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慢性牛皮癣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91508阅读:51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慢性牛皮癣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牛皮癣又称银屑病,是一种常见并易复发的慢性炎症性红斑鳞屑性皮肤病,属于中医“白疕”、“松皮癣”、“蛇虱”、“疕风”等范畴,本病皮损可在身体的任何部位对称发生,好发于膝、肘关节伸侧和头部,表现为皮疹,初期如米粒至黄豆粒大,红色丘疹或斑丘疹,逐渐扩大或融合为具浸润性的红斑,皮损边界清楚,大小形状不一,其覆盖多层银白色鳞屑,搔刮后有白色干燥的鳞屑层层脱落,最后一层基底面附着较紧,基底显露鲜红色光亮的薄膜,刮下薄膜为细小出血点的特点,鳞屑红斑、薄膜现象、点状出血是本病的三大特点。

临床上常将本病分为四型:即寻常型,较常见。若累及关节者,即关节型。少数病人在红斑基础上可出现脓疱,若病情发展严重,皮损累及大部分皮肤乃至整个皮肤,即为红皮病型。

中医对牛皮癣的病情早有研究,多认为因情志内伤,或饮食失节,复受风热邪毒结聚于肌肤而发病,或阴血亏虚,化燥生风,或血瘀肌肤失荣而致本病,牛皮癣之所以被世界认为是皮肤疾病的一大顽疾,主要是因为其病因、病理目前仍不十分清楚,而又缺乏副作用小、疗效高的特效药,致使病情慢性化,难以治愈,且易复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而提供一种质量可控、操作简便、携带方便、可达到平稳持久的疗效、并能够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一种治疗慢性牛皮癣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该中药包括下列原料按照重量克数配制而成:石膏10-60克、知母5-15克、黄柏5-12克、黄芩5-12克、苦参5-10克、土茯苓50-100克、生地10-30克、赤芍10-15克、连翘10-15克、白鲜皮10-15克、大青叶10-15克、白芍10-15克、刺蒺藜10-15克、何首乌10-30克、紫草10-15克、当归10-15克、丹参10-12克、大黄10-15克、熟地10-15克、甘草10-20克、黄芪10-15克和小米200-600克。

一种治疗慢性牛皮癣的中药,包括下列原料按照重量克数配制而成:石膏10-34.5克、知母5-9.5克、黄柏5-8克、黄芩5-8克、苦参5-7克、土茯苓50-74.5克、生地10-19.5克、赤芍10-12克、连翘10-12克、白鲜皮10-12克、大青叶10-12克、白芍10-12克、刺蒺藜10-12克、何首乌10-19.5克、紫草10-12克、当归10-12克、丹参10-10.5克、大黄10-12克、熟地10-12克、甘草10-14.5克、黄芪10-12克和小米200-399克。

一种治疗慢性牛皮癣的中药,包括下列原料按照重量克数配制而成:石膏35.5-60克、知母10.5-15克、黄柏9-12克、黄芩9-12克、苦参8-10克、土茯苓75.5-100克、生地20.5-30克、赤芍13-15克、连翘13-15克、白鲜皮13-15克、大青叶13-15克、白芍13-15克、刺蒺藜13-15克、何首乌20.5-30克、紫草13-15克、当归13-15克、丹参11.5-12克、大黄13-15克、熟地13-15克、甘草15.5-20克、黄芪13-15克和小米401-600克。

一种治疗慢性牛皮癣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一、将石膏、知母、黄柏、黄芩、苦参、土茯苓、生地、赤芍、连翘、白鲜皮、大青叶、白芍、刺蒺藜、何首乌、紫草、当归、丹参、大黄、熟地、甘草和黄芪分别粉碎成粗粉,并将上述粗粉分别过筛两次,然后将过筛两次的粗粉分别粉碎为细粉,并将细粉分别过筛两次,将上述过筛两次的细粉均匀混合后制成混合药粉备用;所述粗粉过筛的筛网为60目,所述细粉过筛的筛网为120目;

二、将水加热至沸腾后,将小米放入沸腾的水中5min后将小米捞出静置至室温备用;

三、将水加热至沸腾后放置至室温,然后用刷子将放置至室温的水刷在簸箕上;

四、将步骤二中备用的小米放置在步骤三中刷水的簸箕上,然后均匀的洒一层步骤一中所述的混合药粉在簸箕上,晃动簸箕使小米运动并在其外表面粘覆混合药粉;

五、再次均匀的洒一层混合药粉在簸箕上,晃动簸箕,使药丸成型;

六、将步骤五中所述的药丸晾晒后包装,即成成品。

优选地,所述步骤五中药丸的粒径与黄豆的粒径相同。

本发明尤其适用于血热血燥的牛皮癣病人,本发明中的君药为石膏、知母、土茯苓、白鲜皮、大青叶和连翘,既清热解毒又泻火润燥,且重用石膏,还可收敛生肌;臣药为黄芩、黄柏和苦参又兼顾清热燥湿,苦参又杀虫止痒,缓解皮肤之痛;佐药为生地、赤芍、紫草,佐以清热凉血活血,养阴生津,解毒透疹;使药为当归、熟地、何首乌、白芍均为补血药。另外,本发明中寒凉药较多,长久服用易伤正气,但配以补气补血药,尤其是黄芪既补气升阳又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协同发挥清热解毒,清热燥湿,凉血通络,补气补血作用,既祛邪又不伤正。迄今为止,使用本发明已治愈很多血热血燥型(寻常型及红皮型)的牛皮癣患者,且通过临床验证,本发明还适用于久病体弱者。

本发明的用法用量为:一次10-15粒,一天三次,饭后服用,一疗程为一个月。

本发明包括22味中药,在本发明中所发挥的药性、功能主治和药理作用分别概述如下:

1、石膏:甘、辛,大寒。归肺、胃经。为硫酸盐类石膏族矿物石膏。解肌清热;除烦止渴。主热病壮热不退;心烦神昏;谵语发狂;口渴咽干;肺热喘急;中暑自汗;胃火头痛;胃火牙痛;热毒壅盛;发斑发疹;口舌生疮;痈疽疮疡;溃不收口;汤火烫伤。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喘咳,胃火亢盛,头痛,牙痛。

2、知母:苦,寒。归肺、胃、肾经。功效:清热泻火,滋阴润燥。主治:热病烦渴,肺热燥咳,骨蒸潮热,内热消渴,肠燥便秘。

3、黄柏:味苦,性寒。肾、膀胱经。功效:有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的功效。主治:用于湿热泻痢,黄疸尿赤,带下阴痒,热淋涩痛,脚气痿蹙,骨蒸劳热,盗汗,遗精,疮疡肿毒,湿疹湿疮。盐黄柏滋阴降火。用于阴虚火旺,盗汗骨蒸。

4、黄芩:苦,寒。入心、肺、胆、大肠经。功能主治:泻实火,除湿热,止血,安胎。治壮热烦渴,肺热咳嗽,湿热泻痢,黄疸,热淋,吐、衄、崩、漏,目赤肿痛,胎动不安,痈肿疔疮。

5、苦参:味苦,性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功能:清热燥湿,杀虫,利尿。主治:用于热痢,便血,黄疸尿闭,赤白带下,阴肿阴痒,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癣麻风,外治滴虫性阴道炎。

6、土茯苓:甘、淡,平。归肝、胃经。功效:解毒,除湿,通利关节。主治: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湿热淋浊,带下,痈肿,瘰疬,疥癣。

7、生地:甘,寒。归心,肝,肾经。功能:滋阴、凉血。主治:阴虚发热,热病伤阴,烦渴、骨蒸,斑疹,吐衄下血,妇女月经不调,胎动不安等症。

8、赤芍:味苦,性微寒。归肝经。功效:清热凉血,散瘀止痛。主治:用于热人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瘾瘕腹痛,跌扑损伤,痈肿疮疡。

9、连翘:苦,凉。入心、肝、胆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散结,消肿。治温热,丹毒,斑疹,痈疡肿毒,瘰疬,小便淋闭。

10、白鲜皮:苦;咸;寒。脾经;肺经;小肠经;胃经;膀胱经。功效:清热燥湿;祛风止痒;解毒。主治:风热湿毒所致的风疹;湿疹;疥癣;黄疸;湿热痹。

11、大青叶:味苦,性寒。归肝,心,胃,脾经。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斑。主治:用于热病高热烦渴;神昏;斑疹;吐血;衄血;黄疸;泻痢;丹毒;喉痹;口疮;痄腮。

12、白芍:苦、酸,微寒。归肝、脾经。功能主治: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用于头痛眩晕,胁痛,腹痛,四肢挛痛,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

13、刺蒺藜:苦辛,温。入肝、肺经。功能主治:散风,明目,下气,行血。治头痛,身痒,目赤肿翳,胸满,咳逆,症瘕,乳难,痈疽,瘰疬。平肝;解郁;祛风明目。主头痛;眩晕;胸胁胀痛;乳房胀痛;乳闭不通;经闭;目赤翳障;风疹瘙痒;白癜风;疮疽;瘰疬。

14、何首乌:苦甘涩,微温。入肝、肾经。功能主治:养血滋阴;润肠通便;截疟;祛风;解毒。主血虚头昏目眩;心悸;失眠;肝肾阴虚之腰膝酸软;须发早白;耳鸣;遗精;肠燥便秘;久疟体虚;风疹瘙痒;疮痈;瘰疬;痔疮。

15、紫草:苦,寒。入心包络、肝经。功能主治:凉血,活血,清热,解毒。治温热斑疹,湿热黄疸,紫癜,吐、衄、尿血,淋浊,热结便秘,烧伤,湿疹,丹毒,痈疡。

16、当归:甘、辛、温。归肝、心、脾经。功能主治: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主血虚诸证;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结聚;崩漏;虚寒腹痛;痿痹;肌肤麻木;肠燥便难;赤痢后重;痈疽疮疡;跌扑损伤。

17、丹参:味苦,微寒。归心、肝经。功效: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主治:用于胸痹心痛,脘腹胁痛,瘕瘕积聚,热痹疼痛,心烦不眠,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疮疡肿痛。

18、大黄: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功能主治: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利湿退黄。用于实热积滞便秘,血热吐衄,目赤咽肿,痈肿疔疮,肠痈腹痛,瘀血经闭,产后瘀阻,跌打损伤,湿热痢疾,黄疸尿赤,淋证,水肿;外治烧烫伤。

19、熟地:甘,微温。归肝、肾经。功能主治:补血滋润;益精填髓。主血虎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崩不止;肝肾阴亏;潮热盗汗;遗精阳痿;不育不孕;腰膝酸软;耳鸣耳聋;头目昏花;须发早白;消渴;便秘;肾虚喘促。用于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心悸怔忡,月经不调,崩漏下血,眩晕,耳鸣,须发早白。

20、甘草:甘,平。入脾、胃、肺经。功能主治:益气补中;缓急止痛;润肺止咳;泻火解毒;调和诸药。主倦怠食少;肌瘦面黄;心悸气短;腹痛便溏;四肢挛急疼痛;脏躁;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痈疮肿痛;小儿胎毒;及药物、食物中毒。

21、黄芪:甘,微温。归肺、脾、肝、肾经。功能主治:益气固表、敛汗固脱、托疮生肌、利水消肿之功效。用于治疗气虚乏力,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萎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等。炙黄芪益气补中,生用固表托疮。

22、小米:味甘、咸、性凉;入肾、脾、胃经;功能主治:健脾和胃、补益虚损、和中益肾、除热解毒。治脾胃虚热、反胃呕吐、消渴、泄泻。

本发明组分和制备方法能够使丸剂中溶解度低的成分能缓慢释放、吸收,可达到平稳持久的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目的,用于治疗慢性牛皮癣等皮肤顽疾等疗效突出,久病体弱者同样适用;具有质量可控、操作简便、携带方便、可达到平稳持久的疗效、并能够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为一种治疗慢性牛皮癣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该中药包括下列原料按照重量克数配制而成:石膏10-60克、知母5-15克、黄柏5-12克、黄芩5-12克、苦参5-10克、土茯苓50-100克、生地10-30克、赤芍10-15克、连翘10-15克、白鲜皮10-15克、大青叶10-15克、白芍10-15克、刺蒺藜10-15克、何首乌10-30克、紫草10-15克、当归10-15克、丹参10-12克、大黄10-15克、熟地10-15克、甘草10-20克、黄芪10-15克和小米200-600克。

一种治疗慢性牛皮癣的中药,该中药包括下列原料按照重量克数配制而成:石膏10-34.5克、知母5-9.5克、黄柏5-8克、黄芩5-8克、苦参5-7克、土茯苓50-74.5克、生地10-19.5克、赤芍10-12克、连翘10-12克、白鲜皮10-12克、大青叶10-12克、白芍10-12克、刺蒺藜10-12克、何首乌10-19.5克、紫草10-12克、当归10-12克、丹参10-10.5克、大黄10-12克、熟地10-12克、甘草10-14.5克、黄芪10-12克和小米200-399克。

一种治疗慢性牛皮癣的中药,该中药包括下列原料按照重量克数配制而成:石膏35.5-60克、知母10.5-15克、黄柏9-12克、黄芩9-12克、苦参8-10克、土茯苓75.5-100克、生地20.5-30克、赤芍13-15克、连翘13-15克、白鲜皮13-15克、大青叶13-15克、白芍13-15克、刺蒺藜13-15克、何首乌20.5-30克、紫草13-15克、当归13-15克、丹参11.5-12克、大黄13-15克、熟地13-15克、甘草15.5-20克、黄芪13-15克和小米401-600克。

一种治疗慢性牛皮癣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一、将石膏、知母、黄柏、黄芩、苦参、土茯苓、生地、赤芍、连翘、白鲜皮、大青叶、白芍、刺蒺藜、何首乌、紫草、当归、丹参、大黄、熟地、甘草和黄芪分别粉碎成粗粉,并将上述粗粉分别过筛两次,然后将过筛两次的粗粉分别粉碎为细粉,并将细粉分别过筛两次,将上述过筛两次的细粉均匀混合后制成混合药粉备用;所述粗粉过筛的筛网为60目,所述细粉过筛的筛网为120目;

二、将水加热至沸腾后,将小米放入沸腾的水中5min后将小米捞出静置至室温备用;

三、将水加热至沸腾后放置至室温,然后用刷子将放置至室温的水刷在簸箕上;

四、将步骤二中备用的小米放置在步骤三中刷水的簸箕上,然后均匀的洒一层步骤一中所述的混合药粉在簸箕上,晃动簸箕使小米运动并在其外表面粘覆混合药粉;

五、再次均匀的洒一层混合药粉在簸箕上,晃动簸箕,使药丸成型;

六、将步骤五中所述的药丸晾晒后包装,即成成品。所述步骤五中的药丸的粒径与黄豆的粒径相同。

为了更加详细的解释本发明,现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阐述。具体实施例如下:

实施例一

一种治疗慢性牛皮癣的中药,该中药包括下列原料按照重量克数配制而成:石膏60克、知母15克、黄柏12克、黄芩12克、苦参10克、土茯苓100克、生地30克、赤芍15克、连翘15克、白鲜皮15克、大青叶15克、白芍10-15克、刺蒺藜15克、何首乌10-30克、紫草15克、当归15克、丹参12克、大黄15克、熟地15克、甘草20克、黄芪15克和小米600克。

一种治疗慢性牛皮癣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一、将石膏、知母、黄柏、黄芩、苦参、土茯苓、生地、赤芍、连翘、白鲜皮、大青叶、白芍、刺蒺藜、何首乌、紫草、当归、丹参、大黄、熟地、甘草和黄芪分别粉碎成粗粉,并将上述粗粉分别过筛两次,然后将过筛两次的粗粉分别粉碎为细粉,并将细粉分别过筛两次,将上述过筛两次的细粉均匀混合后制成混合药粉备用;所述粗粉过筛的筛网为60目,所述细粉过筛的筛网为120目;

二、将水加热至沸腾后,将小米放入沸腾的水中5min后将小米捞出静置至室温备用;

三、将水加热至沸腾后放置至室温,然后用刷子将放置至室温的水刷在簸箕上;

四、将步骤二中备用的小米放置在步骤三中刷水的簸箕上,然后均匀的洒一层步骤一中所述的混合药粉在簸箕上,晃动簸箕使小米运动并在其外表面粘覆混合药粉;

五、再次均匀的洒一层混合药粉在簸箕上,晃动簸箕,使药丸成型;

六、将步骤五中所述的药丸晾晒后包装,即成成品。所述步骤五中的药丸的粒径与黄豆的粒径相同。

实施例二

一种治疗慢性牛皮癣的中药,该中药包括下列原料按照重量克数配制而成:石膏10克、知母5克、黄柏5克、黄芩5克、苦参5克、土茯苓50克、生地10克、赤芍10克、连翘10克、白鲜皮10克、大青叶10克、白芍10克、刺蒺藜10克、何首乌10克、紫草10克、当归10克、丹参10克、大黄10克、熟地10克、甘草10克、黄芪10克和小米200克。

一种治疗慢性牛皮癣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一、将石膏、知母、黄柏、黄芩、苦参、土茯苓、生地、赤芍、连翘、白鲜皮、大青叶、白芍、刺蒺藜、何首乌、紫草、当归、丹参、大黄、熟地、甘草和黄芪分别粉碎成粗粉,并将上述粗粉分别过筛两次,然后将过筛两次的粗粉分别粉碎为细粉,并将细粉分别过筛两次,将上述过筛两次的细粉均匀混合后制成混合药粉备用;所述粗粉过筛的筛网为60目,所述细粉过筛的筛网为120目;

二、将水加热至沸腾后,将小米放入沸腾的水中5min后将小米捞出静置至室温备用;

三、将水加热至沸腾后放置至室温,然后用刷子将放置至室温的水刷在簸箕上;

四、将步骤二中备用的小米放置在步骤三中刷水的簸箕上,然后均匀的洒一层步骤一中所述的混合药粉在簸箕上,晃动簸箕使小米运动并在其外表面粘覆混合药粉;

五、再次均匀的洒一层混合药粉在簸箕上,晃动簸箕,使药丸成型;

六、将步骤五中所述的药丸晾晒后包装,即成成品。所述步骤五中的药丸的粒径与黄豆的粒径相同。

实施例三

一种治疗慢性牛皮癣的中药,该中药包括下列原料按照重量克数配制而成:石膏35克、知母10克、黄柏8.5克、黄芩8.5克、苦参7.5克、土茯苓75克、生地20克、赤芍12.5克、连翘12.5克、白鲜皮12.5克、大青叶12.5克、白芍12.5克、刺蒺藜12.5克、何首乌20克、紫草12.5克、当归12.5克、丹参11克、大黄12.5克、熟地12.5克、甘草15克、黄芪12.5克和小米400克。

一种治疗慢性牛皮癣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一、将石膏、知母、黄柏、黄芩、苦参、土茯苓、生地、赤芍、连翘、白鲜皮、大青叶、白芍、刺蒺藜、何首乌、紫草、当归、丹参、大黄、熟地、甘草和黄芪分别粉碎成粗粉,并将上述粗粉分别过筛两次,然后将过筛两次的粗粉分别粉碎为细粉,并将细粉分别过筛两次,将上述过筛两次的细粉均匀混合后制成混合药粉备用;所述粗粉过筛的筛网为60目,所述细粉过筛的筛网为120目;

二、将水加热至沸腾后,将小米放入沸腾的水中5min后将小米捞出静置至室温备用;

三、将水加热至沸腾后放置至室温,然后用刷子将放置至室温的水刷在簸箕上;

四、将步骤二中备用的小米放置在步骤三中刷水的簸箕上,然后均匀的洒一层步骤一中所述的混合药粉在簸箕上,晃动簸箕使小米运动并在其外表面粘覆混合药粉;

五、再次均匀的洒一层混合药粉在簸箕上,晃动簸箕,使药丸成型;

六、将步骤五中所述的药丸晾晒后包装,即成成品。所述步骤五中的药丸的粒径与黄豆的粒径相同。

实施例四

实施例四

一种治疗慢性牛皮癣的中药,其特征在于:该中药包括下列原料按照重量克数配制而成:石膏34.5克、知母9.5克、黄柏8克、黄芩8克、苦参7克、土茯苓74.5克、生地19.5克、赤芍12克、连翘12克、白鲜皮12克、大青叶12克、白芍12克、刺蒺藜12克、何首乌19.5克、紫草12克、当归12克、丹参10.5克、大黄12克、熟地12克、甘草14.5克、黄芪12克和小米399克。

一、将石膏、知母、黄柏、黄芩、苦参、土茯苓、生地、赤芍、连翘、白鲜皮、大青叶、白芍、刺蒺藜、何首乌、紫草、当归、丹参、大黄、熟地、甘草和黄芪分别粉碎成粗粉,并将上述粗粉分别过筛两次,然后将过筛两次的粗粉分别粉碎为细粉,并将细粉分别过筛两次,将上述过筛两次的细粉均匀混合后制成混合药粉备用;所述粗粉过筛的筛网为60目,所述细粉过筛的筛网为120目;

二、将水加热至沸腾后,将小米放入沸腾的水中5min后将小米捞出静置至室温备用;

三、将水加热至沸腾后放置至室温,然后用刷子将放置至室温的水刷在簸箕上;

四、将步骤二中备用的小米放置在步骤三中刷水的簸箕上,然后均匀的洒一层步骤一中所述的混合药粉在簸箕上,晃动簸箕使小米运动并在其外表面粘覆混合药粉;

五、再次均匀的洒一层混合药粉在簸箕上,晃动簸箕,使药丸成型;

六、将步骤五中所述的药丸晾晒后包装,即成成品。所述步骤五中的药丸的粒径与黄豆的粒径相同。

实施例五

一种治疗慢性牛皮癣的中药,其特征在于:该中药包括下列原料按照重量克数配制而成:石膏22.25克、知母7.25克、黄柏6.5克、黄芩6.5克、苦参6克、土茯苓62.25克、生地14.75克、赤芍11克、连翘11克、白鲜皮11克、大青叶11克、白芍11克、刺蒺藜11克、何首乌14.75克、紫草11克、当归11克、丹参10.25克、大黄11克、熟地11克、甘草12.25克、黄芪11克和小米299.5克。

一、将石膏、知母、黄柏、黄芩、苦参、土茯苓、生地、赤芍、连翘、白鲜皮、大青叶、白芍、刺蒺藜、何首乌、紫草、当归、丹参、大黄、熟地、甘草和黄芪分别粉碎成粗粉,并将上述粗粉分别过筛两次,然后将过筛两次的粗粉分别粉碎为细粉,并将细粉分别过筛两次,将上述过筛两次的细粉均匀混合后制成混合药粉备用;所述粗粉过筛的筛网为60目,所述细粉过筛的筛网为120目;

二、将水加热至沸腾后,将小米放入沸腾的水中5min后将小米捞出静置至室温备用;

三、将水加热至沸腾后放置至室温,然后用刷子将放置至室温的水刷在簸箕上;

四、将步骤二中备用的小米放置在步骤三中刷水的簸箕上,然后均匀的洒一层步骤一中所述的混合药粉在簸箕上,晃动簸箕使小米运动并在其外表面粘覆混合药粉;

五、再次均匀的洒一层混合药粉在簸箕上,晃动簸箕,使药丸成型;

六、将步骤五中所述的药丸晾晒后包装,即成成品。所述步骤五中的药丸的粒径与黄豆的粒径相同。

实施例六

一种治疗慢性牛皮癣的中药,该中药包括下列原料按照重量克数配制而成:石膏35.5克、知母10.5克、黄柏9克、黄芩9克、苦参8克、土茯苓75.5克、生地20.5克、赤芍13克、连翘13克、白鲜皮13克、大青叶13克、白芍13克、刺蒺藜13克、何首乌20.5克、紫草13克、当归13克、丹参11.5克、大黄13克、熟地13克、甘草15.5克、黄芪13克和小米401克。

一、将石膏、知母、黄柏、黄芩、苦参、土茯苓、生地、赤芍、连翘、白鲜皮、大青叶、白芍、刺蒺藜、何首乌、紫草、当归、丹参、大黄、熟地、甘草和黄芪分别粉碎成粗粉,并将上述粗粉分别过筛两次,然后将过筛两次的粗粉分别粉碎为细粉,并将细粉分别过筛两次,将上述过筛两次的细粉均匀混合后制成混合药粉备用;所述粗粉过筛的筛网为60目,所述细粉过筛的筛网为120目;

二、将水加热至沸腾后,将小米放入沸腾的水中5min后将小米捞出静置至室温备用;

三、将水加热至沸腾后放置至室温,然后用刷子将放置至室温的水刷在簸箕上;

四、将步骤二中备用的小米放置在步骤三中刷水的簸箕上,然后均匀的洒一层步骤一中所述的混合药粉在簸箕上,晃动簸箕使小米运动并在其外表面粘覆混合药粉;

五、再次均匀的洒一层混合药粉在簸箕上,晃动簸箕,使药丸成型;

六、将步骤五中所述的药丸晾晒后包装,即成成品。所述步骤五中的药丸的粒径与黄豆的粒径相同。

实施例七

一种治疗慢性牛皮癣的中药,该中药包括下列原料按照重量克数配制而成:石膏47.75克、知母12.75克、黄柏10.5克、黄芩40.5克、苦参9克、土茯苓87.75克、生地25.25克、赤芍14克、连翘14克、白鲜皮14克、大青叶14克、白芍14克、刺蒺藜14克、何首乌25.25克、紫草14克、当归14克、丹参11.75克、大黄14克、熟地14克、甘草17.75克、黄芪14克和小米500.5克。

一、将石膏、知母、黄柏、黄芩、苦参、土茯苓、生地、赤芍、连翘、白鲜皮、大青叶、白芍、刺蒺藜、何首乌、紫草、当归、丹参、大黄、熟地、甘草和黄芪分别粉碎成粗粉,并将上述粗粉分别过筛两次,然后将过筛两次的粗粉分别粉碎为细粉,并将细粉分别过筛两次,将上述过筛两次的细粉均匀混合后制成混合药粉备用;所述粗粉过筛的筛网为60目,所述细粉过筛的筛网为120目;

二、将水加热至沸腾后,将小米放入沸腾的水中5min后将小米捞出静置至室温备用;

三、将水加热至沸腾后放置至室温,然后用刷子将放置至室温的水刷在簸箕上;

四、将步骤二中备用的小米放置在步骤三中刷水的簸箕上,然后均匀的洒一层步骤一中所述的混合药粉在簸箕上,晃动簸箕使小米运动并在其外表面粘覆混合药粉;

五、再次均匀的洒一层混合药粉在簸箕上,晃动簸箕,使药丸成型;

六、将步骤五中所述的药丸晾晒后包装,即成成品。所述步骤五中的药丸的粒径与黄豆的粒径相同。

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所有中药剂量和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遍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中。

实验例

选病患40名寻常型牛皮癣,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使用癣药膏,一组使用本发明实施例五制备出的成品,使用六个疗程后,效果对比如下:

上表中:实验组使用的为癣药膏,本发明组使用的为本发明实施例五制备出的成品,由上表可知,本发明治疗牛皮癣的效果优于癣药膏。

病例:

病例1 姓名:刘某某,年龄:12岁,性别:女,病症:病人臀部四肢不明原因出现点状红斑,上面附有干燥银白色鳞屑,刮去鳞屑后有出血点现象。病史:三年余,诊断:寻常型银屑病,治疗:该患者于2016年5月28日来我科确诊后,使用本发明三个疗程。来诊详情:病人全身患牛皮癣一年余,间断用外用药效果不佳,后经同村人介绍,于2016年5月28日来我科治疗,孩子的爸爸见到申请人说“你看孩子还小,因为这病都不和别的小朋友说话了,我们村有几个在你们这看好的,之前孩子不严重,也没有太放心上,就在家附近的诊所用点药膏,这次身上出了这么多,就赶紧来找你了。”,申请人看过孩子的症状后,确诊为寻常型牛皮癣,并给患者及家人详细的讲解了牛皮癣的知识与我科的治疗方法。使用本发明三个个疗程和一些维生素类的药,并嘱咐孩子家长严格督促孩子用药。治疗期间,我科医生回访患者,患者家长说孩子的病情已经有明显好转,医生嘱咐病人继续用药,按时复诊。2016年8月22日病人来我科复诊,小女孩患病部位鳞屑均已脱落,只剩少量红色斑块和黑印斑块,这次又使用本发明三个疗程和一些维生素类药。申请人嘱咐患者按时吃药,注意忌口,牛皮癣治疗是关键,巩固和预防也是关键,治疗时要等皮肤功能彻底恢复后才能停药,以免以后复发。

病例2:姓名:张某某,年龄:9岁,性别:女,症状:头部全身患有寻常型牛皮癣,病史:一年余;来诊详情:开封西郊的一个9岁女孩,头部全身患有牛皮癣,在当地治疗多月不见效果,于2015年2月23日来我科治疗,张医生看了病情之后,诊断为寻常型牛皮癣,使用本发明六个疗程和维生素类的药,嘱患者父母监督女儿服药。病人于2015年8月15日来我科复诊,患者家属甚是高兴,因为孩子身上的牛皮癣鳞屑已完全脱落,只剩白色斑块,说本发明治疗牛皮癣的效果好,又拿了两个疗程的本发明回家治疗,申请人再次叮嘱家属监督服药,孩子用药效果很好,痊愈后一定要再吃一个疗程的发明巩固治疗,这样治愈后就不容易再反复了。

病例3:姓名:苏某某,年龄:52岁,性别:男,症状:头部全身患有寻常型牛皮癣,病史:十年余;来诊详情:焦作孟州市的苏先生,患牛皮癣十多年,于2015年6月21日来我科治疗,病人来诊时说:“患病以来自己夜里痒的钻心,不停的抓挠,身上的鳞屑掉了又长,长了又掉,痛苦极了!”申请人看后告诉病人:“你的牛皮癣已经融合成片,比较严重了,并且现在还在发展,在我科治疗需要治疗时间比较长,治愈后再巩固,这样治愈后就不容易复发了。”病人对我们的治疗方法非常赞同,申请人给病人十个疗程的本发明及一些维生素药,病人信心满满的回家了。病人又于2016年4月16日来我科复诊,后背牛皮癣已基本消失,身上其他部位也在好转中,病人说:“我一直听申请人的话按时服药,忌好口,你们的药能控制住病情,让我觉得自己一天天都在康复,心情也变得开朗多了。”,申请人随即给病人开了六个疗程的本发明,继续治疗。三个月后给我科医生给病人打电话回访,病人说自己已痊愈。申请人嘱咐继续用药一个月以巩固疗效,防止反复。

病例4:姓名:王某某,年龄:50岁,性别:男,症状:头部全身患有红皮型牛皮癣;病史:十年余;来诊详情:于2015年5月29日来我科治疗,使用本发明十个疗程,病人说自己患牛皮癣多年,在多家医院治疗均效果不佳,家里媳妇都不跟他同床而睡,虽然牛皮癣这个病不具有传染性,但是会经常脱落鳞屑且病状可怕,让人不敢靠近。一年后2016年5月18日复诊,身上症状均已基本消退,大面积的红色鳞屑变成了小块的,看上去也不那么吓人了,病人高兴的说:“这么多年的痛苦,我真的都没有希望了,可是自从在你这拿了药,回去用药后,情况一天比一天好!简直神了!”;病人现仍在治疗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