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玫瑰糠疹的药物。
背景技术:
:玫瑰糠疹(Pityriasisrosea)是常见的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躯干和四肢近端大小不等,数目不定玫瑰色斑片,其上有糖状鳞屑,本病有自限性,一般持续6~8周而自愈。但也有经久不愈的情况,由于很多玫瑰糠疹患者延误治疗后容易遗留难看的色素沉着,目前治疗玫瑰糠疹的药物大都为西药,具有一定的副作用,而且治疗效果一般。技术实现要素: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玫瑰糠疹的药物,治疗效果好,并且无副作用,口感较好。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一种治疗玫瑰糠疹的药物括外用药和内服药。所述的包括外用药包括:互花米草的提取物和沙棘提取物。所述的内服药包括:小麦胚芽、玉米胚芽、前胡、香橼、山栀子、藜芦和川芎、细辛。所述的外用药按重量计算包括:20g互花米草的提取物和5g沙棘提取物;所述的内服药包括:8-11g小麦胚芽、7-11g玉米胚芽、15-23g前胡、17-20g香橼。所述的互花米草的提取物的制作工艺为1)将真空干燥后的互花米草,在粉碎机中粉碎得到互花米草粉末,将互花米草粉末置于超临界萃取的萃取釜中;2)使用超临界CO2作为溶剂,浓度为60%~80%的乙醇做夹带剂;3)调节萃取釜将萃取压力控制在20~35MPa,温度控制在30~50℃,CO2流量控制在10~20L/h,萃取时间控制在1~2h,得褐色膏状互花米草提取物。所述的内服药工艺为:(1)将小麦胚芽、玉米胚芽、前胡、香橼混合进行粉碎,并用10目的筛网进行过筛,弃掉粗大原料形成原料;加水均匀混合并通过20兆帕均质机进行均质,然后进行喷雾干燥,得到粉状颗粒;(2)将上述粉状颗粒加入18g蒸馏水热至70-75℃,然后加入0.007g的纤维素酶进行酶解,此过程中温度维持在70-75℃,持续时间100分钟,得到酶解液;迅速升温至100℃并保持5分钟,然后迅速降温至65-70℃,并依次通过三台均质机进行均质,然后进行喷雾干燥,最后得到粉状颗粒。所述的三台均质机压力分别为:20MPA、40MPA、30MPA。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包括了外用药和内服药来就解决玫瑰糠疹的问题。内服药生产过程中,小麦胚芽、玉米胚芽酶解产生的小肽多肽大肽、5%的麦芽糊精、淀粉、酶解纤维素产生的低聚糖多聚糖微细纤维素,乳化充分,并且包覆前胡、香橼微粉颗粒,直径在15微米,微胶囊化效果良易于吸收,吸收率也大幅的提高,能的低聚糖、多聚糖、微细纤维素,包覆的中药经过酶解后可稳定肥大细胞,抑制其脱颗粒,从而抑制炎症递质的释放,并可直接抑制嗜酸性粒细胞的活性,具有抗组胺疗效高、起效快的特点;同时极大地改善了口感。本申请通过内服药和外用药的综合使用,产生了协同的作用,外服药为互花米草和沙棘的提取物,涂抹在玫瑰糠疹面上,具有抗炎、抗过敏作用同时还有助于稳定皮肤中的保护性酸性皮层,促进糖皮质激素穿透到皮肤的深层部位,连同口服内服药对玫瑰糠疹治疗效果明显。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所述的实例是对本发明的说明而不能限制本发明,在与本发明相当的含义和范围内的任何改变和调整,都应认为是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实施例1外用药:将20g的互花米草提取物与5g的沙棘提取物混合。互花米草的提取物的制作工艺为1)将真空干燥后的互花米草,在粉碎机中粉碎得到互花米草粉末,将互花米草粉末置于超临界萃取的萃取釜中;2)使用超临界CO2作为溶剂,浓度为60%~80%的乙醇做夹带剂;3)调节萃取釜将萃取压力控制在20~35MPa,温度控制在30~50℃,CO2流量控制在10~20L/h,萃取时间控制在1~2h,得褐色膏状互花米草提取物。将8g小麦胚芽、7g玉米胚芽、15g前胡、17g香橼混合进行粉碎,并用10目的筛网进行过筛,弃掉粗大原料形成原料;加水均匀混合并通过20兆帕均质机进行均质,然后进行喷雾干燥,得到粉状颗粒;(2)将上述粉状颗粒加入18g蒸馏水热至75℃,然后加入0.007g的纤维素酶进行酶解,此过程中温度维持在70℃,持续时间100分钟,得到酶解液;迅速升温至100℃并保持5分钟,然后迅速降温至65℃,并依次通过三台均质机进行均质,然后进行喷雾干燥,最后得到粉状颗粒,所述的三台均质机压力分别为:20MPA、40MPA、30MPA。实施例2与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内服药的配方,所述的内服药包括:11g小麦胚芽、10g玉米胚芽、18g前胡、17g香橼。对比例1:将8g小麦胚芽、7g玉米胚芽、15g前胡、17g香橼混合并按照传统中药熬制方法熬制。对比试验125例玫瑰糠疹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均符合玫瑰糠疹的诊断。观察组25例,男12例,女13例;年龄18~40(26.2±5.7)岁;病程l~5周,平均(2.3±1.1)周,对比1组25例,男13例,女12例;年龄18~36(27.1±4.3)岁;病程l~5周,平均(3.1±2.3)周,对比2组25例,男13例,女12例;年龄18~39(27.1±4.3)岁;病程l~5周,平均(3.3±1.4)周,对比3组25例,男11例,女14例;年龄18~38(27.1±4.3)岁;病程l~5周,平均(2.5±1.3)周,对比4组25例,男13例,女12例;年龄17~37(26.1±4.7)岁;病程l~5周,平均(2.1±1.2)周,5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具有可比性。观察组:口服实施例1中的内服药一天两次,一次放30g冲剂,并且涂抹外用药在玫瑰糠疹上。对比1组:服用对比例1中的熬制中药,每天两次。对比2组:只涂抹外用药。对比3组,只服用实施例1中的口服药。对比4组,服用对比例1中的熬制中药,每天两次,涂抹互花米草提取物在玫瑰糠疹上。诊断标准: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参考《现代皮肤性病学》,为躯干及四肢近端见大小不等的圆形或椭圆形的玫瑰色斑疹,表面覆少许细碎糠状鳞屑,其长轴与皮纹走向一致。疗效判定标准:治愈为皮损消退>90%,无新发皮损,无瘙痒;显效为皮损消退70%~90%,瘙痒明显缓解;好转为皮损消退30%~69%,瘙痒略缓解;无效为皮损消退<30%或无消退,有新发皮损,瘙痒无缓解。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包进行计算。治疗前数据进行描述和均衡性比较,可比性比较,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组别痊愈显效好转总有效观察组163322对比1组0224对比2组25411对比3组1449对比4组1359治疗效果,观察组相对于对比例1、2、3、4组P<0.01具有显著差异。观察组的平均治疗时间为11.2天,对比1组平均治疗时间为19.7天,对比2组平均治疗时间为23.4天,对比3组平均治疗时间为26.9天,对比4组平均治疗时间为24.8天。当前第1页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