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冻疮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47003阅读:50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制剂,具体涉及一种治疗冻疮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医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冻疮是一种顽固性的季节多发病,它给许多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和生活的不便。目前尚无治疗冻疮的特效药物,市场上现有的治疗冻疮的药物存在以下缺点:

①抑菌性能较弱,无法避免细菌感染,导致冻疮进一步恶化;

②西药制剂易产生耐药性,且有一定的毒副作用;

③不能有效减轻痛痒感,患者治疗期间无法减轻冻疮带来的严重不适感;

④治愈率低,易复发;

⑤治疗后无法去除疤痕,有色素沉着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治疗冻疮的中药制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治疗冻疮的中药制剂,是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的:藏红花5~8份,赤芍7~12份,丹参7~12份,当归7~12份,黄芪12~16份,肉桂10~15份,小茴香8~12份,生姜6~10份,荆芥10~15份,樟脑3~6份,透骨草10~15份,桂枝10~15份,川芎8~12份,鲜侧柏叶12~16份,艾叶8~12份,霜茄根14~18份,甘草4~8份。

优选的,是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的:藏红花6份,赤芍10份,丹参10份,当归12份,黄芪15份,肉桂12份,小茴香10份,生姜8份,荆芥12份,樟脑5份,透骨草12份,桂枝12份,川芎10份,鲜侧柏叶15份,艾叶10份,霜茄根16份,甘草6份。

优选的,所述中药制剂为酒精浸出液。

上述的一种治疗冻疮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称取配方量的藏红花、赤芍、丹参、当归、黄芪、肉桂、小茴香、荆芥、樟脑、透骨草、桂枝、甘草、川芎、艾叶和霜茄根,混合,粉碎至20目以下,得混合粉末;

(2)另包:称取配方量的生姜和鲜侧柏叶,刀切成细末,纱布包好并扎紧;

(3)将步骤(1)的混合粉末倒入盛有医用酒精的玻璃器皿中,然后加入步骤(2)的另包组分,搅匀,密封存放2周,过滤,取滤液,即得。

优选的,步骤(3)中,医用酒精的体积浓度为65%,藏红花与医用酒精的质量体积比为6g:500mL。

优选的,步骤(3)中,密封存放期间,每日搅拌2次。

优选的,步骤(3)所得滤液密封于玻璃瓶中,避光保存。

上述的一种治疗冻疮的中药制剂的使用方法:将患处清洗干净,然后用棉球或棉棒蘸取所述中药制剂,于患处涂抹4~6遍,每日涂抹2次。

清洗患处时使用温水或者生理盐水。

本发明中各组分的药理作用:

藏红花:活血通络。祛瘀止痛用于因冻淤血凝结性紫癜;

赤芍:活血消肿,有活血行淤之效;

丹参:活血祛瘀,祛瘀力大于补血,用于瘀滞性疼痛;

当归:补血力大于祛瘀,补血理血,生新血,用于血瘀络阻;

黄芪:补气升阳,利水消肿,托疮生肌;

肉桂:温经益火,止痛利水消肿,为散寒要药;

小茴:温经散寒,止痛,用于厥阳寒邪;

生姜:温中散寒,能使局部血液循环加快,兴奋神经,自觉局部温暖,兴奋神经;

荆芥:发表祛风,理血解毒,能旺盛皮肤血行,促进冻疮之病组织等破坏吸收的作用;

樟脑:能除湿,温散止痈,用于疥癣痒疮瘀滞疼痛;

透骨草:散风祛湿,败毒止痈,用于风湿疼痛,无名肿毒;

桂枝:解肌发表温经通脉,能使皮肤血管扩张,能增进体温;

川芎:活血行气,散风止痈,用于肝郁气滞,外感风寒,风湿痹症,血瘀气滞;

鲜侧柏叶:清热凉血,对溃疡并发出血,有较好疗效;

艾叶:味苦辛温,温经止血,散寒除湿,性温而香,能暖气血,温经络,逐寒湿而止冷痛,常用于湿邪郁表,湿疹,皮肤瘙痒等;

霜茄根:祛风利湿,清热止血,用于风湿热痹,脚气,血痢,便血,血淋,妇女阴痒,皮肤瘙痒,冻疮等;

甘草:补中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痈疽疮疡,调和诸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为纯中药配方,国内首创,效果独特,用药安全,副作用小,涂抹本发明的中药制剂后,皮肤迅速吸收,5天以内的冻疮皮肤,抹一次即可痊愈。抹一次痊愈者占所有患者的70%以上,严重冻伤局部溃烂的3天可痊愈。

本发明的中药制剂可预防冻疮,涂抹后能使冻伤皮肤自动升温,长达6小时(恢复正常体温),对于因冻引起的皮肤红肿、痒痛疙瘩、黑烂和手足大小裂口等,一次见效,具有温经散寒、活血散瘀、祛腐生肌、助阳通脉和消肿止痒痛等功效,愈后不复发,不留疤痕,不留色素沉着,亦可去除因使用其他治疗冻伤的药物所遗留色素沉着。

本发明经过30年的研究和实验,不断优化改进而成,经过3年临床观察,对2000名冻疮患者跟踪治疗,本发明的中药制剂有效率为100%,治愈率达98%以上。

总之,本发明具有杀菌高效、无耐药性、安全无毒、止痒止痛、收敛生肌、消肿、愈合溃烂伤口、防止复发、自动升温、不留疤痕和色素沉着等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阐述,应该说明的是,下述说明仅是为了解释本发明,并不对其内容进行限定。

本发明的霜茄根:天然种植的茄子,霜降节气后经历过霜打,整株刨出,弃茄子和茄子秧,仅保留茄根,即为霜茄根。

实施例1:

一种治疗冻疮的中药制剂,是由以下组分制成的:藏红花5g,赤芍7g,丹参7g,当归7g,黄芪12g,肉桂10g,小茴香8g,生姜6g,荆芥10g,樟脑3g,透骨草10g,桂枝10g,川芎8g,鲜侧柏叶12g,艾叶8g,霜茄根14g,甘草4g。

上述的一种治疗冻疮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称取配方量的藏红花、赤芍、丹参、当归、黄芪、肉桂、小茴香、荆芥、樟脑、透骨草、桂枝、甘草、川芎、艾叶和霜茄根,混合,粉碎至20目以下,得混合粉末;

(2)另包:称取配方量的生姜和鲜侧柏叶,刀切成细末,纱布包好并扎紧;

(3)将步骤(1)的混合粉末倒入盛有医用酒精(体积浓度为65%)的玻璃器皿中,然后加入步骤(2)的另包组分,搅匀,密封存放2周,过滤,取滤液,密封于玻璃瓶中,避光保存;其中,藏红花与医用酒精的质量体积比为6g:500mL。

实施例2:

一种治疗冻疮的中药制剂,是由以下组分制成的:藏红花8g,赤芍12g,丹参12g,当归12g,黄芪16g,肉桂15g,小茴香12g,生姜10g,荆芥15g,樟脑6g,透骨草15g,桂枝15g,川芎12g,鲜侧柏叶16g,艾叶12g,霜茄根18g,甘草8g。

上述的一种治疗冻疮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一种治疗冻疮的中药制剂,是由以下组分制成的:藏红花6g,赤芍10g,丹参10g,当归12g,黄芪15g,肉桂12g,小茴香10g,生姜8g,荆芥12g,樟脑5g,透骨草12g,桂枝12g,川芎10g,鲜侧柏叶15g,艾叶10g,霜茄根16g,甘草6g。

上述的一种治疗冻疮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临床案例1

王某某,女,62岁,梁山县寿张集乡孙佃言村

2014年初因用冷水洗衣服,手指手面冻成局部疙瘩,手指多道裂口,随气温变冷,冻伤部位逐渐加重,手面肿胀似馒头,中心部位开始溃烂,穿衣困难,生活不能自理,一到夜晚更加严重,痛痒难忍,市场上的冻疮膏用后无改善。使用实施例的中药制剂后,用药当天有明显改善,肿胀消退,痛痒感消失,溃烂伤口停止流水,用药2天痊愈,再无复发,未留任何疤痕。

临床案例2

梁某某,男,10岁,学生,梁山县杨营镇靳庄村

因早晨上学,离学校较远,脸部两颊和双手手指手面严重冻伤,穿衣困难,涂抹实施例的中药制剂,4小时后,冻伤部位痛痒感消失,肿胀消退,连续用药2天,脸部两颊和双手手指手面痊愈,愈后没留任何痕迹。

临床案例3

刘某某,女,28岁,梁山县杨营镇碌朱庙村

2015年1月5日,因外出导致左腿严重冻伤,局部皮肤肿胀紫红,痒痛感强烈,先用生理盐水清洗冻伤部位,后用棉棒蘸取实施例的中药制剂,涂抹6遍,4小时后肿胀消退,痛痒感消失,使用一次即痊愈,至今无复发。

临床案例4

王某某,女,28岁,梁山县黑虎庙乡闫集村

冻疮史6年,2015年11月21日,因冬季寒冷导致双大腿外侧局部开始冻伤,随气温下降,冻伤部位逐渐向上向下发展,到2015年12月5日,除双拇指较轻,双大腿外侧全部、双臀部、双小腿外侧以及双手指的冻疮都很严重,全身冻伤面积达到40cm×40cm,市场上的冻疮膏使用无效,逐年冬季发展愈加严重,家务不能自理,走路困难,使用实施例的中药制剂,涂抹4小时后,痛痒感消失,不影响睡眠,第二天冻伤部位有明显改善,继续涂抹,使用两天后,冻伤部位痊愈,皮肤红紫消失,未留任何疤痕,与正常皮肤相同。

对比例1

一种治疗冻疮的中药制剂,是由以下组分制成的:赤芍50g,川芎50g,藏红花50g,丹参50g,当归50g,桂枝50g,小茴香50g,透骨草50g,樟脑50g,黄芪50g,甘草50g,肉桂50g,生姜50g。

上述的一种治疗冻疮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称取配方量的各组分,混合,粉碎至20目以下,得混合粉末;

(2)将步骤(1)的混合粉末倒入盛有医用酒精(体积浓度为65%)的玻璃器皿中,搅匀,密封存放2周,过滤,取滤液,密封于玻璃瓶中,避光保存;其中,藏红花与医用酒精的质量体积比为5g:500mL。

对比例2

一种治疗冻疮的中药制剂,是由以下组分制成的:赤芍30g,川芎30g,藏红花100g,丹参30g,当归70g,桂枝30g,小茴香30g,透骨草50g,樟脑50g,黄芪50g,甘草20g,肉桂50g,生姜50g。

上述的一种治疗冻疮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称取配方量的各组分,混合,粉碎至20目以下,得混合粉末;

(2)将步骤(1)的混合粉末倒入盛有医用酒精(体积浓度为65%)的玻璃器皿中,搅匀,密封存放2周,过滤,取滤液,密封于玻璃瓶中,避光保存;其中,藏红花与医用酒精的质量体积比为10g:500mL。

对比例3

一种治疗冻疮的中药制剂,是由以下组分制成的:赤芍50g,川芎50g,藏红花100g,丹参50g,当归80g,桂枝50g,小茴香50g,透骨草50g,樟脑50g,黄芪50g,甘草50g,肉桂50g,生姜50g。

上述的一种治疗冻疮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称取配方量的各组分,混合,粉碎至20目以下,得混合粉末;

(2)将步骤(1)的混合粉末倒入盛有医用酒精(体积浓度为65%)的玻璃器皿中,搅匀,密封存放2周,过滤,取滤液,密封于玻璃瓶中,避光保存;其中,藏红花与医用酒精的质量体积比为10g:500mL。

对比例4

一种治疗冻疮的中药制剂,是由以下组分制成的:藏红花6g,赤芍10g,丹参10g,当归12g,黄芪15g,肉桂12g,小茴香10g,生姜8g,荆芥12g,樟脑5g,透骨草12g,桂枝12g,川芎10g,鲜侧柏叶15g,艾叶10g,甘草6g。

上述的一种治疗冻疮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对比例5

一种治疗冻疮的中药制剂,是由以下组分制成的:藏红花6g,赤芍10g,丹参10g,当归12g,黄芪15g,肉桂12g,小茴香10g,生姜8g,荆芥12g,樟脑5g,透骨草12g,桂枝12g,川芎10g,鲜侧柏叶15g,霜茄根16g,甘草6g。

上述的一种治疗冻疮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对比例6

一种治疗冻疮的中药制剂,是由以下组分制成的:藏红花6g,赤芍10g,丹参10g,当归12g,黄芪15g,肉桂12g,小茴香10g,生姜8g,荆芥12g,樟脑5g,透骨草12g,桂枝12g,川芎10g,艾叶10g,霜茄根16g,甘草6g。

上述的一种治疗冻疮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步骤(2)中另包生姜,其余同实施例1。

对比例7

一种治疗冻疮的中药制剂,是由以下组分制成的:藏红花6g,赤芍10g,丹参10g,当归12g,黄芪15g,肉桂12g,小茴香10g,生姜8g,荆芥12g,樟脑5g,透骨草12g,桂枝12g,川芎10g,甘草6g。

上述的一种治疗冻疮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步骤(2)中另包生姜,其余同实施例1。

试验例

抑菌试验:

将金黄色葡萄球菌、宋内志贺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绿脓杆菌分别接种于琼脂平板营养液平面上,接种时均匀密布,镊取无菌圆形滤纸片,分别喷洒实施例1~3或者对比例1~7的中药制剂,至完全润湿,贴在已接种细菌的琼脂平板营养液平面上。将琼脂平板置于37℃的培养箱内,温育24小时。测量抑菌环的直径。测定3次取平均值。结果见表1。

表1.不同处理液的抑菌环直径比较

与实施例相比,对比例1~3省略了鲜侧柏叶、艾叶和霜茄根,并调整了各组分的含量,对比例4省略了霜茄根,对比例5省略了艾叶,对比例6省略了鲜侧柏叶,对比例7省略了鲜侧柏叶、艾叶和霜茄根,从表1可以看出,实施例1~3的抑菌能力更佳。

临床试验:

选择有冻伤疤痕、患处肿胀并且痛痒感强烈的冻疮患者(冻疮史3~5年)200例,随机分为10组,将患处清洗干净,然后用棉球或棉棒分别蘸取实施例1~3或对比例1~7的中药制剂,于患处涂抹4~6遍,每日涂抹2次,每次涂抹后询问患者感受并做好记录,使用3天后观察患者患处皮肤情况,结果见表2。

表2.临床试验情况比较

从表2可以看出,实施例的中药制剂见效快,在涂抹4小时内患处肿胀消失,痛痒感消失,并且,涂药后皮肤自动升温感≥6小时,患处舒适感更佳,而且,使用3天后患处疤痕消失,无色素沉着,与正常皮肤有明显差别,上述指标均远优于对比例1~7。

上述虽然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