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治疗风寒湿痹筋骨劳损的药物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75394阅读:64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药物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治疗风寒湿痹筋骨劳损的药物组合物。



背景技术:

随着环境的恶化和生活工作习惯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出现颈肩背痛,腰腿痛,关节屈伸不利等症状,并且这些症状呈现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

上述的症状,从中医的角度,人的全身肌肉关节受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侵袭、或外伤、慢性劳损,透皮入骨致病而形成“六毒”,亦即“骨毒”。“骨毒”长期存在于骨与骨膜之上形成“宿毒”。宿毒使得骨及关节周围软织反复充血、水肿、粘连、挛缩,从而导致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产生大量酸性物质刺激血管,损害肌肉组织,表现为肌肉筋骨关节酸痛,麻木、肿胀,甚至红肿变形,重者会造成关节骨质的破坏,关节变形,生活不能自理。

简单来说,上述症状,其原因分为因劳损等自身原因引起的和因风寒湿邪等外部原因引起的两大类。

其中,因为劳损等自身原因引起的筋骨关节疼痛,包括腰肌劳损、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等引起的颈、肩、腰、腿等筋骨关节酸痛、疼痛;因风寒湿邪等外部原因引起筋骨关节疼痛,包括风湿、类风湿等原因引起的筋骨关节酸痛、疼痛麻木、屈伸不利等。

目前,对于劳损或风寒湿邪引起的筋骨关节疼痛,西医往往只能对症治疗,暂时缓解症状,治标不治本,甚至治标的效果也较差。而中医在这方面的优势明显,目前有很多已经报道的中药制剂,其疗效明显优于西药。

但是,现在的中药制剂,往往存在成分复杂、安全性较低、需要名贵中药材成本较高、疗效有待进一步改善等缺点。比如,申请号为201110399703.2,发明名称为“一种治疗风湿病或类风湿病的药剂” 的中国专利所公开的中药制剂,采用了羌活、独活等20味中药材,其成分复杂,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很复杂,其安全性具有很大不确定性,而且疗效也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用于治疗风寒湿痹筋骨劳损的药物组合物,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用于治疗风寒湿痹筋骨劳损的药物组合物,由下述重量份的组分组成:

羌活:24-28份,独活:24-28份,川芎:8-12份,没药:3-7份,乳香:3-7份,牛膝:9-11份g,制川乌:15-18份。

本发明的发明人通过大量实验得出:上述组分之间,采用合适的比例,相互协同,可以祛风湿,活血止痛,尤其适用于风寒湿痹,筋骨关节劳损,症见颈肩背痛,腰腿痛,关节屈伸不利等,其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不易复发。

其中,羌活,为伞形科植物羌活(Notopterygium incisum)的根茎,性温,祛寒湿,用于外感风寒、头痛无汗、风寒湿痹、上肢风湿疼痛等,同样的,如果仅仅采用羌活治疗风湿类疾病,其疗效甚差;

独活,为伞形科植物重齿毛当归 Angelica pubescens Maxim.f. biserrata Shan et Yuan的干燥根,味辛、苦,性微温,归肾、膀胱经,祛风除湿,痛痹止痛,用于风寒湿痹,要洗疼痛,少阴伏风头痛,风寒挟湿头痛;同样的,如果仅仅采用羌活治疗风湿类疾病,其疗效甚差;

川芎,为伞形科植物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的根茎,常用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川芎辛温香燥,走而不守,既能行散,上行可达巅顶;又入血分,下行可达血海,活血祛瘀作用广泛,适宜瘀血阻滞各种病症;祛风止痛,效用甚佳,可治头风头痛、风湿痹痛等症;但是,如果仅仅采用川芎治疗风湿类疾病,其疗效甚差;而且,本申请的发明人将上述的川芎、羌活、独活进行配伍,其治疗风湿的临床效果也甚差;

没药,为橄榄科植物地丁树Commiphora myrrha Engl.或哈地丁树Commiphora molmol Engl.的干燥树脂;味辛、苦,性平;归心、肝、脾经;散瘀定痛,消肿生肌;常用于胸痹心痛,胃脘疼痛,痛经经闭.产后瘀阻,癥瘕腹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痈肿疮疡等病症的治疗;

乳香,为橄榄科植物乳香树Boswellia carterii Birdw.及同属植物Boswellia bhaurdajiana Birdw.树皮渗出的树脂;味辛、苦,温;归心、肝、脾经;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常用于胸痹心痛,胃脘疼痛,痛经经闭,产后瘀阻,症瘕腹痛,风湿痹痛,筋脉拘挛,跌打损伤,痈肿疮疡;

牛膝,为苋科植物牛膝(Achyranthes bidentata Blume)的干燥根,性苦、甘、酸,平;归肝、肾经;逐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利尿通淋,引血下行;常用于经闭,痛经,腰膝酸痛,筋骨无力,淋证,水肿,头痛,眩晕,牙痛,日疮,吐血,衄血等;

制川乌,为毛茛科植物川乌(Aconitum carmichaelii)干燥根的炮制品,味辛、苦,性热;归心、肝、肾、脾经,祛风除湿,温经止痛,常用于用于风寒湿痹,关节冷痛,寒疝作痛及麻醉止痛。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由下述重量份的组分组成:

羌活:25-27份,独活:25-27份,川芎:10-12份,没药:3-5份,乳香:3-5份,牛膝:9-10份g,制川乌:15-16份。其效果更佳。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由下述重量份的组分组成:

羌活:26份,独活:26份,川芎: 12份,没药:3份,乳香:3份,牛膝: 10份g,制川乌: 16份。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组合物制成的药物制剂。

所述制剂优选为散剂,或者其他外用制剂。

上述散剂的制备方法为按所述比例称量,粉碎,过筛,混匀,即得,所得制剂为黄棕色至浅棕色的粉末;气香。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粉碎后过120目筛。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仅由七味中药组成,成分相对简单,组分均是常见的中药材,成本较低,而且优选采用外用制剂,安全可靠;用于治疗各种筋骨劳损引有效率达到100%,治愈率可达89%;治疗各种风寒湿痹的有效率达到100%,治愈率可达82%,见效快,疗效确切,而且复发率低于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一种用于治疗风寒湿痹筋骨劳损的药物组合物,由下述重量份的组分组成:

羌活: 28份,独活:25份,川芎:8份,没药:3份,乳香: 7份,牛膝:9份g,制川乌:15份;

制备方法为:制备方法为:按所述比例称量,粉碎,过120目筛,混匀,即得。

实施例2

羌活:24份,独活:24份,川芎: 12份,没药: 7份,乳香:3份,牛膝: 11份g,制川乌: 18份;

制备方法为:制备方法为:按所述比例称量,粉碎,过120目筛,混匀,即得。

实施例3

一种用于治疗风寒湿痹筋骨劳损的药物组合物,由下述重量份的组分组成

羌活:26份,独活:26份,川芎: 12份,没药:3份,乳香:3份,牛膝: 10份g,制川乌: 16份;

制备方法为:按所述比例称量,粉碎,过120目筛,混匀,即得。

实施例4

治疗筋骨劳损的临床试验

4.1 病例选择

选择确诊为运动性膝关节劳损、腰肌劳损、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各40名,其症状为颈肩背痛,腰腿痛,膝盖痛,关节屈伸不利,其中,男性120名,女性80名,病程为半年到一年的60名,一年到三年的60名,三年以上的80名;

4.2治疗方法

根据患处面积大小,取实施例3所制得的散剂5-10g,先加酒,后加温水,将药粉调整糊状,敷于患处,每天使用两次,早晚各一次,根据病情的严重情况,使用10-30天;

4.3 疗效评价标准

按照下述标准进行评价:

治愈:筋骨关节疼痛症状完全消失,关节屈伸正常,停药30天后无任何反复;

显效:筋骨关节疼痛症状基本消失,关节屈伸基本正常;

有效:关节疼痛症状减轻;

无效:与治疗前相比,无任何改变。

4.4 治疗结果

依据上述标准,受试的200名患者,治愈178名,显效6名,有效16名,有效率达100%,治愈率达89%,并且半年后回访,治愈的178名中,仅有6名复发。

4.5 典型病例

王某某,男,45岁,职业篮球运动员,打篮球长达30余年,近10年出现膝关节疼痛,僵硬,屈伸不利,采用各种中西医治疗,包括针灸按摩按摩等物理疗法,一直复发复发,行走困难,采用4.2的治疗方法治疗20天后,膝关节疼痛明显减轻,继续治疗10天后,疼痛完全消失,关节屈伸正常,日常行走完全正常,并能进行适当篮球运动,且停药后一年回访,无任何复发。

陈某某,女,56岁,长期从事伏案工作,肩部长期疼痛,肩关节活动受限,肩关节周围压痛,通过肩关节MRI检查确诊为肩周炎已经长达十年,另外腰部长期疼痛,左下肢放射性疼痛,典型的腰椎间盘突出,服用了大量中药和西药,并采用按摩推拿等方式,均只能暂时减轻症状,停药后即复发;采用4.2的治疗方法治疗两个月后,肩部疼痛压痛完全消失,肩关节活动完全恢复正常,腰疼完全消失,左下肢放射性疼痛完全消失,且停药后一年回访,无任何复发。

实施例5

对于风寒湿痹治疗的临床试验

5.1 病例选择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美国风湿病协会”制定的标准,即:依据病史、物理诊断和放射学检查结果:关节红肿疼痛,同时具备以下6 个条件中的3 个即确诊入选,①放射学显示有骨赘形成;②晨起僵直少于30分钟;③关节活动时有骨响声;④膝关节骨增大;⑤有骨压痛;⑥无明显的滑膜升温。

中医诊断标准:症见关节红肿疼痛,尤其是膝关节、指关节,甚至关节变形,活动受限。

5.2 病例情况

按上述标准选择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病情的风湿类风湿患者共100名作为实验对象,其中,31-40岁 25名,41-50岁50名,51-65岁25名;男性50名,女性50名;病程2-3年25名,病程3-5年25名,病程5-8年25名,病程8年以上25名;

5.3 治疗方法

根据患处面积大小,取实施例3所制得的散剂5-10g,先加酒,后加温水,将药粉调整糊状,敷于患处,每天使用两次,早晚各一次,根据病情的严重情况,使用30-60天;

5.4 疗效评价标准

按照下述标准进行评价:

治愈:关节疼痛症状完全消失,无晨僵现象,理化检查完全正常;

显效:关节疼痛症状基本消失,晨僵时间缩短或无晨僵,理化检查正常;

有效:关节疼痛症状减轻,理化检查有所改善;

无效:与治疗前相比,关节疼痛无减轻,理化检查无改变。

5.5 治疗结果

上述100例病例,治愈:82名;显效:8名;有效:10名;无效:0名,有效率为100%,治愈率为82.0%,说明本发明的药物对于风湿、类风湿的治疗效果显著;并且没有反馈明显的不良反应;

另外,治疗半年后随访,治愈的82例中,仅有2例复发,复发率非常低。

5.6 典型病例:

刘某某,女,50岁,类风湿病史5年,关节红肿,关节疼痛;

采用5.3的方法,使用30天,症状完全消失,关节疼痛完全消失,关节功能恢复正常,主要理化检查指标均正常;

单某某,男,69岁,风湿病史10年以上,关节红肿、关节疼痛并发生变形,反复发作,采用5.3的方法,使用60天后,症状完全消失,关节功能恢复正常,主要理化检查指标均正常。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