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湿热病丹毒/湿毒/缠腰丹的药物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10423阅读:63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治疗湿热病丹毒/湿毒/缠腰丹的药物组合物。



背景技术:

湿热邪气引起的湿毒,主要临床症状:一般为外感湿邪,内伤湿热突然发病,皮肤先发痒,疼痛,沿腰一圈出疹,出诊后皮肤红,痒,疼,僵硬,为特点,疹点沿腰周围,如蛇缠腰,形象的称谓缠腰丹,皮肤疼,骨头里不疼,发病快,出疹慢,一般3-7天。全身出满风湿样皮疹,痒、疼,先出汗后出疹,,出疹时骨头里疼,皮肤不疼,俗名湿毒。全身一片一片的出疹特点称之为丹毒。此类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无传染性,是湿毒外出的一种病理现象,不论是丹毒,湿毒,缠腰丹它们的表现有所不同,但病出一辙,治法亦同。

现今医院诊所的医师遇到此类病症,大多用抗菌消炎药,但抗生素治疗效果不显,有时反而病情加重,且滥用抗生素会引起抗药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疗效好,副作用低的药物,用来治疗丹毒/湿毒/缠腰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湿热病丹毒/湿毒/缠腰丹的药物组合物,包括如下药物:白术、石菖莆、金银花、滑石粉、白豆蔻、藿香、淡竹叶、蝉衣、蜈蚣、僵蚕、葛根、丹皮、防风、茯苓、薏苡仁、蒺藜、山栀子、甘草、马齿笕。

具体的,各药物重量份配比为白术6-20份、石菖莆5-10份、金银花4-10份、滑石粉4-10份、白豆蔻4-10份、藿香5-15份、淡竹叶2-6份、蝉衣3-6份、蜈蚣1-2份、僵蚕5-8份、葛根5-10份、丹皮4-8份、防风5-10份、茯苓8-30份、薏苡仁8-30份、蒺藜5-10份、山栀子3-10份、甘草3-8份、马齿笕4-10份、。

进一步的,各药物重量份配比为白术20份、石菖莆10份、金银花10份、滑石粉10份、白豆蔻10份、藿香15份、淡竹叶6份、蝉衣6份、蜈蚣1份、僵蚕8份、葛根10份、丹皮8份、防风10份、茯苓30份、薏苡仁30份、蒺藜10份、山栀子10份、甘草8份、马齿笕10份。

其中,白术:苦,甘,温,归脾、胃经。功能:补气健脾,燥湿利水。

石菖蒲:辛,温,归心、胃经,功能:开窍宁神,化湿和胃。

金银花:甘,寒,归肺、胃、大肠经。功能:清热解毒。

滑石粉:甘,淡,寒,归胃、膀胱经。功能:清热利湿。

白豆蔻:辛,温。归肺、脾、胃经。功能:芳香化湿,温中止呕。

藿香:辛,微温,归脾、胃、肺经。功能:芳香化湿,化湿和中,利气止呕。

淡竹叶:甘,淡,寒;归心、肺、胃经。功能:清热生津除烦。

蝉衣:甘,寒。归肺、肝经。功能:疏散风热,透疹止痒。

蜈蚣:辛,温,有毒,归肝经。功能:清热解毒,通络止痛。

僵蚕:咸,辛,平,归肝、肺经。功能:清热解毒,怯风止痛。

葛根:甘,辛,平,归脾、胃经。功能:解肌退热,生津止渴。

丹皮:苦,辛,归心、肝、肾经。功能:清热凉血。

防风:甘,辛,微温,归肝、脾经。功能:散风胜湿。

茯苓:甘,淡,平,归心、脾、肾经。功能:利水渗湿,健脾。

薏苡仁:甘,淡,微寒,归脾、胃、肺经。功能:利水渗湿,健脾。

蒺藜:苦,辛,平。归肝经。功能:散风平甘止痒。

山栀子:苦,寒,归心、肺、胃、三焦经。功能:清热利湿,降三焦之火。

甘草:甘,平。归心、肺、脾、胃经。功能:补脾益气,清热解毒,调和诸药。

马齿笕:酸,寒,归大肠经、肝经。功能:清热解毒,凉血。

药理分析:方中石菖蒲、滑石粉、茯苓、薏米仁等淡渗利湿,清利湿热。白术、白豆蔻、藿香、葛根、茯苓、薏米仁等燥湿健脾,湿去而热孤。金银花、蒺藜、甘草、蝉衣、马齿笕、丹皮、,僵蚕,蜈蚣等清热解毒,祛风止痛。淡竹叶、山栀子清三焦湿热。葛根、防风辛凉解表。诸药合用,清热解毒,祛风除湿,通络止痛。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此方清热解毒,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疗效显著,减轻了患者痛苦,缓解当今社会滥用抗生素的现状。初期用此方治疗,三到四剂就可治愈;若初期用其它药物治疗无效或加重者,增加二到四剂可治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加以说明

实施例1

治疗湿热病丹毒/湿毒/缠腰丹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是:各药物重量份配比为白术6-20份、石菖莆5-10份、金银花4-10份、滑石粉4-10份、白豆蔻4-10份、藿香5-15份、淡竹叶2-6份、蝉衣3-6份、蜈蚣1-2份、僵蚕5-8份、葛根5-10份、丹皮4-8份、防风5-10份、茯苓8-30份、薏苡仁8-30份、蒺藜5-10份、山栀子3-10份、甘草3-8份、马齿笕4-10份。各组分根据病人具体病情在上述范围内微调。各药物均是常规方法炮制的市售药材。可煎服,或煎煮、过滤药液加其它辅料制成散剂、丸剂等。

根据治疗病例统计,以除疹、皮肤由红到恢复正常肤色、不疼作为显效的观察标准,服用本方剂的总有效率为98%。

实施例2

王某,女,42岁。病人自述:头天发热,全身发痒,特别是腰周围皮肤疼、痒,手触及疼痛加重,在家附近卫生室治疗,给了抗风湿的西药;第二日腰部皮肤发红,出疹,腰部皮肤很疼,疼不可触,衣服一靠都疼。病人疼痛难忍来我处就诊。初诊:患者皮肤发烫,体温不高,全身有手掌大小红片十余处,红片内遍布红色皮疹,腰部最多,如蛇缠腰,脉濡数,苔降。给药:白术20g、石菖10g、金银花10g、滑石粉10g、白豆蔻10g、藿香15g、淡竹叶6g、蝉衣6g、蜈蚣2g、僵蚕8g、葛根10g、丹皮8g、防风10g、茯苓30g、薏米仁30g、蒺藜10g、山栀子10g、甘草8g、马齿笕10g。一剂水煎服,嘱其禁忌生冷、刺激食物。一剂服后大效,疼痛可受之,已出的红片及红疹开始收敛,又新出许多红斑及疹点,又二剂。三诊,皮肤已近不疼,红多数已褪去。又三剂治愈。

实施例3

马某,男,72岁。病人自述:干农活干累了,身上有汗,就坐在地上休息,刚休息了一会,觉得地上湿潮,就起来继续干活了。回家后到了晚上,觉得全身发痒,觉得骨头里很难受,第二日到我处就诊。初诊:患者全身零零星星的皮疹,大小不一,有米粒大的,也有一片一片的,皮肤发白不红,痒,出汗伴随出疹,舌苔厚腻,脉濡数。经诊断为湿毒。给药:白术20g、石菖10g、金银花10g、滑石粉10g、白豆蔻10g、藿香15g、淡竹叶6g、蝉衣6g、蜈蚣2g、僵蚕8g、葛根10g、丹皮8g、防风10g、茯苓30g、薏米仁30g、蒺藜10g、山栀子10g、甘草8 g、马齿笕10 g。一剂水煎服,禁忌生冷。二诊:患者说更难受了,说骨头里如有虫子在动,出一身汗就出一身疹子。我观患者:全身,手指缝,耳边,密密麻麻,疙里疙瘩出满皮疹。患者很担心。告知患者:此为湿毒,出的越多越好,服第二剂。三疹:患者说汗止,骨头里好受了,没再出新的皮疹,原来出的皮疹有的已经开始消退,又三剂治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