脚轮支架,4、可视化透明亚克力窗,5、过滤网,6、控制部分以及钣金支架组成,7、初效过滤器,8、风机,9、高效过滤器,10、操作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来详细解释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新生儿病房隔离装置,包括空气过滤箱1、型材支架2、福马脚轮支架3、可视化透明亚克力窗4、过滤网5、控制部分以及钣金支架组成6,所述空气过滤箱1主要由初效过滤器7、风机8、高效过滤器9组成;所述空气过滤箱1与型材支架2使用压铸角铝连接并密封;所述型材支架2与福马脚轮支架3使用焊接的螺母固定;所述福马脚轮支架3,可自由移动,并带有安全保护的刹车装置;所述可视化透明亚克力窗4安装在型材支架2的四周并密封,保证实验人员可以最大视角看见操作区内的全部情况;所述过滤网5安装在空气过滤箱1的下端,经过过滤网5之后的气流可以更加均衡的流向操作区10;所述控制部分以及钣金支架组成6安装在隔离装置箱体的前侧,方便人员根据不同的功能进行实验操作;所述空气过滤箱1中的初效过滤器7使用焊接框架固定;所述风机8使用压条压紧在高效过滤器9上。在空气过滤箱1中,风机8的进、出风口位置可通过手动变换而达到气流模式互换的效果。

针对早产儿,隔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其工作原理是:接通电源,通过控制部分以及钣金支架组成6中的风机键控制风机8转动,风机8的叶轮将顶部空气吸入空气过滤箱1,空气经初效过滤器7将空气中直径较大的颗粒的尘埃粒子进行隔离,后经高效过滤器9深度过滤后将洁净的空气送入操作区10内,保护操作区10中的环境。该情况下的气流模式图如附图3所示,洁净空气从上往下进入隔离空间,将隔离空间内初始的空气由底部压出,保证隔离空间内部空气的洁净,从而对隔离装置内的新生儿进行保护。

针对有感染性疾病的新生儿,隔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手动操作将图2中风机8的进风口、出风口位置互换,其工作原理是:接通电源,通过控制部分以及钣金支架组成6中的风机键控制风机8转动,风机8的叶轮将隔离空间内空气吸入空气过滤箱1,操作区10内的空气经过高效过滤器9深度过滤后将洁净的空气排放到隔离装置外,净化了病房内的空气,使得隔离装置内患病新生儿的污染空气与外界的隔离,保护实验室与人员的安全,解决本发明中的技术难题。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