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乙型肝炎的中药配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91591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组合物,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治疗乙型肝炎的的中药配方。



背景技术:

乙型肝炎全称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系由乙肝病毒引起,以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油、肝大及肝功能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部分病例有发热和黄疸;少数病例病程迁延转为慢性,或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重者病情进展迅猛可发展为重型肝炎;另一些感染者则成为无症状的病毒携带者。乙肝西药一般无法治愈,中药在此有独特优势。

本发明用于治疗乙型肝炎的中药配方,针对乙型肝炎病因病机,以调养肝脾以扶正,清热解毒,清热利湿,清热疏风,通经活血、行血消肿,散结通络为治则,使邪伏、病退、正复而身安,达到解毒消痈,治疗乙型肝炎的功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上的问题,特提供了一种效果明显、疗程较短的治疗乙型肝炎的中药配方。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制成该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其重量配比为:山茱萸20g,枸杞子20g,黄精20g,菟丝子15g,丹参20g,丹皮12g,生黄芪30g,砂仁8g,菊花12g,板蓝根20g,茯苓15g。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制备和使用方法:水煎服:每天1剂,7剂为一疗程,需要用药2-7疗程。

发明用于治疗乙型肝炎的中药配方,选择天然药物,针对乙型肝炎病因病机,各味药材各具其效,互相协调,方中山茱萸、枸杞子、菟丝子补益肝肾,黄精补气养阴健脾益肾;砂仁、茯苓醒脾助运,丹参,丹皮凉血活血;菊花,板蓝根清热解毒;诸药合用,以扶正为主且不忘毒瘀之邪实,标本兼顾,使正复邪去达到解毒消痈,治疗乙型肝炎目的。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治疗乙型肝炎的的中药配方,按重量份数包括以下中药成分:山茱萸20g,枸杞子20g,黄精20g,菟丝子15g,丹参20g,丹皮12g,生黄芪30g,砂仁8g,菊花12g,板蓝根20g,茯苓15g。

水煎服:每天1剂,7剂为一疗程,需要用药2-7疗程。

以下通过实用例来阐明本发明所述用于乙型肝炎护理的中药配方的临床治疗效果。

1、临床资料

50例乙型肝炎患者,均患有乙肝肝炎1年以上,患者平均年龄45±20岁(25~65岁),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中的乙型肝炎诊断标准,全部诊断为乙型肝炎患者。

50例乙型肝炎患者全部乙型肝炎多年病历,肝功能异常,身上多处有瘀斑。

2、疗效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消失,肝脏指标正常;

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疼痛消失,指标恢复正常;

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减轻、症状加重,疼痛加重判定为无效。

3、治疗结果

50例乙型肝炎患者治疗3~4疗程后,治愈38例,治疗显效8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

典型案例:

黄某,男,44岁,云南富宁,苗族,已婚,务农,主要症状为反复乏力、纳差、尿黄10年,腹胀3年,加重1月。 患者于10年前无明确诱因自觉全身无力,特别是双下肢更为明显,休息后可以缓解,同时出现食欲减退、尿黄,色如浓茶水样,无酱油样尿。同时伴有转氨酶升高。当时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服用本发明配方6剂,水煎服,每天1剂,每日1服。第二诊:疼痛略感减轻,继服12剂,三诊:疼痛基本解除,之后,为巩固治疗效果,遵医嘱继续服用12剂。随访1年,一切正常。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