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特别涉及一种治疗多种骨病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骨折、脱位、跌打损伤、骨质增生和骨缺血坏死症等骨病属于骨科疾病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目前在临床上,存在西医(抗生素、激素、手术等)和中医(内服药、推拿和针灸等)等不同治疗方法,均有一定的功效,但也存在相应的缺陷。
目前西医临床治疗骨折、脱位、跌打损伤、骨质增生,骨缺血坏死症等骨病,对轻症病人主要采用内服或注射抗生素、激素、止痛药、钙剂和外科手法复位治疗等,对重症病人主要采用外科手术切开、切除和关节置换等。因存在疗程长,恢复慢,手术创口痛苦大,费用高,对病人伤害大,术后可能遗留后遗症等缺点,病人不易接受。
中医传统治疗手段治疗骨折、脱位、跌打损伤、骨质增生和骨缺血坏死症等骨病,主要采用内服药、推拿和针灸等。中医针对骨病的传统治疗理论认为:外治为主,内治为辅,遵从治骨先治肉的理念。内服药治疗骨病只适用于肾亏虚引起的发病初期,而对于发病后期,口服药治疗效果甚微。加之内服药通过肠胃吸收,肝肾代谢,再经过血液循环送达病灶部位,而很多骨病的致病原因又是其骨关节周围经络,毛细血管不通,故口服药很难达到病灶,疗程长且治疗效果小。中医传统的推拿、按摩、正骨等操作,存在风险大,恢复慢的缺点。而且,这种治疗方式的操作,多取决于操作者的行医经验,稍不慎,易造成患者更严重的损害。针灸虽然可以起到刺激穴位、散瘀散结、通筋通络的作用,但其对于骨病的本质难以达到治疗效果,其也存在疗程长,恢复慢的缺点。所谓“伤筋动骨一百天”就是说骨折、脱位、跌打损伤、骨质增生和骨缺血坏死症等骨病治疗后需要三个月以上时间恢复,既耽误工作又给患者带来痛苦。
因此,临床迫切需要一种价格不贵同时既能有效缓解病患痛苦,又能加速骨折、脱位、跌打损伤、骨质增生和骨缺血坏死症等骨病治疗的药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多种骨病的外用中药组合物,其疗程短,疗效稳定,费用低。
一种治疗多种骨病的外用中药组合物,它是由有效成分或有效成分与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效成分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
(1)组分一:石膏50-200份,丹参10-20份,补骨脂10-20份,元胡15-20份,牛膝10-20份,威灵仙10-15份,白芍10-20份,淫羊藿5-10份,杜仲10-20份,防己10-20份,骨碎补10-20份、当归10-20份,川芎10-30份,羌活10-30份,独活10-20份,生地黄10-20份,地龙10-20份,伸筋草10-30份;(2)组分二:乳香3-10份,没药3-10份,三七3-10份,红花3- 10份,冰片2-4份,血竭3-7份,蟾衣3-10份,蜈蚣0.3-2份,川乌2-4份;所述组分一与组分二的比例是1:1;所述多种骨病是骨折、脱位、跌打损伤、骨质增生、骨缺血坏死症。
适应症:骨折、脱位、跌打损伤、骨质增生、骨缺血坏死症。
诊断标准
一、骨折:
1、疼痛和压痛:受伤处有明显的压痛点,移动时有剧痛。
2、肿胀:内出血和骨折端的错位、重叠,都会使外表呈现肿胀现象 。
3、畸形:在骨折时肢体发生畸形,呈现短缩,弯曲或者转向等。
4、功能障碍:原有的功能受到影响或完全丧失。
5、X线诊断。
二、脱位:
1、明确外伤史。
2、受伤关节明显畸形,失去正常的对位关系,合并关节部位疼痛、弹性固定等。
3、功能障碍:原有的关节功能受到影响或完全丧失。
4、X线诊断。
三、跌打损伤:
1、明确外伤史。
2、受伤部位有疼痛、出血或肿胀等。
3、功能障碍:原有的功能受到影响或完全丧失。
4、X线检查可排除骨折、脱位等。
四、骨质增生:
1、发生部位:骨质增生大多数发生在颈椎和腰椎,手指和膝关节处亦可发生,但比较少见。发生在颈椎的增生其症状在头部和上肢,又以上肢见多,即颈椎部位没有明显症状,而上肢症状明显。一般增生在某一侧(不是左就是右),可出现一侧从肩关节到上臂、下臂连手指的肌肉内一条线的痛、胀、麻感。
2、胀痛感:骨质增生形成后,会向周围挤压,可引起麻木、疼痛,特别是神经根受压后,不仅局部酸胀、疼痛,在其所辖范围内都可出现类似反应。
3、病程:病情时重时轻,病程长,多年不愈,越来越重。
4、X线诊断。
五、骨缺血坏死症:
1、病史长:病程较长,出现关节疼痛, 活动多时无力, 酸痛, 易疲劳等症状。
2、症状明显:主要有跛行,行走疼痛,功能发生障碍。
3、X线、CT或核磁共振诊断。
加工方法
根据药物不同的使用方法,本发明的上述药物组合物的具体形式,可采用直接由上述各有效药物成分组成的形式,也可以根据使用方式,采用由上述有效药物成分与外用药物中可以接受的辅助成分共同组成的形式,也可包括熏洗剂型药物、酒剂型药物、膏剂型药物、外敷散剂型药物中的任意一种。
本发明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补益肝肾,接骨续筋,去瘀生新为治疗原则,根据 “君臣佐使”的中药总原则进行配制。
一、君药:乳香、没药、红花、血竭。
二、臣药:生地黄、当归、川芎、川乌、三七、丹参。
三、佐药
佐药1:伸筋草、 元胡、地龙、蜈蚣、蟾衣、白芍。
佐药2:防己、羌活、独活。
佐药3:补骨脂、淫羊藿、骨碎补、杜仲。
佐药4:石膏、冰片。
佐药1可增强君臣之药舒筋活血,行气止痛之效。佐药2祛风利水,透关利节,协助君臣之药效,特别有利于骨伤骨折中有肿胀和外感者。佐药3滋补肝肾,强命门,加强根本,促进骨骼生长,为治本之道。故而《素问·应象大论》明确指出“肾生骨髓,肾精充足,则骨髓生化有源。” 。佐药4缓解方中药物燥性,散郁火。
四、使药:牛膝、威灵仙。
方解:《内经》曰“气伤痛,形伤肿”。王冰注“气无形故伤痛,血有形则伤肿”。骨折损伤气血,致血脉离经妄行,恶血留滞,形成血瘀,以致气血运行失常,瘀积不散,为肿为痛。“血不活者瘀不去,瘀不去则不能接”故治当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接骨续筋。故本方以乳香、没药、红花、血竭为主药,取其活血散瘀、行气通经、消肿止痛之功效。立当归、川芎为臣药之一,乃为增强君药活血化淤之力,川乌可增强去痹止痛之功效,三七甘微苦温,为伤科止血化瘀,消肿定痛之圣药,有止血不留瘀特点。丹参和生地黄可以活血祛瘀止痛,凉血消痈安神。佐药伸筋草、元胡、地龙、蜈蚣、蟾衣、白芍对风寒湿痹,关节酸痛,屈伸不利,能达到快速消肿、止痛的良好效果。防己辛能行散,苦寒降泄,既能袪风除湿止痛,又能清热,羌活独活能祛风湿止痛、发汗解表,用治风寒湿痹证及外感风寒湿表证,适用于骨伤骨折“正气损则外邪入”的外感治疗。补骨脂、淫羊藿、骨碎补、杜仲可补肝肾之阳,利于骨骼生成。故而《医经精义》中 “肾藏精,精生髓,髓生骨,故骨者肾之合也”,“精足则髓足,髓在骨内,髓足则骨强”。 石膏、冰片主散郁火,能透骨热,生肌敛疮止痛,缓解本方的燥性。使药牛膝、威灵仙为引药,能引药达患处经络,产生药效。
筋骨损伤,血离经脉,形成血肿,阻塞经脉,气血凝滞。本发明通过有效中药来激活各种骨生长因子,刺激成骨细胞的活性,在循经药物的作用下,药力直达骨伤处,加速骨折愈合;因骨折创伤必然引起体内经络、气血和脏腑功能紊乱,造成气血俱伤,营卫不和,脏腑不和,经络阻遏,骨髓、骨膜和周围组织及血运破坏;因此本发明在活血化瘀同时,兼用补气行血、生血、养血、补肾益气,并且能有效止痛,按循经而施之,使药力集中,直达骨伤处的一种快速接骨的中药制剂。全方君臣佐使,相得益彰,相辅相成,合为化瘀生新,消肿定痛,续筋接骨之功效。诸药合用补行兼施,共奏益气滋阴养血,行气活血止痛,去腐生肌,硬化骨吸收,软骨部位修复,血脉通畅肌肉萎缩恢复之功。
本发明多种药物发挥了协同作用,疗效显著。
疗效标准
骨折
治愈:骨折对线对位满意,骨折愈合,对位满意,功能及外形完全或基本恢复。
有效:骨折对位及对线尚可,或骨折对位不佳,但功能恢复尚好。
无效:骨折不愈合成局部明显畸形愈合,功能障碍。
脱位
治愈:关节结构恢复正常,症状消失,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
有效:关节结构恢复正常,症状改善,功能大部恢复。
无效:脱位未复位,症状无改善,关节疼痛、不稳定,功能障碍。
跌打损伤
治愈:临床表现的伤损症状消失,肢体活动受限解除,受损部位的生理功能复原,无不适和病理反应。
有效:损伤的症状得到改善和缓解,但受损部位的生理功能未完全修复,还存在病理表现和伤损症状。
无效:通过药物的治疗和使用,临床伤损症状未改善缓解或进一步加重。
骨质增生
治愈:病理症状消失,生理功能恢复正常,辅助检查椎体或骨关节原有增生组织减退或消除,半年以上未复发。
有效:疼痛麻木或其他病理情况减轻,但其临床病理表现未完全消除。
无效:病理情况和临床症状无缓解和好转。
骨缺血坏死症
治愈:休息时疼痛症状消失,轻度负重时无疼痛症状,髋关节功能比治疗前明显好转,能从事一般劳动。
有效:休息与短距离行走无疼痛,髋关节功能比治疗有好转。
无效:病理情况和临床症状无缓解和好转。
临床疗效
本发明药物治疗骨折、脱位、跌打损伤、骨质增生和骨缺血坏死症等骨病的临床疗效,共对4491例骨折、脱位、跌打损伤、骨质增生和骨缺血坏死症等骨病患者,以外敷散剂型药物进行了临床疗效观察,疗效情况如下表。
治疗效果情况统计
以上统计表各个对照是采用常规西医疗法,各20个病例的统计数据。其中:对照1包括锁骨骨折4例、踝部骨折6例、肱骨外科颈骨折4例、髌骨骨折3例 、肱骨髁上骨折3例。对照2包括肩关节脱位12例、肘关节脱位8例。对照3包括全身软组织挫伤8例、腰部扭伤5例、踝关节扭伤5例、半月板损伤2例。对照4包括颈椎骨质增生8例、腰椎骨质增生10例、跟骨骨质增生2例。对照5包括股骨头坏死17例、肱骨头坏死3例。
发明人2010年2月至2016年10月共收治病人4491人,其中:痊愈 3539人,痊愈率78.8%,总有效率 97.3 %。疗程1周至10周,比对照的常规西医疗法缩短疗程1-4周。平均费用降低1千至3千元,降低20%-50%。发明人经7年来的临床实践,在苍溪、阆中、南部等县区患者中具有很高的声誉,现在每年至少有数百例患者前来就诊。采用本发明治疗骨折、脱位、跌打损伤、骨质增生和骨缺血坏死症等骨病,具有创伤小、愈合快、费用低等优势。如果动手术开刀,伤口创面大,还要面对至少二次手术,并会在患处留下较长的伤疤去疤还得再次手术,伤者的后期愈合期延长。使用本发明药物既免除了患者的住院手术之苦,又能减轻患者的医疗经济负担。同时该药为纯中药制剂,经临床多年的用药实践证明完全安全有效。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可治疗多种骨病,具有“一药多效”的特点。
典型病例
病例一:某男,56岁,住苍溪县三川镇史家河村一组,农民,主因,2016年2月17日走路时不慎摔倒,当即觉右踝疼痛剧烈,不能活动,右踝部肿胀明显,压痛及叩击痛,右踝部可触及骨擦音。遂来我院检查X现片示:“右内外踝粉粹性骨折”,住院治疗好转,用本发明药物外敷治疗,一日一次。一周后复查,骨折对位对线好。睡眠改善,食欲增强,疼痛及肿胀较入院前减轻。二周后,患者扶拐出院,一月后随访,骨折断端可见骨痂生长,半年后身体健康。
病例二:某男,58岁,住苍溪县城回水社区,2016年3月30日在工地上干活时不慎从约2米高的梯子摔下,左腕部肿胀明显,压痛。左腕部可触及骨擦音。遂来我院就诊,通过检查X线片示:左桡骨远端骨折,临床诊断为骨折,中医认为,属骨断筋伤,血瘀气滞。我采用传统医学方法将患者手法整复后,本发明药物外敷一日一次,两月后随访,腕部活动正常,没有出现其他不适。
病例三:某男,54岁,住苍溪县云峰镇茶花村六组,于2016年4月26日在家砍柴时不慎从树上坠落,其双侧足跟着地,其次臀部着地,当即就觉双足跟部剧痛,右侧尤甚,不能站立行走。经检查CT示:右侧跟骨粉粹性骨折,左侧跟骨骨折。患者来我院住院治疗,以本发明药物外敷一日一次,治疗4周后出院,三十天后可以自己拿拐杖走路,两月后随访,行走无不适。
病例四:某男,76岁,住苍溪县杜里社区,因患游走性筋骨疼痛,双下肢无力麻木,于2016年3月12日来我院就诊。患者自述,肢体麻木,关节酸痛,游走不定,畏寒肢冷,多处治疗效果不佳而来我院就诊,症见消瘦,面色不华,舌质淡,脉细弦,西医诊断为双膝骨质增生。中医诊断为肝血不足,风寒湿痹,治法为祛风通络,散寒除湿,补血养肝,符合本发明药物醋剂治疗的范围。以本发明药物醋剂外敷,患者肢节疼痛减轻,畏寒肢冷消失,外用十天复诊,症状全部改善,再以本发明药物连续外敷4周。一月后随访,患者面色红润,双膝疼痛及麻木消失,无其他不适。
病例五:某女,61岁,苍溪县云峰虎背村四组,患右膝滑膜炎多年,经多处求医服药无效,在2016年9月6日来我院就诊,症见:右膝疼痛,活动不利,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西药治疗,症状改善后反复发作至今,西医属慢性炎症,中医分为痹症范畴,属风寒挟湿型病例,治宜清热化湿通腑,以本发明药物主方外敷一日一次,连续外用两月,以防复发,在2016年10月随访痊愈,无复发和其他不良反应。
病例六:某女,64岁,汉族,住苍溪县城,退休干部,在2010年10月15日在我院就诊,症见右髋部疼痛,麻木,活动受限、行走困难。经X线检查,诊断为右股骨头坏死。该患者曾在多家医院治疗过,但是效果不佳,西医已经推荐采用关节置换手术。该患者经同事介绍来我院治疗,经用本药物外敷治疗,一日一次,治疗2月后临床症状消失。6个月后随访,已经痊愈。六年来未见复发,又介绍多位病人治疗。
病例七:张某,女,54岁,住苍溪东城社区 ,患者不慎从高处坠落伤到右肩,当时疼痛剧烈,不敢活动,方肩畸形,搭肩试验阳性,无出血,无头昏,无恶心呕吐,急来我院就诊。经检查X线片检查提示:右肩关节脱位伴肱骨大结节骨折,给予手法整复后,用本药物外敷一日一次,治疗4周后,右肩部活动正常,痊愈出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通过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再对本发明的上述内容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上述技术思想的情况下,根据本领域普通知识和惯用手段做出的各种替换和变更,均应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实施例1
一种治疗多种骨病的外用中药组合物,它是由有效成分或有效成分与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效成分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
(1)组分一:石膏100份,丹参15份,补骨脂15份,元胡15份,牛膝17份,威灵仙12份,白芍15份,淫羊藿8份,杜仲15份,防己15份,骨碎补15份、当归15份,川芎20份,羌活20份,独活15份,生地黄15份,地龙15份,伸筋草20份;(2)组分二:乳香6份,没药6份,三七6份,红花6份,冰片3份,血竭5份,蟾衣6份,蜈蚣1份,川乌3份;所述组分一与组分二的比例是2:1。
加工方法
将上述重量配比的中药组分按照组分一、组分二分别去杂、干燥、粉碎、混合。本发明将27种药物组分分为组分一与组分二,两者分别加工存放,主要由于组分二的部分药物不耐高温,而且部分药物存在毒性,分别加工不仅有利于药物的保存,还利于保障药效及用药安全。这是外敷散剂型药物的一种加工方法。
使用方法
临床上按照病人骨折、脱位、跌打损伤、骨质增生和骨缺血坏死症等骨病病情用组分一以水或醋或酒调成糊状,摊铺于纱布上,再将组分二撒布于其上。再将摊铺好的药物包扎在患处。最后视情况使用小夹板或绷带等固定。
实施例2
一种治疗多种骨病的外用中药组合物,它是由有效成分或有效成分与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效成分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
(1)组分一:石膏50份,丹参15份,补骨脂15份,元胡15份,牛膝17份,威灵仙12份,白芍15份,淫羊藿8份,杜仲15份,防己15份,骨碎补15份、当归15份,川芎20份,羌活20份,独活15份,生地黄15份,地龙15份,伸筋草20份;(2)组分二:乳香6份,没药6份,三七6份,红花6份,冰片3份,血竭5份,蟾衣6份,蜈蚣2份,川乌3份;所述组分一与组分二的比例是2:1。
加工方法
将上述重量配比的中药组分按照组分一去杂、混合,加入水浸泡30分钟--2小时,再进行煎煮,以煎开5分钟为度,再将组分二药物去杂、混合后加入组分一煎开的药液中,再次煎开即可。
使用方法
临床上按照病人骨折、脱位、跌打损伤、骨质增生和骨缺血坏死症等骨病病情,将上述药渣与药汁一起倒入一木桶中,将患处置于桶中,上覆盖毛巾以熏洗患处,待水温后,将患处置于药汁中浸泡。
实施例3
一种治疗多种骨病的外用中药组合物,它是由有效成分或有效成分与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效成分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
(1)组分一:石膏100份,丹参20份,补骨脂15份,元胡15份,牛膝15份,威灵仙12份,白芍15份,淫羊藿8份,杜仲15份,防己15份,骨碎补15份、当归15份,川芎20份,羌活20份,独活15份,生地黄15份,地龙15份,伸筋草20份;(2)组分二:乳香6份,没药6份,三七6份,红花6份,冰片3份,血竭5份,蟾衣6份,蜈蚣1份,川乌3份;所述组分一与组分二的比例是2:1。
加工方法
将上述重量配比的中药组分按照组分一、组分二分别去杂、干燥、混合。将上述重量份数比的原料药材按照组分一、组分二分别加入5倍重量份的麻油中浸泡7-10天。先将组分一加热提取有效成分,大火煮沸,麻油沸腾后火力减小,熬至药物外表呈深褐色,内部焦黄色,捞取出药渣。再加入事先在麻油中浸泡好的组分二药物,继续熬炼,并不断搅拌,成黑色的稠膏,炼好的膏药冷却即可。
使用方法
临床上按照病人骨折、脱位、跌打损伤、骨质增生和骨缺血坏死症等骨病病情,用上述方法加工好的药膏摊铺于纱布上,再将摊铺好的药物包扎在患处。最后视情况使用小夹板或绷带等固定。
实施例4
一种治疗多种骨病的外用中药组合物,它是由有效成分或有效成分与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效成分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
(1)组分一:石膏100份,丹参15份,补骨脂15份,元胡15份,牛膝17份,威灵仙12份,白芍15份,淫羊藿8份,杜仲15份,防己15份,骨碎补15份、当归15份,川芎20份,羌活20份,独活15份,生地黄15份,地龙15份,伸筋草20份;(2)组分二:乳香6份,没药6份,三七6份,红花6份,冰片3份,血竭5份,蟾衣6份,蜈蚣1份,川乌3份;所述组分一与组分二的比例是2:1。
加工方法
将上述重量配比的中药组分去杂、干燥、混合。将上述重量份数比的原料药材加入5-10倍重量份的53度以上白酒中浸泡15-30天即可。
使用方法
临床上按照病人骨折、脱位、跌打损伤、骨质增生和骨缺血坏死症等骨病病情,采用上述方法加工好的药酒涂檫患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